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问世以来,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特别是他在<边城>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翠翠,这一盈盈动人的形象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女性,但翠翠那古朴的爱情故事却蕴涵着无奈的命运感伤,并唱出一曲异化民族风俗下的爱情悲歌.作家在她身上寄予了对理想人生形式的思索,和湘西现实与命运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边城》历来为读者和批评家称道,但人们却忽视了对一个重要的叙事单元——翠翠父母故事的阐释。本文从翠翠故事与翠翠父母故事的比较入手,以叙事学为研究方法,分析两故事相似性关系及相异性关系,以达到对翠翠父母故事在叙事功能方面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3.
翠翠是一面观看边城人性的镜子。《边城》中的山水与社会对人物有潜在的巨大影响,但自然山水与社会现实对翠翠与其他人物的影响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边城》中的翠翠与莫泊桑《一生》中的约娜是两个天使型女性,两人共同的悲剧根源是文本的男权语境和宿命意识。这是男权文化和宿命论思想在作者心理世界的积淀,并成为他们创作的心理动力“意”,男权语境和宿命意识就是“意”在文本中的变体。  相似文献   

5.
《边城》的翠翠和《熊》中的艾克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是孤儿,由老人陪伴长大,他们都有追求,且都没有因为残酷的现实放弃自己的追寻。这种对爱情的追寻和对理想的追寻显示了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自问世以来,《边城》对湘西世界"人生形式"的担忧,一直没有得到准确的关注和思考。按照"现代文学"理想的"文学形式"塑造的翠翠,遮蔽了老祖父的存在,导致我们忽略了后者才是理想的湘西世界及其"人生形式"的化身。把小说的主角还原为老祖父,不仅可以澄清沈从文理想"人生形式"的古代性内涵,也可以从中观察"现代文学"的现代性是如何扭曲了我们的阅读和理解的自我反思。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的小说,不像中国古典小说那样强调情节的故事性和人物的行动性,而是以其如诗如画的特点,令众多读者叹服.其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注重意境的创造沈从文的小说,叙述如行云流水,俯仰自如.常在抒情笔致中把自然景观、乡土风俗和特定的地方民族生命形式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散文诗的特旨,带有诗的意境、旋律和诗的情怀,给人以美的享受.如《边城》,笔调极其柔和优美,如“白日渐长,不知什么时节,祖父睡着了,翠翠同黄狗也睡着了.”真可谓“神韵天成”.《边城》的节奏是缓慢的、静静的,即便大老失事,爷爷的老去,白塔的坍塌,渡船的消失,都不起波澜,像茶峒的小溪,静静地向前流,携着脉脉的温情,又隐着淡淡的忧伤,到结尾一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股忧郁就整个儿缓缓荡开去了.又如《萧萧》中写萧萧的成长,“犯错”,被宽恕,像花开花落一样自然,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作者重的是情绪的表达.意境的优美着重表观为人与自然相融,无论是竹木之于翠翠,橘园之于夭夭,还是碾坊之于三三,都是温情的、同一的存在.在《边城》里,爷爷本身就是健康、朴实、正直的生活形式的代表,他对于人生有一份坦然,对于“天意”有一种认同,作家安排了一系列特定氛围内的意象:竹林、白塔、渡船、碾  相似文献   

8.
《边城》无疑是作为小说家的沈从文的最重要的作品。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围绕着《边城》,已经出现了无数的评论文章。我关心的是,《边城》和作为一个作家的沈从文的内心世界的关系。《边城》讲述的是一个叫做翠翠的湘西女孩的故事。湘西边境的一个小山城,城外的一条小溪,溪边的一座白塔,构成了小说的主要环境。终日陪伴这个15岁的美丽湘西女孩的,是一个老人和一条黄狗。故事所发生的场景和小说的人物设置,太容易让人把《边城》看作是一首田园牧歌。但赞颂湘西景色的美好和歌唱田园生活的幸福,并不是沈从文写作《边城》的主要目…  相似文献   

9.
"人之死"是福柯"作者之死"的逻辑起点,随着现代知识型的废除和新知识型的诞生,作者终将与人一起死亡.作者功能是福柯作者理论的核心概念,集中体现了一个社会里某些话语存在、流通和运作的特征.作者是话语实践复杂运作的产物,作者形象及其含义在不同历史时期会园文化传统和话语形构的改变而改变.福柯改变了关于作者的提问方式,从"谁是作者"转向了"什么是作者",从而开辟了作者理论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0.
郑媛媛 《理论界》2011,(4):63-65
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在人文学科领域掀起的波澜,尤其是在罗兰.巴特与福柯先后提出了"作者死了"以及"什么是作者"之后,著作权法领域中的作者身份(authorship)尤其成为了指摘的对象。然而,作者的法学概念涉及其在文学领域中的运用吗?如果是,那么法律必须确认作者之死吗?换言之,对文学批评理论中"作者"概念的解构是否必然导致"作者"法学概念的消失。本文旨在对文学领域与法学领域中作者概念的不同所指予以揭示,从而得出了否定性的结论,即文学领域中作者概念的解构甚至消失,并不必然导致相应法学概念的消亡,两者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王强 《阴山学刊》2007,21(4):25-27
本文主要运用图论的一些知识,解决信息传输延迟与图的直径的关系。通过对强连通有向图D和连通无向图G的分析论证,得出了直径的下界,并且在此基础由局域网推广为广域网,对G为连通无向图时进行推广,通过严格的证明得到了直径的下界,但所得不等式只是一个数学表达式图的直径大小的选择是相对的。如果要求网络中某两点的传输速度快,则直径越小越好;如果从源点发出一个信息要求网络中的客户都能收到,则直径越大越好。这样,图的直径就能直接反映点对点互连网络的传输延迟,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很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李颖姣 《齐鲁学刊》2006,3(5):122-126
“经验”与“必然”在传统哲学中的对立,引发出我们对“马克思的‘经验’的方法如何获取其普遍必然性”这一问题的思考。马克思把一切先验的东西拉回现实生活世界的同时,也将对“先验”的无意义追问搁置起来。这种做法体现在他的哲学中就是:搁置了对“需要”必然性的追问,将其呈现为人类现实的解放运动;把充分彰显于生活中的人的“现实的需要”,作为更根本的动力源,承接历史发展的各阶段,科学地揭示出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历程。由此,“现实的需要”以其独特的客观性,为马克思的“经验”的方法提供了牢靠的必然性依托。  相似文献   

