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人力资源管理》2014,(7):203-203
现代人的需求多能得到满足,却并未获得充实的幸福感。为何满足后却找不到幸福?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80后"知识型员工逐步发展成为支撑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和推动企业创新的源动力,其工作幸福感的提升将有利于企业团队的稳定和管理水平及企业效益的提高。当前,"80后"知识型员工的工作幸福感普遍不高,主要缘于其自我实现、薪酬福利、工作目标等独特需求得不到满足以及自身的心理素质欠佳。因此,提升其工作幸福感的策略在于企业...  相似文献   

3.
追求幸福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和发展目标。幸福即幸福感,是人们为着预定目标、人生理想奋斗的过程中以及实现预定目标、人生理想时感到满足的心理状况和心理体验。幸福指数即用于测度和评价人们幸福感强弱的综合指标体系,是人们主观感受见之于客观数据的反映。国民幸福与幸福指数关系密切且复杂,既非正相关,也非负相关。纯粹以幸福指数提升与否作为评判国民幸福的标准和依据,亦不科学。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获得主要受大学生对主观幸福感定义的解析,学校、家庭、学习生活目标及生活状态诸因素的影响。可以通过加强大学生对主观幸福感定义的理解,改善师生关系和家庭教育方式及调整学生的生活目标与生活状态,促进大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从而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5.
提到成功,人们想到的是财富、名誉、地位……青年学生对于成功的渴望更甚,而且定的目标很高,希望成名成家。因此,有的人把成功看得"遥不可及",但成功真如同学们想象的那样遥远吗?到底什么是成功?成功就是达成自己设定的目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能到达自己的理想彼岸,实现自己的梦想,就是成功。成功其实是一种感觉,是一种积极的感觉,它是每个人达到自己理想之后一种自信的状态和一种满足的感觉。每个人对于成功的定义各不相同,可到达成功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学会付出常人所不能  相似文献   

6.
湖南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观幸福感是衡量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正向指标,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以湖南大学生为对象,运用《国际大学调查》(ICS)量表施测,结果表明:当代湖南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得分要比2000年时的中国大学生感觉幸福得多;女生的主观幸福感和满足感比男生更多;学历越高幸福感的程度越高;幸福感高低与经济状况正相关;幸福感高低与集体取向正相关,而与个体取向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CGSS(2005-2010年)数据,以新疆为例来研究中国民族地区居民幸福感问题。研究发现:66.59%的新疆居民感觉生活幸福或者很幸福,并且感觉幸福的人群呈现增加的趋势;尽管各民族群体的幸福感有所差异,但从趋势上看,新疆地区各群体的幸福感基本上是增加的;同时利用OLS多元回归和Ologit回归分析表明,在控制性别、年龄、收入、教育、政治身份等因素后,新疆地区居民幸福感仍呈上升趋势。此外,文章的研究充分肯定了我国政府对新疆地区实施的民族偏向政策,在新疆地区创造了良好的多民族共同幸福的局面,反映出良好的民族繁荣与融合趋势。  相似文献   

8.
研究工作幸福感的形成机理,可以帮助管理者有效分析、预测员工的工作幸福状况,提高管理者的幸福管理能力。研究结果显示:工作幸福感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其形成受社会比较影响,即工作状态与工作目标的影响;开辟提升员工工作幸福感的双重路径、关注员工工作内在目标的实现、正确引导员工社会比较的动机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幸福感。  相似文献   

9.
一项对9050名平均年龄为65岁的英国老年人所进行的研究显示,与内心感到不安的老年人相比,那些感到生活幸福的老年人的死亡风险要低研究人员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这些老年参与者进行了调查,以此来测量这些人的"幸福状态",这项指标包括:个人对生活的控制力、感觉自己所做的事是否"有价值"和生活目标根据调查表上的答卷,这些老年人被分成了4个小组,幸福感的排列从高到低研究人员也考虑  相似文献   

10.
幸福感概念构建在人具有主动性这一假定上,即人们若欲获得幸福,必须积极行动,唯有借助个人努力才可实现。幸福感亦为目标,一旦达成便可证明一个人整体的幸福。因此,我们愿意朝着幸福和良好的生活品质而努力这一事实,也更深刻地诠释了幸福的本质。另外,心理和社会的双重积极是幸福感的源泉。幸福的人总能积极地对待生活,不论眼前还是今后。休闲能够带来幸福,但休闲并非幸福本身。事实上,休闲是一种活动,是人们在空闲时间为了让生活变得更精彩、更有意义而做的事情。总体而言,我们如果因某种休闲活动而感到幸福,表明我们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满足。虽然休闲并不等同于幸福,但毋庸置疑,它对创造幸福至关重要。我们在休闲研究中绝不能忽略休闲与幸福这个当今生活中最具活力领域之间的联系,否则,我们将会丧失提升休闲与科学及公众之间关联性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吴乔 《21世纪》2012,(12):10
前一段,幸福的话题引发热议。有人认为,与自己的过去相比,感觉很幸福,但与他人相比,又感觉不幸福。这种比较的一个重要尺子就是公平。因为不公平,所以感觉不幸福,很多人正是从这个角度谈论幸福的。在相当意义上说,不公平是生活的烦恼之源,是让人们感觉不幸福的重要元素。相比较而言,人们对一些起点性和先天性的不公平会有比较大的心理弹性。对公众而言,不能容忍的不公平,让人感觉不幸福的不公平,乃是权利、机会、规则的不公平。公平,这个亿万人民的幸福感要素,在十八大报告中频频出现成为一个突出亮点。表明党对人民  相似文献   

