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穆旦诗歌的主题内涵,20世纪30、40年代与70年代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和他的人生际遇不无关系。对于穆旦来说,诗歌翻译是一股巨大的力量,推动了其诗歌创作,并对其诗歌创作的主题内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转变,既与作者人生磨砺相关,也与长期从事浪漫主义诗歌翻译工作相关。  相似文献   

2.
穆旦译诗主张在意译基础上直译和意译有机结合,对原诗有意识地进行创造性叛逆.尽量使用本国词汇句法,适当采用欧化句式,注重形式和意象的翻译。在文学翻译上作出了巨大成就。也为我国的翻译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穆旦译诗主张在意译基础上直译和意译有机结合,对原诗有意识地进行创造性叛逆,尽量使用本国词汇句法,适当采用欧化句式,注重形式和意象的翻译。在文学翻译上作出了巨大成就,也为我国的翻译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用结构主义的眼光阅读穆旦,通过对诗歌的主要结构要素——爱情、自然、自我等分析,把握诗歌的内在结构。从剖析穆旦诗歌的内在结构这个角度出发,透过诗歌纷繁复杂的表象,找出诗歌的结构要素,以期能进一步阐释穆旦的诗歌。  相似文献   

5.
穆旦,作为"九叶"诗派的重要诗人,创造了许多堪称经典的诗作.他的不同凡响之处更在于融会贯通之后的创新.尤其在诗歌意象艺术上,他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些意象增加了穆旦诗歌的新颖性和现代性,也延长了审美感觉的时间和过程.同时,它又是精确的,表达了诗人细微复杂的思想感情.穆旦晚年诗歌在意象的选取方式上有发展和变化,有对传统意象的颠覆,更显示其独特性.他晚年的诗歌创作呈现出自然的意象集中采用的特点,同时这也使诗人的诗歌意境更为深邃和悠远.  相似文献   

6.
九叶诗人穆旦,为中国新诗的现代化作出了独特的思考与探索.穆旦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诗人艾略特和奥登的诗歌创作原则,同时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创作进行反思,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确立了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相统一的诗歌观念.在语言的运用上,追求充满现代生活气息的现代汉语书面语.在诗歌艺术上,通过智性化抒情,使现代生活与哲理思索叠印在一起,在艺术与现实间求得平衡,为中国新诗的成熟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式.  相似文献   

7.
穆旦诗歌语言复杂、多义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其诗歌词汇的超常规组合。这种超常规组合体现为三个特征:一是矛盾词汇的配对使用,穆旦借此隐喻生命循环中种种矛盾境况;二是词汇语法功能的转换,穆旦诗歌中的名词、动词、副词等语法功能都出现了转换,这是语言"陌生化"的重要技巧之一,诗人通过语言的陌生化,寻找语言的深层结构,呈现世界的"本相";三是抽象词与具象词嵌合,这种组合方式体现了不同于古典诗歌的思维方式,体现了新批评派诗学观念。穆旦利用词汇的超常规组合创建了属于自己的语码体系,提升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以新诗文体为例,首先论述译诗集中体现了中国新诗的现代性特征,引领中国新诗朝着“现代”的方向发展;进而认为翻译诗歌是中国新诗现代性的推动力,反映了中国新诗的现代性诉求;最后从具体的角度出发,分别论证了中国新诗的语言形式、精神情感以及先锋特质、颓废色彩等现代性因素与翻译诗歌之间的关联,从而说明翻译诗歌在中国新诗现代性的发展进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穆旦:翻译作为幸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上个世纪1940年代最为杰出的诗人之一,穆旦在1950年代后转向了诗歌翻译。结合“诗人穆旦成为翻译家查良铮”的“外因”和“内因”,从“翻译作为幸存”的角度,可深入考察和揭示穆旦转向诗歌翻译对他本人和整个中国现代诗歌的重要意义: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穆旦从事翻译具有了心灵寄托、“精神存活”和一个诗人曲折的自我实现的意义,他的才华没有像众多诗人那样遭到历史的扭曲和荒废,而是以“翻译的名义”侍奉于他所认同的语言与精神价值,并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在文革后期,诗人对英国现代诗歌的翻译,不仅促使了他一颗诗心的苏醒,也在那个时代恢复了中国新诗对“现代性”的追求。他的那些优秀译作和他的诗篇一起。已共同构成了“我们语言的光荣”。  相似文献   

10.
1940年代中期,袁可嘉提出了"新诗现代化"的观点,并称穆旦为"最彻底"的新诗现代化的追求者。从袁可嘉的诗歌理论入手,可讨论穆旦1940年代诗歌的现代主义追求。袁可嘉的"新诗现代化"理论建立在与西方现代主义思潮与文学相一致的非线性时间观上,可谓在新诗创作中追求一种"戏剧性综合"(drama-tic synthesis),而穆旦的诗歌则充分体现了他在时间与空间维度进行诗歌戏剧化探索的努力。在穆旦的诗歌中,"戏剧性综合"首先表现在他对于诗歌结构以及情感的戏剧化表现的追求,使得诗歌呈现一种多层次的表现方式,也可以说是让诗歌获得了一种"空间形式"。以艾略特的《荒原》作为参照,可进一步讨论穆旦诗作中对于个人内心世界、心理空间的探索。在时间维度上,穆旦诗歌的戏剧性追求还表现在其颠覆线性时间观的历史反思上。穆旦有循环性的历史观,但抱着如尼采所推崇的"爱命运"之肯定的人生态度,穆旦在诗中表现出对"被围"命运的肯定以及对于冲出重围的决心。  相似文献   

