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摅写天涯沦落之恨”的《琵琵行》 歌行体长篇叙事诗《琵琶行》是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的第二年(公元816年)写成的。全诗可分四段:一,写诗人秋夜在浔阳江边送客时遇到了琵琶女;二,写琵琶女演奏的高超技艺;三,写琵琶女的悲惨身世;四,写诗人的遭遇和感慨。  相似文献   

2.
批把亦作枇杷即琵琶,周武帝时龟兹人已来中原弹奏。汉武帝时马上弹之以慰公主,东汉时已司空见惯。唐代琵琶种类较多,高手迭出,许多诗人咏过琵琶,尤其是元、白二人运用多种手法,描绘出琵琶声的多变及演奏者的高超技艺,声情并茂,使之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新高度。然而元诗在心理刻画及人物情态的描绘上不如白诗深刻。白居易写过《昭君怨》,昭君与琵琶难解其缘,但正史记载与诗词戏曲多有不同,马致远的《汉宫秋》中描绘的琵琶是元帝与昭君相见相爱生死离别,贯穿前三折不可或缺的重要道具。他还写过《青衫泪》,根据《琵琶行》生发而成,将琵琶女坐实为裴兴奴,考兴奴实有其人,与琵琶名家曹纲(刚)时被称为左、右手,有记载曹刚弟子弹琵琶能吸引"方响"从塘里飞到岸上,足可佐证裴、曹弹奏水平之高妙。  相似文献   

3.
《琵琶记》是中国古典戏剧中的一部经典著作。借用西方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分析方法,剖析《琵琶记》双线结构中包孕的人生哲理:人的内在需求和愿望总是与外在环境发生着冲突。在一定程度上,人的历史就是人的妥协史和压抑史。  相似文献   

4.
丁弘老的文章、书籍,对南通人来说,是耳(眼)熟能详,因为他的文章频频于报刊亮相,文集《晚睛之旅》、《天地悠悠》、《秋月春风》、《流年回眸》等陆续出版。加之丁老的文笔特健,使人爱读、耐读、想读,这就是因了他言之有物、言之有思、言之有智、言之有味。最近丁老又将近年写的文字选辑成《历史履痕——丁弘文选》,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本集子所辑,大部分是新作,  相似文献   

5.
论琵琶传统乐曲的艺术特征石蔚琵琶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艺人们艺术实践的不断改进,这一民族乐器得以创新发展,同时流传下来的许多优秀琵琶乐曲,已成为我国民族音乐艺术中宝贵的遗产。在这些传统乐曲中,有许多作品的作者已无...  相似文献   

6.
学生完成一篇作文,一般要经过四个环节:积、想、写、改。其中改是提高。自改是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自己文章的基础上,及时修改文中的错别字及病句,对照题目围绕训练重点边读边想,修改文章,使语句通顺,标点正确,合理谋篇布局。从某种意义上说,改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之中,要写成一篇好文章,从“打腹稿”起直到最终完成都带有修改的意思在里边,“文章不厌百回改”,也是写好作文的传统经验。不少文章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精雕细刻、千锤百炼改出来的。所以,改是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中年级学生修改习作中明显错误的语句.高年级学生能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人交换修改……”  相似文献   

7.
元代末年高则诚创作的《琵琶记》,现在有两个系统的传本.接近原貌的清陆贻典钞校的《元本蔡伯喈琵琶记》、明嘉靖年间苏州坊刻《新刊巾箱蔡伯喈琵琶记》及凌蒙初翻刻臞仙本《琵琶记》等是一个系统;而经过明人删改的通行本《琵琶记》又是一个系统.这两个系统的版本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但这种差别从来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一般认为,《琵琶记》版本的差别,总不至于影响到对它的总体评价.所以,不久前出版的《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所收的《琵琶记》,就是用通行本系统的汲古阁刊《六十种曲》本为底本向读者推荐的;现在有些研究者的文章,也还在使用这种通行本作为自己的立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感情真挚”是高考作文基础等级的重要要求。人常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若想打动人、感染人,就要挖掘内心深处的灵魂,抒发内心深处的真情,以我手写我心,写我见,写我闻,写我想,写我感,用自己的心灵之火去点燃别人的心灵之火。  相似文献   

9.
石头 《21世纪》2000,(6):50-51
书名:《跟女王聊天》作者:江亚平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记者:您是新华社资深记者,很多文章受到读者的欢迎。近读您的《跟女王聊天》一书,顿觉耳目一新,忍不住一气读完,受益颇多。在全球一体化大趋势下,了解其他国家、民族的发展情况无疑是非常必要的。但也必须承认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浮光掠影、道听途说也成为很多人的通病,这种情况往往容易造成偏见和误解,而您的新作《跟女王聊天》却是内容丰富翔实、客观、准确而又生动地描述了英国社会的现状。请问您写这部书的动机是什么?江亚平:由于工作需要,我到过世界上很…  相似文献   

10.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两次出现“善才”,其一是序文“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其二是诗中“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人民文学出版社(唐诗选)等多种选本,对序文的“善才”解释为“唐代对弹琵琶艺人或曲师的通称”,这一解释是正确的,元镇(琵琶歌)“铁山已近曹、穆间”,原注目:“二善才姓”,可见“善才”在当时确为曲师的通称。但是,多种唐诗选本对“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中与“秋娘”相对的“善才”却未加注释,此处的“善才”并非“弹琵琶艺人或曲师的通称”,而是特指,是指中唐时著名的琵琶师曹保…  相似文献   

