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旅游发展的制度供给与行为范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是适应农业生产方式转变需要的新经济增长极,在打造田园综合体过程中发挥的能动作用极为突出。作为新兴业态的乡村旅游产业,当前面临的同质化发展、经营粗放和市场运行不规范等现实问题亟需通过加强制度供给与塑造行为范式予以解决。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出发,乡村旅游健康发展需要满足制度科学、环境优化、投入合理和产业联动的基本条件,必须在法律保障、行政管理、经营服务和消费行为全过程加强制度供给,并同步构筑政府、经营者、市场、消费者和乡村居民的行为范式。  相似文献   

2.
教学研究范式是指教学研究者所遵循的一套信念、传统、理论和方法,是特定时期、特定阶段教学研究者所遵循的研究范型。教学研究范式变革的特征主要体现为历史性、文化性和境遇性。知识型的转换、教学思想的引导、教学研究问题域的突破、教学研究方法的革新和教学技术的变革是推动教学研究范式变革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3.
作为政治学下属的二级学科,国际政治学发展至今呈现出一种跨学科、多学科的魅力。在国际政治宏观理论发展基本停滞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试图超越托马斯·库恩的范式"不可通约律"。从彼得·卡赞斯坦的折中主义到塞缪尔·巴尔金的现实建构主义,学界愈加肯定对于范式间融合的尝试。该文试图为一种范式间支线理论的融合找到一种可能性,通过比较第三类新古典现实主义和温和建构主义的内核、边界与研究议程,并借助既有研究,认为这种操作是可能并且可行的。该文提供一种可持续性的研究议程,后续的研究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跨范式的理论融合尝试,这种研究既具有现实层面的意义,也具有理论层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中国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技术范式主要有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但这些范式普遍是愿景性的,认为推动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能够促进数字经济持续繁荣.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实现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纽带,转型的关键在于以实践和问题为导向,加强数字技术在传统企业中的应用,不断提升企业的数字化水平,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强调企业要实现数字化转型,在产业层面,需要加强跨区域、跨行业的数字化共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关键技术支撑,打造重点转型模式;在企业层面,需要探索"数字化—生态化—协同化"演化路径,以及确立从点到面、逐步推进的转型路线图;进而从构建有高度的数字化战略,选择具体的业务切入口,探索建设数字化平台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城乡融合发展是城市与乡村内部结构、组织功能与相互关系发生质的变化,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客观要求,需要多主体、跨区域的协同治理。基于SFIC协同治理模型对长三角城乡融合发展的协同治理基础与过程展开研究后发现,现阶段长三角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协同治理需要从分级领导协商、社会力量动员、信息融合共享、快速响应协作与成本责任共担方面做好机制构建。未来,长三角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协同治理范式创新要迈向“统合型包容”,但统合型包容协同治理作为一种持续性过程,仍要立足于长三角城乡融合协同治理全过程与共同富裕发展新需要,从主体统合、任务统合、资源统合与技术统合等四个层面以应对不确定性风险发生。  相似文献   

