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新疆与中亚地区相邻,经济领域的共同性、互补性较强,合作前景很好.自苏联解体中亚几国独立以来,新疆与中亚国家关系发展甚好,在把握了我国政府对中亚各国的基本政策、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本区特殊性,积极拓展与中亚国家的关系,呈现出新的特征:1、国家之间正常的外交关系的确立是发展新疆与中亚国家关系的基础.自独联体成立  相似文献   

2.
中亚地区具有重要的地缘、能源地位,独立以来一直为美国所垂涎。由于种种原因,美国一直未能直接进入该地区,而"9.11"后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国力优势,打着"反恐主义"的旗号,美军进驻中亚,这使得美国获得了有可能全面掌控中亚事务的的历史机遇。在此背景下美国积极调整中亚政策,开展大国博弈,加紧在中亚的争夺。这给原本复杂、脆弱的中亚地缘政治环境注入了新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中亚国家和地区的种种变动都有可能会对我西部地区尤其是新疆的安全稳定产生一定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中国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是我国重要的西部边陲和能源基地,因此新疆的安全与稳定一向为我国政府和中亚各国政府高度关注。因此,我们必须密切关注美国中亚政策的调整、走向及其影响,以便未雨绸缪,积极应对,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3.
20世纪40年代,美国为使新疆成为抗战时期中国进出口物资的交通要道,观察和预防轴心国在中亚潜在结合的危险,洞察苏联战略意图,为谋求美国在中亚和中国的战略利益,设立了美国驻迪化领事馆。领事馆建立后,收集大量有关新疆政治、经济情报,从事间谍活动,拉拢反苏反共的少数民族上层分子,策划、参与分裂新疆和阻止新疆和平解放的活动,并利用便利条件搜集苏联研制原子弹进展的有关情报。  相似文献   

4.
为了巩固刚刚夺取的政权 ,新疆督办盛世才举起亲苏的旗帜 ,得到苏联的军事和经济援助。因此 ,盛世才在政治上不能不受苏联的影响。苏联和共产党人帮助新疆政府制定和实施进步政策 :反帝、亲苏、民平、清廉、和平、建设。六大政策与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纲领 ,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政策 ,基本上是一致的 ,它在新疆的执行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正是由于这样的历史环境 ,西路军左支队顺利进驻新疆  相似文献   

5.
当前,新疆进一步扩大地边贸易具有极好的条件。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中亚一些国家经济失衡,处于困难时期,市场消费品匮乏,为自治区扩大边贸提供了有利机遇。但是,新疆扩大地边贸易也同时面临着挑战和亟需解决的问题。西方国家以及日本、南朝鲜、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正采取各种手段争夺中亚市场。除此之外,目前地边贸  相似文献   

6.
对新疆柯尔克孜族的研究是在沙皇俄国时期开始的。在苏联时期,自1947年至1953年苏联科学院吉尔吉斯分院对中亚和新疆柯尔克孜族地区组织过几次规模不等的科学考察。后来,法国、美国和德国学者对阿富汗和黑龙江柯尔克孜族进行过考察和研究。自1956年至1963年,中国国家民委和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对新疆柯尔克孜族等13个民族进行比较系统的社会学考察。2003年云南大学在新疆克州乌恰县黑孜苇乡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村寨调研,2009年教育部课题组对新疆克州乌恰县吉根乡进行实地调研。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逐步提出了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理论和政策 ,并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开始进行实践。 2 0世纪 30年代 ,从苏联派出了一批华籍共产党人到新疆从事革命工作。 1937年 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 ,中共与盛世才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共中央又派出一大批共产党员到新疆工作。来新疆工作的共产党人都十分重视新疆的民族问题 ,他们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 ,在新疆进行了解决民族问题的实践 ,取得了不少成绩 ,积累了一些经验。了解 2 0世纪 30年代共产党人在新疆解决民族问题…  相似文献   

8.
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张保国同志的著作《苏联对中亚及哈萨克斯坦的开发》与读者见面了。这是建国以来,自治区的经济科学工作者对与新疆毗邻的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系统研究的第一部专著。全书共六章。作者在书中全面介绍了苏联中亚和哈萨克斯坦的自然条件与资源(第一章);重点论述了沙俄时期与十月革命后这一地区的经济开发和建设史(第二、三、四章);详尽分析了苏联对这一地区进行长期开发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目前存在的问题(第五章);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宋蕾 《阴山学刊》2007,20(4):83-86
1991年"8.19"事件后,苏联解体震惊世界。昔日的大国一分为15个享有独立主权的国家。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遗产,中亚地区也掀开了神秘面纱,出现了五个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独立之初,俄罗斯对昔日的盟国中亚五国采取疏远的政策,这种政策的指导思想就是大西洋主义。  相似文献   

10.
新疆与苏联中亚地区五个加盟共和国相邻,自然资源、气候与地理条件以及风俗习惯十分相似。新疆具有与苏联中亚地区开展经济贸易与科技合作的优越条件。苏联中亚地区从60年代开始各方面发展都很快,目前已成为全苏最重要的有色金属基地、棉花生产基地以及主要的钢铁、石油、煤炭、电力、粮食、肉食基地。其中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工业总产值已经分别居于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的第3位  相似文献   

