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白丽娜 《中国藏学》2022,(6):88-98+216
驻藏大臣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与上级、同僚、下属、管理对象等发生联系时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制礼仪,这些规制礼仪共同组成了驻藏大臣的沟通机制。驻藏大臣的沟通机制在顺畅驻藏大臣与各相关群体之间的联系,彰显驻藏大臣的地位,进而保障驻藏大臣职责的正常履行及宣示清朝中央政府对藏主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驻藏大臣在上任和卸任时会受命前往皇帝处进行“请训”与“陛见”,虽然这两项规定是相关大臣与皇帝之间信息传递的一种方式,并非针对驻藏大臣而设立,但在执行时被驻藏大臣赋予了一些特性。文章通过分析“请训”与“陛见”规定的“发展沿革”“执行情况”“意义效果”等内容,认为这两项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为皇帝及朝廷有效了解西藏情形、面授机宜、指导治藏工作发挥了切实有效的作用,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清朝中央政府对于西藏地方治理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设置驻藏大臣,是清朝对西藏行使主权和加强行政管理的重要措施,也是清朝治藏政策的核心和关键,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重要的作用,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不少藏学家和历史学家,对这个问题进行过研究和探讨。然而,关于驻藏大臣的政治地位和职权的研究,仍很不充分,一些比较流行的说法,并不符合历史的事实,值得深入探讨。驻藏大臣的政治地位和职权,以至清代西藏的政治制度、行政管理制度,都是由清朝中央政府规定的。研究这个问题的主要根据是清朝皇帝的谕令和官方文献。本文据此就这个问题,略抒己见,以期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和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冯智 《中国藏学》2006,(2):130-137
本文据《八世达赖喇嘛传》等藏汉文原始史料,阐述和评价了八世达赖喇嘛一生主要的政教业绩,论述了他在清朝治藏中的历史作用。他一生务识大局,服从和支持清朝在西藏推行的各项改革制度。他与驻藏大臣关系良好,与几任摄政活佛相处融洽,为增进西藏地方与清中央政府关系做出了积极贡献。他在抗击廓尔喀的战争中表现十分突出,具有远见卓识,贯彻圣旨、支持清军、征集粮饷、参与章程制定并积极贯彻执行,得到乾隆首肯。他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车明怀 《西藏研究》2012,136(6):23-39
西藏是清王朝的西南边疆重地,历代皇帝都高度重视驻藏大臣的选派。到了晚清时期,驻藏大臣及其藏事遇到了严峻的挑战,主要原因是晚清经历了太多的变局。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对藏内上层分裂主义势力的精心培植,清朝末年西藏滋生出一股分裂的潜流,这些潜流随着形势的变化日益膨胀,而驻藏大臣由于缺乏清中央政府强有力的支持,无力应对帝国主义的讹诈和抑制分裂主义势力的膨胀,以至酿成了晚清驱逐清兵、拉萨满汉商民和驻藏大臣的悲剧。驻藏大臣及其制度到了晚清,已经不适应急剧变化的国内外形势,鼎革管理西藏的方式已势在必行。晚清变局中的驻藏大臣的遭遇及其驻藏大臣制度的终结,可以看到中国近代西藏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联,同时也给后人昭示了改革驻藏大臣制度的迫切性和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曾国庆 《中国藏学》2013,(1):109-111
文章引经据典,就清代驻藏大臣制度设置的年月、首任驻藏大臣是谁等事关清中央政府最初对西藏的治理的重大问题展开了深入地探究,提出了比较客观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中央政府更替,中华民国取代清朝后,西藏的地位为新政府的宪法所确立.民国政府通过任命西藏办事长官等,显示对西藏拥有主权.民国元年,北京政府任命西藏办事长官钟颖.民国2年,驻印华侨陆兴祺继任护理驻藏办事长官,虽然由于英印政府阻拦等原因未能入藏,但他仍然成为民国政府与达赖喇嘛、班禅等西藏地方政教力量联络的中间人,在反对“西姆拉条约”等过程中,积极为政府建言献策.文章利用已公布的档案及相关资料,主要围绕陆兴祺在民国初期涉及的西藏事务,考察北京政府时期设立的西藏办事长官等职官沿革,讨论民国时期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清代设置驻藏大臣简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清朝,西藏实为一行省,其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与其他各省相仿。驻藏大臣受封于中央朝廷,是西藏地方政府的首脑,有自己的办事机构——驻藏大臣衙门。清王朝所派之驻藏大臣大多为副都统、内阁学士、侍郎等二品大员,其品级相当于其他各省的总督、巡抚或西宁办事大臣。驻藏大臣的设置,对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安定西藏地方、促进西藏社会发展等均起有很大的作用,并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就清王朝设置驻藏大臣的起因、起始年代以及驻藏大臣的人数、政绩得失等问题,略作评述。  相似文献   

