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张玉书为代表的张氏家族是清代镇江地区的文化望族,该家族科举鼎盛,家族中产生了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具有经世之才,勤政爱民,忠贞节义,这与张氏家族重视教育有关,张氏也因此形成了以科举文化、经世思想与史学传统为特征的家族文化;张氏家族人文荟萃,文学创作丰富、形式多样,宗尚唐音是张氏的诗学传统,吟诗结社是张氏家族的风雅方式,张氏家族中女性文人更增添了文化家族的风流儒雅。  相似文献   

2.
济南张氏是大蒙古国及元朝初年重要汉人世侯之一。在蒙古侵金过程中,保一方平安。在蒙古灭金之役中,也尽量保全百姓性命。张荣、张宏祖孙对蒙廷甚为忠诚,出色完成蒙廷规定的六项义务。济南张氏与其它典型的汉人世侯有同样的政府建制与军队建制。张氏在济南恢复封建经济、重建封建社会秩序等方面的政绩,值得肯定。忽必烈罢黜世侯后,济南张氏逐渐式微。  相似文献   

3.
清代京口张家是宁镇地区典型的文化世家。张氏历代举业鼎盛,走出诸多杰出人物,经过世代传承与积累,出现了以文学与政事兼备的成就卓越的张玉书,将京口张氏家学文化推向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4.
张霖,室名遂闲堂,河北抚宁人。以业长芦盐而久居天津。康熙时构筑问津园与一亩园,在康熙中叶遂闲堂的活动影响达到鼎盛。遂闲堂是天津历史文化的开创者,没有张氏遂闲堂,也就没有代表天津历史文化高峰的査氏水西庄,因此遂闲堂在天津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至关重要。然而由于文献记载稀少,活动时间相对较短,对遂闲堂的研究并没有受到学界的普遍关注,与其对天津文化的贡献极不相称。文章从张氏父子兄弟事略、张氏园林、遂闲堂宾客述略、遂闲堂的主要活动、遂闲风雅余韵五个方面叙述张氏遂闲堂发生、发展的过程,呈现张氏遂闲堂的大致脉络。  相似文献   

5.
抢亲拆散有情人 1920年,张氏出生在川北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张氏8岁时,已守寡的母亲带着她逃荒至湖北钟祥定居下来。同时来这里的还有一对母子。两家相互帮衬,情同一家,尤其是两家的小孩:张氏和王根生,出入相随相伴。日子过了7个春秋,15岁的张氏已出落成一个漂亮的大姑娘,根生也长得高大壮实。他们早已在心田播下了  相似文献   

6.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是近代中国政坛上风云一时的重要人物,也是晚清的一代权臣。张氏先世系山西洪洞县人。1404年(明永乐二年)明成祖朱棣移山西之民至北京一带。张氏先祖也随之迁至北京东南之漷县。此后,其祖又自漷县迁至天津府南皮县(今河北省南皮县),张氏家族遂定居于南皮。自明至清,张氏族中数代为官。  相似文献   

7.
张裕钊是清末著名的书法家、古文家、教育家,近半个世纪以来学术界逐渐兴起一股"张学"研究热潮。关于张裕钊的研究最初是作为桐城文学研究的附属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尽管如此,张氏成为独立的研究个体却不是因为桐城文学而是因为其书法成就。此后学者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位晚清的古文大家,开始从不同领域对其展开研究。2001至2010这十年是目前为止张氏研究的繁荣期,尤其是2003年左右,时逢张氏诞辰180周年,张学研究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8.
《张孃墓志》本世纪初出土于河南洛阳。墓志称张氏为"南阳人",当就郡望而言,其实则为南豫州宣城郡人。张氏出自仕宦之家,后被乱兵掠至北方而没入"杂户"阶层,具体属于"伎作户"。张氏后被舍为"河阴右部民",所谓"河阴右部"并非地理泛指,而是与北魏首都地区"六部尉"之设有关。  相似文献   

9.
王羲之是魏晋时期道教信仰的代表人物之一,书帖是研究王羲之信仰及日常生活的重要材料。一般而言,学界都接受"王氏世事张氏五斗米道"的说法。然而,如果细究王羲之书帖中所见的道教信仰形态,章仪、服食与养生,可知其与五斗米道的关联仍是模糊的。因此,可以围绕王羲之的书帖,在深入分析书帖内容基础上,尝试将书帖与道教经典文献对参,重述书帖中所见的王氏的道教信仰与实践,依此说明:王羲之在信仰实践中使用的章仪继承了五斗米道和太平道首过疗疾的观念,但在形式上是否属于"张氏五斗米道"仍存疑;王羲之的信仰实践不能脱离两晋之际士族的信仰"常态",并不能将他的信仰简单归结为"张氏五斗米道"或"天师道"。  相似文献   

