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关于《儒林外史》的长篇艺术结构,“五四”以来,我国的研究者鲜有比较充分的肯定,甚至有胡适那种“没有结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的全盘否定的看法流行一时.对此,美国学者林顺夫《<儒林外史>的礼及其叙事结构》一文(《文献》第十二辑),从中西哲学和文学思想的比较,指出胡适等人的偏见乃是“由于西方思想的框框和西方小说完整的情节结构的影响”,忽略了“在《儒林外史》中发现的那样特殊的结构典型”。认为(《儒林外史》结构的“条理性和完整性,决不比非常出色的西方小说作者逊色。”这是 相似文献
2.
3.
一代文人的厄运——《儒林外史》主题新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鲁迅推崇《儒林外史》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讽刺小说,同时又感叹“五四”运动以来,《儒林外史》的伟大没有人懂。建国以来,在这个领域里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集中表现在1954年纪念吴敬梓逝世二百周年的日子里,发表了一批重要的论文,推动了研究的深入。不幸的是,不久,《儒林外史》研究工作受到了文学、政治理论等领域里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研究者大多从政治、经济层面来揭示《雷雨》的主题内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对《雷雨》主题的认识。其实,从《雷雨》的内容来看,曹禺在注重社会政治、经济等层面对人的影响以外,更多关注的是人们的非理性世界,特别是人的生存困境,即主要表现了非理性世界中人类生存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叶如祥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1):102-103
以卡夫卡的中篇小说《变形记》为例,结合文本,通过分析主人公格里高尔从"人"到"虫",从"虫形人性"到"虫形虫性"的离奇、荒诞的经历和痛苦、艰难的心理挣扎历程,深刻揭示了现代工业文明重压之下人的"主体性"丧失后的生存状态以及其"现代性"主题对当代文明世界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以下简称《虢图》),是我国艺术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它距今已千余年,今天我们虽然只能看到宋徽宗 相似文献
7.
《水浒》(金本,以下同)所描绘的不仅仅是一个个梁山泊好汉的英雄谱,而且是一幅幅北宋王朝的末世图。施耐庵对于封建统治阶级乃至封建制度揭露和批判的大胆、直率、有力、全面、至微,在古典小说中可以说是无与类比的,上至朝廷权臣,下至贪官猾吏,政治制度,民风世俗,无一不受到辛辣的嘲讽和无情的鞭挞。本文拟以管见所及排列以发作者之大义。 相似文献
8.
9.
10.
韩愈在《师说》一文的开头即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关于其中的“道”,人们向来将其单纯解释为儒家学说、孔孟之道。认为“传道”中的“道”含有“孔孟之道”之义是没有疑义的,但是若将其单纯解释为孔孟之道却是值得商榷的。首先,《师说》中所述之师并非尽是儒学之师,其所传之道也并非尽是儒家之道。一个 相似文献
11.
借助结构主义的文本解读方式,通过数据分析的方式计算《水浒》出现的频率、身份等,探讨《水浒》英雄排座次的依据.并针对天罡、地煞英雄排名次的具体情况来探求《水浒》的主题。说明阶级分析方法存在较大缺陷,认为《水浒》主题是英雄传奇。 相似文献
12.
铁凝作为中国当代文坛最有影响的作家,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独特的创作风格傲立文坛,她的短篇小说《哦,香雪》借"台儿沟"一角,表现了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受现代文明冲击的农村蹒跚前进的身影。透过《哦,香雪》的时代主题,也折射出中国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当两种文明对接时传统与现代的种种矛盾与冲突。今天重新审视这篇小说,也留给我们进一步探讨和认识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商业秘密"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概念.与传统理解相比,<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扩大了商业秘密的范围,强调其本质特征为价值性、秘密性、保密性.商业秘密是指与商品生产经营相关的,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处于秘密状态,且权利人采取了保密措施的技术、经营、管理等领域的特定信息.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商业秘密会不断更新. 相似文献
14.
15.
沈明明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5)
“客观性”范畴是目前涉及较多、含义模糊的哲学范畴之一。对它的众多界说中,以那种从与“主观性”相对的角度把“客观性”表述为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的说法最为流行。广义地说,这种表述是正确的。但是,仅从这种规定来了解“客观性”,并未把握这个范畴的真实思想。因为,翻开哲学史就会发现,无论是洛克把“客观性”说成是外物存在的属性,还是康德把它说成是先天范畴的普遍性和必然性,或者是黑格尔把它说成是“绝对精神”的本质属性,他们都不否认“客观性”是一种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的普遍必然性,相反,承认这一点正是他们的不同学说的共同之点。哲学史上的这个事实提醒我们:“客观性”的含义 相似文献
16.
散文发展到明代,虽没有出现过司马迁,韩、柳、欧、苏那样的大家,但却不乏优秀的单篇小品。这些作品或直抒胸臆,清新隽永;或隐喻委婉,幽雅深邃。赋山川草木以承气,感情真挚细腻;予人物事件有褒贬,笔力入木三分。使人把玩咀嚼,从美中受到教益。 相似文献
17.
《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中一部伟大的长篇神话小说。它以纵横驰骋的想象,曲折有趣的故事,宏伟壮阔的结构,浪漫主义的情调,在中国小说史上别开生面。在神话小说的领域中,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它的成就是无可企及的。杰出的作家吴承恩,在民间流传的“西游”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加工,写定《西游记》,这是对中国文学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乡土文学派”小说主题与技巧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们惯于将“五四”以后的“人生派小说”与“乡土写实派小说”进行分类(或者是按分期来进行归类)。其实,这种分类似乎不甚科学,因为“人生派”的许多作家一开始创作就是致力于“乡土小说”的。和鲁迅一样,“五四”以后许多小说家是从广袤的农业社区进入繁华喧嚣的大城市。在封闭落后的封建宗法制度和光怪陆离的现代文明之冲突中,一种强烈的心理反差迫使他们拿起笔来描写“上流社会的堕落和下层社会的不幸。”(鲁迅语)但就“五四”以后许多小说家的创作实绩来看,似乎他们更关注“下层社会的不幸”。从鲁迅的《狂人日记》到《孔乙己》、《药》,无一不是对乡土社区中下层农民的深切关注。继鲁迅之后的乡土小说作家中较突出的有“新潮”作家杨振声等,他的《渔家》和《磨面的老王》 相似文献
19.
史晓东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13(11):5-7
进入新世纪,我国的国际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和平与发展这个时代主题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邓小平时代主题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入手,论述了邓小平时代主题论的两个层次内容,并结合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形势的变化,分析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我们时代的主题,必须继续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毫不动摇. 相似文献
20.
<西游记>是一部借叙述故事阐扬道教内丹学的"证道书",这是明清时期<西游记>研究的主流观点,但这种观点却长期受到近现代不少学者的否定.其实,近现代学者们否定"证道书"说的理由并不成立,多是由于对道教内丹学缺乏足够认识而造成的不同程度的误解所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