11.
2 0世纪 3 0、40年代相交时期 ,中国的现代主义诗学建构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以穆旦为代表的现代诗人注重吸收西方现代主义“否定性美学”的精神内核 ,突破了中国旧现代主义者从技法、内容上强行拼凑西方话语于中国现实之上的僵硬模式。穆旦探索的每一步都突出地切合了现代诗的社会批判和主体独立的要求 ,对中国现代诗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涵义  相似文献   

12.
穆旦于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诗歌具有强烈的反传统意识,他的诗作以冷峻的笔触戳穿了现实中的隐瞒与欺骗,彰显了作为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充分体现了诗情与哲理的完美交融,展现出诗歌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玄奘晚年译经的文献学研究为中心,考察了译经条件的变化,包括译场人员的减少和润文官员的缺失.通过《大般若经》梵汉对勘的实例分析,指出在译经条件变化的情况下,玄奘的译文依然在极大程度上忠实于梵文,保持了梵文繁复的风格.此外,为了遵循汉译佛经的传统和更好地传播新译经典,他还借鉴其他佛典对译文加以调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玄奘坚守其风格背后的原因,即他希望借由印度佛教,特别是瑜伽行派缜密细致的逻辑思辨来改进汉地佛教思想和风气.而他的所有政治活动,包括与帝王和皇室的交往也都是为了使他的译经和弘法事业得到最大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穆旦由浪漫主义向现代主义转型的过程,指出其现代主义创作具有不绝如缕的浪漫主义色彩;分析了浪漫主义对穆旦现代主义作品的影响,指出穆旦诗歌独特的艺术美与浪漫主义的影响具有深刻的关系;分析了浪漫主义思潮与现代主义思潮的内在关系,指出正是对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精准把握使穆旦的现代主义探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悼亡诗是一类用以寄托对亡者思念的特殊诗歌形式,在我国古代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西晋潘岳的《悼亡诗》(三首)开悼亡诗先河,对后世悼亡诗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笔者通过对潘岳的《悼亡诗》(三首)赏析,分析其悼亡诗在意象选择、取材的角度、艺术手法和诗歌的形式等方面的写作特点,进而探讨《悼亡诗》对后世悼亡诗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杨德豫先生不仅译作丰富,对译诗也有独特的见解,是现代英诗汉译的名家。文章借鉴闻一多的"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对杨德豫的诗学观及译诗进行解读,从而得出:杨德豫坚持用汉语格律诗翻译英语格律诗,主张"以顿代步",韵式悉依原著,在译诗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诗学观,并且在诸多实践中实践着自己的诗学观。  相似文献   

17.
甘露之变与白居易后期诗歌创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露之变前后,白居易在远离政治斗争中心的洛阳,诗酒流连,高吟闲适,以此逃避现实,淡化内心苦闷.解读他后期的闲适之作,对于了解晚唐士人心路的曲折变化历程,把握此时士风和诗风的演变轨迹,全面准确地评价白居易的创作成就,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有论者在评价诗人穆旦时提出其诗作缺少诗美 ,哲理的大量阐释使穆旦更象一位哲人。本文就这一认识提出了不同观点 ,指出问题的根源在于对智性化抒情方式的认识与理解 ,进一步分析了诗人采用这种抒情方式的必然性与重要意义 ,为更全面的认识穆旦在诗歌史上的独特地位提供部分依据。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现代主义诗人,穆旦的沉思使他超前地感受到了深远的痛苦,他以其灵魂的苦难体验上升为玄学的思考,并推之深远,达到对现代人生存困境的沉思,对生命意识和生命价值的把握,在20世纪的中国诗坛体现出无可替代的先锋性,并把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推向了一个令人瞩目的高峰。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通过解析庞德诗歌创作和翻译中的仿古特征,探讨其文学观。庞德的现代主义诗学原则已为人们熟知并认可,然而对他“以古为本、推陈出新”的文学观及其创作中一直坚持运用古体语言和仿拟古体诗歌形态的仿古倾向,却存疑很多。本文通过分析庞德不同阶段的作品,阐述其如何以古典诗歌翻译为先导在诗歌创作中灵活地运用古典诗歌语言和体式使其作品具有今韵与古风相得益彰的特点,并由此指出:庞德从灵感到创作都深深侵浸在一种崇尚古韵的意识之中,而且这种意识与其现代主义诗学创新意识交织在一起,二者既冲突又融合;冲突是表面的,融合才是其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