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山东人口迁移在我国人口迁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山东城镇化的发展也有其重要特色.本文仅就体现山东人口迁移和城镇化发展趋势的最主要的特点略作分析.一、省际间人口迁移流向由净迁出向净迁入的根本转折在公元三世纪、十世纪、十三世纪,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曾三次大规模地南迁,山东芫南迁的主要地区之一.公元十七世纪以后,黄河下游地区人口大量迁往我国东北地区谋生,这次移民的主体是山东的贫  相似文献   

2.
自1855年黄河改道山东后,黄河泛滥成灾,沿河民众深受其害,英美等国新教传教士在其论著中对黄河及水灾情况也多有记载,称之为"中国之痛";面对地方政府救济不力的局面,传教士出于普世博爱之心,深入灾区,分工合作,调查灾情,呼吁捐款,散发赈银;黄河水灾屡治不止,李佳白、法思远等传教士还对根治黄河水灾,提出了筑堤束水、开通直流、疏浚河床等建议。不可否认,传教士参与黄河水灾救济带有强烈的传播福音的功利动机,但却在部分地区最大限度救济了灾民,其治黄建议也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黄河三角洲[1]作为近代中国移民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其移民活动既有与其他地区的共通之处,又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移民活动与黄河运动高度关联,黄河冲决与造陆成为引发移民举动、实施移民行为的主线;外来移民安置和区域内人口迁移相伴进行,使移民活动极为频繁;移民性质属于典型的灾害移民,迁移人口为各地灾民和习惯于"赶黄河"游走式农耕方式的当地居民,劳动力素质偏低;区域"拉力"不足,移民返迁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宁夏人口迁移始于秦汉,兴盛于元明。这千百年间以迁入为主,其中内地汉族构成移民主体,西北各少数游牧民族次之。作为内地中原文明载体的汉族人口的大量迁入,奠定了宁夏颇具黄河文化特色的历史基础,尽管这是在强有力军事干预下实现的。1949年后,宁夏的省际人口迁移从军事移民型转向和平移民型。截止1985年,先后有陕西、甘肃、山东、上海、北京等地的233万人口迁入。大量文化人口所携带的沿海发达地区文化,为宁夏原已停滞落后的本土文化注入活力。尤其作为主要迁入地的省府银川市,在经历1959年、1960年、  相似文献   

5.
宁夏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永恒主题,宁夏生态移民是破解区域生态和生存矛盾、实现双赢的战略性决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宁夏通过各种形式的生态移民,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拓宽了农民致富的空间,恢复和保护了迁出地的生态环境,促进了民族团结。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增收致富问题凸显;劳务移民、自发移民问题亟待解决。完善宁夏移民法规政策体系、强化移民技能教育培训、把产业开发作为宁夏移民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无疑成为宁夏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6.
明代永乐年间移民政策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永乐年间(1402-1424)移民的主要目的是为恢复靖难之役战火波及地区的经济,以狭乡之民垦荒于宽乡,其中以山西移民到北京地区与山东为主。而迁满罪犯于山东、山西、湖广移民,前往隆庆、保安州等边塞地区,也是为了巩固北京地区的国防。此种移民政策相当成功。本文旨在分析该项移民政策背景与目的,说明其种类、规模和路线,探讨其成效和影响。(一)靖难之役持续四年,主要战场在北平与山东布政司境内,其中天津以南、济南以北及河间以西的保定、真定一路,战火所及,为害最烈,较洪武初年北伐蒙古之役尤有过之。洪武初年,元朝大势已…  相似文献   

7.
宁夏农村开发移民的人口结构及社会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开发移民是一种特殊的人口迁移形式,它把人口迁移与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反贫困有0机结合,通过人口迁移,合理调整人口的分布格局,重新配置资源,使贫困人口从中受益,从而实现反贫困的目的①。从1984年开始,宁夏成功地实施了吊庄移民,组织南部山区人口向北部J!Q区及山区  相似文献   

