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判,据《事物纪原》卷六和《职官分纪》卷四一记载:“唐五府长史理府事,余府州通判而已”;《嘉定镇江志》卷一六也载:“唐有别驾,通判列曹”。五代时,南唐燕王宏冀任宣润二州大都督,方讷“以浙西营田副使通判军府”。这些记载说明了通判一词具有全面负责的含义,还不是职官名称。到宋代,通判才作为一个固定的职称,普遍设置于各个州府。 宋太祖建隆四年下湖南,即命刑部郎中贾玭等任湖南诸州通判。次年,又诏翰林学士陶谷及殿中侍御史黄师颂等四十三人,于现任、前任京官、幕职州县宫中各举才能可任藩郡通判者一名。四十三个州府,几乎包括了五代保留下来的藩镇州府的全部。此后,宋政府又逐渐在其他州府设置通判。如乾德三年在眉梓等州,开宝四年在广州,平江南后在处州,陈洪进纳土后在泉州,均先后派任通判。可见,宋初通判随  相似文献   

2.
梁肃年谱稿(下)●胡大浚张春雯(接上期)德宗建中元年庚申(780)二十八岁。春,于长安应制举文辞清丽科,及第;夏,授东宫校书郎;八月,遂请告归觐于江南。作《指佞草赋》《给事中刘公墓志铭》《过旧园赋》。《唐会要·卷七十六》:“建中元年文辞清丽科,奚涉、...  相似文献   

3.
《宋书》考疑(十四)丁福林《卷八十八·薛安都传》转太子左卫率。(中华书局1974年10月版点校本,第2218页)按:点校本《校勘记》云:“‘左卫率,,《南史》作‘右卫率’。”今考本书《申恬传》云:“大明元年,虏寇兖州,世祖遣太子左卫率薛安都、新除东阳...  相似文献   

4.
一、周去非和他写作《岭外代答》的 缘由 《岭外代答》(以下称《代答》)的作者周去非,字直夫,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出生于累世名绅之家,隆兴元年(1163)进士,曾任绍兴通判,之后仕宦岭南,任广南西路(治静江府即今桂林市)通判,掌管州府公事及  相似文献   

5.
《大唐六典》卷二十五“左右金吾卫大将军”条云:“《汉书·百官表》:中尉,秦官。掌徼巡京师。武帝太初元年更名执金吾……魏武执政,复为中尉。晋、宋、齐、梁、陈并不置……”。《通典》卷二十八《职官》十“左右执金吾卫”条云:“秦有中尉,掌徼循京师。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执金吾……魏武秉政,复为中尉。晋初罢……”。《三国会要》卷九《职官》上“执金吾”条云:“魏建国,置中尉,黄初元年,改执金吾。”  相似文献   

6.
关于《儿女英雄传》作者文康的生平事迹 ,弥松颐先生在《关于〈儿女英雄传〉作者文康的家世、生平及其他》(《文史》第二十四辑 )一文中 ,已作了较详尽的考证。但弥先生对文康于道光二十二年至二十三年 (184 2~ 184 3)分巡天津河间兵备道 ,却于咸丰元年至三年 (185 1~ 185 3)任安徽凤阳府通判一事颇为困惑 ,“通判的品位比道台低了好几级 ,不知文康因何降职”。前些年出版的《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华东师大出版社 1997年版 )中载有“文康”的两份原始档案 ,极有史料价值 ,可为此困惑找到答案。该书第2 5册第 5 31页载有咸丰元年 (185 1…  相似文献   

7.
“周三甲子旦”历日考《全唐诗》卷九十六沈桂期《奉和洛阳玩雪应制》一诗首句:“周王甲子旦。”连波、查洪德的《沈桂期诗集校注》说:“周王,指周武王。”又引了《北堂书钦》引《太公金医》中甲子平旦,四海之神与河伯两师受命武王之事。此注误。如按此注,则不知此与本诗有何关系。其实,“周三甲子旦”一句既点明此诗的写作时间,又有其政治内涵。“周王”,当指武后。既称周王,说明是在武后称帝的天授元年之后。《通鉴·则天后天授元年》载:“壬午,御则天楼,赦天下,以唐为周,改元。乙酉,上尊号日圣神皇帝—……丙戌,立武氏七…  相似文献   

8.
《旧唐书》勘误(六)武秀成卷一七上《敬宗本纪》:“宝历元年春正月乙已朔……壬申,以给事中李渤为桂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桂管防御观察使。李德裕献《丹箴》六首,上深嘉之,命学士韦处厚优其答诏。辛卯,以前礼部郎中李翱为庐州刺史……辛丑……癸卯,以职方郎中、知...  相似文献   

9.
初唐诗杂考(八)杨墨秋《岁在安乐公主满月侍宴》系年《全唐诗》卷九六沈俭期《岁夜安乐公主满月侍宴》一诗,连波、查洪德的《中州名家集·沈栓期诗集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认为此诗作于景龙三年除夕。理由是:“武崇训景龙元年七月被杀,安乐公主景龙二...  相似文献   

10.
《卷五·海陵王纪》延兴元年……八月……骠骑大将军鄱阳王锵为司徒。(中华书局1972年1月点校本,第78页,下同)议:“骠骑大将军”,《南史·齐本纪下》同。今考本书卷四《郁林王纪》载隆昌元年四月,“丁酉,以骠骑将军庐陵王子卿为卫将军,尚书右仆射鄱阳王锵为骠骑将军,并开府仪同  相似文献   

