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许可权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79,(4)
《蜀道难》这首千古传诵的名篇,最能代表诗人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特色.它那跌宕纵横的节奏旋律,变幻莫测的瑰丽图画、飘逸奔放的雄奇诗风,象一落九天的瀑布,为后人赞赏惊叹.但研究其题旨本意,即它的主题思想,却扑朔迷离,在升腾的形象的隐蔽下,引起了读者的种种遐想臆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近看《教学与进修》刊载的《<蜀道难>主题异说》(见1979年第二期),在前面列举对其主题五种解释之后,又增加了第六说——“羞为无成归”说.这种新的见解尚有道理,能自园其说,也较符合诗人 相似文献
2.
陈泽延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Z1)
一 原诗 噫吁(口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乃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 相似文献
3.
安旗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4)
《蜀道难》是李白首屈一指的代表作,是“惊天地,泣鬼神”的诗篇,脍炙人口已千有余年。但是关于此诗的解释,一向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或以为讽刺严武,或以为讽刺章仇兼琼,或以为谏阻玄宗幸蜀,或以为只不过是模山范水之作,别无他意。“诗家总爱西昆好, 相似文献
4.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3)
一、诸家观点之检讨关于此诗的旨意,自中唐以来,众说纷纭,几如聚讼。今列举代表意见如下: 1、唐范摅《云溪友议》说是为严武镇蜀欲危害房■、杜甫而作。此说为《新唐书·严武传》采纳。 2、宋沈括《梦溪笔谈》认为是刺讽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而作。 相似文献
6.
一、诸家观点之检讨 关于此诗的旨意,自中唐以来,众说纷纭,几如聚讼。今列举代表意见如下: 1.唐范摅《云溪友议》说《蜀首难》是为严武镇蜀欲危害房琯、杜甫而作。此说为《新唐书·严武传》采纳。 2.宋沈括《梦溪笔谈》认为《蜀道难》是为讽刺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而作。 3.元萧士赟说《蜀道难》是讽玄宗天宝之乱幸蜀而作。 相似文献
7.
朱昌林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6(1):48-52,81
“前《蜀道难》”是对李白《蜀道难》以前的萧纲、刘孝威、阴铿、张文琮等诗人的古乐府旧题之作的统称。李白的《蜀道难》成就和影响最大,但前《蜀道难》也各有特色。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全方位展现了蜀道之艰险难行,同时还以典型的现实主义特征和严整、简洁、平实与谐和的语言风貌,在内容角度、情感表达、句法音韵等方面共同为李白《蜀道难》的继承创新奠定了基础。前《蜀道难》,其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黄东黎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1985,(4)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伟大浪漫主义诗人。《蜀道难》是李白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杰作。唐人殷瑶说:“白……其为文章率皆纵逸。至如《蜀道难》等篇,可谓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河岳英灵集》)然而,自唐以来,对于此话的系年及主旨一直众说纷纭,本文拟就此提出管见,以就正于大方。 研究李白之《蜀道难》,首先必须弄清其创作年代。唐孟棨《本事诗》云:“李太白初自蜀入京师,舍于逆旅,贺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 相似文献
9.
李白《蜀道难》的主题究竟是什么?自唐以来(科学院编《唐诗选》说是“自宋以来”,似欠妥。),众说纷纭。举其要者大约五种:一是唐人范摅的罪严武危房杜说,二是宋人沈括等的刺章仇兼琼、表隐忧说,三是元人萧士赟的讽玄宗幸蜀说,四是明人胡震亨的“蜀人自为蜀咏、言其险更著其戒”说,五是近人的送友人入蜀说。前三说业经前人 相似文献
10.
李瑞智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6,8(3):111-112
李白诗具有清丽雄奇而又自然奔放的特征,其语言真可谓"清水出荚蓉,天然去雕饰".本文主要探讨《蜀道难》中参差不齐、错落有致的句式美和重字方式的声情美与回环美,以及脱俗处理的遣词美等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1.
陈一凡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1,(1)
重读《蜀道难》,作札记数则,旁门之见,录以求正。 一、关于写作年代 常见有二说,一说是早期之作,一说乃后期作品,当以后说为是。根据:1.此诗与李白早期的诗风不符,而与《梦游天姥吟留别》等中晚作品风格相类。李白早期作品以五言居多,汪洋恣肆、雄奇奔放的风格也尚未定型,而此诗乃其积极浪漫主义的代表作,诗风已完全成熟。2.从某些诗句看,反映了安史乱前外族将领踞边的险恶形势,表 相似文献
12.
李家祥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91,(4)
《蜀道难》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唐人乐府诗中的优秀名篇。是诗自面世千百余年以来,因其艺技之绝妙,为人高度赞誉,云奇之又奇。但因其主题之争,而又众云纷纷。笔者观历代作家所云,似觉难为其诗要旨,做作如次新探。一、《蜀道难》时代背景与主题的关系: 一切文学作品,都是时代的社会生活在作家笔下的再现,特别是那些在历史上堪称划时代的巨著名篇,无一不是其时代的浓郁画卷。每个作家在为其所生活的时代绘制巨画之时,便于画之中寄予他们对其所生活的时代的褒贬,使每个读者于画之外,去体味画中之意。从而揭示作家寓于画中之情,或曰主题。因此,当我们在探 相似文献
13.
