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媒体时代,迅捷的信息传播速度与亲民的交流方式激发了公众舆论参与的热情,致使网络舆情呈现出公众意见表达自由、群体喧哗频繁、舆情管理复杂等特点,在此背景下,做好网络舆情引导对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位、把握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权、打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具有重要价值.网络舆情引导管理与议程设置具有内在契合性,通过分析议程设置基本原理,以杭州保姆纵火案为案例剖析,围绕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引导,提出强化责任意识、完善互动机制、提升媒介素养、落实监管及防控措施、培养专业人才等策略.  相似文献   

2.
自媒体平台为公众提供了行使话语权的重要渠道,然而由于网络信息真伪难以甄别、网络空间非理性情绪急速蔓延、网络舆情引导机制不完善等因素的作用,网络舆情反转现象层出不穷、绵延不绝.以戈夫曼的框架生成和社会心理学的群体极化之理论视角为切入点,剖析了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反转的发生机制,并由此提出"多方参与、多元互动、协同治理"的网络舆情治理模式,进而推动良性网络社会秩序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程昆 《理论界》2013,(12):169-171
微博作为一种社交网络平台,因其信息共享、便捷迅速、互动性强、开放性高,已经成为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而作为新媒介的政务微博对于社会管理创新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有利于推动政府信息公开;二是有利于促进官民良性互动;三是有利于政府广泛听取民意;四是有利于政府掌控引导舆情。当前,我国的政务微博呈蓬勃发展之势,但也存在一些亟待完善之处。应从提高政务微博的公共服务意识入手,从增强其公共性、实效性、规范性和互动性等方面不断提升政务微博的质量和水平,以推动社会管理创新不断取得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公安微博以其互动式表达、扩散性传播的特点,在应对突发事件、引导网络舆情、提供警务服务等方面,显示出重要的舆论生态调节作用。在肯定公安微博传播优势和舆论引导功能的同时,仍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制约其功能的拓展。因此,要提升公安微博舆论宏观调控价值,需要其内在运作机制和外在制度保障上的再构建,即加强公安微博法规建设。建立由问责制度、绩效考评制度、认证机制和常态化管理机制构成的一体化制度保障,倡导公安微博模块化、透明化的经营意识,真正树立起“意见领袖”的舆情引导地位,不断提高网络时代应对突发事、社会管理创新、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5.
政务微博能够畅通民意表达的渠道、培养公民的民主意识、拉近政府与公众距离,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有效平台.目前,政务微博在信息公开、平息谣言、弘扬正气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面对民众诉求缺乏有效性、亲民性的沟通,甚至存在着大量的空壳微博、僵尸微博等,政务微博尚未被充分地利用.究其原因,一是服务意识不到位;二是相关制度不健全.解决这一问题,就是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政务微博运行管理及监督机制,提升政务微博质量,提高政府公信力,树立政府的服务形象,从而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6.
网络舆情形成与发展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网络舆情也是如此。由于引发舆情的问题或事件本身及其变化发展,以及网民情绪等因素的影响,网络舆情在与现实产生互动的过程中,会以不同的方式经历一个形成、高涨、波动和最终淡化的发展过程。文章以杭州飙车案为例,分析了网络舆情形成和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引导网络舆情、化解网络舆情危机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的广泛普及和公众民主意识的增强,如何有效地管控网络媒体已成为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加强网络舆情引导方法和策略的研究也显得日益重要.当前应从对网络信息传播特点的深入分析中探索科学的引导方法,在对信息传播主体的深入研究中寻找有效的引导策略,在对不同媒体相互影响和互动规律的把握中尝试合理的管控方法.  相似文献   

8.
微博、BBS、博客等新媒体逐步走上台面,其影响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新媒体具有交互性、分众性、引导性和非线性传播等特点和优势,逐渐成为追求个性和思想自由的大学生的生活主题。在新媒体时代,各种社会敏感问题都能通过新媒体迅速进入高校,吸引学生,这对高校网络舆情应对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在此挑战下,高校应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塑造良好的高校网络舆情氛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高校。  相似文献   