11.
近二十年来,我在工作之余笔耕不辍,经常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研究进行总结,先后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四十四种报纸杂志上发表教育教学研究文章一百来篇。内容涉及语文、劳动技术、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等课程以及校本课程、复式教学、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教研管理等领域。有人问我写教研文章的体会,我想,写教研文章需要学习,需要实践,需要思考,但首要的是要有个好点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白居易诗歌中,最为宋词所接受的,是以《长恨歌》、《琵琶引》等为代表的感伤诗,其次则是那些描写闲适优裕生活的篇章.可以说,“感伤情调”、“闲适生活”是白居易诗歌给予宋词最宝贵的财富.宋代诗词借《长恨歌》或感慨小我的命运无常,或流露浓郁的麦秀之悲,或以“梧桐夜雨”状写离别之凄清,或以“梨花带雨”写花、写人、写雨,或以“分钗”叙本事、咏七夕,等等.  相似文献   

13.
<正> 过去写了篇论述《边城》现实主义文章,意犹未尽.现还想就这个问题谈些看法.因为至今还有人在说《边城》写的是“世外桃源”,唱的是“田园牧歌”,因而否定《边城》是现实主义作品.我想这种意见值得商榷.我希望某些论家认真读读《边城》,实事求是地写出《边城》不是现实主义有说服力的文章.说服广大读者,否则,正如彭荆风同志说的,这些人“只从表象上到看美而娇小的翠翠,只看到那似乎是‘世外桃源’的茶峒渡口,而没看到小说深沉的内涵——善的悲剧.这可说是一些爱从概念模式出发的评论者自身的悲剧.”  相似文献   

14.
《琵琶记》没有列入《荆(钗记)》《刘(智远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四大南戏之内,不少人为它叫屈。王骥德《曲律》(1610)已经说不清这个说法的由来,但是一个来源久远而被公认的说法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南词叙录》称《琵琶记》的前身《赵贞女蔡二郎》为“戏文之首”,但《琵琶  相似文献   

15.
<正>当我打开文档,在键盘敲下“我未曾谋面的奶奶”几个字的时候,我的脑子一片空白,我沉思良久,不知如何写下去。在我的文字里,我写过父亲:《父亲的小推车》《父亲的垛玉夼》《告慰父亲》,写过母亲:《妈妈,我想您了》,且以母亲为原型写了中篇小说《菊娘》,我写过我爷爷:《祖孙开荒》《我的爷爷》,  相似文献   

16.
一、汉代所见各种名称的民间乐舞百戏艺人 在汉代文献中较常见的民间乐舞百戏艺人名称有倡、俳、优、象人等。 《说文》:“倡,乐人也”,意指表演歌舞音乐的艺人。这是汉代人对“倡”的解释,先秦仅含倡和或唱歌,并不指艺人。如《诗经》和《礼记》之“倡”皆指倡和;《韩非子·外储上》的“讴癸倡”指唱歌。所以,以“倡”代表艺人自汉代始。 先秦时代,职业的乐舞表演艺人以女性为主,故多称“女乐”。如《左传》襄公十一年载郑人赂晋侯,以“歌钟二肆、及其鎛磬,女乐二八。”乐舞表演伎艺又是战国时期赵、中  相似文献   

17.
李冷在《灭亡》和它的续篇《新生》中都出现过。不过,在《灭亡》里,他是作为杜大心的陪衬,以一个泛爱的和平主义者的面目出现的。在《新生》里,李冷则成了作品的主人公。关于《新生》,作者曾说:“《新生》写理想不死,一个人倒下去,好些人站了起来。”又说:“我想写一个人的转变,从个人主义到集体主义。”(《谈<新  相似文献   

18.
元末明初人高明写就的《琵琶记》历来有“南戏中兴之祖”的称誉。谈到高明及《琵琶记》,明人张琦说:“自金、元入中国,……大江南北,渐染胡语;而东南之士,稍稍变体,别为南曲,高则诚氏赤帜一时,以后南词渐广,二家(指北曲、南戏)鼎峙”(《衡曲尘谭·作家偶评》);日人青木正儿说:“《琵琶记》实为南戏复兴之第一杰作,后日作南  相似文献   

19.
从《说难》看《国闻报》报人的隐衷陈伯超《说难》,是严复在戊戌维新运动期间写的一流文章,原载于1898年8月5、6日(光绪二十四年六月十八、十九日)的《国闻报》,后辑人《国闻报汇编》.《说难》以甲乙二人对话的形式,从“酒肆中之庖人”、“北里中之女子”和...  相似文献   

20.
琵琶 ,是我国流行很广的弹拨乐器。初名批把。东汉刘熙《释名·释乐器》中指出 :“批把本出胡中 ,马上所鼓也 ,推手前曰批 ,引手却曰把 ,象其鼓时 ,因此为名也。”即以弹奏方法而得名。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经过历代琵琶艺人的不断探索和改革 ,积累了高超的演奏技艺和丰富的曲目。尤其建国以后 ,琵琶无论在乐器制作、演奏技巧和演奏风格等方面都有了更大的变化和发展 ,它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在琵琶制作上 ,经过不断实践与改进 ,对琵琶覆手的用料改用竹料 (过去用象牙、牛角、木料等 ) ,同时对覆手的大小、高低、位置及面板 ,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