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国家队”的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今年将推出多部重头戏:50集历史大戏《太平天国》是一部制作精良的鸿篇巨制,剧中展现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战争,气势很大,人物也表现得很有深度;《壮志凌云》是一部军事题材的长篇剧,剧中通过三代军人的经历反映了中国空军创建至今50年的历程,披露了许多世人鲜知的史实。  相似文献   

2.
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麦克白斯》(以下简称《麦》剧)是最令人悲怆、恐怖的一部,确实唤起了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怜悯与恐惧之情”,然而麦克白斯的悲剧形象,却与亚氏的悲剧观有些不同。按照亚氏的悲剧理论,一般来说,恶人遭到应有的惩罚并不能成为悲剧。人们普遍认...  相似文献   

3.
契诃夫一生共写了六部多幕剧:《伊凡诺夫》、《林妖》、《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和《樱桃园》。内中除《林妖》由作者后来改写成《万尼亚舅舅》,不大为人所知而外,其余五部作品均见之于文学史。然而,许多研究者在谈论契诃夫的戏剧革新时,总是首先提到《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比《海鸥》的发表还要早八年的四幕正剧《伊凡诺夫》。文学史家一般都认为,《伊凡诺夫》是契诃夫初次涉足大型剧作时的产品,各方面都不很成熟,因此在论及该剧时,或三言两语、一带而过,或干脆略而不评。其实,依笔者之见,正因为《伊凡诺夫》是契诃夫探索时期的作品,对契诃夫戏剧艺术体系的确立和形成,关系极大,故而更有深入研究的必要;况且契诃夫倾注于《伊》剧的心血,并不亚于上述诸剧。他在致亲友的书信中提到该剧不下十余处,并专门对剧中人物作了长篇解释和剖析,这在契诃夫的写作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大  相似文献   

4.
《终身大事》与《李永女》分别是胡适与金礻右镇的第一部社会问题剧。比较两位作家的思想观、女性观和戏剧观,就会发现:《终身大事》体现了婚姻自由的内容,塑造了摆脱封建礼教的近代女性形象,呼唤民众反抗封建礼教;《李永女》体现了人性解放的内容,塑造了摆脱男权的女性形象,使民众产生怜悯之情。  相似文献   

5.
《莎剧论纲》:突破和超越雷成德如果说,一部艺术创作使读者得到无限的惬意和审美愉悦不足为奇的话,那末,一部学术专著取得同样或相似的效果,就不能不令人特别关注了。西北大学出版社近期推出的薛迪之的《莎剧论纲》就是这样一部理论著作。在《论纲》之前,薛迪之曾主...  相似文献   

6.
穿越剧     
正穿越不分贫贱,穿越没有国界。各大穿越剧里,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一部剧有一部剧的情。内地穿越的恨纠葛让人惊心动魄,虽不是剧剧都有"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缠绵悱恻,但不可免俗的剧都含有你死我也绝不苟活"的大无畏的儿女情长的感觉。别看一部穿越剧中穿  相似文献   

7.
43年后,风波骤起 我做梦也没有想到,1954年初我改编的《穆桂英挂帅》一剧,会在43年后骤起风波。 首先是1997年11期《人生与伴侣》发表了崔炎寿口述、梅淑贞整理的长篇纪实文章《〈穆桂英挂帅〉幕后的奇冤》,同年11月21日《××文摘》全文转载,影  相似文献   

8.
除悲剧《哈姆莱特》之外,在莎士比亚的戏剧遗产中,《威尼斯商人》(以下简称《威》剧)恐怕是国内外莎学界争论最多的一个剧本。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关于《威》剧的类型问题;二、关于《威》剧的中心人物问题;三、关于对安东尼奥的评价问题.有争论不能说不好,首先它表明《威》剧并非一部平庸之作,而是在广大读者和观众中已经引起了普遍兴趣,产  相似文献   

9.
清人焦循所著《剧说》一书,是一部研究中国古典戏曲的历史文献,历来为戏曲史家所推崇。中国戏曲研究院编辑的《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出版)收录了是书,并在《剧说提要》中介绍说:“焦氏尤好戏曲,著有《曲考》、《剧说》及《花部农谭》。《曲考》今不传,但可于《扬州画舫录》所载《曲海目》一条见其大概。”的确,李斗《扬州画舫录》中对《曲考》首先有所录载,随后支丰  相似文献   

10.
陈辽 《江海纵横》2004,(2):20-21
通过一个或几个家族来反映和表现某个时期以至百多年的历史,这在中外古今长篇中并不罕见。因此,仅仅从这一角度来肯定枫亚的172万字的历史长篇《扬子百年记》(卷一《大脚雾》、卷二《大脚风》、卷三《大脚潮》、卷四《大脚雷》,作家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的成就,并不能真正揭示该长篇成功的奥秘所在。读罢这部大气  相似文献   

11.
《醒世姻缘传》是继《金瓶梅》之后的又一部以婚姻家庭为中心,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的长篇世情小说。它是一部丰富详细的文化史料,保存了大量的戏曲史料,反映了作为通俗艺术的戏曲文化在当时的演出情况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汤显祖的戏剧作品可称为“梦剧”,他的《紫萧记》、《紫钗记》、《牡丹亭》、《南柯梦》、《邯郸梦》都与梦有关,后三部甚至几乎全用梦来构建,而且,在理论上也对梦进行了总结.“因情成梦,因梦成戏”(《复甘义麓》),可以说是他梦的诗学的晶核.“情”,“梦”,“戏”三者之间关系紧密.“因情成梦”,“情”乃“梦”的前提和基础,它孕育并催生了“梦”,“情”是创作的巨大动因,是一种创作的内驱力;“梦”是“情”的转化和象征,即“梦”使“情”得到了宣泄与升华;而“戏”是“情”和“梦”的表现形式,即“戏”这种文学样式使“情”、“梦”这种沉浮于意识和潜意识的心理体验外化为可视、可感的艺术形象.在“情”、“梦”、“戏”这三者的关系中,人的心理现象中超现实的“梦”是一种中介、桥梁,它既是创作内容,又是戏剧创作的特殊形式,它使创作主体和作品中人物的心  相似文献   

