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罗定虹、丁叶来编著的《〈反杜林论〉申的哲学问题》一书,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该书阐明了《反杜林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的思想为指导,集中论述了全书三编中的哲学问题,着重分析了恩格斯所阐述的马克思  相似文献   

2.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马克思理论体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归纳和总结《手稿》中的异化论述,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不仅为后来的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探索和推进起到了“铺垫”功能,也开启了其重要的哲学变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主要著作《资本论》不只是一部政治经济学的而且是哲学的光辉文献。列宁高度评价了《资本论》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伟大意义。他说: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结成了一个严整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结成包括自然现在内的“严整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相似文献   

4.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首次深入接触政治经济学的结果。对照此后诞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该文本正处于一个重要转折前夕,探讨其理论地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马克思的理论转向。马克思同政治经济学的这一接触也是哲学同政治经济学的接触,在文本中他以哲学的方式"解决了"政治经济学的矛盾,赋予了哲学对其对立面的绝对统治,使哲学获得空前的理论"胜利",而这一"胜利"恰恰是哲学的失败。  相似文献   

5.
我院美学研究室于10月22日下午召开第二次美学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院内外部分研究美学的教师和中文系各年级部分同学。这次讨论会学习和讨论了马克思的《经济学——哲学手稿》。与会者一致认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和《经济学——哲学手稿》等都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重要理论著作,今后要不断学习,深入研究,以  相似文献   

6.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通过对国民经济学的分析、评述和批判,初步形成了马克思劳动思想的基本轮廓。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以劳动为核心论题,从3个方面阐释了他的劳动思想:揭示劳动对人的生成和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构建唯物史观的基本框架;借助对国民经济学的“劳动”的批判,阐述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通过对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剖析,论述共产主义和人的解放的初步思想。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开创的劳动思想研究为他后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雇佣劳动与资本》是马克思1847年12月在布鲁塞尔为德意志工人协会作的几次讲演,从1849年4月4日起它以社论的形式陆续发表在马克思任主编的《新莱茵报》上。这部著作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史上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马克思在同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家蒲鲁东的论战过程中所阐述的政治经济学思想(尤其是劳动价值理论)第一次获得了正面的、系统的完整的表达。该书是马克思40年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系统总结,也是这一时期最成熟的一部经济学著作。继《哲学的贫困》之后,马克思再次将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运用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他根据政治经济学中科学的内在的方法(劳动价值论),首次全面地对人类  相似文献   

8.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为马克思初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成果,已然展现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深刻批判。就内容而言涉及对异化劳动、私有制、国民经济学以及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方法论上则呈现出鲜明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哲学批判相统一的批判方法。青年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和批判方法论有着其超越时代的方法论价值和生命力,它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批判精神,坚持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哲学批判相统一的批判方法,坚持实事求是和开放包容的批判态度以及坚持共产主义的批判旨归四个方面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成为国际学术界研究和争论的焦点。研究和争论展开于三个领域:文献学、政治经济学和哲学。就哲学领域的研究历史和现状说,人们涉及到了众多论题,劳动异化说,自由时间说,社会本体论说,黑格尔哲学痕迹说等,不一而足。相对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思想实际而言,已有研究成果的不足之处明显可见:没有在自觉意识层面提出和探讨其中的哲学分析框架问题。这里的哲学分析框架是主体、客体及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马克思运用这一哲学分析框架透视资本主义生产运行的三个过程:为剩余价值生产做准备的流通过程,即货币资本与劳动能力相交换;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即人与自然界的物质变换;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即商品资本与货币相交换。结果令人叹为观止,资本主义生产的政治经济学本质、阶级本质、法权本质、人学本质和社会历史本质逐一被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总体看,《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具有无可替代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学价值,对我们现有的学术研究范式提出了诸多挑战,回应这些挑战是我们的学术责任。  相似文献   

10.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成为国际学术界研究和争论的焦点。研究和争论展开于三个领域:文献学、政治经济学和哲学。就哲学领域的研究历史和现状说,人们涉及到了众多论题,劳动异化说,自由时间说,社会本体论说,黑格尔哲学痕迹说等,不一而足。相对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思想实际而言,已有研究成果的不足之处明显可见:没有在自觉意识层面提出和探讨其中的哲学分析框架问题。这里的哲学分析框架是主体、客体及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马克思运用这一哲学分析框架透视资本主义生产运行的三个过程:为剩余价值生产做准备的流通过程,即货币资本与劳动能力相交换;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即人与自然界的物质变换;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即商品资本与货币相交换。结果令人叹为观止,资本主义生产的政治经济学本质、阶级本质、法权本质、人学本质和社会历史本质逐一被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总体看,《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具有无可替代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学价值,对于我们现有的学术研究范式提出了诸多挑战,回应这些挑战是我们的学术责任。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成果的结晶,它除了总结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丰富经验以外,还有其思想来源,这就是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社会主义。恩格斯于1886年初所著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费尔巴哈论》)这部著作,从剖析德国古典哲学入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重要思想来源、自然科学前提、社会历史条件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了深邃精辟而又晓畅生动的论述。它是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著作。从恩格斯撰写这部著作到现在,人类社会经历了沧海桑…  相似文献   

