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完善法律保障机制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是法治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借助法律的推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法律保障体系建设,必须着力于完善行政执法机制,改进司法运行机制,优化法律控制机制,推动社会救助立法,强化环境保护执法.  相似文献   

2.
关于加强农村法治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 《理论界》2009,(2):75-76
加快农村法治建设进程,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和必要保障.我国的农村法治建设仍然存在农民法律意识落后,农村法律制度不健全,司法监督救济不力,司法不公正等问题.为了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我国农村法治建设应全面贯彻法治原则,在培育农民现代法律意识的基础上加快农村立法建设,完善农村法律服务体系和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等.  相似文献   

3.
章舜钦 《兰州学刊》2007,(2):117-120
当前,我国农村居民住房建设还存在着缺乏科学的规划设计,缺乏有效的法制管理,以及土地资源浪费和环境质量恶化等问题.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立法相对滞后,执法管理力度不够,农村居民整体素质偏低,法律观念较为淡薄,政府对农村建设投入不足等.为此,必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等民主制度建设,加强立法工作和农村居民住房建设的法制管理,规范农村居民住房建设的规划设计,改革城乡二元体制,增加政府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保障农村居民住房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城乡污染转移实质上是一种成本转嫁,主要表现为城市向农村直接倾废或者城市企业将环境风险或成本以产业链延伸、项目转让、投资、技术贸易等形式转移给农村承担。我国现行环境立法重视城市污染治理而忽视农村环境保护,目前农村的环境执法力量普遍不足,我国尚未建立切实可行的环境污染诉讼机制,这些都使我国规制城乡污染转移的法治建设陷入了困境。为了建设美丽乡村和美丽中国,我国应当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遏制城乡污染转移现象。应当加强城乡一体化的生态立法,构建"大部制"环保体制和多中心、多元化的农村环境保护机制,探索环保司法模式创新,如启动环境污染诉讼来救济城乡污染转移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5.
略论我国农民现代法律意识的培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社会法治化的进程中,农民法律意识水平的高低、法治观念的强弱,将直接决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对我国农民法律意识的培育,应完善立法,为农村法治建设创造有法可依的环境;改善农村执法、司法状况,树立良好的法律形象;协调习惯法与国家法之间的关系;深入普法,培育和提高农民的现代法治观。  相似文献   

6.
环境执法,是环境保护法律实施的重要环节,关系到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能否落到实处。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环境保护问题的深入,环境执法工作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陷入执法难的困境。文中对我国环境执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走出困境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7.
环境保护市场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界定环境保护市场化的内涵,指出环境保护市场化应解决的四个主要问题及其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环境保护市场化机制的基本特征及其实现条件,政府应在环境保护市场化中改变单纯依靠行政的手段为利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制定环境经济政策,起到宏观调控作用。同时应加强环境立法和完善执法及其监督,为环境保护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8.
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构想的提出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决策的实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及其法律制度现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本文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立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试图对我国如何建立健全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法律制度做一些探索性思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构想的提出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决策的实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及其法律制度现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本文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立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试图对我国如何建立健全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法律制度做一些探索性思考.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伦理建设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是关键.生态伦理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中起着基础、先导、推动和制约的作用.本文分析了生态伦理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阐述了新农村生态伦理建设的合理依据,提出了新农村生态伦理建设的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11.
环境法脱始于工业革命之后对环境保护的迫切需要,因此环境法自诞生之时起就与城市紧密相关,表现为一种依靠城市地方性知识的技艺,与此同时,农村却处在环境法制的边缘,这在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的环境立法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由于环境关系着所有人的命运,因此有必要将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到法治的视野,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农村环境立法,建立和完善适应农村发展需要的统一的法律、法规体系,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农村环境形势。  相似文献   

