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内部主张抗日的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为坚决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怀着善良的愿望和自我牺牲的精神,以惊险的手段,捉蒋放蒋,联合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蒋介石在全人民抗日怒潮压力下,被迫  相似文献   

2.
四、站在抗日斗争的最前列重返斗争第一线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我党的正确方针和坚决斗争以及全国抗日运动迅猛发展的推动下,蒋介石国民党被迫接受我党提出的关于国共合作的主张。一九三七年八月,我西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战。不久,我党中央又向国民党提出,将红军主力长征北上后,在南方保存和发展的武装力量——南方各区游击队,进行统一整编,开赴华中敌后抗战的建议。国民党被迫同意将这些部队改编为一个军。但是,为了控制这支军队,国民党曾提出要派反动头子陈诚或张发奎任军长。我党为了保证党对这支军队的绝对领导,理所当然地拒绝了国民党的无理要求。经过坚决斗争,蒋介石只得按照我党提出的条件,请叶挺担任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后的领导工作。  相似文献   

3.
马相伯是近代中国著名的爱国人士 ,“九·一八”事变后 ,马相伯坚决反对国民党不抵抗主义 ,旗帜鲜明地主张抗日 ,坚持“不还我河山不止” ,并就如何抵御日寇 ,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一是“立息内争 ,共御外侮” ,二是“实施民治 ,以纾国难”。马相伯不仅发表言论呼吁抗日 ,还身体力行 ,其爱国精神和救国勇气令人钦佩  相似文献   

4.
宋庆龄与蒋介石由共同追随孙中山革命发展到严重对抗,主要是由于宋蒋之间对孙中山的思想和事业的态度不同.抗日战争时期,由于蒋介石在西安事变后表示要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宋蒋间一度合作.但由于蒋介石拒绝接受宋庆龄要他放弃独裁、扩大民主,坚决执行孙中山三大政策的主张,因此家蒋间的合作是暂时性的,不可能是持久的。后来他们在行动上的对立完全证实了这—点.  相似文献   

5.
张学良,是中国现代历史上令人瞩目的人物。他先是奉系军阀集团的领导骨干,后归附蒋介石成了国民党和南京政府的重要成员。众所周知,作为大军阀家庭出身的张学良,主要是以主张联共抗日发动西安事变而蜚声中外的。那末,他的立场是怎样转变的?他的联共抗日思想是怎样产生的?他与中国共产党的一贯关系如何呢?  相似文献   

6.
在武汉近一年的时间里,陈独秀在政治上比较活跃。主要表现在应邀于武汉各处演讲发表抗日主张,积极撰文宣传抗日;与《新华日报》的论争;发起“独树一帜”的政治活动等。因此,就其政治倾向和发表的言论来看,他是主张抗日、反对妥协投降的,是站在民族、人民立场上的爱国主义者。  相似文献   

7.
邓演达是国民党左派著名的代表人物,是激进的小资产阶段革命家。他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斗争,成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忠实信徒。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他坚决维护和积极执行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密切的合作,同蒋介石、汪精卫反对革命的行径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为第一次国共合作做出了贡献。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他先后考察了欧、亚几十个国家,在了解各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状态的基础上,回国组建了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致力于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革命事业。一、邓演达反帝反封建政治主张…  相似文献   

8.
在武汉近一年的时间里,陈独秀在政治上比较活跃。主要表现在应邀于武汉各处演讲发表抗日主张,积极撰文宣传抗日;与《新华日报》的论争;发起“独树一帜”的政治活动等。因此,就其政治倾向和发表的言论来看,他是主张抗日、反对妥协投降的,是站在民族、人民立场上的爱国主义者。  相似文献   

9.
<正> 张学良在中国现代史上,以主张联共抗日发动西安事变而名震中外。但是,张学良原是奉系军阀领导集团的重要骨干,后又依附于蒋介石,成为南京国民党政府的重要成员,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一直是拥蒋“剿共”的。1935年底以后,他的思想开始发生了变化,由拥蒋“剿共”转变为联共抗日。本文就他的这一转变原因,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1928年6月,张学良开始主政东北,12月,东北“易帜”,这是他走上拥蒋道路的第一步。1930年,国民党新军阀发动了中原大战,蒋介石和反蒋各派都极力拉拢张学  相似文献   

