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是改革开放实践推动下的一个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它在理论上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在实践中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在构建新型政府与社会关系、培育新型的社会组织上下工夫,从统筹城乡发展、改善民生、调整社会结构和创新社会制度四个方面着力推进,才能取得切实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面对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冲击,邓小平始终坚持四项原则,尤其是南方谈话,既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深刻总结与思考,又是立足当下着眼未来的宣言书与计划书,引领了改革的方向,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础。本文基于对《南方谈话》的学习与理解,结合当前改革开放以来的实际情况,从理论、制度、道路、制度和文化四个方面探索邓小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长发育阶段,邓小平的重大理论贡献,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明确提出了"两个必然改变"的思想;二是正确选择了当代中国社会制度变迁的方式和手段;三是正确选择了当代中国社会制度变迁的突破口;四是创新了当代中国社会制度变迁的现实目标;五是对占主体的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成熟程度和发展阶段作出了科学判断;六是首次创造性的概括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总路线.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最伟大的理论成就就是形成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摸索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坚持这一理论,就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这一旗帜,就是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旗帜。在新世纪中,我们必须继续坚持这一理论,高举这一旗帜,继续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袁景华 《齐鲁学刊》2000,2(5):121-124
为开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进行了长达20年的艰辛探索和实践。继毛泽东之后,邓小平创造性地进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总设计,在理论和实践上继承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在中国处于重要历史转折时期,创造性地继承、捍卫、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在新实践中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快速发展,昂首阔步进入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继辉 《东岳论丛》2005,26(6):31-34
科学的社会主义本质观是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管理思想的前提和基础,而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管理思想的核心和根本目标。创造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运行的社会环境,建立健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管理的运行机制,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江泽民在继承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新形势,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相互联系和贯通的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观点,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江泽民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对于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而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道路自信包括实践自信和理论自信。在阐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构想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从发展生产力、社会发展的目的、经济中的所有制、分配制度和运行方式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四个维度,把马克思、恩格斯的未来社会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系统的比较,就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继承性和创新性。这些继承性和创新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理论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最初判断和逆转的原因 ,探讨了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既是对毛泽东失误的一个纠正 ,更是对毛泽东正确方面的一个发展 ,说明了中国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走过的艰难历程和光明未来  相似文献   

12.
本文拟探讨邓小平同志创立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探讨邓小平同志对唯物辩证法的创造性发展不但更深刻地揭示了相互作用的发展模式,正反馈模式;而且进一步揭示了相互作用的稳定模式,负反馈模式;揭示了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关系,使唯物辩证法不但是指导革命的科学,而且成了指导建设的科学,使人们看到邓小平同志是一位深刻的思想家,是一位了不起的驾驭辩证法的大师。  相似文献   

13.
如果我们不把邓小平的社会改革理论理解为立足于某个或某些人的纯粹主观意愿的逻辑推演,也不把它理解为上个世纪中后期中国现实的纯粹客观的理论描述和基于这一描述的理论预测,那么,我们可以认为,邓小平的社会改革理论是对社会主义理想与中国现实冲突的科学解决。探讨这一解决,无论是对于我们深刻理解邓小平的社会改革理论,还是推进和深化中国的改革开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伟大成果。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邓小平始终高度重视制度问题,把制度建设提到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他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实现的根本目标和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巩固的基础,确立正确的方向,做出了开创性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论邓小平社会建设理论与社会和谐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不仅高屋建瓴地认识到了社会建设的战略地位,而且对社会建设的目标、重点和手段等问题进行了前瞻性的科学定位,从而形成了一个系统而科学的社会建设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的内容包括:社会建设是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保证;社会建设要以实现共同富裕和公平正义为目标;社会建设要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重点;社会建设要以构建有利于社会和谐的社会机制为手段.邓小平的社会建设理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指南.它的时代启迪意义在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确保全体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要确保社会的公平正义;要确保民生的不断改善;要确保社会矛盾的有效化解.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就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所处的环境、地位、特点及肩负的任务 ,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建设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从政党与国家、政党与社会、政党与法制、法治与人治等关系入手 ,阐述了政党的执政风险、执政理念、执政手段、执政绩效、价值取向等。这对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执政党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韩美群 《理论界》2004,(2):17-18
邓小平继承和丰富了毛泽东关于文化建设的理论,在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把文化建设放到了十分突出的位置。他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两个文明”一起抓;文化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为方向。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贡献熊述碧民族问题是关系到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兴衰安危的大问题。中国共产党一方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并取得了伟大成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民族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  相似文献   

19.
韩巍巍 《理论界》2005,4(10):41-42
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来源主要有三方面内容:首先,是对马克思恩格斯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其次,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是其直接思想来源;三是,对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扬弃和升华。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社会主义观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它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来源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来源于国内外社会主义实践。其社会主义观的基本点从制度、本质、体制三个层面全面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是具有鲜明理论特色的社会主义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