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A.H.奥斯特罗夫斯基(1823—1866年)是俄国卓越的戏剧家,可是,当年俄国的文艺批评界对他的作品却各执一端。在纷争四起、莫衷一是的情况下,杜勃罗留波夫以他现实主义文艺批评家的远见卓识,发表了著名论文《黑暗的王国》,廓清了历时十年的“混战”,从而捍卫了奥斯特罗夫斯基在戏剧界的历史地位,显示了现实主义文艺批评的巨大威力。所以,从《黑暗的王国》中我们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杜勃罗留波夫的文艺批评观。  相似文献   

2.
论俄罗斯文学的“多余人”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孤独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十九世纪的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这短短的几十年里,俄罗斯文学以一批独特的形象震惊世界文坛.这批形象,赫尔岑称之为“多余的人”.他们以反传统的姿态出现,不仅使俄罗斯文学面目一新,而且在当时世界文学中亦为独树一帜.杜勃罗留波夫指出,尽管他们之间存在着环境条件、个性气质的差异,但都是“土生的民族典型”.“多余的人”标志着俄罗斯文学的现实主义高峰.  相似文献   

3.
艺术家的审美情感的生成机制主要有三个环节,这就是:原始唤起——内觉体验——情感外化。 (一)原始唤起 艺术家的情感,都可以追溯它的原始唤起——即它的最初的原始感情模型是怎样产生的,何以能保存在艺术家的记忆里。情感当然是主观现象,但“我们的感情总是由生动的对象激起的”(杜勃罗留波夫)。关于艺术家的情感的原始唤起,中国古文论有清晰的论述。《礼记·乐记》中提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后来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篇中作了进  相似文献   

4.
<正> 普列汉诺夫的美学思想有其自己的特色,一方面他以马克思主义的美学思想为指导,观察和解决美学问题;另一方面他批判地继承了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别林斯基、杜勃罗留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遗产,充分吸收了其中的精华。因此,普列汉诺夫的美学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又是具有俄国作风和俄国气派的,显示了它的独创性。  相似文献   

5.
一十九世纪俄国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世界资产阶级文学遗产中最有历史价值的部分。从四十年代《共产党宣言》发表以前的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理,到七十年代巴黎公社以前的赫尔岑、岡察洛夫、奥斯特罗夫斯基,他们的作品,在当时的文艺战线上,都是属于先进的行列,反映了一个历史时代。特别在俄国解放运动的平民知识分子时期,更出现了象别林斯基、杜勃罗留波夫、(氵曰工)克拉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萨尔蒂柯夫——谢德林这样的革命民主主义作家,以其“散发着阶级斗争的精神”的著作,对农奴制度、  相似文献   

6.
在一部真正成功的艺术作品中,“材料完全同化到了形式之中”,“是‘形式’把‘素材’审美地组织在一起的”(杜勃罗留波夫语)。《聊斋志异》之所以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不惟因为作者有着直面人生的勇气,自觉为“孤愤之书”,亦在于他能将内容与形式结合得尽善尽美。《聊斋》500余篇,绝大部分在艺术表现形式上都卓有特色。近细读之,于其将现实与幻想交织得如此完美及其高超的情节艺术,深为惊叹。谨爱为探讨,就正于方家。冯镇峦评《聊斋志异》,调其“说狐说鬼,如华严楼阁,弹指即现;如未央宫l婉,实地造成”①一方面是幻想的天地,…  相似文献   

