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文杂志》1982年第2期发表的韩养民同志《秦置相邦丞相渊源考》一文,对秦国相邦和丞相的设置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读之颇受启发;然据《吕氏春秋·无义》有称“樗里相国”之语,否定秦武王二年始置丞相之说,认为秦国丞相的始置,不能早到武王二年,而应在秦王政十年以后,此说似欠妥实。我认为秦武王二年始置丞相之说不误。  相似文献   

2.
我国宰相制度的源起究竟始于何时,是一个值得重新探讨的问题。《史记·秦本纪》说秦武王二年(公元前三○九年)“初置丞相”,被史学界普遍认为是我国历史上正式设官为相之始。我们认为,这种理解是错误的。一、司马迁说秦武王二年“初置丞相”,当说的是秦国,而不包括其他国家在内。  相似文献   

3.
《吕氏春秋》成书于秦王政八年,是秦相国吕不韦招集其门客编纂而成的。吕不韦(?-前235),战国末阳翟地区大商人,《战国策》记载为濮阳人,家累千金,当时秦国正是昭襄王当政,吕不韦以非凡的商业眼光,进行政治投机,千方百计营谋,使在赵国做人质的子楚返回秦国,并最终登上了秦国的王位,即秦庄襄王。他聘吕不韦为丞相,封文信侯,食河南洛阳十万户。子楚也只执政三年,死后十三岁的太子政为王,即后来的秦始皇。他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当初,吕不韦在邯郸独具慧眼相中的“奇货”,果然给他带来了丰厚的名利双收,这个…  相似文献   

4.
战国末年,著名的思想家荀况到了秦国,秦昭王的相国应侯范睢问他到秦国的观感时,他深有感触地说:“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其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秦国官吏这种廉洁奉公的风气,是秦孝公时商鞅变法培养出来的,历经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王四代,历时一百年,一直保持着。秦国国势之所以四世不衰,始终强于诸侯,正是这种可贵的民俗吏风决定了秦国强胜的必然性:“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  相似文献   

5.
从云梦秦简看秦国粮仓的建筑与设置蔡万进(河南省社科院考古所)秦国是我国战国时期最为富庶的一个诸侯国家,《史记·高祖本纪》云:“秦富天下十倍”,《战国策》亦称秦国境内“积粟如丘山”、“粟如丘山”。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的出士①,又提供了不少这...  相似文献   

6.
中国最早的举重运动员何金铭《资治通鉴》第一册一○三页载:“秦武王好以力戏,力士任卑、乌获、孟说皆至大官.八月,王与孟说举鼎.绝胍而;族孟说。”据《中国人名大辞典》:“任卑,秦力士,武王好力,卑叩阙自鬻”,是一个毛遂自荐者。乌获,也是秦勇士。孟说,不详...  相似文献   

7.
先秦的巫风,以楚国为最盛。汉代的巫风,以楚地为最盛。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楚人的巫风,在《楚辞》、《汉赋》中留下了丰富的记录。研究楚辞、汉赋中所见楚人的巫风,对我们了解巫术在楚人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是很有帮助的。一、《楚辞》、《汉赋》中所见之“神”、“鬼”、“灵”“巫”“觋”、“祝”神、鬼、灵、巫、觋、祝在《楚辞》、《汉赋》中交替出现,现据统计所得分述如下:(一)单称“神”,达70例,详见注①。(二)单称“鬼”,得6例(《山鬼》标题不算)详见注②。(三)“神”、“鬼”连称,得8例,按单出递增一倍…  相似文献   