10.
邹鲁与蒋介石均为孙中山晚年最信任的国民党人。邹鲁是培养革命党骨干的“文学校”—国立广东大学的校长;蒋介石则是培养革命军骨干的“武学校”—黄埔军校的校长。但孙中山逝世后,二人在政治选择却大相径庭,一个成为主张坚决分共的“西山派”,一个则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主张坚决联共的“红色将军”。此时二者的关系果真“左”“右”分明吗?邹、蒋在反共问题上为何纷争?本文试图通过对1924~1927年间邹鲁与蒋介石关系的梳理,对上述问题作初步解答,并借此透视国民党内部主流派与反对派之间复杂微妙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青年党能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抗日态度坚决,立场坚定.它要求国民党取消其一党专政,并提出了“政党休战”的主张.这符合因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所引起的政治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符合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总任务和总要求。  相似文献   

12.
杨虎城“是国民党将领中首先倡导对日抗战的爱国军人”!早在1933年,他就曾请缨抗日,援助察绥抗日同盟军。1936年底,他和张学良将军共同发动的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便是为了逼使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结果推进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食言而肥的蒋介石,一方面扣留张学良,一方面逼迫杨虎城“辞职出洋”。1937年6月16日,南京国民政府  相似文献   

13.
1937年9月-1942年8月,胡适在美国度过了5年外交生涯.任大使期间,在经费困难和国际环境险恶的情况下,他一方面与美国上层频繁接触,获得了美国的两笔贷款,为抗战筹措资金;另一方面豁出性命讲演,宣传蒋介石和国民政府的对日政策,为抗日作舆论宣传.但由于客观环境的限制和他人的误解,以及与宋子文之间的龃龉,最终被蒋介石免职.  相似文献   

14.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和发展中,国民党第一战区上将总参议萧振瀛的工作卓有成效。他审时度势、反对分裂、反对汉奸、拥蒋抗日,不仅制止反蒋卖国活动,而且有效地谏蒋和平解决两广事变,为结束内战做出贡献。萧将军任天津市市长时,不仅不镇压学生运动,而且支持其妹夫、长子参加八路军;婉拒29军赴江西"剿共",保存抗日实力,联共抗日。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进化论的独特理解,严复提出了文明排外和发展民力民智民德的社会改良之路来解除中国的生存危机,因而他坚决反对辛亥革命所提出的暴力排满的主张,也很反对暴力革命的手段,但他对辛亥革命所提出的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主张既有反对的一面,又有可以接受的一面。由此可见,革命和改良的关系是相当复杂的,而不是简单的二元对立关系。  相似文献   

16.
孔子是奴隶主阶级的反动思想家,他顽固地站在腐朽没落的奴隶主贵族一边,坚决反对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坚决反对奴隶的反抗,为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大肆进行复辟活动,大造反革命舆论,充当了反动的奴隶制度的吹鼓手和卫道士。为了维护奴隶制的旧秩序,孔子提出了一系列的反动政治主张和理论,形成了一个反动  相似文献   

17.
张学良的国家统一观,是在维护国家和平统一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首先他在参加军阀战争中,就提出了反对军阀干涉政治的主张,这是他追求国家统一的心理诉求;东北易帜和易帜后,他把拥护中央、服从政府,作为实现国家统一的政治理念;旅欧后他试图借助德意经验,拥护一个领袖,实行一种主义,以实现国家强盛;西安事变前后,他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是张学良国家统一理念的修正与升华.从反对军阀干政到西安事变,都体现了张学良牺牲"小我"成就"大我",以维护国家统一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魏源(1794—1857)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进步学者和爱国诗人.他处在中国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转折时期,在政治上积极要求改革时弊,坚决主张抵抗外来侵略;在文学上反对桐城派宣扬的封建“道统”、“文统”,主张面向现实,自抒胸臆.他的诗文大都是感时愤世、经世致用的篇章,特别是诗歌,笔力雄浑,感情激荡,具  相似文献   

19.
“9·18”事变后,中共提出组织反帝运动中的下层统一战线,当时蒋介石对日本侵略采取“逆来顺受”政策,所以中共对国民党蒋介石的政策是抗日反蒋。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后,分析了蒋介石的抗日的可能,中共对国民党蒋介石又执行了逼蒋抗日的政策。卢沟桥事变爆发后,9月24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承认了中共的合法地位,这时中共才完成了从抗日反蒋、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政策的转变。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20.
1933年12月12日,国民党高级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拘捕了蒋介石,逼其“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一轰动全国乃至世界的大事,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苏联政府得悉事变的消息后,为避免自己遭受德日攻击,也为使“武装保卫苏联”的目的得以实现,使作出了歪曲事实真相、指责张扬的决择。大肆攻击、污蔑张杨的爱国行为,极力吹捧和赞扬蒋介石,主张无条件释放蒋介石,并利用共产国际的名义,压迫中共出卖张杨,使事变的解决符合苏联的利益。苏联对西安事变的态度,无不反映了他的民族利己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