7.
壮族民间叙事长诗《李旦与凤姣》广泛流传于桂西、桂中地区,几乎是家喻户晓,老幼咸知。其抄本繁多,有排歌体的,有勒脚歌体的,有的叫“李旦王”,有的叫“唐王歌”,有的叫“李旦与凤姣”。右江流域的“唐王歌”长达八千多行,还有专门演唱它的“唐王调”。此外,又有故事和师公戏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其内容和情节都大同小异。最近,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了壮文版长诗《李旦与凤姣》,这是壮族民间文学搜集整理的新成果。本文拟对作品的历史来源、思想意义和艺术特点作初步的探讨。长诗以唐王朝宫廷斗争为背景,通过李旦遇难流落他乡及其与凤姣的爱情和为匡复大唐而率众起兵的故事,反映了唐代壮族地区的斗争生活,表达了壮族人民的理想和追求,歌颂了壮汉民族团结战斗的精神。其主要故事情节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盘王歌》是粤北地区历史悠久、广为流传的一首勉语瑶族传统民歌,是瑶人“打幡拜王”时必唱的歌谣.由于瑶族法事仪式内容不完全相同,《盘王歌》分为“还大愿”用的三十六段歌词(名为“大歌”)和“还小愿”用的二十四段歌词(名为“小歌”或称细歌).两者歌词不同,但七段插曲基本相同.这首歌是由女歌手(俗称歌(女麻))专唱,随法事的进行结合其分段而唱,以娱神乐众.它反映了瑶族人民的文化传统,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内容纯朴和富于想象力,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和谐地结合在一起.《盘王歌》的产生和流传,与瑶族所处的山区自然环境、生产斗争、生活习俗,以及瑶族人民反对封建统治者的斗争密切相连.  相似文献   

9.
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等人的美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以前美学思想的最优秀成果之一,在美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四人帮”推行文化专制主义,推残我们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日子里,这些十九世纪俄国的革命民主主义者也受到株连,遭到肆意歪曲和恶毒攻击。为了深入批判“四人帮”在美学和文艺问题上的反动谬论,澄清被他们搞乱了的思想和理论是非;为了批判地吸收优秀的美学思想遗产,建设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理论,我们应当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对革命民主主义美学进行批判地研究,给予科学的总结,还它以应有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0.
“扬汉之南,百越之际”(《吕氏春秋·恃君览》)。壮族源于我国周泰时期的南方百越(粤)族群,是聚居于岭南西部地区(包括今广东西北部及广西境属)的西欧、骆越(亦并称“西越”或“瓯骆越”)部族的一支后裔。东汉至隋唐,这一地区先后出现了乌浒、俚、僚等群体名称。而“俚人,即乌浒蛮”(《南州异物志》)。对于他们的族源关系,《隋书·南蛮传》云:“南蛮杂类,与华人错居,曰蜒、曰俍、曰俚、曰僚、曰迤……古先所谓百越是也。”宋元以降,广西部分地区又出现“僮(壮)人”、“僮人”之称;明代古籍常以“僮俍”或“瑶僮”并称,言广西“无地无瑶僮”,又有居民为“僮八民二”或“僮七民三”之说。延至清代,“僮(壮)”遂为相当普遍的民族称谓。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云:“蛮越之介,自此谕岭而居溪峒.分瑶、僮(壮)二种.瑶乃荆蛮,僮则旧越人  相似文献   

11.
戏曲是综合性的艺术,它通过舞台人物的科介、宾白、歌曲、舞蹈来表演一个完整的故事,同时有音乐伴奏。形成戏曲的每一种艺术因素都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我国劳动人民从来就爱好艺术,也懂得艺术,他们經常运用各种艺术形式表现自己的生活和他们对生活的愿望。相传出于葛天氏时期的《八阕》歌,是由三人执牛尾边舞边唱的,歌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生命意识的张扬──简析“梁祝化蝶”的深层美感心态王梅芳(中南财经大学)《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在中国流传甚广,它所代表的中国人的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及民族文化心理也成为一个极有意义的美学课题和义化课题。梁祝故事发生于儒家文化的背景中,而儒家文化的...  相似文献   

13.
壮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也是一个富有道德精神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发展过程中,壮族形成了自己的道德哲学,并产生了自己的伦理哲学经典──《传扬歌》。这部伦理哲学经典约形成于宋明时期,主要流传于红水河流域的壮族地区。它用质朴的民歌语言,全面地唱说了壮族劳动人民的基本伦理思想,以及从社会到家庭各个不同层次的道德规范。正因为它的中心旨趣是阐扬做人的道理,为世人指明方向,故题为《传扬歌》。壮族人民长期以来广泛传唱《传扬歌》,以它作为本民族的伦理教科书。歌中所阐述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普遍成为壮族群众为人处世的准则和评理断事的依据。《传扬歌》是壮族人民道德哲学思  相似文献   