13.
《奥兹的魔法》是一部富有艺术魅力的长篇童话。它的作者赖门·法兰克·鲍姆(1856——1919)是美国著名的儿童文学家和剧作家。他于1880年在南达科他州当记者时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1899年出版第一本著作《鹅爸爸的书》,成为当时的畅销书。1900年,他最负盛名的长篇童话《奥兹奇异的魔法师》出版,1902年改编成剧本,演出极为成功,1938年又拍摄成电影。他还写了大量非常流行的童话故事,并连续写了十三部奥兹的系列故事,《奥兹的魔法》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  相似文献   

14.
侯仰军  刘洋 《中华魂》2014,(4):58-58
正《亚鲁王》是苗族历史上第一部长篇英雄史诗,是当代文学史上的重大新发现,其文化价值堪比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它的发现和出版,改写了苗族没有长篇史诗的历史,是当代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抢救的重大成果。神秘的苗族大百科2009年春天,麻山地区苗人世世代代传唱的史诗《亚鲁王》开始进入文化人的视野,改变了苗族没有长篇史诗的印象。史诗  相似文献   

15.
高有鹏的长篇历史小说《清明上河》系列小说《春潮》、《春歌》于2010年4月由广州花城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他继《袁世凯》之后出版的又一部力作。《春潮》、《春歌》两卷,作者以恢宏的巨笔书写了宋代改革的历史,令人感佩。  相似文献   

16.
《源氏物语》成书于十一世纪初,是日本平安时代(794~1192)卓有成就的文学巨著,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古典小说。作者紫式部以现实主义手法,用含蓄、凝练的笔触,描绘了日本王朝贵族封建社会的没落与衰亡。《红楼梦》是我国十八世纪的著名长篇小说,作者曹雪芹以生花妙笔描写了清代封建贵族社会的必然衰亡、崩溃。《源氏物语》和《红楼梦》可谓饮誉世界文坛的东方文学的双璧。《源氏物语》和《红楼梦》这两部作品,都有借情言政的特点,都是以悲剧开始而又以悲剧告终。《源氏物语》五十四卷,是以各卷完整独立的故事情节相联缀而成为浑然一体的长篇,《红楼梦》是章回体,两者在结构上不尽相同,在篇幅上不相上下。都是百万字左右的宏篇巨著。两部作品成书时间虽相距七百多年,但在中日两国文学史上却都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其在社会上流传之广、影响之深,至今还很少有作品能与之媲美,而且在国际文坛  相似文献   

17.
一近十年来,出版界不断推出沙陆墟的通俗小说。据不完全统计,陆续问世的长篇共达十七部,总字数逾五百万,发行量超过一百万册,这一情况,不能不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香港《文学报》称之为“大陆当代小说王”,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许并非过誉。中国作协、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等单位为之召开了“沙陆墟通俗文学作品研讨会”,正说明了对这一现象的重视。沙陆墟的创作活动始于四十年代。但是绝大部分作品产生于新时期:从1982年《粉墨江湖》问世开始,每年以一部甚至两部的速度连续出饭,确是令人惊奇的;而当人们获知他是从65岁方始重新握笔时,更令人讶然,如此高龄而又高产,其艰苦奋发之情不  相似文献   

18.
西德尼·谢尔顿是当代美国著名的通俗小说家,生于1917年。他很早就从事创作,开始於戏剧创作。1941年他刚满24岁时,他的三部歌剧同时在百老汇上演,有了一定的名声和影响。他总共写了250部电视剧、30余部电影剧本和8部舞台剧,是剧作家、导演兼演出人,分别获得过“托尼”奖和“奥斯卡”奖。60年代末改为写小说。他的第一部小说《裸脸》是侦探小说,出版后获得好评。接着出版了《午夜情》(1973),引起轰动,很快就拍成电影,卖座情况空前。从此他专事小说创作。其中较有影响的有《镜子里的陌生人》(1979年)、《血缘》(1978年)、《天使的愤怒》(1980年),《女强人》(1982年)和《假如明天来临》(1985年)等。近些年来谢尔顿的长篇通俗小说相继在我国翻译出版,我国读者对  相似文献   

19.
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江山多娇。她孕育着我国源远流长的游记文学。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游记倾吐人们对祖国的爱慕之情。最近问世的吕红文同志的《三峡风情》(一九八二年,重庆出版社出版),是又一部描绘祖国水秀山奇、地灵人杰的优秀长篇游记。它从长江三峡这条壮美的自然画廊与文史画廊,反映了中华大地的自然美、人物美和历史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20.
出生于鄂西山区的土家族作家李传锋,经过几年的磨砺,终于写出了一部20多万字的长篇动物小说《最后一只白虎》。关于动物小说,李传锋从《退役军犬》开始,由短篇而中篇,由中篇而长篇,已经在这块处女地上耕耘了好多个年头,收获了最初的一批成果。近几年来,当文坛闹哄哄的时候,他自甘寂寞,深入到生活的底层,回到生他养他的故土去工作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