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教会学校与美国对华文化渗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近代来华的西方列强中,美国的对华政策独具特点。长期以来,美国在与其他列强一道从政治、军事、经济上侵略中国的同时,还特别注意舞弄精神侵略的所谓“长远之计”,企图从知识、信仰、道德等方面对中国人民施加影响,以达到从思想精神上奴役中国人民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三部分:1.几个背景因素:提出北伐时政治军事方面主要的区分与当时中外舆论关注的重点,是北洋政府与国民政府的对立,而不是国民党内部的派系之争,也不是国共之争。北伐时中国局势与列强对华政策都以混乱多变为特征。2.在列强竞争中美国向南方的逐渐倾斜:论述美国国务院在强大的国内压力和主要列强争相在中国树立一个“开明形象”这一竞争形势下修改对华政策的进程,指出正是一向坚持与列强合作的驻华公使马慕瑞首先提出了美国在华独立行动并对南北双方采取更灵活的政策。3.南京事件对美国政策的影响:强调主要是1927年3月发生的南京事件,而不是1927年的四一二事变及其后的“清党”,造成了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对华政策,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然而由于美国与中国地域遥远,其军事实力不足,国内政局的影响,以及孤立主义情绪制约等因素,美国在对华政策上一向是谨慎和保守的。在20世纪以前,美国在华主要是分享列强刺刀和侵略外交所夺得的特权。19世纪末,美国抛出了“门户开放”政策,开始积极参与列强在华的竞争与对峙。义和团运动后,美国为了维护本国利益,积极倡导“保全中国”和各国在华“一致行动”的原则。武昌起义爆发后,美国提倡的各国“一致行动”原则,被日、俄、英等国所利用,他们借“承认中华民国”和“善后大借款”,大肆索取在华的政治、经济权益,肆意扩大本国在华势力。这就直接危害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及其在华利益。为此,美国抛开与列强的“一致行动”,宣布退出银行团并率先承认中华民国。  相似文献   

4.
试论太平洋战争前美国的对华政策刘子建近代以来,美国不断扩大其在华权益。1898年,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侵华权益的斗争十分激烈,美国提出“门户开放”和“利益均等”原则,以平衡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权益。这一政策得到列强的认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了列强侵华...  相似文献   

5.
威尔逊政府为维护和扩大美国在华利益,放弃其对外传播美国式民主的“理想主义”外交原则,无视中国民主运动向前发展的趋势,支持袁世凯帝制运动的政策。帝制运动失败后,威尔逊政府又未能正确地总结其政策失误原因,在对华政策上继续不支持中国的民主革命力量,转而注重协调与其他列强的关系。可见在与国家政治、经济利益相冲突时,美国要求其他地区、国家接受美国式民主制度的外交政策就需让位于现实利益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美帝国主义在对待中国抗日战争的态度上,在对华政策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此,美蒋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本文试从史迪威、魏德迈和赫尔利等人的在华活动来说明这个时期的中美关系。一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对待中国的基本态度和政策是,企图牺牲中国而与日本法西斯妥协,对中国的抗日战争采取了反革命两面政策。当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后,美国与日本在军事上发生了直接冲突,美国对华政策开始转变,无论在军事上、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给蒋介石政府以很大的援助,使其蒋介石成为它在远东的帮手。美国虽然给国民…  相似文献   

7.
美国传教士于19世纪初来到中国,他们追随外国侵略者的步伐,开始了用十字架征服中国的历程。美国传教士在华活动既服务于美国的对华政策,又随着美国对华政策的改变而变化;他们既为美国夺取在华特权推波助澜,又是美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一支特种部队。所以,美国传教士与美国的对华政策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互相配合的。  相似文献   

8.
北洋军阀与日本:20世纪末中国学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洋军阀是中国近代的一个改治军事集团,与英、美、日列强有所勾结,其中与日本的关系尤为密切。在上世纪末,中国学者曾就日本对华政策、各派军阀与日本的关系、军阀混战和军阀首脑人物与日本等问题,有所研究和论述。本文综述各种论述,以引超人们对这段历史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利益集团如何影响美国的对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 ,中美关系波折不断。其中 ,美国的利益集团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 ,利益集团影响其政府对中国在最惠国待遇问题上的制定 ;影响其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政策等。深入剖析利益集团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美国的对华政策  相似文献   

10.
万明 《广西社会科学》2005,(4):192-192,F003
新中国建立已经有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了,台湾的统一问题始终牵动着中国大陆的神经。台湾长期不统不独的局面以及岛内甚嚣尘上的“台独”浪潮都与美国的对华政策密切相关。台湾问题不仅仅是中国内部的问题,而且更是中、美、台三方三角关系的体现。台湾问题究竟是如何产生的?美国在其中起了多大的作用?苏格教授用了十余载的时间完成了《美国对华政策与台湾问题》这一著作,从研究美国对华政策入手,向读者展现了台湾问题的历史全貌,并希望以此为台湾回归、中美关系稳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美国对华政策与台湾问题》一书由六个部分组成,从内容上又…  相似文献   

