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女性观是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基础上,通过对女性地位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演变的思考和分析,揭示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通过私有财产的出现而使女性处于受压迫地位的根源,并重点阐释了只有通过废除私有财产制度,才可能使女性得到最终的解放。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女性观的基础与当代演变过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女性观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马克思主义女性观的当代价值,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女性观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适宜于中国国情的女性观,提出了合理的女性价值,以期为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3.
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中国革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实践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毛泽东认真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且,毛泽东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注重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学习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观,对于我们今天应该如何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实践思政是联系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无论是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还是从教育实践哲学的角度,都印证了这一观点。做好实践思政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要坚持党的领导,与"三全育人"有机结合;要以思政课和课程思政为抓手,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以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推动实践思政的实施;以学生发展作为实践育人成效,实施多维评价。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中 ,实践概念是其核心概念 ,实践的观点是其基本观点 .实践具有创新性、自然界定性、社会界定性及其辩证统一性。与之相应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体现为实践科学观。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科学观主要特征为创新性、整体性、有机性。从这种角度审视科学观 ,突破了传统科学观面临危机四伏的现代社会的困境 ,有利于人们超越现代“二元论”的科学与社会观 ,对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有着积极的后现代意蕴。 相似文献
6.
7.
本文围绕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产生的历史渊源、实践观的范畴,在哲学史中的地位及其价值意义进行了系统的概括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指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继续研究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以及对未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研究前景作出了积极展望。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观具有世界观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确立,标志着整个哲学发展中的革命变革。只有从世界观的高度来理解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才能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历史观和思维观及其内在联系,从而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意义之所在。实践观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钥匙。 相似文献
9.
呼勤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5-8
青年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主体,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主要体现在有关青年的本质、个体主体意识、全面发展等方面。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引领了旧中国早期的新青年思潮运动,赋予了青年“国家之魂”的历史责任。之后,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实现了第一次飞跃,即产生出了毛泽东思想的青年观。改革开放后,又进行了第二次飞跃,产生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青年观。目前在“中国梦”的指引下,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在我国得到了可持续发展,号召广大青年去努力开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0.
王亚雯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40(1):31-33
恽代英于1920年11月来到安徽执教,积极开拓各种形式的宣传渠道,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安徽的早期传播;培养了一批信仰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为安徽革命积蓄了重要的青年力量;有意识的面向工人和农民传播马克思主义,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安徽的群众基础.梳理恽代英在安徽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卓越贡献,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启示,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统一,其次积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改造青年,同时努力提升理论宣传的通俗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础和前提,坚持实现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时代化、群众化和通俗化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内容,把注重宣传形式和传播手段的多样化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途径。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表明,应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注重传播内容的时代化、通俗化和多样化;注重传播手段的多样性、传播对象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同其它学说流派之间的分野不是一个纯粹的理论问题。其它的学术流派之间的论战都不可能超越“思想”本身 ,马克思主义却立足于从总体上改变整个世界的立场进行终极的实践批判。对“‘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的深刻把握是实践活动得以展开的重要条件。实践活动的展开有助于推动主体的变革和客体的现实化 ,促进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居于首要地位,是贯穿于整个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基本线索,是奠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大厦的基石。以"实践"的本质内涵为出发点,探究其在人和人类社会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地位,能够为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可以说,脱离了实践观,就如同削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将轰然崩塌。 相似文献
14.
15.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思想基础和文化基础。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传播是因为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以及新文化运动带来的思想启蒙。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激发了先进知识分子的革命热情。他们通过创办报刊,组织社团,深入人民群众中去,积极探索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解放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提供了宝贵财富,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带来了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命运主要表现为:确立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在曲折探索中误入歧途;新的辉煌,即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在新中国历史命运得出的最主要启示是:要清醒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要深刻地领悟马克思主义的主旨;要真正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当前,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发展的时代要求是:重视并科学解决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问题,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确立并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系统而深刻地阐明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我国如今推行绿色发展的理论指导.目前我国绿色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要深刻认识到我国绿色发展的薄弱环节仍在乡村,乡村的生态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生态文明意识较薄弱,对于生态资源的使用方式较为单一,缺乏有效的制度管理等问题尚待解决.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指导下,在乡...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论和实践观是有相对区别的两大重要理论部分,二者的关系是互相依赖、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关系。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唯物主义的逻辑体系来看,唯物论是建立在实践观的基础之上的,实践观是唯物论的逻辑起点。离开对实践的基础作用的科学理解,就无法合理地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幺能克服旧唯物论缺点而建立彻底的科学形态的唯物论。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新闻实践观,以实事求是精神为精髓,与实用主义的实用原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前者是实践判断与社会真实一致、社会发展与人民意愿一致、主观要求与客观实际一致、社会进步与可持续发展一致的一种大真实、大趋势、大道理和规律真实,而实用主义的实用原则体现的则是一种极端功利主义的价值诉求.坚持新闻真实,必须从理念层面、文本层面和效果层面的递进关系中去追求观念真实、微观真实、宏观真实、抽象真实和本质真实.按新闻规律办事,才能够真正建设一个公信力强、文明和谐、与时俱进、富有创新能力的媒介文化. 相似文献
20.
论马克思主义早期在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虽然提出较晚,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观点,李大钊在1919年8月就明确提出。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实际上成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开始和发展深化的历史过程,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前提。没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就不会产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果,也就不可能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