11.
商代的马     
一、马与走马、先马商代的社会等级中,有一种人称为“马”。殷墟所出辛、康丁时代的无名组卜辞中有:《屯》243:壬辰令马。弼令。①又称为“多马”。如武丁时代的宾组卜辞中有:《合》5720:己丑卜,宾,……令多马。《合》5722:戊戌卜,□,贞羽己亥多马亡□。□月。“马”作为身份等级的名称,明确见于文献记载,《韩诗外传》卷二云:“商容尝执羽,冯于马徒,欲以化纣而不能。”商容是商代晚期的名臣,为了能够感化纣王,曾亲自参加“多马”的活动。“马”在西周时代又称“走马”,《元年师兑簋》铭文:“左右走马,五邑走马。”《淮…  相似文献   

12.
贾岛一生“累举,不中第”(《新唐书》本传),有下第诗多首,《早蝉》其一也。李嘉言《贾岛年谱》(见其《长江集新校》附录一)、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所《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见该书三卷593页),皆系此诗于长庆二年。我以为非是,应为长庆元年(八二一)四月之作。据《资治通鉴》卷241《唐纪》57:“长庆元年,三月……右补阙杨汝士与礼部侍郎钱徽掌贡举。西川  相似文献   

13.
李裕民 《晋阳学刊》2002,(2):107-109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是南宋著名史学家李心传的代表作,是研究宋高宗一朝历史必不可少的著作,史料价值极高。但它也存在一些失误,可惜很少有人指正它。最近,徐规师作《文渊阁本系年要录校正举例》,可以说是第一篇。我认为,一部优秀著作的失误,比一般著作更需要纠正。现将我发现的问题揭示于下,凡26条,所据底本为丛书集成本。1.卷6,页168:建炎元年六月丙戌(28日),“(李)传正,寿朋子也。”条注云:“寿朋,彭城人,祖若容,参知政事。父淑,翰林学士。”按:其祖名“若谷”,《宋史》卷291有传,云:“李若谷(…  相似文献   

14.
卷七三《薛元超传》:“永徽五年,丁母忧解。明年,起授黄门侍郎……三年,(元超)拜东台侍郎。右相李义府以罪配流州,旧制流人禁乘马,无超奏请给之,坐贬为简州刺史。……弘道元年,以疾乞骸……其年冬卒,年六十二。”(2590页)按:“三年”之前记“水微五年”、“明年”事,水徽六年已尽,此“三年”当冠年号。据新旧《唐书·高宗本纪》、《资治通鉴·唐纪十七》所载,李义府流州,事在龙朔三年;且“东台侍郎”之称,亦为龙朔二年所改之官名,是其上脱“龙朔”二字甚明。又《旧唐书·则天皇后本纪》云:“(光宅元年)十二月,前中…  相似文献   

15.
陈景元,北宋著名道教学者,字太虚,师号真靖,自称碧虚子,建昌南城(分属江西)人。生平事迹主要见《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十九、《道德真经藏室纂微开题》和《道德真经藏室纂微开题和文疏》卷一。“自幼读书,至老不倦”,尤其喜爱老在思想,“几道书皆自校写”,积日穷年①,除著有《道德真经藏室纂微十卷》、《南华真经章句音义》十四卷外,还集成《老子西升经》,“将示同学,使昭昭乎见古人之大体”②。宋神宗闻其名,特召对天章阁,累迁至右街副道录,赐号“真人”。从此,四方学者从游者众。后归庐山,卒于哲宗绍圣元年(1004)…  相似文献   

16.
《宋书》考疑(十二)丁福林《卷七十七·颜师伯传》师伯子举周旋寒人张奇为公车令,上以奇资品不当,使兼市买丞。(中华书局1974年10月版点校本,第1994页)按:下文载颜师伯于永光元年为前废帝所杀时,“六子并幼,皆见杀”,则此云师伯子举张奇为公车令者,...  相似文献   

17.
“别乘”一词 ,在唐宋文献中频繁出现 ,据笔者考察 ,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作为职官别名出现的 ,在唐代代指“别驾” ,在宋代则代指“通判”。然而检索龚延明《宋代官制辞典》 ,该著在“通判”下列“州郡”、“监郡”等十数种别名 ,而不及“别乘” ;《汉语大词典》“别乘”条释为“别驾的别称” ,所举仅此一端。鉴于此 ,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别乘”涵义之演变作一梳理。“别乘”一词 ,见杜佑《通典》卷三二《职官》一四“总论州佐”条引《庾亮集·答郭豫书》 :“别驾旧与刺史别乘同流 ,宣王化于万里 ,其任居刺史之半。”《通典》曰 :“别驾从事…  相似文献   

18.
元世祖中统初年宰相的任用赵文坦元世祖中统至元年间,汉族士人最受重用的时期是中统初年。中统三年,王文统因李之乱被诛后,汉人政治地位因此大受打击,而以阿合马为首的回回人政治地位逐渐增长。①叶子奇《草木子》卷三“克谨”篇说:“世祖既得天下,卒赖姚枢牧庵先生...  相似文献   

19.
《全唐诗》杂考(二十三)胡可先卷六九四褚载《云》,注:“一作杜牧诗。”按此诗又见《全唐诗》卷五二二杜牧诗卷,题同,注:“一作褚载诗。”考《樊川文集》卷四亦收入。此集为杜牧外甥裴延翰手编,宜可信从。作褚载诗非是。卷七○三《翁承赞小传》:“乾宁二年,登进...  相似文献   

20.
徐天麟,字仲祥,临江(今江西清江)人,南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进士,做过抚州教授,临安府教授,奉议郎武学博士,惠、潭二州通判,撰有《西汉会要》和《东汉会要》两部颇有价值的会要体史书,本文拟根据有关材料,对之作一简略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