12.
幸福感与文学创作驱力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关系,构成双向互动的心理结构。从幸福感的视野看,文学创作动机出于创作主体的各种不幸使然。他们的情感宣泄与升华、需要的渴求与满足、自我的认知和评判、写作的目标及其实践,往往形成一股创作的巨大心理驱力,要在文学这个诗性世界中去寻获一种幸福感。文学的创作动机不同,作品的层次品位不同,作者从中获得的幸福体验也各有层次之别,从而带给受众的审美效果也迥然有异。时代呼吁涌现更多抒写心灵和精神层面的幸福感的高品质作品,去引领大众的阅读审美潮流,以提升国民的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3.
快乐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它是心灵成长的最好营养,可以激发人的活力和潜力,也是心灵成长最好的转化力与自助力,帮助我们把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解决矛盾、逾越困难,塑造阳光心态。本文从关心儿童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的积极心理角度出发,以发展儿童快乐潜力、提升幸福感为目标,从满足感官愉悦到满足心灵愉悦,从培养乐观精神到引导幸福感受,在循循善诱的开导中,在轻松快乐的体验中,让孩子们始终保持生命的积极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探讨当今医学研究生幸福感状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医学生主观幸福感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南京医科大学260名医学研究生作为研究样本,根据总体幸福感量表,对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进行分析.结果:医学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得分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博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在生活满足和兴趣、精力以及松弛和紧张因子均高于硕士研究生;不同年龄组的研究生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精力以及松弛和紧张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性别、学历以及年龄段差异对研究生主观幸福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沈阳市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沈阳市622名居民主观幸福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沈阳市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体验在心理健康体验、自我接受体验、心态平衡体验、人际适应体验水平方面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社会信心体验、成长发展体验、目标价值体验、身体健康体验、家庭氛围体验上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沈阳市居民不同群体的主观幸福感不同。具体表现为,男性的心理健康体验与人际适应体验高于女性;青年与老年人有着更高的心理健康体验与心态平衡体验,中青年人的成长体验水平更高,老年人则具有较高的知足充裕体验;受教育程度越高,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高收入人群与低收入人群相比,有着更高的主观幸福感体验。  相似文献   

16.
正幸福是什么?小时候,幸福是一件东西,得到了就感到很幸福;长大了,幸福是一个目标,达到了就感觉很幸福;成熟后,幸福是一种心态,满足了就感觉很幸福。从理论上讲,幸福是人们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得到统一满足时的和谐感。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双方体验幸福、享受幸福的过程。什么是幸福教育教育的对象是人,幸福教育就是要把教育的目的回归到人,定位在人的情感上,体现出教育对人的关照,其目的是培养人的幸福情感和幸福能力,培养能够发现幸福、创造幸  相似文献   

17.
幸福感是对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正面评价,影响着人的行为方式和处事态度。大学生幸福感的整体水平较高,但幸福感的缺失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存在,并呈现出上升趋势。文章从幸福和幸福感的界定谈起,分析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的对策,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以增强他们承受挫折和打击的能力,使之成为身心健康、快乐、幸福的人。  相似文献   

18.
“幸福”是个体重大需要和欲望的满足,在本质上是一种判断标准。每个人所接受的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种类和多少不同,其幸福标准也不尽相同。个体正是依据自身的幸福标准来衡量自身幸福的程度。幸福感是个体感知到自己的重大需要和欲望满足后的一种心理体验,除了受到自身幸福标准的影响外,还受到个体的遗传因素、人格特质以及思维方面差异的影响。干预幸福、提升个体幸福感是幸福社会建设的主题。干预幸福应从需要与欲望的调节与满足入手。需要与欲望的调节,除了采用幸福观教育的形式外,更应通过缩小个体间差距、保证公平公正以影响个体幸福参照标准的形式来实现;需要与欲望的满足方面,除了提升影响幸福的一般性客观要素水平外,应通过深入细致的专业化社会工作来协调个体的主客观世界,提升幸福感。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大都集中在中老年人同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等方面,对中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涉及较少。本文从中小学生的角度出发,探讨主观幸福感、对人坚信、被人接纳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了幸福指数、整体情感指数量表、对人坚信量表和接纳他人量表对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年级311名学生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t检验。结果显示:①小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大于初中生和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②三个年级主观幸福感、对人坚信、被人接纳三个方面都存在显著相关关系;③男生和女生在对人坚信和被人接纳两个方面表现出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使用幸福感问卷和价值取向问卷对吉林省大学生进行实证调查,将所获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有所转变,对自我关注增多;幸福感总体水平较高,幸福感指数为6.64;集体取向、人际取向、自然取向、成就目标取向、遵从取向、情感取向对大学生幸福感都有显著影响,其中集体取向预测性最强。在职青年的幸福感指数最低,综合幸福感水平也明显低于研究生和在校大学生。结论为价值取向对幸福感的作用受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个性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