8.
都市藏族移民无论是其内在信仰还是外在宗教行为都在进行着现代转换。佛教二元信仰结构之间的张力使藏传佛教保有了生机和活力,实现了社会场景变迁中的动态平衡。藏族移民的生死轮回观变化较小,但在因果报业观上呈现出分化;迁出地原有宗教传统依然是都市藏族移民信仰行为调适的参照系,部分公共性仪式向迁出地转移并在都市中私密化。  相似文献   

9.
任云兰 《晋阳学刊》2007,(3):124-125
一、近代华北自然灾害概况华北地区位于黄河中下游,大致包括河北(直隶)、山西、山东、河南和京津二市,区域内流贯水系以黄河、海河、淮河和滦河为最大。在历史上,华北地区的水旱灾害非常严重,春季干旱,影响农作物及时播种,夏季多雨,洼地积水成涝。西部高原山地如山西省多干旱,东部平原地区如河北省地势极为平坦,由于河流泛滥沉积物分布不均匀和河流沿岸的自然堤以及人工堤坝的阻塞,形成了许多排水不良的洼地沼泽和浅湖,常常出现洪涝灾害,尤其是位于九河下梢的天津经常在雨季发生严重水灾。此外,黄、淮、海等河经常泛滥决口,大量毁坏庄稼和房舍。据统计,1912—1948年全国共发生水灾7408次,而本区域内的河北、山东、河南和山西四省的水灾次数达到了2250次,占30%;旱灾全国共发生5935次,本区域各省共发生1993次,占33%;虫灾全国共发生1719次,本区域各省共发生757次,占44%[1]34。可见本区域灾害发生频率之高,几乎无年不灾。  相似文献   

10.
清代至民国三百余年的时间内,东北地区人口增长迅速,农业经济开发持续发展,土地开垦数量、农作物产量增速在全国位居首位。这一局面的出现与关内移民迁徙存在直接关联,山东移民构成迁徙主流,在不同时期占总数的70—80%左右。清代前中期移民缓慢但持续增加,清后期和民国时期曾出现数次移民高潮。人口压力下人地矛盾不可逆转的趋势、自然灾害、时局动荡及官方政策、生存压力等构成人口迁移关外的基本动因,山东民众长时期、不间断迁移东北则与历史传统、地域环境、泛海"闯关"条件密切相关。山东迁徙东北的移民,谋生方式多种多样,然而从事农业生产的比例占据首位。通过领荒或是承租、承典、私垦等方式,成为自耕农或永佃农。部分有财力者则购买土地,逐步由自耕农上升为地主。山东移民以极强的适应能力与闯荡拼搏,通过耕作方式、生产工具、作物品种和生产技术的引入与传播,推动着东北种植业的不断扩大、畜牧渔猎采集经济的转变和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的转型,使其成为农业渐趋发达地区和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由于移民多为贫苦农民,加之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发展方式进展缓慢,使之主要是习惯性地运用传统农业生产经验进行粗放式耕作,不具备产业改进的条件和能力。  相似文献   

11.
二战结束后,欧洲由传统的移民迁出地渐渐转变为移民迁入地,欧盟成为大批永久性移民的目的地之一。大量移民的涌入,对欧洲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移民问题成为困扰欧盟各国一大难题。欧盟国家对移民的接收与拒绝、容纳与排斥的矛盾心态构成了其移民政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上游青海段龙羊峡至寺沟峡河段水电资源非常丰富,水库移民安置点多。这些地区是否能够健康持续发展,关系到国家移民安置政策的落实,进而影响到移民安置区及库区的稳定和发展。怎样才能让移民群众"搬得出、安得住、能致富"呢?基于黄河上游青海段的水库移民大多"以农业生产安置为主",许多移民新村已成为当地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实际情况,借力新农村建设来推进移民安置区后续发展势在必行。文章探讨了新农村建设与移民安置政策合力推进移民安置区后续发展的可行性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李其荣 《社会科学》2007,3(9):38-49
国际人口流动是一把双刃剑,给输出国与输入国带来双重影响。国际人口迁移对提高人口素质起着积极作用,促进了移民接受国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促进了接受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和多元文化的发展。但同时,国际人口迁移又带来负面影响,即给移民输出国带来人才流失,进而影响原籍国的经济发展。国际移民带来的消极影响还包括难民、非法移民和跨国移民犯罪问题。国际人口迁移的负面影响与正面影响相比,其正面影响是第一位的,负面影响是第二位的。我们应以积极的态度促进国际人口的合理流动,趋利避害,尽量减少国际人口流动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龚红林 《云梦学刊》2010,31(3):46-51
屈原作品韩国传播信源有《昭明文选》、《史记》和楚地移民。屈原作品在韩国传播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文人雅好,师法屈骚;二是机构研究,教育倡导。传播的主要方式有三:一是诵读、讲解(口头传播);二是绍骚、拟作(文字传播);三是翻译、评论(文字传播)。屈原作品韩国传播版本有:韩国影印北宋《奎章阁所藏六臣注文选》刊本,朱熹《楚辞集注》李齐贤家藏本,等:  相似文献   