11.
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基本特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如何定位中国的问题上表现出很大的摇摆性和不确定性;其次,在对华政策的内容上表现出明显的两面性;最后,在对华政策的目标上表现丰富内涵的多重性。  相似文献   

12.
来稿摘登     
郝贵远同志(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的文章《“门户开放”政策刍议》中写道:‘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于1899年9月向当时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提出的对华政策,由于它得到了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承认,因而在某种意义上,它又是各帝国主义国家的共同对华政策。几十年来,在如何评价这一政策方面,一直存在着分歧。简单来说,一种意见认为,‘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对中国友好的象征;另一种意见则认为,‘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加紧侵略中国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美国总统和国会在对中国政策上的互动,表现为在制定中国政策问题上,既有矛盾和冲突又有合作和妥协.总统的决策影响着国会,国会的决策同样影响着总统.总统和国会在处理台湾问题上都制定了正式和非正式的机制.在中美关系的经贸问题上,总统和国会合作多于冲突.在中美关系人权问题上,总统和国会目标一致,那就是给中国施压,批评中国的人权状况.美国国会内部的党派区分并不能完全决定美国国会的对华政策.美国对华政策一直受美国国内政治的影响,并随美国国内政治的波动而波动.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总统和国会在对华政策上演"双簧",也不要认为国会总是和总统过不去.  相似文献   

14.
战后初期,在中国内战酝酿、准备和进行的整个过程中,苏联采取了与美国搞妥协,公开支持国民党,压制共产党的对华政策。这样一种对华政策,带有很浓厚的实用主义、机会主义、利己主义和大国霸权主义色彩。它既给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造成了极大困难,也严重损害了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15.
义和团与美国对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和团运动暴发后,美国舆论既关心美国在华利益,又不希望过深卷入中国事务。美国政府担心列强进一步瓜分中国,损害其“门户开放”政策。因而,在赔款谈判中,力图维持中国现状,避免被排挤出中国市场;同时,敦促列强一道乘机攫取更多的商业利益。为此,美国希望列强不要索取超出中国支付能力的赔款,但它自己却提出了过高的要求,使中国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在其后的修改商约谈判中,美国又迫使中国开放东北二市为通商口岸,扩大了在华的商业占有份额。  相似文献   

16.
抗战后期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是国共关系变化的晴雨表。抗战后期美国基于自身利益和战后霸权考虑 ,其对华政策的基本点是保持中国内部团结、防止分裂 ,促使国民党政府联合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 ,共同抗击日军。但在促蒋联共及对蒋介石政府支持力度上 ,摇摆不定 ,走出了一条“之”字路 ,国共谈判也因此谈谈停停 ,阴晴不一 ,最终因美国政府对华政策彻底转向助蒋压共拒苏 ,而导致战后国共关系破裂 ,内战爆发。美国对华政策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酝酿对华政策调整的时代.在约翰逊政府时期,以提出"遏制而不孤立"为标志,美国战略界和政策研究部门在认识上基本完成了对华政策的调整,为尼克松政府实际调整对华政策打下了基础.这种调整的战略思路为一直到现在的美国对华政策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框架.分析这种调整的战略思路,对认识历史和现实的美国对华政策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自1987年以来,美国国会提出并通过了一系列"涉藏议案".这些议案的基本目标是将美国对华政策与"西藏问题"挂钩.作为美国对华人权外交的组成部分,这些"涉藏议案"对中美关系产生了消极的负面影响,它不仅使美国对中国所谓"西藏人权问题"的干涉长期存在,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达赖集团在国外的分裂活动.  相似文献   

19.
1937~1941年的美国对华政策基本上属于一种过渡型的政策,既因袭了过去的“不承认主义”的中立政策,又孕育着新的同盟因素,走上援华制日的道路。同时,这段时期的美国对华政策也属于多边型政策,对日政策又是其远东政策的主体,对华政策攀缘在日美关系之上,缺乏独立性、主动性。另外,这一时期的美国对华政策还属于一种倾斜型的政策,其意义远远超出了中美关系本身的范畴,它几乎包含了帝国主义强国对半殖民地半封建弱国不平等政策的全部意义,如:强权政治、强权外交等。美国把中国作为棋局中随着美国利益和意志任意驱使的一枚棋子,为美国利益去做铺垫交换。  相似文献   

20.
抗战前期美国对华政策之演变李精华抗日战争前期(1937—1941)的美国对华政策是中美关系史上比较复杂的一段,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与一个帝国主义强国的关系,同时两国又受到日本法西斯的侵略威胁。这种复杂的国际关系,使美国这一时期的对华政策具有了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