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5 毫秒
1.
杨金书 《决策探索》2010,(20):80-80
一、处理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具体运用 一是在赔偿范围、数额上。如转院无证明,后一医院的治疗费用是否认定,外购药品是否合理?法官认定赔偿具体数额,不同的案情,不同的理由,可能导致法官认定或者不认定。  相似文献   

2.
认定逃逸应当遵循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对行为人肇事后的客观行为和主观目的综合评价,从而认定其行为是否构成刑法规定的“交通肇事后逃逸”。认定“因逃逸致人死亡”需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相似文献   

3.
李娟 《经营管理者》2012,(6X):331-331
"凶器"一词,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用语,后被纳入我国刑法。"凶器"的认定,涉及到此罪与彼罪的认定,以及罪与非罪的界定。但目前对"凶器"的理解与认定并无统一的规定,使得实践中难以准确把握。对"凶器"的理解,应当坚持罪刑法定原则和严格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4.
信用卡对账单是发卡银行向持卡人提供的对账凭证,不能直接作为认定透支金额的依据。对账单作为认定透支金额的依据,应满足一定的条件。持卡人没有就对账单记录的交易提出异议的,对账单可以作为认定透支数额的依据。持卡人虽就账单记录的交易提出异议,但不是在收到对账单后及时提出,或经发卡银行催收,持卡人未提出的,对账单可以作为认定透支数额的依据。如持卡人中请调取签购单与对账单不一致的,以签购单作为认定透支数额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驰名商标的认定机制在入世前后发生了根本性的改革。由原有的行政机关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单一认定改为法院认定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相结合的双轨制。截止2005年10月底,全国法院已认定了71件驰名商标。法院认定驰名商标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必须是在涉及到商标争议的民事案件中法院才可能去认定驰名商标。没有发生商标争议时,驰名商标  相似文献   

6.
高希 《管理科学文摘》2014,(11):175-175,177
工伤认定是启动工伤赔偿程序的首要环节,本文从设立工伤认定的必要性,比较新旧《工伤保险条例》的不同,以及工伤认定中几个存在争议的问题出发,对工伤认定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7.
火灾事故调查是公安消防机构为了确定火灾事故的原因和性质,依法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同时为研究火灾规律、预防和扑救火灾提供实际依据的一种行为。火灾事故调查结论是否可以列入行政诉讼案件的受案范围,行政法学界对此存在两种不同的意见,一是鉴定结论说,另一种是行政确认行为说笔者赞同后一种观点。如何对火灾事故调查结论进行司法审查以及如何审查的问题。笔者认为火灾事故调查结论的司法审查应当从火灾原因认定、火灾事故责任认定、火灾损失核定、火灾事故行政处罚和损害赔偿等方面分别进行,对火灾原因认定和火灾损失核定一般是形式审查,而对火灾事故责任的认定、行政处罚可以进行适当的实质审查。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概要阐述自首的概念和分类后,探讨了自首的认定和完善,使之对我国自首制度有一个简单概括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驰名商标的认定机制在入世前后发生了根本性的改革。由原有的行政机关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单一认定改为法院认定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相结合的双轨制。截止2005年10月底,全国法院已认定了71件驰名商标。法院认定驰名商标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必须是在涉及到商标争议的民事案件中法院才可能去认定驰名商标。没有发生商标争议时,驰名商标  相似文献   

10.
盗窃罪的司法认定中存在诸多难点,主要集中于犯罪主体中的共犯认定以及客观方面中“秘密窃取”的认定。本文选取司法实践中的两例疑难案例,试图对其展开分析,并且从司法认定的角度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1.
赵盈寅 《经营管理者》2009,(15):217-217
工伤认定作为工伤保险制度的一部分,实践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本文从我国工伤立法基础出发,对我国现行工伤认定制度存在工伤认定扩大化趋势以及工伤认定行政与司法冲突这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工伤认定应当理性化的限制性的扩大,在注重保护劳动者权益倾斜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劳动法社会本位的性质,这样才能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并实现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12.
驰名商标,是指为公众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的商标。我国对驰名商标的认定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不规范到逐步规范,从行政认定单轨制到行政认定、司法认定双轨制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3.
<正>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了《驰名商标认定与管理暂行规定》。《规定》指出,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负责驰名商标的认定与管理工作,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认定或采取其它变相方式认定驰名商标。到目前为止,中国经商标局认定的驰名商标仅有14件:“同仁堂”成药、“蝴蝶”缝纫机、“茅台”酒、“凤凰”自行车、“青岛”啤酒、“琴岛  相似文献   

14.
由于认定股东资格的实质要件与形式要件在实践往往会呈现分离的状态,从而使隐名股东资格的认定经常出现自相矛盾的结论。鉴于此,如何构建股东资格确认原则,如何建构股东资格认定要件,系属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查办违法违纪案件是惩治腐败的必要手段,也是从严治党的重要方式。涉纪检监察财物价格认定作为涉纪案件财物处置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一项事关惩治腐败、保障人权的重要工作。鉴于此,本文深入分析涉纪检监察案件财物价格认定工作的主要特性以及当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涉纪检监察案件财物价格认定工作机制和提高价格认定工作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是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核心,而现有的准则规范在这方面存在空白,国内外学者也未对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做出系统研究。鉴于此,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内控缺陷认定和披露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杜子昂  龚克 《决策探索》2014,(18):91-91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吸纳了此前颁布实施的“两个证据规定”中有关非法证据的认定及排除的实体和程序性规则的内核,确立了非法言词证据的法定排除和非法物证、书证的裁量排除原则,这为侦查监督工作中正确认定并依法排除非法证据提供了较为明确的依据。但是审查逮捕中如何排除非法证据,是困扰刑事司法实务的一个难题,现实中也存在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18.
资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手段集资,骗取集资款,数额较大的行为。随着我国金融市场逐步放开,各种非法集资以及集资诈骗活动逐渐增多,并显示出了极大的社会危害性。但正确认定集资诈骗罪却成为一个实践难题。本文通过研究集资诈骗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指出认定集资诈骗罪的关键在于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如何认定犯罪的主观方面,即非法占有的的的认定;二是如何认定犯罪的客观方面。  相似文献   

19.
曹天罡 《经营管理者》2013,(5X):266-266
盗窃罪的既遂与未遂,对盗窃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大小、认定追诉时效、是否成立共同犯罪等等有重要作用,因此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对于盗窃罪的既遂未遂,不能一概而论作为认定标准,应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盗窃罪的犯罪构成,根据不同情况,依据不同的标准具体认定。  相似文献   

20.
劳动关系的认定关系到工伤赔偿,劳动关系不明确人身损害赔偿难,因此,在工伤责任赔偿中,如何认定劳动关系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