15.
一、“人口苗圃”现象及其研究的现实意义在研究人口迁移历史过程中,我们惊奇地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即在人口发生迁移后,迁入地人口增加了,而迁出地人口并没有减少,迁出地象一个苗圃一样,起了生产人口、输出人口的作用。我把这种现象叫做“人口苗圃”现象。值得注意的是,“人口苗圃”现象在我国目前的人口迁移活动中仍然存在。我国是一个人口严重过剩的国家,人口压力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特别是贫困地区。有人对我国农村地区做过调查,发现农村地区虽然大批人口外迁,然而人口数量并没有减少,这显然是“人口苗圃”现象…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三峡移民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十年来三峡移民研究受到了国内实际工作部门和学术界的重视 ,尤其是社会科学的参与极大地丰富了研究的领域和视野 ,并在六个大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就研究的角度、方法和规范而言还存在一些问题 ,在移民的搬迁与适应过程、搬迁过程中的多方互动、安置地及迁出地的社会整合、移民的可持续发展及移民工作效果的社会评价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地拓展  相似文献   

17.
光绪中叶山东黄河南岸黄泛区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官方组织的后撤型迁村活动。但不数年 ,所迁村民大部分又返回了迁出地。笔者认为 ,通过绅士这一特殊阶层 ,迁民才得以顺利实施。后来随着科举制的消亡 ,绅士阶层出现了分化 ,绅士原来所提供的社会整合作用丧失 ,遂造成移民多数返迁。这表明 ,迁民时政府与农民之间并没有直接的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当然后来这种控制有所加强 ,但还没有达到一个比较高的程度。文章最后认为 ,清末政府没有有效控制农民 ,实质是没有有效控制土地。  相似文献   

18.
<正> 人口迁移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人口学的角度来看,人口的迁移变动与人口的自然变动、人口的社会变动并称为人口三大变动.比较而言,在人口的三大变动中,人口迁移变动是研究得最薄弱的一个领域.国外的一些著名人口学家曾认为,人口迁移恰恰是人口学界需要深入研究而又迄今探索不够的领域.对中国的人口学者来说,人口迁移的研究尤其是一片亟待开垦的荒地.由路遇同志主编的《山东人口迁移和城镇化研究》一书的出版,应  相似文献   

19.
我国人口学家、山东社会科学院人口学研究所所长路遇著《清代和国民山东移民东北史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人口学界一件很有意义的事。随着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开放,人口移动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有关人口迁移的研究正在引起社会的关注。《黑龙江移民概要》、《清代和民国东北移民史略》等著作先后问世,可以说正是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这种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经济社会问题愈加明显,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而人口迁移则可能是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最严重的后果之一.通过对宁夏中部干旱地区生态移民的实地调查,发现了宁夏中部干旱地区因气候变化所影响的移民类型主要有政府主导下的生态移民、移民自发迁移以及因减缓干旱而实施工程非自愿移民这三大类型的人口迁移,分析每种类型的人口迁移与气候变化的关联性以及气候变化因素作用于人口迁移的机理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得出结论,不同类型的移民与气候变化/灾害的关联性的强弱程度是不同的,其中自发迁移的关系性最强,政府主导的生态移民次之,非自愿移民又次之,而自发移民和政府主导下的移民都属于自愿移民,而气候工程所导致的移民属于非自愿移民,移民的类型都与气候变化/灾害有着比较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