13.
冯济平 《云梦学刊》2005,26(2):18-19
我国高校社科学报数以千计,但相当普遍地存在着模式板滞僵硬的通病。初步归纳,高校文科学报普遍存在六个方面的弊病,我们必须积极采取相应的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14.
荀子所推崇的子弓非孔子所赞赏的仲弓。仲弓即孔子弟子冉雍仲弓,鲁人,姓冉,名雍,字仲弓;子弓即馯臂子弓,楚人,姓馯,名臂,字子厷,又作子弓。子弓从孔子弟子鲁人商瞿子木受易学,有传孔易之大功。子弓为孔子易学的正宗嫡传,他横跨在孔子、荀子之间,架起了"孔子—荀子"的天道论传承谱系,且这个谱系完全不同于由子思所架托的"孔子—孟子"之思想谱系。经验主义的"孔子—子弓—荀子"谱系有别于理性主义的"孔子—子思—孟子"谱系,前者的天道论、人性论是非本体论、非形而上学的,而后者糅合伦理信念与天道抽象本体的思想正为汉魏、唐宋的伦理忧心家所继承与发展,遂成道学之儒。  相似文献   

15.
朱松峰 《北方论丛》2011,(4):122-126
海德格尔的"实际性"概念主要来源于司各脱、费希特和拉斯克的相关思想。它所指涉的是个体的、具体的、时间性的、历史性的东西,是每一个人都不得不接受的东西,是我们每一个人在特定的时间和境域中之正所是的东西,是在意蕴世界域之中的生活的自足性和不断革新自我的历史性,更是二者之间的斗争及对这斗争的忧惧,从而既是前理论的又在来回摆荡的运动之中。"实际性"既指生活本身不得不承纳接受由意蕴性的世界境域所给定的存在可能性,也指生活在对这些可能性的具体实行和对自身存在状态的决断中堕落-反堕落的运动。  相似文献   

16.
自由并不是过去人们所理解的“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本文主要从以实践为基础的人的自我生成角度来谈自由。“真”是人通过实践活动展示其存在的一种方式 ;“善”体现了人的自由选择性 ,并通过对象化活动使可能变为现实 ,其间人的本质得以生成 ;“美”是在真、善统一的基础上人的内心愉悦的体验 ,是人实现了的本质力量。自由是人通过对象化的实践活动所达到的真、善、美高度统一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科学态度是科学素质的核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高科学素质是全世界的共识.科学素质包括四个因素: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四者中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容易混淆.科学精神是本体论承诺.科学态度是认识论承诺,即科学知识可靠性的物质保证.科学素质是一个大系统,其中科学态度是这个系统的序参量.因此,这个系统符合协同学的自组织原则.同时,这个系统的输出又必然是科学态度,科学态度又反过来进一步整合大系统.于是,这又是一个超循环论模型.提高科学素质的关键是端正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8.
孟庆仁 《齐鲁学刊》2008,4(2):58-64
人的发展道路问题,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多年来,我国哲学界都没有阐述过、甚至没有提出过这个问题。人的发展道路问题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研究人的发展道路是唯物史观的题中应有之义,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既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又是社会发展的目的。人的发展即人的本性的形成和发展。人的发展道路分为宏观道路和微观道路。概括的说,其宏观道路表现为人的形成-异化-复归的过程,人的形成、异化和复归,是人的发展的几个阶段;其微观道路即个人身上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辩证发展过程,这是人的发展道路更加深层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生产力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范畴,历来是学理界研讨的重要课题。但是,长期以来,对生产力的研究存在着一种偏向,这就是忽视生产力主体性的研究。在马克思的对象性活动理论境域中,生产力是人的实践能力、人的物质力量,具有主体性。生产力的主体性即生产力的属人的性质。主体性不仅是劳动者的本质属性,而且还凝结于生产力的其它要素,引领着物质生产的全过程,积淀在生产结果中,成为生产力的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20.
企业扩张是企业成长与发展的必然逻辑 ,这是由企业的性质决定的 ,企业成长、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企业扩张的过程。企业扩张是通过一定的传导机制实现的 ,即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来实现扩张。企业扩张的传导机制主要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跨区域扩张 ;另一种是跨国扩张。跨区域扩张是企业扩张的初级形式 ,跨国扩张是企业扩张的高级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