12.
一迄今为止,国内外的学者们大都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同马克思主义其它组成部分一样,是以《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标志。因为《共产党宣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者的统一,马克思本人后来也认为新世界观是在《哲学的贫困》、《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和《共产党宣言》中首次得到科学的表述和公之于众。但是,我们必须指出:在这里,第一,要把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关系弄清楚。在马克思主义形成发展的历史中,我们固然不能把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肢解,可是在这三者之间,无论是逻辑上还是功用上都是有秩序的,是三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它们不可能在其形成过程中由马克思一气呵成。从逻辑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前提和条件,同时也是解剖社会经济现象,研究政治经济学的钥匙、重要的方法论。列宁说:“只有马克思的哲学唯物主义,才给无产阶级指明了摆脱精神奴役的出路,一切被压迫阶级一直受着这种精神奴役的痛苦。只有马克思的经济学说,才阐明了无产阶级在整个资本  相似文献   

13.
以《资本论》为代表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既是一项严谨的科学工作,也是一项深刻的哲学工作。它通过数学性、条件性、历史性、阶级性和中立性等所表现出来科学性,背后有着区别于其他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哲学基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力量与实践力量在于其对理论的科学性与哲学性的高度自觉。这使得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更具有科学上的彻底性和革命性。也正因如此,使得这项工作更能抓住群众,从而变成改变世界的物质力量。  相似文献   

14.
人们只注意从政治经济学、哲学等的角度研究《资本论》,这当然是十分必要的。但如果我们同时注意从逻辑角度研究它,会更有助于深刻理解和运用《资本论》的理论体系。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以政治经济学为主要内容的马克思主义百科全书。在这里,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唯物辩证法和逻辑有机结合在一起。从逻辑角度看,马克思成功地运用了一系列逻辑思维方法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发展规律,其中最典型的是科学  相似文献   

15.
<正>●在当下学界对《资本论》的研究中,哲学界倾向于只承认其哲学性,经济学界倾向于只承认其科学性,这两种不同倾向的共同点则是将科学性与哲学性对立起来。高超同学在《〈资本论〉的科学性与哲学性》一文中,从科学性与哲学性相统一的观点论证了:《资本论》的数学性使其满足了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资本论》的一般条件性、历史性、阶级性和中立性是其作为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16.
自然美究竟是什么?应当怎样科学地认识自然美的本质特征?这是美学上的一个根本性问题。马克思在1844年和1857年前后发表的《1848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等经济学著作中,有关金银的美、矿物的美和美的规律等问题的论述,为我们正确地理解自然美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蔡仪同志在《美学论丛》第一期(一九七九年九月出版)上发表的《马克思究竟怎样  相似文献   

17.
资本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和枢纽。1843年底,马克思在巴黎开始了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目的就是要写一部批判现存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著作。他在这方面的最初研究成果反映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雇佣劳动与资本》和《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在对经济学的研究过程中,马克思对资本概念的理解和认识是不断发展和深入的。通过对这四本著作的比较研究来探讨马克思早期资本概念的逻辑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刘波教授     
刘波,1927年12月生于黑龙江省通河县。1953年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毕业。1953年——1958年在东北财经学院任教。1959——1972年于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从事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工作。1972年——现在于辽宁大学经济系任教。现在是全国《资本论》研究会理事、辽宁省《资本论》研究会理事长、辽宁省经济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省经团联副理事长。撰写有《政抬经济学基础知识》(主编之一)、《社会主义宏观经济效益概论》(作者之一)、《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北方本”,副主编)等著作和有关劳动价值论、商品经济、计划和市场关系等方面几十篇学术论文。现在正在撰写《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学》  相似文献   

19.
刘国光 《中华魂》2011,(2):31-32
这篇文章,是刘国光同志在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授予他的《试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一文以"21世纪世界政治经济学杰出成就奖"颁发会上的发言稿,刊载于2010年6月29日的《中国社会科学报》。本刊予以摘要转载。  相似文献   

20.
<正>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唯物辩证法的完整理论,并把它运用于政治经济学、自然科学和历史等各个方面。在运用的过程中,他们对于矛盾特殊性的思想也作过许多论述。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在谈到对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真正哲学的批判时指出:“不仅要揭露这种制度中实际存在的矛盾,而且要解释这些矛盾,真正哲学的批判要理解这些矛盾的根源和必然性,从它们的特殊意义上来把握它们。……把握特殊对象的特殊逻辑。”(《马恩全集》第1卷第359页)众所周知,马克思在《资本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