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套厄鲁特部又称阿拉善厄鲁特部,因在河套之西,故名西套。清代是厄鲁特旗扎萨克和硕亲王游牧地,东至贺兰山,与宁夏府边外接界;南与凉州府、甘州府为邻;西至古尔鼐,与额济纳土尔扈特旗接壤;北至翰海,和喀尔喀蒙古扎萨克图汗部相连。西套厄鲁特部的起源,在我国汉文有关蒙古史的著作中,多认为是和硕特部拜巴噶斯及其子鄂齐尔图车臣  相似文献   

2.
当今青海和硕特蒙古人的家庭及其民俗现状的调查研究苏依拉青海和硕特蒙古人的主体是IG36-1640年间从新疆等地驻牧于青海的以固始汗为首和硕特部蒙古人(另有部分杜尔伯特、准噶尔、土尔扈特、喀尔喀部)。1725年清政府将青海蒙古各部划分为5部29旗。其中...  相似文献   

3.
从明崇祯九年(1636)固汗汗(1582—1654)率部众进入青海,进而统治唐古忒(“或特”)各部,直到清雍正二年(1724)罗卜藏丹津反清失败,厄鲁特蒙古“四部中和硕特部贵族统治青海八十八载。祟祯十五年(1642)固始汗在拉萨建立汗廷,他以青海地广宜牧,喀木(康)人众粮多,征收喀木赋税,以养青海部众。令其诸子分牧各地,分左右两翼,在游牧封地的基础上建立起封建领主制统治体系。在这个封建统治体系中,除固始汗及其十个儿子、若干孙子为首的和硕特部外,尚有土尔扈特、准噶尔即绰罗斯等  相似文献   

4.
乾隆初年,我国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的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策零两次组织大规模的使团,入藏熬茶。这种以熬茶布施为名,实际上为加强同青海、西藏等蒙藏地区贸易往来的大规模的经济活动,是准噶尔部在相对安定时期发展农牧业经济,活跃同周边民族经济联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客观上促进了准噶尔和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强了  相似文献   

5.
僧格     
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的抗俄英雄——僧格,是十七世纪中叶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珲台吉的第五子,汉文史籍又称僧厄. 准噶尔部与杜尔伯特、和硕特、土尔扈特共同构成我国厄鲁特蒙古,俗称西蒙古.准噶尔部原游牧于我国天山北麓塔尔巴哈台东和博克河、萨里山一带,后以伊犁为活动中心.准噶尔在巴图尔珲台吉时期已渐强盛,成为雄据我国西北一隅的势力.一六五三年(清顺治十年)巴图尔珲台吉殁,僧格  相似文献   

6.
阿尔泰乌梁海人的宗教信仰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乌梁海”是古代部族名称,史籍中曾有“嗢娘改”、“斡朗改”、“兀哴孩”、“兀良合”、“兀哴罕”、“兀良哈”、“乌梁罕”、“乌浪汗”等异称。明末清初,乌梁海部分布在“蒙古诸部之北”,“业采捕,散处山林,而受役属于喀尔喀、准噶尔诸大部”。至康熙年间,喀尔喀蒙古内属,“其所属之乌梁海等亦皆归顺”。乾隆年间,准噶尔所属之乌梁海归顺,“乌梁海遂全归版籍矣”。之后,乌梁海部一分为三:一为唐努乌梁海;二为  相似文献   

7.
自16世纪以后,黄教在喀尔喀蒙古广泛传播,至17世纪中叶,由于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一世在喀尔喀蒙古左翼土谢图汗家中转生,黄教在喀尔喀蒙古民众中拥有了难以消除的精神影响力。唯其如此,在喀尔喀与卫拉特抗争、噶尔丹入侵喀尔喀以及喀尔喀归顺清朝等一系列动荡的历史条件下,这位呼图克图在喀尔喀蒙古的强有力世俗君主土谢图汗家中的转世,致使他的宗教权威更转化成巨大的政治影响力。因而清朝在政治上也采取了对呼图克图的各  相似文献   

8.
理藩院是清朝早在关外时期就已设置的、以后专门管理西、北地区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其主要官员及所属内部机构包括:尚书一名,左右侍郎各一名,额外侍郎一名。下辖文司,即旗籍司、王会司、典属司、柔远司、徕远司、理刑司。每司各设员外郎、主事、笔贴式若干名,皆以事之繁简定为额数。理藩院处理西藏地区的事务,主要是由柔远司负责。对此,《大清会典则例》中明确记载:“院属五司(当时理藩院只设五司)内柔远一司,原系承办西藏、喀尔喀、青海、厄鲁特及各喇嘛、哈密、吐鲁番回子诸部事,后有军机以来,因事务  相似文献   

9.
蒙古人在元代开始徙居青海,以后陆续迁入的部落有和硕特部、土尔扈特部、喀尔喀部、辉特部、绰罗斯部等五部,白佛独部不属于蒙旗。在康熙三十六年始设二十八蒙旗,并设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等世袭爵位。  相似文献   

10.
卫拉特,即是清代的厄鲁特蒙古,亦称西蒙古、漠西蒙古,或称卡尔梅克。在元代称斡亦剌惕,在明代称瓦剌。是我国蒙古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仍生活在我国的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西藏、河北、黑龙江等地。对卫拉特史的研究,在我国有相当的基础。建国以降,特别是1978年以来,随着我国学术研究的复苏和发展,在蒙古史、中亚史,早期中  相似文献   

