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省高校外语师资流失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对我省十余所高等院校外语师资队伍的问卷调查,对近年来我省高校外语师资队伍现状及流失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收入偏低、工作负荷重、业务进修机会少、晋升职称难等是导致高校外语师资流失的主要因素,它直接影响到外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队伍的稳定。根据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了稳定外语教师队伍,促进河南高校外语教育事业发展的思路:改革人事管理体制,快中青年教师业务培养,改善其工作、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2.
明代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时期,河南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灾害十分频繁,尤其在明末崇祯时期,河南省大范围发生旱灾,其严重程度、涉及范围和持续时间在历史上罕见,严重破坏了当时的农业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从而国力削弱,社会矛盾激化,最终加速了明代的灭亡。研究崇祯时期河南旱灾对河南社会的影响及社会应对,能够为当今的抗灾备荒提供借鉴,对促进河南农业生产和经济等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政府信用是政府诚信建设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政府信用是诚信政府形象树立的前提与基础,并且维系着政府权威的最优化发挥,保障着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和社会服务职能的发挥。当前,我国政府的信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政府行政效率,对我国政府的形象、行政地位的合法性等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就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政府监督约束制度,以克服政府信用关系中权力非对称可能引致的不良后果;建立互动的公共政策体制;依法行政,建设法制政府;提高政治透明度,建立透明政府,最终强化政府信用意识,重构政府信用。  相似文献   

4.
30年来近代河南经济史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区域史研究,30年来近代河南经济史研究日趋活跃,讨论关注之问题也十分广泛,相关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帝国主义在河南经济势力的扩张和掠夺;二、河南传统经济在近代的延续与推移;三、近代河南新型经济的发展;四、综合性理论性研究。这些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河南,灾荒频仍,为救济灾民,旅居北平的河南同乡成立了旅平河南赈灾会。有鉴于河南灾区广大,灾民众多,本地就食无望的现状,平赈会组织了灾民赴东北务工垦荒活动。经过广泛动员和周密部署,来自全省各地的数万灾民分批次到达东北,并在平赈会的全力协助下得到较为妥善的安置。灾荒之年,移送灾民远赴关外谋生,虽属"消极之救济",但在兵匪连年,军阀征战的动乱年景里,同乡组织的移民之举亦属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6.
东北朝鲜族聚居地区人口流失给边疆安全与社会治理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与挑战。作为边疆多民族地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保持一定人口规模与高素质的人口质量,能够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积极的人口发展政策有利于缓解人口流失的局面,优化人口结构和人口素质,对维护边疆安全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有关近代河南灾荒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河南省是一个灾害频仍的省份 ,在近代居于突出的地位。河南灾荒的特点有二 :一是频发性 ,二是强度高 ,危害甚巨。关于赈济 ,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官赈 ,另一种是义赈。官赈的内容包括仓储制度、善堂、蠲缓、放赈等。为了筹措放赈钱粮 ,清廷采取了捐纳、商借、协济等措施。义赈作为我国长达几千年的灾荒史上并不多见的现象 ,即从河南等省首先兴起 ,传教士也参与其间。人类与灾荒的关系是 ,人口增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灾荒 ,灾荒又促使人口减少 ,某种意义上对人口数量起着自然而残酷的调节 ,这一恶性循环使我们不能不产生这样一个认识 :人满为患 ,灾荒是由人类自身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论发展中的经济流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经济流失的观点审视人类今天的发展观 ,我们痛切感到只重财富而无视流失的做法是一种幼稚的“猴性”发展观使然。中国要加快经济发展 ,不应无视工业生产中高物耗、高能耗、高排放产生的各种经济流失问题。如果制造或放纵经济流失的传统工业增长方式未有改变 ,当大规模的工业品生产转向中国 ,甚至成为世界制造中心时 ,中国会不会成为制造或堆积工业垃圾的中心 ?中国的现代化会不会堕入经济流失的“黑洞” ?但目前所有的经济学都将重点放在财富的创造、积累及其分配上 ,而对于经济流失这一具有世界性普遍意义的问题却较少关注 ,这不能不说是经济学的遗憾。为此 ,需要研究流失经济学和创立非流失经济发展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9.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是理论研究和经济建设中的重要问题。管好用好国有资产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巩固和加强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 ,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大事。荣获四川省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的专著《国有资产流失研究》 ,在广泛调研和占有大量资料数据的基础上 ,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国有资产流失的若干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提出了一些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较强实用价值的创新见解。一、国有资产流失的概念和界定依据。国有资产流失是指国有资产在未得到补偿或补偿不足的情况下 ,被非国有性质的产权主体占有或控制的事实 ;或…  相似文献   

