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景仁是清代著名诗人,“毗陵七子”之一.李圣华先生的《黄景仁诗选》以198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版《两当轩集》为底本,参以其他刻本与选本,选黄景仁诗348首.经校勘整理,发现《黄景仁诗选》存在诸多文字误植及注释错误,这主要源于作者不够“知人论世”,未区分形近、意近字,不明平仄,不辨韵脚,不识对仗,不解诗意,错认僻典为熟典,典故出处失注.  相似文献   

2.
蒋士铨丛考     
该文是清代诗歌系列考证中的一组文字 ,大抵以蒋士铨为中心。主要内容包括 :一、蒋士铨《京师乐府词·象声》有关的历史资料 ;二、蒋士铨携妇游山与吴敬梓《儒林外史》 ;三、蒋士铨“两当轩”与黄景仁“两当轩” ;四、蒋士铨写西历的错误。  相似文献   

3.
在清代将近二百七十年的诗坛上,涌现大批诗人,其中名家辈出,佳作如林,形成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最后一个高潮。黄景仁(1749——1783)字仲则,又字汉镛,江苏武进人。清代中期乾隆年间杰出诗人,有《两当轩集》。清代中期的八十余年,包活乾隆、嘉庆两朝。这时正是清朝的“盛世”,封建统治者加强残酷的政治压迫和反动的文化统治,文人学者为逃避迫害,不少人钻进故纸堆,埋头考据之学。诗人的作品多数也是粉饰“升平”景象,只有少数涛人透过封建“盛世”的表面现象,察觉到这个社会的各种弊病,意识到它衰落的趋势,在作品中加以揭露。在诗人众多、诗歌创作臻于极盛的情况下,成就较大的有袁枚、赵翼、薄士铨以及郑燮、王昙、舒位、张问陶等。生活在这个时期的黄冲则,从诗歌的内容和艺术成就看,他能别树一帜,与袁枚、赵  相似文献   

4.
清代乾隆朝诗人黄景仁,在诗歌创作上有杰出的成就,但以往学术界多认为其诗未能反映深刻的社会现实而评价不足,实则此标准过于偏狭。本文在研读其诗作《两 当轩集》的基础上,对黄景仁诗歌的创作特色和艺术个性作了深入探讨,有助子推动黄景仁诗歌研究和清诗研究。  相似文献   

5.
李白由东鲁入京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之研究李白者,曾认为李白天宝初应诏由南陵入京,我们对此有些怀疑。 一、天宝初李白并未寄家南陵 在李白的生平中,大家曾认为他在天宝元年入京前,曾南游会稽,寄家南陵。但查李白同时代人及唐人的记载,如李阳冰《草堂集序》、魏颢《李翰林集序》、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范传正《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及杜甫、高适、任华等人诗文,都不曾说李白在天宝初入京前曾到过南陵、会稽。只是到了李白死后将近二百年的后晋刘昫的《旧唐书、李白传》中才说:“天宝初,(李白)客游会稽,与道士吴筠隐于剡中。”又因《李  相似文献   

6.
孟浩然(689—740),以字行,名不祥(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有《孟浩然集》四卷,存诗二百六十多首.孟浩然的诗在当时名气很大,与王维并称“王孟”,其田园山水诗,形成一种流派.李白赞颂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杜甫也说:“清诗句句尽堪传.”但他诗的境界不够开阔,缺乏社会意义,苏轼说:“浩然诗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耳”(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五引).这话颇切中其弊.王仕源在《孟浩然集序》中说他“五言诗天下称其尽美.”五言诗中,又以五律成就更高.《过故人庄》,正是五律中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7.
李白与政治,这是值得深入探索的课题。首先是因为,这位浪漫主义的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自称:“天为容,道为貌,不屈己,不干人,巢、由以来,一人而已”。(《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似乎超脱政治,远离观实。据传贺知章奇其风骨,称之为“谪仙子”。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则描写他:“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诸如此类,都把一个“仙”字同李白联系在一起,把他打扮成为满身仙风道骨的天外之人,仿佛同政治毫无关系。事实如何,很需要澄清。其次也因为,对于李白的作品,历来也有类似看法。“仙才李白”之说,掩盖了他的  相似文献   

8.
李邕为李善之子,是开元天宝中颇负盛名的作家。两《唐书》文苑中有传。李白、杜甫、高适等大诗人有都曾与之交游;晚年被奸相李林甫嫉恨,杖杀于齐州任上,李白、杜甫都有诗作悼念他。李白何时与李邕交游?这涉及李白的《上李邕》诗的系年。钱谦益《少陵先生年谱》在天宝四年下注云“李邕为北海太守,陪宴历下亭,李白、高适俱有赠邕诗,当是同时”。据此,  相似文献   

9.
“白也诗无敌”。李白是“以诗名家”的,在盛大诗名的掩盖下,李白的文章却鲜为人重视。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上韩荆州书》两篇文章,由于被《古文观止》选录,广被流传,家喻户晓,是大家所公认的名文,“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已成为脍灸人口的熟语。但李白其他的文章,则少为人知了。李白集注本,传世的有南宋杨齐贤注《李翰林集》,元朝萧士贇补注《分类补注李太白集》,明朝胡震亨的《李诗通》,  相似文献   

10.
周邦彦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杭州)人。北宋著名词人。生于宋仁宗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卒于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享年六十六岁。有《清真集》传世。《宋史》卷444,《东都事略》卷116,《咸淳临安志·人物》有他的传记。 一、家世和青少年时期 邦彦父、祖以上事迹无可考。他的叔父周邠字开祖,嘉祐八年进士。熙宁间,苏轼为杭州通判,多与唱酬,《东坡集》中所谓“周长官”者即其人。邠元祐初知管城县,后知吉州,累官至朝请大夫、上轻车都尉。元符末上书入邪等。事迹见《咸淳临安志·人物》。据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以下简称《遗事》)所考,《茅山志》所载周邦彦佚诗《芝术歌》中“庐陵太守蕴仙风”句所谓“庐陵太守”就是指周邠,因为周邠尝知吉州。周邠之孙周莘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