11.
和硕持汗     
和硕特蒙古是漠西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原活动在天山以北乌鲁木齐和塔尔巴喀台一带,其首领图鲁拜琥,是成吉思汗十九代孙。万历二十四年(1606)他25岁,因调解喀尔喀与卫拉特之间的战端,深受各部上下和东科尔法王的敬佩,赠号“国师汗”美名。此后,又讹转为“顾实汗”或“固始汗”。 明末西藏政局不稳,教派斗争迭起。万历四十六年噶玛噶举派率霞巴家族在后藏建立第悉藏巴政权,与一度统治青海的喀尔喀部却图汗和康区白利土司结成联盟,共同迫害日渐兴盛的格鲁派,即黄教。黄教首领人物罗桑却吉坚赞和五世达赖的强左索南绕登等人决定,派使者赴卫拉特请兵援助。卫拉特召开“丘尔干”会议,议定组成联军前去,固始汗率和硕特  相似文献   

12.
喀尔喀左右翼在顺治八年(1651年)第一次遣台吉到北京进贡白驼一匹、白马八匹,确立了九白年贡关系。康熙三十年(1691年)多伦诺尔会盟之后,喀尔喀部归顺清朝。清廷允许政教大首领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土谢图汗、车臣汗每年冬季遣使进京年贡九白,以尽臣子职责,并未编入蒙古王公年班或喇嘛年班,既尊重他们在喀尔喀部的传统地位,又有强化管理之意。清廷在贡道、贡品、筵宴、朝礼、赏赐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  相似文献   

13.
一六四○年九月初,在巴图尔珲台吉和扎萨克图汗的共同努力下,厄鲁特、喀尔喀各部封建主会盟于塔尔巴哈台(今新疆塔城)。据统计,共有三个胡图克图(一说四个)和二十七位首领(一说二十六位)出席。远徙伏尔加河流域的土尔扈特部首领和鄂尔勒克也率其子书库尔岱青等,风尘仆仆地从万里之外赶来参加。会上,组成了更广泛的同盟,并制定了  相似文献   

14.
《额尔德尼志》简介[俄]策丁·安娜作苏依拉译《额尔德尼召》或简称(那木塔》)是喀尔喀蒙古历史文献中的一部富有特色并具重要意义的著作。虽然它论述的范围仅限于喀尔喀早期召庙的形成及其发展的问题,但它却包含了漠北蒙古历史及黄教的渗透、确立、传播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合编的《清内阁蒙古堂档》中选译了从康熙十年到三十一年间与西藏历史相关的文书档案目录。文书档案包括西藏达赖喇嘛、班禅呼图克图等与清朝往来文书,以及准噶尔部、青海和硕特部、喀尔喀部汗、台吉和喇嘛等与清朝往来的文书。原档案目录(蒙古文)只有发文和收文者,没有摘录事由,文章将其中与西藏历史相关的回鹘式蒙古、托忒文蒙古和满文档案文书摘编事由拟题,共编为196条目录,后附收发日期,以便于读者了解和利用《清内阁蒙古堂档》中有关西藏历史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自从漠南蒙古各部归附清朝政府后,喀尔喀、卫拉特蒙古诸部不久也先后被招抚和征服,从而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满族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其在蒙古地区的统治,一方面运用“联姻”政策,对蒙古各部上层贵族进行拉拢,使之为其披坚执锐。“属(?)前驱”。另一方面,又在其聚居区推行“盟  相似文献   

17.
一、蒙古军队进入青海人命之王成吉思汗的时代,统治了世界许多地区,蒙古得以全面振兴发展。当时,大汗和萨钦·贡噶宁波在宗教上建立联系,使蒙藏关系揭开序幕。后来,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和信主法王八思巴先后被忽必烈奉为上师,并让人思巴创制了蒙文,佛教在蒙古地区开始传播。此后,忽必烈将西藏的十三万户赐给萨达派,使蒙藏关系进一步加深。尤其是蒙古首领俺答汗尊奉遍知法工襄南嘉措(三世达赖)为上师以后,这种佛教的法缘更为深固,到成吉思汗之弟哈布图合撒尔的后裔固始汗的时期,蒙古地区由却图汗发动了察哈尔部和喀尔喀部之间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清内阁蒙古堂档》等史料考证了《五世达赖喇嘛自传》所载喀尔喀阿海岱青之身世及其在青藏地区的主要事迹。阿海岱青是喀尔喀黄金家族始祖格列山之次子诺颜泰曾孙,其父崆奎为喀尔喀右翼济农。阿海岱青家族在喀尔喀右翼中最早皈依格鲁派,是格鲁派忠实信徒。1631年,阿海岱青格鲁派之邀,率千人赴藏,与噶玛噶举派及其支持者藏巴汗为敌,多次与藏巴汗属民霍尔人作战。他还介入格鲁派内部利益之争,帮助五世达赖喇嘛收回了对大昭寺的管理权。屡遭打击的噶玛噶举派和藏巴汗只得效仿格鲁派作法,邀自己的施主喀尔喀左翼绰克图举洪台吉入藏。1634年,绰克图在青海杀死阿海岱青。  相似文献   

19.
对第巴·桑结嘉措历史功过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翻开史籍及一些史家著述,对桑结嘉措褒贬不一,斥责者甚多。数其罪状:其一,阴谋勾结厄鲁特(又称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对抗中央王朝;其二,五世达赖圆寂匿丧不报,假达赖之名独专国事;其三,未经清廷首肯,私立达赖六世;等等。  相似文献   

20.
承德溥仁寺是康熙五十二年,蒙古诸部来避暑山庄为康熙祝六十寿辰,圣祖应蒙古各部所请,依多伦诺尔建汇宗寺的先例而建。这座寺庙是承德外八庙中建成最早的,也是现存的唯一一座康熙时期喇嘛寺庙。寺内造像不仅具有康熙宫廷造像风格,还具有喀尔喀蒙古一世哲布尊丹巴时期造像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