6.
新一代人工智能是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人工智能能够实现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能城市、数字经济等多个领域的"智能+"发展,全面提高经济的增长效率,优化经济结构,变革经济的生产组织方式,催生新经济业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为实体经济的全面振兴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变革机遇。新一代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对改造传统产业、带动新兴产业、催生新商业模式以及增强生产端与消费端的协同有重要带动效应,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持。在新一代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促进高质量发展中要推进两者融合的战略规划,构建深度融合的支持体系。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技术,全球都在争先进行战略部署。以两者的深度融合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在于: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的转型,构建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基础设施。培育产业发展的环境,支持人工智能在工业大数据等重点领域的应用。完善资本市场支撑环境,优化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金融支持。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对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试论创新文化及其主导范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创新文化源自熊彼特创新理论。在我国 ,创新文化作为一个科学概念 ,是 20世纪 90年代末伴随着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而提出的。创新文化是与创新实践相关的 ,以追求变革、崇尚创新为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的多种文化形态的总和 ,包括创新性的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三个层面。在创新文化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三种主导性文化范式 :“新价值主义”范式、“创新型国家主导”范式和“产消合一革命”范式。“新价值主义”范式以创新主体为观测点 ,其动力源自观念革命 ;“创新型国家主导”范式以作为创新主导的“国家”为观察点 ,其动力源自国家的创新追求 ;而“产消合一革命”范式则以生产者与消费者关系为观察点 ,其动力源自生产关系与消费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8.
产业融合及如何促进我国产业融合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融合是信息化进程中呈现的一种产业新范式。产业间的关联性和对效益最大化的追求是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动力,在不同的产业领域内,产业融合以不同的方式演进,产业融合是在经济全球化、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产业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的一种发展模式和产业组织形式。产业之间的渗透融合日益清晰地向人们展现出来来21世纪的发展趋势,为了顺应产业融合这一趋势,我国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措施来促进我国产业融合及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变革政府治理范式,使之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发展变化,是世界各国政府治理的恒新主题。而麦肯锡7—S系统思维模型为进一步推进我国政府治理范式的变革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体现系统思维的视角和方略。由是观之,当代中国政府治理范式变革必须坚持如下方向:政府治理理念变革:从重效率到重公平;政府治理战略变革:从重经济发展到重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政府治理结构变革:从竖直化到扁平化;政府治理体制变革:从单中心到多中心;政府治理风格变革:从行政管制型到公共服务型;政府治理人员变革:从传统人事管理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政府治理技术变革:从人工型到电子型。在我国政府治理范式变革过程中,必须着眼整体统筹谋划,各个要素的变革必须配套进行并保持对社会环境的最佳适应状态。  相似文献   

10.
变革政府治理范式,使之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发展变化,是世界各国政府治理的恒新主题。而麦肯锡7—S系统思维模型为进一步推进我国政府治理范式的变革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体现系统思维的视角和方略。由是观之,当代中国政府治理范式变革必须坚持如下方向:政府治理理念变革:从重效率到重公平;政府治理战略变革:从重经济发展到重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政府治理结构变革:从竖直化到扁平化;政府治理体制变革:从单中心到多中心;政府治理风格变革:从行政管制型到公共服务型;政府治理人员变革:从传统人事管理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政府治理技术变革:从人工型到电子型。在我国政府治理范式变革过程中,必须着眼整体统筹谋划,各个要素的变革必须配套进行并保持对社会环境的最佳适应状态。  相似文献   

11.
体育旅游基本价值链上下游不清晰、主次不明显、任务分工不明确。根据波特的价值链模型,从管理、经营、营销和服务四个环节对体育旅游现有的价值链进行整合开发,合作信任机制、资源共享机制、资本运作机制、高端优化机制和进入退出机制有利于体育旅游的价值链升级优化。在一体化合作系统框架和一体化路径选择的基础上,近(远)期管理机制、资源与产业两大类开发模式、渗透型融合、重组型融合和延伸型融合等多种融合范式是对体育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范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风险和不确定性已经成了人类现代化进程无法回避的一个新议题。风险社会中,人们有必要系统反思公共安全风险治理研究范式的融合与创新。已有研究成果从不同视角回应和解释公共安全风险治理问题,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范式,但这些范式之间缺乏有机融合与创新。聚焦公共安全风险治理问题,在已有范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公共安全风险治理的绩效范式。将绩效管理理论嵌入到风险治理研究过程中,着重探讨已有范式与公共安全风险治理绩效范式之间的内在逻辑与理论关联,系统解构已有范式与公共安全风险治理绩效范式之间融合共生的策略,逐步形成公共安全风险治理的新范式,即绩效范式,强化风险治理研究范式的融合创新对于风险治理绩效的贡献,促进我国公共安全风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新质生产力是继土地生产力、劳动生产力、资本主义阶段以技术表征的传统生产力之后的又一生产力样态。它以突破性和颠覆性技术为支持,实现劳动者智力化、生产资料数智化、生产关系异质化。新质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生产力的第二次跃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前瞻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能够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原因在于产业作为一种组织形式,能够将技术这种“精神产品”与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融合,通过变革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发展。为此要推动产业集群化、融合化,加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产业融合是一个跨学科、跨领域、涉及多个维度的复杂概念,由于理论视角和研究情境等差异,在已有研究中关于产业融合的概念、前因后果等一般性问题的认识尚未达成一致,也未形成相对统一的产业融合系统性理论研究框架,这使得许多学者在尝试将经济学理论与中国产业发展实践相结合去研究中国具体的产业融合模式、产业融合路径、政府规制、产业政策等实际问题时,仍然存在理论和政策研究滞后于实践,很难解答系统性、机理性且符合中国实际情境的问题。文章以梳理产业融合的概念、形式为基础,对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发展过程和发展趋势等一般性问题进行归纳和展望。未来研究可以围绕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产业融合理论深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下的产业融合问题、产业属性差异对产业融合的影响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5.
正如任何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研究范式,并在其研究范式的演变中学科得以深化和发展一样,经济学的发展也从来没有离开过研究范式的变革而独步进行。本文在范式的碰撞与变革中,勾勒以范式转变为基础的现代经济学体系。  相似文献   

