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社会运动是最复杂的运动形式,探索社会运动的规律是一项艰苦而有意义的工作.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两大基本矛盾,由于这两对矛盾的不断演进,人类社会得以不断发展.这一学说从内在原因方面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如果从形式条件方面去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我们还会发现,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自我塑造的过程,包括文化塑造和行为塑造这两种共生过程,耦合式的矛盾运动在这两种过程之间不断进行,结果导致了社会的变化和发展.我们有必要从形式条件方面去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以便为社会发展建立起一个有效的操作体系.  相似文献   

2.
西方一些学者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学说斥之为“经济决定论”、“唯生产力论”,进而否定唯物史观。这实际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的误解。马克思与恩格斯在肯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同时,从未否认过上层建筑及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生产力无疑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社会发展的理解、对唯物史观的理解就应止于生产力。生产力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实践是人本质的存在方式,是人类社会历史存在与发展的逻辑起点和内在动力。从生活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历史就形成了广义唯物史观,广义唯物史观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更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的特殊运动形态。社会基本矛盾贯串于人类社会的各个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马克思创立的社会基本矛盾学说,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概括。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并最终决定整个社会关系的原理,关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性质,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要求的原理,关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的原理等等,适用于任何一个社会形态,当然也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所以,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  相似文献   

4.
论利益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哲学教科书忽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生产力发展是否也有内在动力?唯物史观理论如果不能对生产力发展这一"动力的动力"做出回答,就没有彻底回答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实质上是人类利益关系的运动规律.实现自身利益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最终动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的共同实质是社会利益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变革的根源是社会各阶层、集团或阶级对社会利益格局调整的要求.离开马克思主义利益思想,离开了利益分析的方法,就无法说明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  相似文献   

5.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了指导工人运动,就开始注意研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学说问题。他们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神圣家族》等早期著作中,已经提出和使用了唯物史观的种种基本概念,比如生产力、生产关系、交换关系、生产方式、基础、上层建筑、国家制度、意识形态,等等。并力图用这些概念去说明社会现象中的物质关系和精神关系,并把社会的精神关系建立在社会的物质关系的基础上,基本上奠定了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及其演变规律作过经典表述,这个经典表述,揭示了社会形态理论的基本内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两对基本矛盾,它们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这是社会形态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是这篇著名文章中,马克思具体指出了历史上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情况:“大体来说,亚细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社会形  相似文献   

7.
试论以德治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德治国是江泽民同志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的。江泽民同志说: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我们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这是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治国思想的新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 一、以使治国的基本涵义 社会主义道德作为上层建筑,产生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反映,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议…  相似文献   

8.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我们认为,任何一种社会形态,都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社会基本矛盾中运行的。凡是所代表的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上层建筑符合经济基础需要的社会制度,就是先进的、必然要胜利的社会制度;反之,则必然变成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经济基础发展的极大障碍,就是落后的、必然要灭亡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是社会化的大生产。而社会化大生产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生产过程的社会化,不仅一个企业内部,而且整个社会各行各业一环扣一环,并在数量上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这就要求在社会范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以人类解放为目的,以宗教信仰批判为逻辑起点,经历了从哲学到政治再到经济的递进批判的历程,实现了从思想上层建筑批判到政治上层建筑批判进而到经济基础批判的跃升,实现了从理论批判到现实批判的深化,在批判中重构了全新科学信仰的哲学基础、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从而构建了宏大的共产主义信仰体系,这能指导我们有效化解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0.
关于马克思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原理原委的探析●张昭梅对马克思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原理,传统观点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上予以理解和说明。本文认为不够彻底,应该深究一步:这个社会基本矛盾又是受什么原因造成、什么力量推动的?要解决这一...  相似文献   

11.
立足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理论视角,马克思和葛兰西分别强调了市民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功能.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说明市民社会已在发展和积淀中逐步具有了双重角色,但这一过程并不是一种线型的单向演进,而是基于国家现实表现的相机反应.作为经济基础的市民社会既为国家奠定了物质基础,又为国家提供了起码的道义认同.作为上层建筑的市民社会则在消极认同的基础上发展成对国家意志的积极维护,并持续推动镇压性国家机器的规范运行.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规律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主义本质论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基本特点作了规定.并揭示了两者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性质及其矛盾.也决定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本质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基本规律论.  相似文献   

13.
宪政理论研究应优先突破的一个环节──对经济基础、经济体制作用的再认识童之伟既有的理解方式的片面性及其表现形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马克思主义命题。但是在具体看待社会经济过程对宪政的影响方面,迄今为止在我国仍居于主流地位的理论对这一著...  相似文献   

14.
论文学艺术的上层建筑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在文艺和政治关系问题的学术讨论中,有些同志完全忽视了文艺的上层建筑性质。在他们看来,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理论,今天似乎不再适用了。 因此,现在有两个问题值得商榷:第一,文艺是否属于上层建筑?第二,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理论是否已经过时?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按照这一学说,社会过程的客观必然性,不仅不排除人的活动的作用,相反它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而实现。由于19世纪40年代,在创立唯物史观之初,马克思、恩格斯主要针对当时历史唯心主义长期独占统治的情况,着重阐明了经济因素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特别强调了经济基础和上层筑相互关系中的唯物方面,即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把重点放在从作为基础的经济事实中探索出政治观念、法权观念和其它思想观念以及由这些观念所制约的行动,而当时是应当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6.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虽然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生产力,但生产力只有通过作为经济基础的生产关系才能对社会政治法律制度的意识形态起决定作用。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中,首先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经济基础是根源,上层建筑是派生物。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着巨大的反作用.作为均属于我国上层建筑范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法制对维护和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促进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调控作用,而且两者在调控社会的功能方面有着各自的作用,即思想政治  相似文献   

18.
论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问题贾文昭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后决定力量是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又区分为两种,即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逝世110年以来,一些西方学者不断贬低和抹煞恩格斯的理论贡献.文章试图通过对恩格斯晚年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的阐述,突出恩格斯晚年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化的过程中,坚持和捍卫唯物主义一元论历史观的基本原则,进一步明确恩格斯在诸如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社会发展和历史辩证运动的规律和动力等理论问题上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20.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后者又对前者具有反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价值观念作为社会意识和上层建筑的重要内容,它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在文化观念上的反映,并受到相对应的经济基础的影响制约;反过来,价值观念通过社会体制等中介变量的作用不断运动,促进或制约经济的发展。在中国近现代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