10.
在实践探索中形成的救助安置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河南模式",通过开展社会救助、社会服务和实施就业及家庭政策,初步解决了他们的生活、教育、医疗和发展问题,但是在实施中还存在一些困境和不足。基于社会保护理论的视角,有效解决"河南模式"困境与不足的路径是实现从一元到多元、从个人到社区、从生存到发展、从需要满足到权利本位的转向,重构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社会保护取向的适度普惠型的社会福利体系。  相似文献   

11.
王伟 《兰州学刊》2012,(3):77-81
关于民国时期影响河南农村地权分配的因素,论者很少提及人口因素的影响,即使提到了,也没有展开充分论述。影响地权分配的因素很多,比较突出的因素是人口因素。人口因素使地权分配趋于分散。近代河南省内存在人口不均衡分布的现象,而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是造成河南地权分配区域差异性的重要原因之一。近代河南人口的增加,使人口与土地关系趋于紧张,是加速土地分配趋向平均的一个主因,容易造成地权的零细化,进而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比较全面地分析了造成我国农村教师流失的原因 ,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客观地阐述了稳定农村教师队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河南省灾荒具有频度高、受灾面积广、灾荒危害深等特点。民国时期河南的灾荒之所以频繁与该历史阶段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压榨,以及连年战乱对农业生产的破坏,都是分不开的;除此之外,政府的腐败、治水经费的挪用等人为因素,更是天灾频繁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4.
鸦片战争将中国强行推入世界现代化潮流中,中国历史因而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现代化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线索,成为中国人民进取奋斗的根本目标。近代中国社会与现代化发展具有自身的特征中国现代化发展建立在中国近代落后的国情基础上;民族主义日益成为现代化和时代的主题;中国革命成为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模式;中国现代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总原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和现代化步入一个全面的、整体性发展时期,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经济市场化、政治法治化、社会型态工业化和城镇化、意识形态理性化。而在社会现代化实践中,又坚持协调、持续、人本的发展观念。因而使现代化过程中的中国政治正面临着利益、文明、意识形态、结构等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5.
国有资产在国有企业产权关系变革中大量流失,是深化经济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国有资产流失的根本原因,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于国有企业改革,国有资产管理的权、责、利关系不清。因此,必须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1)明确国有资产产权主体;(2)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3)尽快组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公司。  相似文献   

16.
宋明爽 《东岳论丛》2014,(2):132-136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社会的转型,也可以说是社会类型或形态的变革,中国社会正在走向公共化社会。面对公共化社会的到来,我们必须适应大势重构中国社会。论文通过对公共化社会发展的原因、社会形态论、公共化社会的内涵、公共化社会的结构特征与运行方式的分析,提出了公共化社会与中国社会重构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我国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形式 :营运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 ,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 ,中外合资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 ,转让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 ,行政企业单位在搞创收时无偿占有国有资产 ,对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不善而造成的流失  相似文献   

18.
朱上准  赵小明 《云梦学刊》2000,(5):22-24,66
国有资产中有形资产的流失存在动态流失与静态流失两种形式,动态流失因产权不清、管理不严或产权交易中规则不健全所致,具体又可分为经营性动态流失和人为性动态流失.静态流失与其是否进入市场交易有关.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和发展产权交易市场等可减少或避免国有有形资产的流失。  相似文献   

19.
我国税收流失的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我国的税收机制日益完善,但同时税收流失问题相应也日益突出。本文从制度角度给税收流失作出界定,分析了税收流失的实质及其形成的原因,最后提出响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建立约束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已是经济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