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5 毫秒
1.
正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他们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有不同的行为方式。父母要正视孩子的安全感、自我意识、认知模式、社会交往、规则规范等天性,学会接纳孩子。从某种程度上说,父母的接纳,会奠定孩子一生的幸福。不必追求完美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孩子也不例外。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对孩子不能一味追求完美。生活中,以下的教育片段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2.
正孩子种种冒险的想法和行为,都会让父母联想到非常糟糕的结果。其实那是孩子探寻勇气的一种方式,而且在成长过程中,孩子需要用这种勇气去应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变化。当孩子第一次伸出小手抓握东西,当孩子第一次迈开脚步学走路,当孩子第一次承认自己做错事情,都是他们内心充满勇气的表现。所以,帮助孩子获得勇气会令他们更好地面对世界。  相似文献   

3.
我们经常听说有些孩子吃东西不小心,食物哽噎在咽喉引起窒息,虽然立即被送往医院,却在途中不幸身亡。其实,这样的悲剧是可以避免的。当你发现孩子哽噎窒息时,挽救孩子生命的正是你自己。美国儿科学会向所有的父母推荐了一套抢救技术,这套技术已经成功地挽救了许多儿童的生命。 当孩子不慎将食物或异物吸入咽喉时,首先我们要分清两种情  相似文献   

4.
一向与父母又说又笑的江平,这几天见到父母后没讲两句话马上就回到自己房间,紧闭房门。父母从孩子躲躲闪闪的异常行为中感觉到他似乎有什么事瞒着。第二天晚饭后,夫妇俩决定找孩子好好谈一次。开始时,孩子推说功课忙没时间,接着就低头沉默不语,后来在父母耐心的启发下,终干说出了事情的原委:两天前,他见同学唐伟有一只进口的手掌式游戏机,觉得十分新奇、好玩,便借回家中玩。不料回家路上,因书包一处脱线,游戏机丢失,急得他来回几次寻找都无着落。这可怎么办呢?赔偿这只游戏机至少要二百多元,他不敢向父母说出自己闯下的大祸。于是,决定从父亲的集邮册里偷出几套邮票,托人变卖  相似文献   

5.
开心做作业     
“功课做完了吗?”这几乎是每位做父母的下班回家,见到孩子的第一句话。它凝聚着父母们的许多期望,也包含着他们的许多焦虑。做家庭作业是必要的,问题是有些孩子讨厌做功课。父母监督过严,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这个头痛的问题折磨着许多父母。有的话天天说,效果未必好。如果一位厂长每天下班时都守在厂门口问工人:“你定额完成了吗?”这和一回家就问孩子功课引起的心理反感,恐怕是差不多的。为什么我们不问问:“今天你什么课上得最有意思?”“你向老师提了什么问题?”“球赛胜负如何?”“你借到了什么新  相似文献   

6.
制度是人们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 ,通过行为规则来反映一定的社会关系。哈萨克族的“还子”制度即是一种特殊的亲属制度 ,其具体规则为 :部分哈萨克族人在结婚后 ,将所生育的一个孩子送给自己的父母抚养 ,祖父母把他 (她 )作为自己的亲生儿女 ,其关系由祖孙 (女 )变成了父子 (女 ) ,血缘上的父母子女关系则成为兄弟姐妹关系 ,称谓也相应地变化。一“还子”制度仅在一部分人群中实行 ,但对于这种规则适合于哪一类人 ,在已往有关哈萨克族的一些论著中说法有所不同 ,大致可分为四种 :1 .儿子将婚后所生育的第一个孩子“还”给父母。如“儿子的第…  相似文献   

7.
郭利 《家庭科技》2012,(11):10-11
离婚男女,不管谁欠谁的,大家都是成年人,理应自己担当自己的选择,即使有怨有恨,都是自己的事情.可中间夹杂着天真的孩子,这是无奈的事情.怎么跟孩子解释父母分开的事实呢?怎么面对孩子那一天天成长的岁月呢? 有一篇文章说,一个父亲在妻子抛弃他们去国外后,为了呵护孩子的心灵,精心编织了一个美丽谎言,说妈妈被天使带走了,她在天上时刻望着宝贝呢.  相似文献   

8.
中国家长对孩子的爱,尤其体现在吃饭上.首先是让孩子多吃,自古如此.经常可见祖母端着碗,四处追赶孙儿,喊叫着喂一口饭. 美国的父母从不硬逼孩子多吃饭.受教育程度高的家庭,会主动给孩子补钙,严禁孩子喝可口可乐等饮料,还不许多吃糖.孩子从能拿得动勺子那一天起,就开始自己吃饭了,即使弄得满脸满身,父母也不会去管.家庭贫穷的学生可以在学校领免费午餐,想吃什么自己决定.中产阶级的孩子会带饭到学校,大多数是一片三明治、一瓶果汁再加一块甜点.孩子怎么吃,吃了多少,又丢掉多少,父母一无所知,根本不问.  相似文献   

9.
晓梦 《家庭科技》2002,(5):32-33
近日,朋友向我诉说他的苦恼:他的孩子十多岁了,他对孩子可以说是关爱备至,从生活到学习,要什么给什么。可是孩子就是不领情,还认为这一切都是父母应该做的,根本不理解父母的一片爱心,更不要说回报了。一切为孩子着想,哪怕自己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众多父母都如此。当然,在付出爱的同时,也希望孩子能理解父母的苦心,尊敬和热爱父母。可是,许多孩子对父母的无私奉献怎么就无动于衷呢?其实,  相似文献   