杨春蓉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2):229-232
清王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在成都大城之内原少城所在地修建了满城,作为八旗子弟的驻地。满城在清代是既丽且崇且相对封闭的城中城,汉人不能随便进。八旗子弟习清语骑射,享有特殊的待遇和较高的地位,但不能随便出满城。辛亥革命后,清朝及其八旗军事制度一起灭亡。满城不再是军营,八旗子弟为谋生计也奔走他乡,满城中的八旗子弟人数锐减,且地位低下,生活艰难。解放后,旧城改造,使得满城的建筑所剩无几。时至今日,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浪潮中,昔日满城中保存较为完整的两条兵丁胡同成为成都旅游休闲之地——宽、窄巷子。成都满城的变迁,就是这座城市历史变迁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4.
刘知渐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1)
我曾在拙著《建安文学编年史》的序文中,谈到文学编年史有助于文学史的“更新”,有助于总结文学发展规律。我曾希望有兴趣的文学史工作者,都来写几段文学编年史。由于这个工作比较吃力,响应的人不多。现在看到熊笃同志的《天宝文学编年史》初稿,十分高兴,特写下自己的一点感想,作为此书的序文。 相似文献
15.
袁宗一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2)
一历来关子《蜀道难》的诠释 《蜀道难》本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唐人吴兢《乐府题解》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之险。“这是今天所能见到的对此乐府古题内容的最早解释。历来在这个题目上大做文章的不乏其人: 《乐府待集》所牧的《蜀道难》有:梁简文帝二首、写三峡一带的景物,巫山的连绵不断,巴水的回环曲折;梁刘孝威二首, 相似文献
16.
华锺彦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2)
李白《蜀道难》的本义,似乎云端美人,洛浦神女,可望而不可即。为其诗“奇之又奇”,声震千古,故人不惮烦劳,务求探得骊珠,求得通解为快。于是自唐迄今,不知诗人发过多少议论,耗去多少心血,犹未能取得切理惬心之效。近年来又有李白三入长安的争论,对解决《蜀道难》问题,增加了线索,实事求是的精神,值得学习;互相尊重的态度,更可宝贵。 相似文献
17.
余福智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3)
《蜀道难》是李白青少年时代作品,拿去当“行卷”的,不可能发仕途坎坷的牢骚,也不象真送友人,只不过是篇习作。习作不会把写时事看得很重,重的是艺术上的模拟。而李白的模拟又特具创造性。 《蜀道难》没有寓意,但可以造成精神影响。它的文辞所荷载的意义不大,但其组合文辞的方式、修饰文辞的特殊手段和文辞所附有的音响却足以展现出李白那意气昂扬、自由活泼的精神境界。这是盛唐人趋尚的精神境界。这种精神可以鼓舞不同时代的属于社会上升势力的人们积极拚搏。 相似文献
18.
谢思炜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以《蜀道难》为代表的李白山水诗的主旨是表现崇高,并由此与主要表现优美的王、孟诗相区别,形成盛唐山水诗中的两种不同艺术范型。《蜀道难》是在以边塞诗和王、孟山水诗为代表的盛唐两种主导审美类型下产生的一个特殊变体。它所代表的崇高审美经验与另一种‘销魂’审美经验,同样指向一种个体与社会环境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指向社会生活和人生的否定方面。 相似文献
19.
杨炳校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1)
自唐以后,读诗的人无一不知道李白的《蜀道难》。对于这首谎,人们的叹服到了交口称誉的程度,然而一当论及诗的主旨,仁智之辩竟同争讼。仅此足以表明这首《蜀道难》在我国诗坛上占有不同寻常的一席。胡应麟用“出鬼入神,惝怳莫测”(《诗薮·内编》卷二)八个字来概括它的不寻常,倒是十分准确的。“出鬼入神”,指它的奇妙;“惝怳莫测”,指它的深奥。奇妙之处值得赏鉴,深奥之处应当探求,正同两句古诗的原义一样:“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本文的意图即在这里。 相似文献
20.
易朝志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1)
《蜀道难》是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一篇杰作,也是古典诗歌传统教学名篇。可是关于此诗寓意,向多歧义。或以为危房、杜而作,或以为讽玄宗幸蜀,或以为讽章仇兼琼,或以为沿乐府旧题、蜀人自咏蜀,或以为送友人入蜀作,或以为寓仕途坎坷等等。按本诗最早见载于成书于天宝十二载殷璠的《河岳英灵集》,又唐孟棨《本事诗》、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有关于天宝初李白至长安,贺知章曾叹赏其《蜀道难》的记载,说明此诗不可能作于天宝十二载以后,因此危房、杜,讽玄宗幸蜀说已难成立。至于蜀人自咏蜀、送友人入蜀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