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俊生 《天府新论》2008,6(3):75-79
民国四川酒业发展较快且主要原料为高粱.高粱并不占有主要耕地,一般不作为口粮,也不宜深加工,用以酿酒则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养猪业发展.酿酒业与高粱种植实际上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故酿酒业消耗大量粮食不利于农业生产的传统观念当予重新检讨.民初地方政府对酿酒业寓禁于征,至四十年代则采取鼓励措施,与传统观念的转换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2.
宋代的酒利与养兵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的酒利与养兵问题初探钟立飞,宋燕辉人类酿酒历史源远流长,大约在进入农业社会后不久,便懂得了人工酿酒技术,在我国,殷商时代酿酒业就作为独立的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了。随着粮食生产的发展,酿酒技术的推广,规模的扩大以及产量的增加,酒,日渐在人们日常生...  相似文献   

3.
在粮食供给方面,发展中国家主要从粮食生产、粮食流通、粮食贸易等方面采取相应的促进政策提高粮食的自行生产能力以及调剂余缺的能力。在粮食获取方面,主要通过提高人们的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水平来提高其获取粮食能力,并加强安全网的建设应对临时冲击。发展中国家提升粮食供给和获取能力的政策与减贫的政策存在内在的必然联系,缓解和消除贫困是确保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加强对农业的支持是改善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的最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为了发展粮食生产,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供给,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充分调动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积极性.但与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相比,我国粮食产销利益协调政策措施存在粮食产销区之间利益协调政策缺乏、粮食产销利益协调政策措施手段单一等问题.因此,解决粮食产销利益失衡问题,必须借鉴欧盟共同农业政策,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粮食产销利益协调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粮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农业经济和商业经济密切相关,主要是由粮食商品生产和粮食商品流通构成的。粮食商品生产,是粮食商品流通的基础;粮食商品流通,是粮食经济运行的实现和发展的动态过程。因此,研究我国粮食经济的发展问题,要侧重在粮食生产和粮食流通这两个领域。主要是解决生产和流通方面,在政策上、体制上存在的问题,其实质是国家与粮农、粮食产区和销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6.
学术传真     
中国粮食供需平衡分析  朱希刚在《农业经济问题》2 0 0 4年第1 2期上撰文《中国粮食供需平衡分析》指出 ,1 980年以来 ,中国的粮食生产获得了快速发展 ,达到了粮食供需的基本平衡。但随着农业政策的变化 ,粮食生产出现了三次较大的波动 ,特别是 2 0 0 0— 2 0 0 3年间 ,粮食总产量连年快速下降 ,供需缺口加大。在粮食价格较大幅度上涨和国家政策支持下 ,2 0 0 4年又开始进入新一轮的粮食总产量增长时期。中国未来粮食的总需求量是刚性的 ,到 2 0 2 0年大概需要近 6亿吨原粮 ,而国内生产量则是变量。在有利于粮食持续增产的政策引导下 ,国…  相似文献   

7.
理论界、实际工作部门和决策机关,对于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徘徊问题,已经给予了必要的重视.这无疑有助于摆脱农业徘徊局面。这里,我就农业摆脱困境,长期稳定发展的选择问题,略抒拙见。一、严峻的现实——社会对农业的压力增大,农业的撑掌力减弱,这种压力和支撑力的同向运动趋势加剧。目前,我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正在承受着日益增加的巨大压力.一是广大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增大了社会对粮食的需求量。1987年与1984年相比,人均消费猪肉增加3.5公斤.根据猪肉生产饲料报酬4∶1的比例折半计算,此项年粮食消费量达75亿公斤。禽蛋消费量增加,也要消费大量的粮食。二是奢侈性消费耗费粮食剧增。1987年酒类消费比1984年增长59.3%.白酒啤酒混合计算,每年仅酿酒消费粮食就达200亿公斤  相似文献   

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民以食为天”,“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粮食这一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各行各业的存在和发展是根本不可能的。粮食是农业全面发展的根基,任何经济作物以及林、牧、副、渔的发展都必须以粮食为基础。粮食是直接关系到工业和其他事业发展速度与规模的关键,在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辩证关系中粮食也占着首要地位。在商品生产的情况下,粮食生产包括有自给性与商品性两大部份。目前,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农业人口很多,农业部门消耗粮食的数量很大,因而粮食商品率还此较低。为了不断满足城市工矿企业以及畜牧  相似文献   

9.
农业补贴政策是世界各国支持农业发展最主要、最直接的方式,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重点集中在粮食生产领域。现有的粮食补贴政策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制度保障,但市场机制扭曲、补贴空间变小等问题日益凸显。为此,我国应逐步推进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充分发挥市场与政府各自的功能优势,建立以粮食目标价格为核心、以国家收储和种粮直接补贴为配套手段的粮食补贴政策体系。粮食目标价格应以市场价格为基础,旨在熨平粮价波动的市场风险;保留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提高补贴水平,以均衡城乡居民收入;重新定位政府粮食收储功能,确保口粮安全。为避免政策调整可能导致的市场大幅波动,并为粮食目标价格实施创造条件,粮食补贴政策改革需要积极稳妥地采取"两步走"策略。  相似文献   

