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来国内出现一些质疑、否定我国现行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文章,其所依据的是质疑或否定民族平等的公民平等观、民族注定要消亡的发展观以及崇尚民族国家的国家观等似乎“不言自明”的原理.但无论是近代以来的各国历史和实践,还是当代众多科技和人文理论成果,都已经证明而且仍在证明,传统的简单、绝对化的平等观正在让位于包容性平等观;以旨在同质性为根本的未来发展观,逐渐为欣赏多样性的共生发展观所取代;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为基本特征的民族国家观,不仅早已被国家宪法所不容,更为当代主流历史进程所唾弃.尽管我们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仍需要不断完善调整,但包容性平等观、共生发展观和多民族国家观理应成为当今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基本依据和基础,理应贯穿于相关研究和实践之中,以实现多民族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是中国共产党人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中国共产党面向21世纪的政治宣言,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和民族再造辉煌的行动纲领.高校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动力源;高校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发展教育,特别是发展高等教育是满足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民心工程,体现了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高校实践"三个代表"最根本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认为,要从提倡、弘扬民族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成人"与"成才"观以及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个方面入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4.
为了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实现四川省政府提出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我省应该以观念更新和制度创新为前提,强化我们的市场意识、树立全新的资源观、优势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同时改革我们的制度体系,为经济活动创造适宜的社会空间和制度环境;以"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为突破口,建立与集约化、现代化、市场化生产相适应的农村经济新体制;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供给效率、增强竞争力;实施"极化"发展战略,建立城乡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联动格局.  相似文献   

5.
针对一些民族地区民族特征淡薄的状况,第一次提出了"亚民族地区"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对解决一些学术和现实问题有重大的意义.以重庆"亚民族地区"为例,探讨其经济发展道路与教育发展模式、重庆"亚民族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与民族教育模式、重庆"亚民族地区"民族旅游资源保护与民族教育模式之间的关系,归结起来,"亚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模式的选择有以下思路:加强"亚民族教育"研究、强化民族认同感、教育形式多样化、处理好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关系、职业教育与经济结构调整同步、加强"亚民族地区"特殊民族教育立法等.  相似文献   

6.
大学教育发展观是支配和主导大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在大众化高等教育条件下,迄今为止的大学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已显现出或内隐了多种不同的大学教育发展观,甚至出现了大学教育发展观的畸变,如片面跨越式发展观、以物为本发展观、机械适应性发展观、主观"虚妄"的超越性发展观等等;应在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的基础上给予批评与矫正;同时大学教育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适应性发展与超越性发展的统一观。  相似文献   

7.
高校要扎扎实实地做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必须站在政治的高度,促使教师观的与时俱进,确保第一课堂教学的入脑、入心,积极开辟其他渠道和基地,形成立体化、网络化的教育格局,最终达到大学生的真信、真用,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8.
大学发展规划是谋划学校在发展竞争中获得长远的、全局性的胜利的策略,是学校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十二五"时期是民族高校进一步提高办学层次,彰显办学特色,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民族高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水平直接关系到能否解决好影响学校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为此,本文深入分析了民族高校"十二五"期间事业发展面临的战略形势,提出了"十二五"时期事业发展的六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从典籍中关于"礼乐"传统的记叙和<左传>中的引<诗>赋<诗>例看,早在孔子诗论之前,作为儒家诗教基石的功利诗学观和"中和"艺术现已具雏形,并产生了广泛影响.以孔子诗论为源头的儒家诗教,只是对"礼乐"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并不具备原创性.儒家诗教之所以具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量,其根本原因在于它脱胎于有着深厚民族文化底蕴的"礼乐"传统.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蕴含着深刻的价值观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和时代发展的统一,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和社会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标准和共产党人价值标准的统一,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和价值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规律与历史创造主体的统一,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群众史观.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总纲,为适应国内外形势及全国高教改革形势对高校发展及人才培养的要求,重点阐述了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论述了把"三个代表"要求落实到加快高校改革与发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接班人、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建设及师德建设、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实践等四个方面是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2.
运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就目前高校体育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合“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积极发展健身休闲运动产业,对我国高校体育资源共享策略进行探讨,为优化高校体育资源、实现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共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改革发展对院校研究提出了迫切需求,为院校研究注入了强劲动力。院校研究发展面临高校管理制度的行政化倾向、组织模式混乱、机构定位不清、职责混乱、机构考核标准有失偏颇、研究人员专业水平层次不齐等问题。面对困境,推动院校研究要从院校研究的动力机制、组织架构、明确职责、建立机制、能力保障等方面入手,以助推“双一流”建设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提升应用性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软实力”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发展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应用性本科高校要内外兼修,一方面坚持走弘扬内涵式的大学文化建设、践行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外宣传力度、重塑战略合作深度和建立信息反馈制度,积极拓展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以促进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和谐发展,实现学生发展、学校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共赢"。  相似文献   

15.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调整对民办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民办高校发展的目标、重点、方式亦将发生深刻变化。本文首先从办学规模、办学模式、办学质量、办学特色、对外交流等五方面分析了民办高校的历程与成就,然后从国民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调整对民办教育产生深远影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民办高校发展指明了方向、民办高校发展仍然面临诸多自身内部问题等分析了民办高校发展所面临的形势;最后,从体制依托、服务转型、内涵发展、风险防范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民办高校“十二五”时期发展对策与建议。为民办高校制定和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小南沙开发为依托、打造红三角经济圈是霍英东先生提出的战略构想,文章并对部分相关高校作了实地考察.  相似文献   

17.
高校人才资源开发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阐述了高等教育是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的基础,必须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的需要,深化改革大力提升人才资源能力建设。通过对我国高等学校人才资源开发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开发高校人才资源的具体措施,以及在高校人才资源开发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经费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制约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由此引入高校社会资本的概念是非常必要的。从辞源学的角度厘定“社会”一词的内涵,是界定“社会资本”和“高校社会资本”的一个重要途径。正式制度是重要的,但非正式制度是构成高校社会资本的主观因素,是高校社会资本的灵魂;高校关系网络是构成高校社会资本的客观因素,是高校社会资本的躯体;非正式制度与关系网络是高校社会资本的一体两面。  相似文献   

19.
高校融入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机支撑,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对高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改革的要求。高校应融人区域经济创新体系建设,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的格局,取得双向共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新建本科院校是中国一个特殊的高校群体,在高校“生源危机”逐渐到来并形成新形态竞争压力下,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存在自身难以克服的困难,但又拥有其独特的发展潜力。在中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形势下,新建本科院校应化发展矛盾为动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与招生吸引力,无论是从高校内部治理层面还是国家招生制度改革方面都应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