14.
<正>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李默、林炳熙与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盘才万、房先清共同收集编注的《盘王歌》一书,最近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盘王歌》是粤北地区历史悠久、广为流传的一首“勉语”瑶族传统民歌。该书反映了瑶族人民的文化传统,介绍了瑶族人民对自然界的认识,以及传播生产、生活知识的方式,反映了瑶族人民勤劳勇敢、热爱乡土的民族感情。  相似文献   

15.
故事歌《方四娘》是青甘地区较为流行的一首故事歌,情节曲折,感人至深。唱述人在唱述的时候,经常运用毁灭与重生的叙事模式,演绎故事歌情节内容、主人公生活的跌宕起伏以及悲剧命运的体现,通过以乐景衬哀情、于琐屑中见苦情、在毁灭中重生等悲剧叙事,实现了该故事歌哀而不伤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6.
自从鲁迅的《故事新编》一篇篇地在报刊上发表,对于它的研究也就开始了。综观70年的研究史,大家对“油滑”的争议最大。“油滑”一词是鲁迅对《故事新编》自评时使用过的。他说,历史小说有两种写法,一种是通常的“博考文献,言必有据者,纵使有人讥为‘教授小说’,其实是很难组织之作。”另一种就是鲁迅自己尝试的“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这种演义写法“无须怎样的手腕”,“叙事有时也有一点旧书上的根据,有时却不过信口开河。而且因为自己的对于古人,不及对于今人的诚敬,所以仍不免有油滑之处。”他又说“油滑是创作的大敌。”  相似文献   

17.
近年广西掀起了一股小小的“黑衣壮”热 ,出版了“黑衣壮”的书。笔者对此却有不同看法。“黑衣壮” ,顾名思义就是穿黑衣服的壮族。有如“白裤瑶”就是穿白裤的瑶族。那么 ,“黑衣壮” ,也就是穿黑衣服的壮族 ,算不算是壮族的一个支系呢 ?以服饰特色作为族称或民族支系的称呼 ,是很正常的 ,无可非议 ,如白族、花苗、红瑶 ,等等。但如果以服饰颜色来区分壮族的支系 ,似乎于理不通。笔者曾去过那坡县龙合乡一带所谓“黑衣壮”居住的地方考察 ,那里偏僻遥远 ,交通不便 ,大石山里的壮人与外界交往很少 ,所以还得保持穿用蓝腚染成的传统黑衣黑裤…  相似文献   

18.
动画电影《梁祝》与梁祝民间传说相比较,改编者增加了影片的审美性和趣味性。与戏曲《同窗记》相比较,不足之处是忽略了人物对白的文学性,影响了影片的文化底蕴,如能在人物对白中融入诗、词、歌、赋,影片将更具民族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学术研究》1979年第3期《粤北瑶族历史的一些资料》一文,论证“秦汉已有瑶人的祖先在南越居住”,把《后汉书》“威服蛮夷”的“蛮夷”、《汉书·陆贾传》中尉佗答陆贾所称的“蛮夷”,同《后汉书》中的“蛮夷”混淆起来,这是不妥当的。我们知道:“蛮夷”是少数民族的一种总称,包括较为广泛,所以不能把史书中凡称为“蛮夷”的都和瑶族等同来看,而且同一史书前后所称的“蛮夷”,有时所指也有所不同。《汉书·陆贾传》中所称的“蛮夷”,是指百粤而言,而《后汉书》中“槃瓠死后,……其后滋蔓,号曰蛮夷”的“蛮夷”,是指武陵蛮(五溪蛮)而言。可见,同是“蛮夷”,而所指不一样。这样看来,逻辑推理得出:“秦、汉已有瑶  相似文献   

20.
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里把“欲”作为《红楼梦》故事的发源和根本,人物、生活都从“欲”而起。《红楼梦》是一个悲剧,王国维找到了自己悲剧的解脱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