8.
王晓云 《西藏研究》2022,(1):131-140
驻藏大臣是清中央政府派驻西藏地方的最高行政官。驻藏大臣衙门主要是驻藏大臣及其僚属处理藏内各类事务的公署,除此,其衙门还兼有休闲、娱乐等其他活动场所的功能。驻藏大臣衙门的文学活动,主要是驻藏正、副大臣与僚属在繁杂的公务之余,以衙门为中心开展的诗作唱和、诗文品鉴、作品刊印等活动。通过此类文学活动,既可打发闲散时光,沟通情感、砥砺精神;又可锻炼驻藏官员的文学素养,促进清代汉语西藏题材文学的发展。而时,由于驻藏大臣及其僚属在藏时间长,对其人文、物候感受深切,通过此类文学活动,进一步拓宽了咏藏诗的表现领域。  相似文献   

9.
公元13世纪,西藏已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公元17~18世纪,清王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掌权时期,更进一步加强了对西藏地方的治理,全面行使了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力.西藏地方事实上是一个行省.西藏地方政府完全隶属于清朝中央政府.本文试图就清代中后期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治理政策进行探索,总结一些历史经验教训,并通过历史事实说明西藏地方历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清朝中央治理西藏地方政策的制度化和系统化清朝中央政府在西藏地方设立驻藏大臣办事衙门,派遣驻藏大臣总理西藏事务,是  相似文献   

10.
土呷 《西藏研究》2012,(3):17-37
帕巴拉呼图克图是西藏昌都地区藏传佛教最具权势和名望的大活佛,其传承可追溯到明朝正统二年(1437年),从清顺治帝到乾隆帝期间,受封博善禅师、诺门汗、呼图克图尊号,受驻藏大臣和达赖喇嘛领导,直接管辖察木多(即今西藏昌都一带)地方。帕巴拉活佛的驻锡地为昌都强巴林寺,现已转世到第十一世。在其世系建立过程中,一世至十世帕巴拉间接或直接与祖国内地和中央政府发生亲密友好的历史,尤其是十一世帕巴拉活佛帕巴拉.格列朗杰,把历代帕巴拉与中央政府的亲密关系再次推向高潮,帕巴拉活佛之所以在宗教和政治领域有着崇高的社会地位与威望,除了自身的宗教造诣赢得广大信众的拥护爱戴外,更是与历代中央政府封赐和扶持的结果是完全分不开的。而这点不仅对于我们深刻理解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广大僧俗群众,尤其对藏传佛教活佛高僧具有很多有益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目前清代藏史及驻藏大臣研究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就学术界在"驻藏大臣"概念厘定、人数统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从"驻藏大臣"的职官性质、任官来源分析其权威问题,以期对"驻藏大臣"的执政效果予以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12.
驻藏大臣是清朝总理西藏一切事务的最高行政长官,是清朝治藏政策的具体实施者及核心人物。他不仅代表着封建王朝至高无上的尊严,更体现了国家主权的意志。因此,驻藏大臣制度史,实际上是一部清代治理西藏的政治史。如何正确地评价驻藏大臣在西藏历史上的作用及功过是非,是清代藏族史研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当今国际国内分裂主义分子企图歪曲、淡化甚至掩盖驻藏大臣的作用。纵观有清一代百余位驻藏大臣,良萎不齐,贤愚各异,减否互见。驻藏前期(雍乾时期),清王朝鼎盛强大,驻藏大臣中出类拔草,政绩卓然者众,僧格、玛拉、青保、…  相似文献   

