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古登州和莱州交界那儿有个临海的城镇,那里素来出一些有意思的人物。他们在当时没什么名声,只是到了后来人们回忆起来时,才觉得这些人的特异。他们在世时与邻人一样,挑担荷锄,做些田里营生,穿戴举止似乎也没有什么两样。再说平时大家都忙于生计,讲究的都是田里的活头,哪里有功夫注意另一些琐屑。 相似文献
2.
黑宝哥大起来头会秃,真是我料不到的事。
那时黑宝的大大常对我外婆说:“把黑宝说给你做外孙女婿吧。”
我不懂“外孙女婿”与我的关系,仍是粘着黑宝哥左右,惹他恶狠狠拉我辫子,或把我正在吃的刨冰挖一大半去。 相似文献
3.
机村的女人,有好多个卓玛。走在林中小路的,是每天都高高兴兴,无忧无虑的这个卓玛。 相似文献
4.
男的叫甲哥,女的叫丙妹。甲哥一只手搁在丙妹的肩膀上,很自然随和地搁,没有半点僵硬。甲哥说,多好的夜晚啊。他声音很轻,如同气息一般缓缓吐出,然后柔软细密地落在丙妹的脸上。丙妹正仰头望着他,丙妹总爱以这种姿态望着甲哥,她头一仰,小小的腰部就像一张弓似地深深弯进去,而浑圆的屁股则宛如两片饱满的花瓣高高向上翘起。 相似文献
6.
中秋节.田桂金带着礼物去看父亲母亲。父母在一个矿,她嫁到了另一个矿.两矿之间相距四十多里。山里的路七拐八拐,她吃过早饭从那个矿搭上汽车.来到这个矿已经快晌午了。她备的礼物是两瓶白酒和两斤月饼。父亲喜欢喝酒.下井那会儿喜欢喝,退休之后还是舍不了酒。 相似文献
7.
半路上彩秀和小艳才商量定:下车后,先去埠前村找李仙娥,之后再回自家村。所以这样只为让李仙娥安心过个年。 相似文献
8.
是在夏日的第一次热浪滚滚而来的那个上午。我正闭门写作,突然听到院子里一声不轻不重的响,就见徐松翻墙而人。年届五十,徐松仍不失当年的顽童风采,风风火火,展转腾挪,一笑一涕之间,就把亲朋好友、大街小巷,以至整个县城的喜忧之事全“灭”了。何谓“灭”呢,这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传播,二是操办。 相似文献
9.
阿东居住的地方是个贫困的小村、偏僻、四面环山。
阿东考上大学那年,全村人的心沸腾了些日子。 相似文献
10.
人家在城里,不光有一份工作,而且也有房子,你就去吧。妈妈说。 相似文献
11.
太阳像一件新瓷器,明晃晃地把老街照得磷光闪闪。 相似文献
12.
我最初给这篇小说起的名字叫《老黄在1999》,一个朋友看了后建议我立刻改掉。他的理由是,这个名字容易让人联想到“1999大劫难”什么的。更主要的是,这个名字有套用前苏联电影《列宁在1918》之嫌。事实上,那部影片还真与我的小说主人公老黄有些关系。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大湖电影拍摄基地安营扎寨已经两个多月了,整个摄制组忙得红红火火。对我而言,这部片子意义重大,实在是非同小可。要知道,我在“十一”电影制片厂,从场记、摄影干起,直到抓上导筒,整整磨了十年光阴。这当然不是我的第一个片子,此前我也拍过几部电影,但比起手头这一部,那些只能算是小儿科。 相似文献
14.
B国使馆坐落于北京著名的三里屯东街。那里位于城中心的二环路边缘,眼见得大马路上车水马龙,红尘滚滚,使馆区却从路边旁逸斜出,直插进胡同深深的内部,独成一个清幽的世界。这里闹中取静,绿树成荫,一座座铁门灰墙,门口有当兵的守卫,栅栏篱笆疏疏密密,门前行人车辆无几。每天只有个别有点洋务要办的人才得来此,走到使馆街上,车子一停,把人卸下,赶紧驶离。每座使馆门前都不挂汉字牌匾,只有墙上一块小四方金属牌牌上刻着该国字母文字。一切都显出外交重镇的庄严神秘。 相似文献
15.
老街最明显的建筑就是钟鼓楼。钟鼓楼是用以报时和报更之楼,晨钟暮鼓。钟鼓楼所悬挂的大钟与距其30里外的名寺白马寺所悬挂的大钟同时铸造,囚铸造参数相同而产生共鸣,有了“东边撞钟西边响,西边撞钟东边鸣”的奇特景观。 相似文献
16.
赵海刚刚在这个社区里买了房子。他买下来的是一套169平方米的平层,因此显得很大很宽敞,他花了四个月的时间进行装修。刚刚装修完毕,他的妻子梁红欢喜地说:“房子装好了,就让我的爸爸妈妈先来住吧。” 相似文献
17.
村上真介是日本一家炒鱿鱼株式会社的终结面试官,这是全日本最火、最招人恨的职业,真介像一个魔鬼终结者,所有与他面谈的人都将意味着职业生涯的结束。 相似文献
18.
已是日头高照的中午时分,洁子还丝毫没有起床的意思。今天是星期六,日本的商业专科学校不上课,晚上打工要到八点钟开始,现在正好养精蓄锐。 相似文献
19.
莉莎这洋妞是我减肥路上互相切磋的难姐难妹,我挺喜欢她天生乐观,及对什么都有兴趣的个性。每一次坊间推出各种减肥新理论,她都打先锋,兴致勃勃,有意一试,而且实行得很认真,稍具成果,就像传教士般地要与我分亭心得,绘声绘影地说这次是“真”的有效。而过重也一直是我的烦恼,“天天只喝柠檬水,娇躯还是日日肥, 相似文献
20.
姚一晃喜欢看电视新闻,地方台晚上六点半的新闻,中央台七点钟的新闻,省台八点钟的新闻,他都要一一挨着看下去,有时候甚至还要看卫视的其他省台的新闻。如果傍晚六七点钟正好有事没看上新闻,一定要在十一点的晚间新闻里补上。看着每天在每个地方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姚一晃就会知足地感叹:唉,还是我的日子过得太平啊。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