16.
在高等外语教育范式中,通用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范式一直备受争议.基于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系统地梳理和分析大学英语教学所取得的成就及其存在的局限性,提出大学英语教学的新融合式转向,并进一步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及教学评估等,探讨融合式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促进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我国现代农业经济体系的有效路径。降低交易成本、创新驱动、消费结构变化、政府政策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产业融合进行的多种形式的分类有助于认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内涵。用分工理论审视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必须围绕"农村"展开,坚持从技术融合走向产品融合,把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诞生作为发生融合的标准。推进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可采取以下措施:在农村打造出优势主导产业;培育多元化的融合主体;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建立与农户利益紧密联结的机制等。  相似文献   

18.
“数字世界史”,是指从信息视角出发,依托特定的信息化技术平台,以数字化和信息化理念、手段及方法,对人类社会历史活动演变过程进行动态标记、整体表述和因果关系重现的综合性系统研究,并以虚拟复原方式对所获成果提供应用接口的全新世界史范式。该范式确立之目的在于,关注时空变迁中诸历史要素的关联融合,侧重历史研究各类成果的动态整合,以适应21世纪信息社会发展对历史鉴戒之需要。  相似文献   

19.
产业融合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用机理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融合作为我国农村生产方式的重要变革形态,对农民就业和增收带来深远影响。其机理在于,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了农村资本要素投入、人力资本积累、农业技术效率提升和生产组织模式创新,不仅提高了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而且通过构建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使农民在参与产业链建设中提高了创富能力、实现了收入增长。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践看,反向定制带动了农业产业化模式创新,产业链耦合促进了技术加速扩散,混合经营推动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激活再造,这些新变量和新变化从不同方面、以不同的形式对农民增收致富带来影响。然而,目前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的整体层次和水平还不高,对农民富裕的促进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主要原因是生产要素跨界配置面临制度性障碍、农村市场存在功能性缺陷、政府有效激励和规制缺位以及基础服务体系不健全。应加快突破制度障碍、健全市场功能、强化利益分配、夯实基础支撑,促进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强化兴农富民带动效应。  相似文献   

20.
智能时代向教育教学提出培养大批多样化创新人才的社会诉求,驱动了教学范式的变革。根据库恩的范式理论来阐释教学范式的内涵与结构,并将教学范式纳入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进行考察、梳理,发现教学范式经历了原始的现场教学向有组织的个别教学的转变,然后到班级教学,再到班级差异化教学的演进历程;教学观影响教学范式变革的方向,"因材施教"是不同时期教学范式一贯坚守的教育理念,技术虽是驱动教学范式变革的重要动力,但须通过教学范式的系统性、结构化重构才能实现范式的转换。智能时代的教学变革契合社会多样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需求,利用智能技术驱动教学范式重构,推动大规模教育和人才个性化培养相融合,实现"因材施教"的回归与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