10.
对湘鄂渝黔边区各地耕地、化肥和农业用水量等主要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价结果显示,无论是耕地资源利用系数、农业用水量消耗系数还是化肥投入消耗系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湘鄂渝黔边区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比较低.在此基础上,对粮食单产与单位耕地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和农业用水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位耕地钾肥、复合肥投入量对粮食单产影响比较显著;而单位耕地氮肥、磷肥的投入量、农业用水量则对粮食单产没有太大的影响.据此,应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发展生态农业,实现边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新疆,正确处理粮棉关系是一个带有战略性的大问题。这是因为新疆的各种经济作物中棉花占居首位,而粮食则是农业生产中基础的基础。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就会带动新疆的工、农、牧业生产的全面发展;处理不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不但会使农业生产再次出现失调和反复,而且也会给新疆整个经济建设带来严重恶果。回顾建国三十多年来新疆粮食生产与棉花生产的发展过程,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粮食的大丰收必然带来棉花的大发展。而粮食减产了,棉花的产量也就会随之而减  相似文献   

12.
农村体制改革以来,由于农民与土地关系的直接化,激发了他们压抑已久的生产积极性,生产过程中大量的劳动投入换来了农业的丰收。但是,人们把农产品增产简单地等同于农业生产力发展,从而减轻了抓农业的力度,忽视了政策、资金等投入;与此同时,由于农村其他各业蓬勃发展,农业经营主体的投资兴趣也日趋非农化,导致了农业生产在1984年后的停滞徘徊,使农业经济发展时至今日仍面临严峻形势。鉴于此,我们认为,农业的发展关键在于农业的投资;而农业投资问题的当务之急则是使投资行为规范、科学、稳定。 一、农业投资的需求类型、时序和数量的分析 1.需求类型  相似文献   

13.
生物安全已成为一个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保障生物安全对于保障国家总体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于保障大国粮食安全更是至关重要。一个多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发生了一系列生物安全事件,给农业粮食产业带来了重大灾难。我国作为一个农业粮食大国,具备多种优势条件,但是保障"大国粮安"仍然面临重大挑战。尤其是农业粮食生态系统在多种干扰压力下严重退化,大量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农业粮食生产面临的生物安全风险尚未得到人们充分重视。为此,必须敲响警钟,采取必要措施,建立并完善生物安全现代治理和保障体系,把农业粮食生态安全系统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强化农业粮食生态安全体系保障,把"大国粮安"建立在牢固的生物安全基础上。  相似文献   

14.
<正> 产业政策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其内容主要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等.本文着重就山东省农村产业结构政策进行分析与研究. (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山东省农村产业结构经过调整,改变了长期形成的农村只有农业,农业就是种植业,种植业即粮食的单一畸形结构,出现了粮食与经济作物互相促进,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一、  相似文献   

15.
判断一个社会的经济特征,依据是这个社会发展的第一物质推动力是农业还是工商业。古希腊的地理环境不利于农业,粮食生产不能自给,大部分粮食需要从海外进口。另一方面,希腊的农业在一定程度上商品化了。商品经济意义上的农业与工商业一起,共同构成了城邦社会经济基础的主体部分。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决定性的生产部门,但我们不能把农业的重要性和农业特征等同起来。  相似文献   

16.
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直补政策效率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粮食主产区直补政策的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是多维的,对其效率评估也不能一概而论.中国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直补政策,在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与综合效率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粮食直补政策Malmquist生产率偏低应主要归咎于技术无效率,提高粮食直补生产率应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为此,应在财政能力可及的范围内提高直补标准,扩大直补规模;加强粮食直补信息化建设,简化补贴资金发放程序;充分发挥规模经济优势,不断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推动农业生产技术创新,提高粮食直补资金利用效率;因地制宜优化粮食直补制度,甄别制度优化重点.  相似文献   

17.
中部地区粮食生产波动性分析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部地区是我国粮食主产区,1978—2008年其粮食产量占全国比重平均为30.33%。本文运用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的相关数据,采用粮食生产波动指数对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的波动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8—2008年中部地区粮食产量在波动中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并且具有波动频繁、周期短、幅度大等主要特点。针对中部地区粮食生产波动的特性,系统分析了政策导向及粮食价格、耕地总量和粮食播种面积、农业物质和技术投入、粮食流通体制等经济社会因素对中部地区粮食生产波动的影响。结合中部地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实际,提出了稳定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在落实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中应处理好各方利益关系,重点要保护农民利益。同时,要充分考虑本省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生态可持续性,合理确定粮食总生产量、总储备量和品种结构;要充分考虑粮食安全问题,处理好粮改与提高农民收入的关系;并借鉴世界产粮大国保护农业的政策,实施适度倾斜与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19.
杜受祜 《天府新论》2002,(2):F003-F00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特殊部门。一方面它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是其它产业发展的前提 ,社会效益显著 ,另一方面 ,它又是经济效益低下的弱质产业。所以 ,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对农业都采取了保护和扶持政策。中国农业经历了建国以后前三十年农业补贴 ,支持城市和工业发展的阶段 ,和改革开放以来农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阶段之后 ,以2 0世纪 90年代后期粮食为代表的农产品连年丰收为标志 ,全社会的供需态势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 ,由长期的卖方经济 ,转变为买方经济。中国农业也进入了第三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 ,是以解决温饱为目标的农业生产结构…  相似文献   

20.
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多种经营有了很大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当前,需要认真总结经验,坚持唯物辩证法,正确处理农村多种经营中的内外部关系,进一步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本文就此谈点粗浅看法,求教于同志们。 正确处理农林牧副渔,特别是粮食生产和经济作物的关系,这是发展农业经济的一个首要问题,也是合理组织农业内部结构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粮食生产尚未过关,粮食生产的发展与否,直接关系到多种经营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全局。“民以食为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