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总结当前有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与回流研究聚焦城市推拉力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探寻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与回流背后深层次动机时不能抽离劳动力长期嵌入的农村情境的观点.分别从经济、制度、社会和符号四个维度入手构建了相应的结构模型,收集广西和贵州两省区1611份实地调查问卷数据,通过相关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和Logistics逐步回归分析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与修正.结论显示:虽然农村经济落后依然是推动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最重要因素,但农村制度因素同样不可忽视,而且它还成为束缚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最重要阻碍力量.农村社会因素和符号因素对西部地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回流产生了显著影响,农村嵌入度对劳动力回流存在正向的调节作用,但它对劳动力的转移就业的调节作用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传统解决农村劳动力剩余问题的举措造成农村必需劳动力的缺失以及农业生产者素质的弱化,片面推行“非农化”、“去土地化”的劳动力转移政策会加重工业化以及城市化对农村生产生活以及生态环境的侵蚀和破坏,而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以往“离土离乡”以及“离土不离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式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从而需要转变研究视角,寻找解决农村劳动力剩余问题的创新思路即立地转移。  相似文献   

3.
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剩余已成为湖南省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本文概括分析了发达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模式,并结合湖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与特点,探寻适合湖南省自己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路。  相似文献   

4.
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近年来已为人们特别是党政领导所普遍关注。为了能够观察、总结其规律,广西农调队对33个县132个乡(镇)396个村民小组进行了连续多年的跟踪调查。现将近几年广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调查结果及对有关问题的看法作一简要概述,供有关部门进行决策参考。 近几年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特征 一、1988—1992年广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  相似文献   

5.
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农村劳动力“剩余”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内涵进行了理论分析,运用统计方法和数学模型对吉林省农村劳动力“剩余”的数量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数量进行了估算和预测,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得出“转移”的农村劳动力未必是“剩余”,“剩余”的农村劳动力未必就“转移”的结论,提出引导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浅析凉山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凉山州有较多的剩余农村劳动力,近年来已有20万人向非农产业转移,并取得了较为可观的劳动收入,但是这部分劳动力占全州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比例还较少,并存在受教育程度较低,职业技能水平低,竞争力低等诸多问题,限制了剩余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本文结合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的调查,论述了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及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提出了加强农村劳动力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加强政府的服务、管理、引导的职能等措施,降低劳动力转移的风险,从而鼓励和推动凉山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7.
农村剩余女性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过程中,其自身受教育的程度对转移速度、就业状况等方面有很大的影响.并且,农村剩余女性劳动力转移对成人教育提出了挑战.为此,就必须深化农村和城市成人教育改革,促进农村剩余女性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8.
广西喀斯特山区农村富余劳动力现象严重,迫切需要转移以提高劳动力利用率和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当前富余劳动力转移呈现整体转移比例较小、男性青壮年占比大,就地转移特征明显、短期转移兼业性显著,区外以二产业为主、区内以三产业为主等特征,存在农村富余劳动力思想观念落后、整体素质较低,当地城镇化进程缓慢、就地转移容纳力有限,转移组织程度极低、转移区域过分集中等问题,需要采取措施,改变富余劳动力的思想观念,提高富余劳动力的素质,同时加快小型城镇化建设,开辟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新渠道,加强组织转移力度,积极开拓区内外劳务市场,引导富余劳动力多区域转移。  相似文献   

9.
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当前对“三农问题”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文章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整个农村发展的意义为视角,抛开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个体意义的研究,试图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积极意义作一深层次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剖析与出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之首先列举了我国农村利条劳动力的类型.主要有(1)结构型剩余。(2)积累型剩余。(3)效率型剩余。接着探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结合中国现实状况、作者认为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较理想的模式即全方位模式,即乡镇消化,第三产业转移,国内移民模式等。  相似文献   

11.
当前正是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键阶段,劳动力转移呈现出四大特征:转移进程蓬勃发展;劳动力转移的就职和权益社会边缘化;东中西三大地区差异显著;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三个转移阶段同时进行.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表现出的问题有:传统农业衰败,农村社会发展停滞,劳动力转移环境不良,转移呈暂时性和不稳定性,地区差异加剧,城乡差距不断加大,影响中国社会稳定.由此得出结论:当前劳动力的转移是不彻底的不成功的,亟待关注.  相似文献   

12.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目标能否实现的大问题.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不但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是当前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繁荣稳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任务.从分析"民工荒"现象入手,简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学规律,对现阶段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作一些思考,为实践探索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提供操作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当前海西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良好态势.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面,临极大挑战,分析海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主要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对策,进一步推进海西农村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经济学家经常挂在嘴边就是,第一是用工荒。为什么会产生用工荒?从劳动力供给角度看,我们已经从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状况转变到劳动力有限、剩余的状况。我们知道,每年我们吸收的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多少?每年吸收1000万人左右。5000万的剩余也就是8年到10年也就基本转移完毕,没有剩余劳动力了,这时候我们就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也就是劳动力存量调整的阶段。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比较突出的就业机会问题、能力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的分析,研究从信息化角度解决这三个问题的可能途径,指出利用信息化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既是可行的途径又是一次机遇,并提出了以信息化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城镇化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目前全省城镇化发展总体水平仍然偏低,区域之间城镇化发展不平衡,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狭窄,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的重大问题。新形势下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近年来,福建省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推进城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当前,全省各地正在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从福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剖析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的问题及其成因,着力研究和探索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城市化模式的需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需求方面研究农村城市化的模式。以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就地转移劳动力和异地转移劳动力的迁移趋向进行了统计分析,建立了关于农村劳动力迁移目标选择的多元离散选择模型。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人口特征和城市化迁移选择行为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揭示出影响当前农村转移劳动力迁移行为与迁移决策的人口特征因素,得出了中国农村城市化的模式不能以小城镇为主等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8.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政府职责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影响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以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二元结构转换的关系机理为切入点,阐析制约中国农村劳动力顺畅转移的二元就业体制和城乡分立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制问题,提出政府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职责定位和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的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业转移人口老龄化是当前农村劳动力乡城转移的重要特征。本文构建了一个两部门劳动力转移模型,从劳动效率差别角度解释了这一特征,从理论上得出了劳动力转移的两阶段特征。并基于人口普查数据,测算了不同年龄段农村劳动力在1995-2000年、2000-2005年、2005-2010年、2010-2015年四个时期从农业部门到非农业部门转移的数量,验证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两阶段特征:在劳动力转移初期,中青年劳动力流出农业,老年劳动力难以流出;在劳动力转移后期,中青年劳动力开始回流农业,老年劳动力从农业流出。研究结论表明,不同年龄结构的农村劳动力在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之间仍存在配置红利,推进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改革,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有助于加快第二阶段农业劳动力转移,挖掘不同年龄劳动力再配置红利,有助于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存在一系列矛盾、困难.要立足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确立市场取向的目标模式.解决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的主要出路在于: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发展小城镇,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以及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