8.
<正> 古代名医扁鹊,史载及传说颇多,其中《史记·扁鹊传》记载最详.《传》文说:扁鹊姓秦名越人,少时为客舍长,从长桑君学得医病方法,曾在齐、赵、郑、周、秦等国行医,为赵简子、虢太子和齐桓侯治过病,最后在秦国得罪秦武王,为太医令李醯派人刺杀.这个记载虽详,但疑问很多.除里籍矛盾外,生存年代也难令人置信.赵简子、虢太子和齐桓侯生活时代,前后相差几百年,一个人怎能活那么长时间呢?因此,《史记》之后,歧议百出.有人认为扁鹊是春秋人,故而把齐桓侯说成是齐桓公小白,把虢太子说成郭公之子;有人则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之政,自秦始也,中国之制和中国之盛,则自汉始也.汉家天下四百年,也是中国文化史上辉煌的四百年.从夺取秦鹿到楚汉相争,政治上文化上的风云人物刘邦、项羽、范增、萧何、韩信……都是楚人.秦国花费多年心血,苦心经营宇内,不到二十年就归政楚人,显示了楚文化强大的生命力.楚文化对汉文化的影响显示了恢宏的气度.楚辞,作为楚文化代表的精神方式对汉学术和文化的建构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琼州学院学报》2016,(4):94-99
《左传》好以非雅文化族群的标签来定义楚人,但事实上的楚人却在努力做到文韬武略。像《左传·宣公十二年》中呈现的楚庄王,就是一位允文允武的君主。其文质彬彬表现在善于赋诗明理、礼崩乐坏时期不坠周礼、外交中谦卑有礼等;而尚武刚强则表现在开疆扩土军事行为、视死如归的武士精神以及善于用兵的谋略上。楚庄王此等文治武功,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楚人的精神风貌,这种传统也影响了楚人特有的外刚内柔的品质的塑造。  相似文献   

11.
顷襄王向秦国妥协,并迎娶秦女,在历史上一直受人唾骂.司马光说顷襄王"忍其父而婚其仇"(《百五十家评注史记》).明人杨慎也说:"始挑祸以陷亲,复屈仇而自佚,顷襄得谓其子乎?"(同上注)还有的人,说顷襄王不该舍弃齐国而联合暴虐的秦国.解放以后,人们论及顷襄,又往往联系其迫害屈原的劣迹.因为屈原是主张联齐抗秦的,故而顷襄联秦的外交策略,也连带着一起被否定了.这类评价都是没有考虑当时的历史条件的片面之辞.下面本文试图抛却成见,对顷襄王向秦国妥协一事进行历史主义的考察和评价.一、顷襄王为挽救危局不得已联秦事实上,在怀王后期,楚国就陷入内外交困的局面.楚向秦妥协以挽救危局已是大势所趋.怀王十七年,楚贪商于之地轻率攻秦,结果兵败于丹阳、兰田,损兵折将,失去汉中,秦的本土与巴蜀连成一片,陷楚于不利  相似文献   

12.
盟誓是我国古代民族社会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现象,其影响波及古代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以记载我国古代君王文告与君臣活动的《尚书》为例,全书共58篇,其中以盟誓为主要内容的就有《甘誓》、《汤誓》、《泰誓》、《牧誓》、《费誓》、《秦誓》等5篇之多。《史记  相似文献   

13.
缘于各自不同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环境,秦人与楚人在民俗文化、政治文化、价值文化上都存在明显差异。这种文化差异表现出了强烈的相互抵触性,它不仅构成了战国时期秦楚对抗的深层根源,也是秦统一天下后,楚人对秦政感觉不适,在反秦斗争中充当了主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也说托茂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也说托茂人王野苹冯锡时、M·乌兰的《关于托茂人》一文(见《西域研究》1993年第3期),对托茂人的源流考证颇为精详,读来很受启迪。其未尽之义,略作阐述,供史学界同仁参考。“托茂人”不是独立的民族,就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托茂人来说,是回族的一支。他们...  相似文献   

15.
秦九韶及其数学成就刘复生宋代是我国数学高度发展的时代,出生于四川的秦九韶是其中一位杰出代表。他的代表作《数学九章》(后一般称作《数书九章》)体现了世界同时代数学的最高成就。但对这样一个走在时代前列的科学家,《宋史》里却没有为他立传,清《四库提要》说是...  相似文献   