11.
论杨增新对苏俄中亚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承国 《江汉论坛》2001,20(8):82-85
本文认为杨增新统治新疆时期,其苏俄中亚政策,经历了一个从在俄国内战中严守中立,到与苏俄中亚新政权合作直至全面发展关系的过程。这一政策的推行、演变是从维护新疆实际利益出发的,是相对独立于当时北京中央政府的苏俄政策的,同时它对中苏的邦交建立在客观上起到了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二战后初期中苏关于新疆苏侨的交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二战后初期 ,苏联出于国内需要 ,改变从前对在华俄罗斯人的政策 ,公然违犯国际法 ,在新疆大肆发展“苏侨” ,不仅使新疆的“苏侨”人数猛增 ,而且出现了众多具有中、苏双重国籍的各族群众。这些人的流动和出境 ,严重地影响了新疆政局的稳定和中国的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3.
苏联解体前 ,中亚各加盟共和国居住着近千万的俄罗斯人 ,其中的大多数人是苏联时期迁移到中亚的。作者应用民族学、人口学和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 ,分析了俄罗斯人迁移中亚的原因、在中亚的分布特点以及对中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英国印度事务部档案,了1933年“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伪政权出笼前后英国对中国新疆的政策,认为英国政府对新疆的基本政策是稳定和连贯的,其核心是支持中国对新疆的主权,尽力利用新疆地方政府遏制苏联渗透,英国并不是伪政权的幕后策划者,也非支持者。  相似文献   

15.
乾隆中期统一新疆后,清朝与中亚地区的关系开始得到较为迅速的发展。中亚诸部发展同清朝的关系最主要是为了获取经济上的利益,藉此增强其国力。而清朝发展同中亚诸部的关系既是一种政治礼仪上的需求,冀其臣服于己,以示清帝为天下共主,同时,也是为了边疆统治的安全。从清朝对中亚诸部的政策来看,无不以此为目的。清朝的中亚政策在一定时期内取得了较为积极的成效,但从长远来看,其中亚政策却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16.
试论抗战后期的新疆内向:基于《蒋介石日记》的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朗 《晋阳学刊》2011,(1):95-105
在盛世才治疆的很长时期,新疆与苏联关系密切,国民政府鞭长莫及。抗战后期,蒋介石决意利用世界大战解决边疆问题,1942年春,蒋介石知晓盛世才意欲摆脱苏联控制后,即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积极布局,促使盛世才表示效忠中央。1943年后,国民政府对新疆的控制不断强化,苏联在新疆的影响日益减小。1944年8月,盛世才企图重新调整其政策。在中央压力之下,盛世才被迫辞职离新,新疆回到中央政府的直接管治之下。  相似文献   

17.
邵雍 《晋阳学刊》2014,(4):52-60
新疆地处中国西北边陲,与苏联接壤,时任新疆督办的盛世才在政治上奉行六大政策,与中央政府保持半独立的状态,使新疆成为抗日战争的后方和中共与苏联来往的重要通道。对中共而言新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在新疆的工作又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陈潭秋到新疆主持中共的地方工作是临危受命,勉为其难。在新工作四年中,陈潭秋按照党中央的指示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他政治经验丰富,最早向党中央发出了新疆工作的警报。然而中共中央、共产国际、苏联基于种种考虑,未能采取果断措施,及时撤出在新工作人员,导致陈潭秋等80余人在新疆事变中被杀害,这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继皖南事变后遭到的第二次重大打击。由于盛世才深藏不露,及时识破其真面目并非易事,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抗战时期新疆工作的复杂性与艰巨性。  相似文献   

18.
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是我国的近邻,其中的三国与新疆接壤,两国与新疆邻近。历史上中亚曾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东西文化的交汇点,与我国尤其是新疆有着悠久的经济、文化联系。中亚五国自1991年下旬独立以来,相继进入了艰难的经济转轨时期,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五国的经济改革政策和经济形势虽各有不同,但对新疆与中亚国家经贸关系的发展,对新疆“向西开放”战略的实施均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拟就中亚国家的经济改革及经济形势以及对新疆向西开放的影响等问题加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宋蕾 《阴山学刊》2005,18(1):65-68
中亚在苏联解体前作为加盟共和国是苏联的一部分,是苏联的"战略后院"。苏联解体后,代之而起的俄罗斯虽仍视其为"战略后院",但在该地区的势力有所减弱。美国瞄准时机,渗入中亚。1994年美国主导北约东扩,将中亚四国(除塔吉克斯坦外)纳入"和平伙伴计划";1997年出台"新中亚战略",目标是使中亚成为其能源供应基地。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美国为打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驻军于中亚。阿富汗战争结束后,美国不打算撤出中亚。美国进军中亚的原因是:中亚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丰富的能源;为排挤俄罗斯在中亚的势力以及打击恐怖主义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独立后的中亚五国在经历了一个程度不同的困难时期后 ,国民经济已明显呈现出良好发展的态势。与此同时 ,新疆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步入稳步发展的快车道。把新疆建设成中亚经济圈的经济高地 ,充分利用中亚各国与新疆在地理区位上相邻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互补、合作、共同发展的有利条件 ,对双方社会经济的发展无疑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