12.
彭小霞 《新疆社会科学》2023,(6):105-116+168-169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中的政府环境责任有着特定的对象、目标和实现条件。公共信托理论为政府承担入市中的环境责任提供理论支撑。当前,政府在入市改革中的生态保护理念缺失、政府的土地利用规划不合理、入市立法中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缺乏、入市中环境监管体制不完善,由此造成农村环境污染、农业生态破坏等不利后果。因此,应重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中的政府环境责任,包括政府环境决策责任、政府环境执法责任和政府环境保障责任等。基于此,在实现路径上,应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中践行生态保护的理念、加强入市中的生态保护规划、完善入市中的生态保护立法、健全入市中的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在实现机制上,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环境风险评估机制、环境风险预警机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以及政府环境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及环境问题的现状,向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刑法介入环境保护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我国现阶段环境刑事立法的不足及潜在的观念缺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环境刑法的重要程度未得到应有重视;法网宽疏;立法技术欠科学;环境司法力量薄弱.必须立足我国的实际情况,完善我国环境刑事立法.  相似文献   

14.
在湖南省的新农村建设中必须促进资源、环境与新农村建设的协调发展。当前湖南农村地区正在面临生态破坏的威胁,必须在重视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快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本文从湖南农村当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入手,研究我省农村环境公共物品的提供问题,提出应探索和尽快建立起一种全新的由多元化主体构成的农村环境公共物品提供机制,提高我省农村环境保护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我国虽然已初步形成以《海洋环境保护法》为中心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体系,但是在海洋生态建设的立法中存在海洋生态保护缺乏、新兴海洋产业的立法不足、管理部门职能交叉问题严重、区域合作法律制度不完善、海洋生态损害补偿依据不足、缺乏海岸线保护方面的规定等问题.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立法中存在的问题急需通过完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加强海洋管理机构的组织立法、完善海洋生态补偿的法律制度和海洋环境公益诉讼的救济法律制度等的相关立法来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黄丹凤 《社会科学家》2006,(Z1):111-112
一、限期治理制度概述 作为一项重要的环保法律制度,限期治理形成于1979年的《环境保护法(试行)》.该法第17条规定:在特殊保护区不准建设污染环境的单位;"已经建成的,要限期治理、调整或者搬迁."1988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把限期治理制度列为我国环境管理八项制度之一.1989年修改后通过的《环境保护法》,确立了限期治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立法模式,并为其他单项环境立法采纳.  相似文献   

17.
曹素芳 《学术论坛》2007,(4):171-174
为了达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引入环境伦理观是十分必要的。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遵循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人口增长与土地承载力协调一致、合理适度消费及追求代际平衡等环境伦理规则。为了实现这些要求,政府部门要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意识,合理规划产业结构,并加强环境伦理的宣传教育,达到建设环境友好型新农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环保部发起的环保约谈虽然对环境行政体制、政治生态、经济结构等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尚未从根本上触及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很难说能长期推动环境法功能的有效发挥。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表面上在于政府部门重经济增长、轻环境监管,根本原因在于地方政府经济优先的发展思路催生了环境执法部门"泛经济理性"的执法理念。该执法理念扭曲了环境法的立法原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环境立法需要进行价值理念转型。生态优先作为生态文明时代的先进理念,是对工业文明时代经济优先理念的超越,应当成为现代环境法治的遵循。以生态优先理念完善环境法律制度,就要建立健全生态法律体系、生态法律制度和生态环境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9.
制度缺陷与农民生态权的缺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权是农民与生俱来的权利,是农民最基本的权利之一.作为权利主体,农民参与生态权维护有利于实现环境正义.提高环境效益.然而,由于我国农村环境资源产权关系不清晰、农村环境保护法律边缘化、农民环境信息知情权缺失以及农村民主制度建设不到位等制度的原因,造成了长期以来我国农民生态权严重缺失,农村生态保护主体严重缺位.因此,需要从立法完善、参与权的确立、信息公开、利益驱动以及公益诉讼等方面切实保障农民参与农村生态保护,重享良好的生态权.  相似文献   

20.
做好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应该改变原有以城市为中心的立法模式,制定更符合农村特点的立法,明确政府在农村环境保护中的责任,加大农村环境投入,在基层政府建立统一的环境管理机构,充分赋予农民环境权利,并且把环境保护和农村的发展结合起来,做到环境保护与农村发展相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