16.
田齐法家法制理论的主要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提起战国时代的法家学说,人们习惯地想到秦国商鞅变法,以及秦法家著作《商君书》。但在战国时代的法家学派中,不仅有秦国而且有齐国的法家学派,前者的代表著作是《商君书》,后者的代表著作则是《管子》。这就是法家学者韩非把二者提到并重地位的“商、管之法”(《韩非子·五蠢》)。这一点似未引起人们注意,又加上《管子》研究有其难处,因此前人对秦、齐两国法家学派的法制理论未曾作过比较研究。在作秦、齐两国法制理论的比较研究之前,不能不简要地提到战国时代法家学派的历史发展。魏文侯任用李悝、楚悼王任用吴起先后实行的变法运动,其性质都是新兴地主制经济在旧贵族领主制经济的母胎内已孕育成熟的条件下,经由封建统治者运用政权力量进行自上  相似文献   

17.
齐文化与秦文化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秦两国文化属于两种类型不同的异质文化,齐偏功利,秦重战功;齐人治,秦法治;在经济、文化、风俗等理念上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同时二者也存在着文化的同质性,从整体而言,二者均属于顽强进取的文化类型;从质的方面看,两国文化都注重务实。纵观东周,最早称霸的齐却被后起的秦国所吞灭,文化因素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作用。任何一种区域文化都有其自身特定的规定性和一定环境、时代的适应性,而无优劣之分。  相似文献   

18.
秦国何时设置相邦、丞相?相邦和丞相这两种官职之间的关系如何?搞清这些问题对秦史研究是有意义的。因有“十三年相邦义戈”和近年发现的《青川田律木牍》等考古材料与文献相印证,证实《史记·六国年表》所记的“十年,张仪为秦相”,“武王二年,初置丞相”确实无误。因此第一个问题已经得到解决。那么,相邦和丞相是否为同一官职的不同称谓,而其地位、职责相同呢?杨宽先生认为“相邦,又称丞相”;林剑鸣先生亦认为“丞相,秦时称为相  相似文献   

19.
作为六经之一的《尚书》的书名,东汉郑玄的解释是:“尚者,上也。尊而重之,若天书然,故曰‘尚书’。”这一解释被现代学者认为是神学的和荒诞的。本文认为:(一)远古社会实体的统治形式是宗教型的,相当于《国语鲁语上》所说的神守;在专职的史家之前,巫师充当了整理并传播历史文化的角色;(二)在没有文字的时代,历史并没有断绝,而是以口耳相传的形式保存下来,后人找不到历史的来源,逐托名于上帝,如《尚书》中的《洪范》和《吕刑》两篇都说来自上帝;(三)口传历史多夹杂神话传说,给经典蒙上了神秘的色彩,加强了其宗教般的神圣地位。在经书中,《尚书》中的口传历史成分最多,神秘色彩最重,所述内容时代久远,以至被古人视为“天书”。因此说《尚书》是“天书”在人类学上是讲得通的,不是误解而是正解  相似文献   

20.
秦国(广会)籍制度是战国时期秦国粮仓管理方面的一项重要制度。然而,由于历史文献的缺载,这项制度长期不为人们所知。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竹简的出土,使我们有幸第一次窥见到2300多年前的秦国(广会)籍制度的基本状况与内涵,加深了对秦国仓法的认识。 一 秦国(广会)籍的内容 (广会)籍,亦即仓的簿籍。《广雅·释宫》:“(广会),仓也。”从秦简《秦律》中看,秦国粮仓(广会)籍主要包含有如下几项内容: (一)参与粮食入仓、出仓和增积人员的“名事邑里” 《秦律十八种》中之《仓律》及《效》律规定:谷物入仓,万石为一积进行贮放,并在仓的簿籍中登记上“仓啬夫某、佐某、史某、禀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