10.
家庭在孩子的教育中起什么作用?有了孩了后,父母应具备哪些理念与方法?日本人的《家庭教育手册》涉及教育孩子的种种细节,其观点和做法值得我们思考,现摘录一些精彩片断,与读者共飨。 孩子最大的愿望是家里人都能愉快地过日子 当问及孩子“你对家庭有什么更高的期望”时,孩子回答得最多的是“家里人都能愉快地过日子。”孩子们在企求这么理所当然的事,作为父母应该认真面对这样的现实。只要给孩子提供必要的东西。孩子就能自然地成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安宁、愉快的家庭需要全家人有意识地共同努力。为了孩子,为了自己,请对家庭进行一次再认识吧  相似文献   

11.
正这个世界谁都可以嫌弃你的父母,唯独你不可以。一去年,一条"学生暴打女子"的视频在网上引起热议。14岁男孩对一名中年女子拳打脚踢,甚至用自行车往她身上推压。中年女子正是男孩的妈妈,患有精神疾病。孩子觉得她跟着"太没面子",因此报以拳脚。"儿不嫌母丑",对于生病的妈妈,不是爱护,而是嫌弃,这孩子的自私冷漠,让人寒心。在这个校园也不能幸免的浮躁社会,孩子对父母的各种嫌弃,早已不是新闻。  相似文献   

12.
三段论是普通逻辑书中演绎推理的主要部分,但一般书恰在这一部分说理不够严格和充分。例如关于名词的规则“中词至少要周延一次”。既然说是规则,那就不同于公  相似文献   

13.
父母婚姻留给我们的困惑如此之多,只有解读清楚父母婚姻的影响力,才能走出父母婚姻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读懂父母婚姻的影响力每一个孩子都希望生长在父母相亲相爱的家庭里。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孩子会对婚姻形成美好的憧憬和乐观的看法,也能从父母那儿学会如何经营婚姻。  相似文献   

14.
尹晓玲 《理论界》2003,(2):43-44
经过十五年的艰苦谈判,我们终于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国内外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在喜悦的同时,我们更应以冷静的心态,理智的头脑了解世贸组织规则,迎接挑战。 世贸组织有一条十分重要的原则,那就是“国民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是指,对其他成员方的产品、服务或服  相似文献   

15.
正人们常说家庭的中心是孩子,每一位父母都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以至于很多家长让孩子马不停蹄地学习各种知识,就怕学晚了会错过什么。父母很拼也很累,回家还要教育和培养下一代,但孩子不一定长成想象的样子……让我们放慢脚步,倾听孩子们的心声,或许会有不同的收获。孩子们究竟需要什么呢?让我们先来听听孩子们是怎么说的。  相似文献   

16.
正关于孩子的话题一直是人们热衷于讨论的话题之一。然而我们发现,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层出不穷,过度教养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那么,什么是过度教养呢?过度教养会对孩子产生哪些负面影响?大量研究证实,早期缺乏教养(被父母打骂、缺乏营养、被父母忽视)对孩子成长发展不利。然而,今天的很多父母可能走到了另一种极端,即过度教养——为了使孩子  相似文献   

17.
秋天里,因为我工作调动,我家搬到城里。可遇而不可求的是,单位卖给我的那套旧房在一楼,外带一个二十平方米左右的天井,这样我们又可以像以前那样在院子里栽花种草了。只是人生地异,新交很少,我就将工作之余的主要精力用于辅导孩子学习,与孩子在院落中砌了个花台,为来年春天美化绿化我们家的院  相似文献   

18.
王焰 《家庭科技》2004,(3):35-35
“全面了解你的孩子”,这是成都某侦探公司打出的旗号,据说很受家长青睐。过去父母们为了了解孩子,往往会偷看孩子日记或信件。现在这种方法已经老土了,父母监控孩子的方法早巳随着科技进步鸟枪换炮:有的在孩子房间偷装监测探头,孩子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有的不惜花大价钱请私家侦探来全程跟踪孩子,掌握孩子的第一手资料;还有的通过使用一种新型窥探软件监视孩子……  相似文献   

19.
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呢?可近几年来,激烈的社会竞争催生了许多"紧张型"父母,他们非常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一些父母为了让孩子能挤进重点学校,要求孩子学这学那,英语、奥数、钢琴、书法、舞蹈等,孩子简直成了学习的机器.正是这些望子成龙的父母,他们一方面智力投资不惜成本,另一方面对子女要求极其严格,放学迟了挨骂,成绩不好挨打,有一点空闲要练琴,作业不能写得马虎.于是,挨批评就成了这些孩子的家常便饭.殊不知,这些在兴趣班里泡大,在父母的压力下长大的孩子变成了一只缺少快乐的小羔羊.那么,要怎样才能让孩子快乐地成长呢?  相似文献   

20.
家教冲突     
父母应该做孩子的朋友,这是科学的教育观念,我极为欣赏。孩子应该首先是个人,然后才是父母的孩子,父母应尊重自己的孩子,尊重是爱的一大部分。 丈夫的教育观念仍旧停留在“棍棒底下出孝子”、“严父慈母”上。在儿子面前,脸板得象一大块铁,不见喜怒哀乐,还动辄拿出“三纲五常”来教育儿子一顿。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