13.
有清一代,共有114位驻藏大臣莅职,他们之中部分官员恪尽职守,努力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个别大臣为了捍卫国家的统一,甚至慷慨捐躯.但是,也有一些大臣庸庸碌碌,颟顸误国,从而对西藏的治理产生了负面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驻藏大臣对西藏的施政,对其作用和影响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邓锐龄 《中国藏学》2006,(2):120-129
珠尔默特那木札勒以年轻继其父郡王位,在西藏施行暴政,迫害异己,民有积愤,在其与清中央关系上不服教导,反抗裁抑,计划并实施驱逐中央驻藏全部官兵出藏。驻藏大臣傅清、拉布敦怨愤其专恣跋扈而无力控制。在双方对抗加剧时,断然采取非常手段,诱诛郡王而旋亦遇害。事前,乾隆皇帝在认识上的动摇与对策上的犹豫,对此确实也负有难以推卸的责任。这场事变的平息促使清帝决定废除藏王制并扶植达赖喇嘛亲政。自此达赖集团在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15.
驻藏帮办大臣温宗尧在西藏任职只有一年两个月,他在筹藏策略方面与驻藏办事大臣联豫产生较大分歧。温宗尧筹藏最令人注目的行动,是与西藏地方上层统治者谈判,并达成七条协议。此协议不被联豫认可,亦最终被清中央政府否决。宣统二年(1910年)正月,十三世达赖出走拉萨,得知消息的温宗尧建议联豫迅速采取行动进行阻拦,这反映了他筹藏时还有强硬的一面。温宗尧《咨请川督代奏维持西藏大局折》,对当时西藏地方所面临的英、俄两国威胁与侵略的形势,均有相当准确的分析与判断,这与他关注英俄对西藏地方博弈情形及通晓外交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王晓云 《中国藏学》2023,(1):151-158+218
驻藏大臣是清中央政府派驻西藏地方的最高行政官,其施政的举措,直接关乎中央政府政令的畅达与执行,关涉边疆地区的安全与稳定。驻藏大臣在驻藏期间除公务活动外,也创作了一定数量的具有西藏地方特色的藏事诗。将驻藏大臣作为诗人群体,考察其创作的藏事诗,发现诗中蕴含着比历史文献更为鲜活丰富的政治文化价值:充分展现了清中央政府治理西藏地方的措施及成效,多角度描绘了清代各民族文化的大交融和国家的大一统,昭示了文人士大夫对国祚苍生的使命与担当,多维度呈现了清代西藏地方多姿多彩的人文与社会。  相似文献   

17.
有清一代,自雍正年间开始派遣大臣长川驻藏,其后相沿近二百年,成为定制,直至清末。马腊、僧格二人被视为首任驻藏大臣。他们二人的入藏,是清代西藏与祖国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本文旨在根据现有资料,介绍马腊、僧格入藏的经过,驻藏期间的一些活动,并对这一历史事件产生的背景及其意义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从西藏封建社会结构的特点看清代驻藏大臣的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为什么要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萧金松在《清代驻藏大臣之研究》一书中分析这一问题时,似是从清中央政权的角度来观察分析的,进行了较深入的探索,给人以启迪.但清中央的各项政策、措施,对于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来说,终究属于“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的事物发展上的第二位原因”,“而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我们可以变换一下角度,从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结构内部来分析一下设置驻藏大臣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有泰,字梦琴,蒙古正黄旗人,姓卓特氏。为大学士富俊之孙.光绪二十八年十一月初三(1902年12月2日),清廷派为驻藏大臣,二十九年冬十二月二十四日(1903年2月9日)始抵拉萨。三十二年查办大臣张荫棠劾其贪婪昏聩,贻误事机,诏革职发往张家口军台效力。三十三年三月初六(1907年4月18日)离开拉萨。其驻藏日记涉及藏政、外交、历史、宗教、风俗、地理等均属身经目击之谈,信而有征,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十九世纪后期,沙俄、英帝加紧对我国神圣领土西藏的侵略活动,西藏边陲岌岌可危。英帝在一八八八年武装入侵我西藏地方之后,相隔不过十五年,于一九○四年对西藏地方又一次悍然发动武装侵略。面对英帝的武装挑衅,以十三世达赖喇嘛为代表的西藏地方政府,领导西藏僧俗军民,英勇杀敌,抗击英国侵略军,最后藏军失利,十三世达赖喇嘛拒与英人交涉,离开拉萨奔赴内地。然而清朝驻藏大臣有泰认贼作父,为虎作伥,对帝国主义侵略者采取屈辱投降的路线,英藏私立条约,丧权辱国,莫此为甚。有泰日记中反映了这一非常时期的情况,虽然有时记述仅片言只字,甚至语焉不详,但是透过字里行间.可以窥见当年西藏人民抗英斗争的正气凛然的英雄事迹。和英国侵略者的凶残、狡诈的反动本质,以及清廷驻藏官员在大敌当前时卖国求荣,沉湎声歌酒色、腐败堕落的丑闻。这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反面教材。全部日记手稿共十六卷,经吴丰培先生整理,近期将由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现就《有泰驻藏日记》第五、六卷中有关一九○四年西藏人民抗英斗争的部分评述文字摘抄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设立驻藏大臣是清王朝加强对西藏治理的一项重要举措。文章认为驻藏大臣的设置是清朝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西藏当时的实际情况而采取的一项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它对西藏的社会政治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