10.
建立前凉政权的安定乌氏(今宁夏固原东南)张氏家族,自晋惠帝永宁元年(公元301年)张轨出为护羌校尉,凉州刺史至前秦苻坚建元十二年(公元376年)张天锡战败投降,亡于前秦。张氏家族经五代,历九世,计七十六年,以凉州姑臧城(今甘肃武威县)为统治中心,“跨据三州(凉洲、河洲、沙州),带甲十万,西包葱岭,东距大河。“史称“前凉”。在西晋丧乱之际,张氏前凉地方割据政权,作为西晋王朝的残留部分,是当时中国西北部唯一政局较为安定的地区。张氏一系列治国措施,使这一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多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卢卫平 《社区》2005,(12):48-51
在沈阳市的一些大街小巷中,现在仍然可以经常看到一些漂亮的小洋楼。它们的恢宏气势和精美设计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当人们探究它的昔日宅主时,才知道这些小洋楼大多是民国时期达官贵人的府邸……少帅府巷46号:张氏帅府位于沈阳市大东区朝阳街的“张氏帅府”又称“大帅府”或“少帅府”,是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及其长子、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的官邸和私宅。始建于1914年,占地2914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7570平方米。由东院、中院、西院不同风格的建筑群组成。现在,张氏帅府是著名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观光胜地,其部分建筑已于1988年始辟为张学良旧居…  相似文献   

12.
作为燕云地区的土著,张氏家族大约兴起于辽代中期.该家族主要通过占有土地和经营土地致富,其家产经营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和传统.在积累财富的同时,张氏家族不忘谋求政治地位的提升.由辽入金,张氏家族不但从普通富室上升为官户,而且入仕人员逐渐增加.与此同时,张氏家族还依靠在当地的婚姻关系、社会关系网络以及对各种地方事务的积极参与,积极营造地方社会势力,并在当地具有了较高的社会地位.燕云地区在辽金时期是一个具有特殊地位的区域,该区域豪族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方民族统治下汉人地区社会关系的演变.  相似文献   

13.
桐城张氏父子宰相主要家训堪称诸多家训中的典范,它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影响广泛。"为官第一要廉"是张英、张廷玉家训中治家修身、经世思想的主要内容,张氏父子为官之道的成因,不仅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其他良吏和乡里社会的影响,此外还有传统儒家思想中经世思想的作用。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摒弃封建社会环境下的制约因素,用发展的观点去探求张氏家训思想中能为现代社会所用的廉洁从政思想和为官之道,对于当今党风廉政建设和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某种启示。  相似文献   

14.
张氏帅府     
“张氏帅府”又称“大帅府”、“少帅府”。坐落在沈阳市沈河区沈阳路二段文兴里1—5号。它是奉系军阀张作霖及其子张学良将军的官邸和寓所,是当时东北地区的政治中心。1985年沈阳市人民政府将“张氏帅府”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辽宁省人民政府将其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2月12日,值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相似文献   

15.
《醒世恒言》中的市井小说《闹樊楼多情周胜仙》,是根据《大桶张氏》改编的。话本对《大桶张氏》的改编中,不再以信义为中心描写,注意以情为中心描写,在此基础上塑造人物,设置故事情节,并注意故事的传奇化,不同于《大桶张氏》从头至尾叙述日常生活。另外,话本在表现爱情时,又将叙事的重心放在故事上,在此过程中也表现人物的命运———人物的升沉荣辱、生死祸福。话本中的周胜仙将爱情置于超越生死的至高无上地位,这是一种和旧礼教相对立的进步思想,表现出处于发展时期的市民心态。  相似文献   

16.
铸雪斋抄本《聊斋志异》第十一卷载有一个精彩短篇——《张氏妇》;小说的正文加上异史氏的评赞,总共不过四百六十字。在短短的篇幅里,蒲松龄却塑造出一个血肉丰满、个性鲜明的青年妇女的典型形象——张氏妇;娓娓动听地叙述了她  相似文献   

17.
张艺谋电影具有执着的民俗情结,民俗元素已成为张氏影片鲜明的艺术符号.其主要表现有以下三个方面:极具民间身份的主人公形象,背景化、仪式化的民俗,濒临失传的工艺及技巧.独特的“张氏民俗”为张艺谋电影赢得了世界声誉.  相似文献   

18.
轰动一时的张氏叔侄案再次凸显和暴露在司法领域非常集中的种种问题,作为刑事领域的极其重要的原则——"疑罪从无",也与该案存在重大关联。可以说,在该案中,"疑罪从无"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亦有所表现。文章以张氏叔侄案为切入点,对"疑罪从无"的历史渊源以及深刻内涵作出深入的分析解读,研究"疑罪从无"在中国司法实践领域相关问题的内在成因,并探索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19.
<正> 据《灵璧县志》记载:宋代大文学家苏轼自彭城(今徐州)调往浙江吴兴(即湖州,)路过灵璧时,应张氏之子要求,写了一篇《灵璧张氏园亭记》,全文如下: 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勌厌。八百里始得灵璧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异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夏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笛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余自彭城迁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肩舆扣门,见张氏之子,硕硕求余文以记之。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州府君,始家灵璧,而为此园,作兰皋之  相似文献   

20.
<正> 潮汕铁路是清朝末年华侨资本兴建的第一条铁路,也是我国近代第一条商办的铁路。率先筹集投资倡办这条铁路的,是当时侨居印尼爱国华侨张榕轩、张耀轩兄弟。本文拟揭示张氏兄弟及其修筑潮汕铁路的起因与历史意义,并以此表彰和怀念他们侨居海外不忘祖国的赤子之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