9.
微博在当今社会中传播的快速性及交互的广泛性,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微博作为"自媒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逐渐成为与新闻网站、论坛、博客并列的主要网络载体,数量众多的政府公共部门和公务员也利用微博来了解民意、公布信息、与百姓互动.但政务微博在当前的应用并不完善,因此需要对公共管理中政务微博运用进行认真地研究、分析、评估,逐渐将其完善.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微博因其具有瞬时性、互动性、及时性、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备受社会关注。通过对2012年微博研究总体状况的梳理后发现,微博研究主要包括微博与自身发展、微博与传播学、微博与舆论、微博与人际关系、微博与传统媒体的关系、微博与新闻业务、微博与营销和政务微博研究等方面:内容以网络舆情、微博的发展、微博与法治、微博的治理、政务微博、微博与传播学等为主;在研究方法上由单一理论研究为主向系统化、实证化以及多角度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各个层面突显出来的矛盾较为集中和尖锐,风险社会的诸多关键性议题进入媒体报道的视野。网络新闻评论是网络舆情的重要集散地,在风险认知、风险沟通、风险话题和风险教育等环节起着重要作用。充分拓展网络新闻评论的意见平台、关注微博和微信等新媒体舆论圈、强化主流和权威的声音、培养公众的批判意识等可以平衡社会心态、疏导公众情绪、更好地构筑正能量意见流。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背景下政府应急机制和网络舆情管理存在对突发事件应对重视不够,大众疑问回应不及时,整体舆论环境不透明,持续性公共舆论监督不足等问题。提高政府网络平台的舆情应对能力,要敢于正面应对大众对事实真相的追问,切实尊重公众的知情权。政府管理部门要提高舆情传播理论水平,运用议题设置等传播手法,主动设置议题,动员官方网媒资源参与,对舆情进行积极引导和处理,建立完善有效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和公众舆论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公共决策与网络舆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舆情由于其自身的优势,出现的时间虽然很短,但对当前我国的公共决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要使网络舆情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公共决策,关键在于以下几点:积极鼓励网络舆情表达,扩大公共决策的民意基础;科学汇集网络舆情,提供公共决策的信息保障;认真研判、监测网络舆情,增强公共决策的科学性;有效引导网络舆情,确保公共决策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4.
政务微博是党政机关和官员以信息发布、沟通交流为目的而开设的微博。党政机构和官员的政治属性、信息发布内容的政务性和明确的政治目的性指向共同决定了政务微博的政治性。政务微博的政治主体性是党政机构和官员在政务信息发布中表现出的政治自主、政治敏感、政治自觉甚至政治创造性。中国政务微博缺乏政治主体性有诸多表现:信息发布主动性差、信息发布的内容目的性不强、缺乏互动。政务微博具有传播信息、提升政府公信力、舆论监督和政治社会化等功能,这些功能都必须围绕"提供政治服务和公共服务"的功能理念来发挥才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背景下政府危机传播的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诸多公共危机事件中,新媒体为公众提供了"发声"的平台,为民间话语和官方话语之间的博弈提供了可能.而借助于新媒体,公众正成为传播格局中正在崛起的新生力量.公众在危机传播中主体地位的确立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信息垄断,弱化了政府对社会信息的控制力.政府要积极与公众进行互动对话和权力分享,使民间力量充分、全面地参与到危机传播中,在双重话语空间的冲突与调和中尽可能地掌控话语权的"制高点",从而在危机舆情收集、危机舆论引导和危机决策中与公众进行沟通与协商,最后化解危机.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政务微博的开设,政府行为和活动越来越多地暴露在公众视野中.政务微博将政府和公职人员的后台行为前台化,是研究政务微博应用与政府形象塑造的一个大背景.政府形象塑造既包括常态下的沟通与传播管理,也包括危机应对能力.做好日常微博的维护运行,在危机时刻巧妙应对,是政府形象塑造必须完成的两个课题.政务微博这种新的沟通媒介的出现本身就是对政治传播环境的重大变革,也为政府形象塑造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利用政务微博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网络问政”时代,政务微博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工具.本文分析了政务微博的特点、功能及发展现状,提出了利用政务微博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对策:各级党政机构树立以民为本、为民服务的社会管理方式;注重政务微博和电子政务平台、商务网站的相互结合;吸纳网络民意,促进科学民主决策;借力网络监督,建设廉洁高效开放式政府.  相似文献   

18.
政务微博基于平等、便利、开放等网络特征,有利于民意的表达与接收,体现了社会民主发展的良好趋势。而作为一种特殊的行政形式,政务微博的相关行为是出于行政主体促进效能、服务公益的积极意识。应当将其理性定位为公众参与的政治平台,减少义务约束,倡导有序发展;在此基础上,可以要求政务微博承担以公信力为基础的谨慎义务,并通过信息行为之诉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救济。  相似文献   

19.
网络是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它是社会发展脉络中公众社会态度、思想波动、价值取向和评价结果在网络上的投影,是不同社会群体、阶层利益和社会需求在网络上的话语和情感表达。网络舆情的主体是网络公众,客体融合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网络舆情客体受主体的影响,主体反过来也受制于客体,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网络舆情的形成关键在于网络主体对客体的情感和态度。网络舆情社会影响力日益扩大,它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它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应在善治理念下加强舆情引导工作,充分发挥网络舆情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网络舆情的引导带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大数据时代的网络舆情呈现出开放、多样、传播迅速等新特征。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网络舆情的引导显得格外重要。尤其近年来,中国网络舆情事件频繁发生,社会舆情事件和涉及官员腐败政府监管不力等问题不断涌现,对社会生活和秩序管理造成多方面的影响。本文针对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的新特点,从战略和具体方法两个层面对网络舆情的引导方法进行了论述,旨在使得对网络舆情的引导更加科学,努力消除负面影响,形成网络引导中坚力量,不断推动网络正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