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法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新的时代主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业实现了较快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务已初步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但是,无论立法、执法、普法、法律监督等方面,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都还存在较大差距。本文从法制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出发,着眼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提出农村法制建设需要提高认识,加强立法,强化司法监督,深入普法,营造良好环境并确保农村法制建设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一、小城镇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面对不断出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和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的局面,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选择。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小城镇。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分析了高等农业院校坚持以农为特色的办学理念不能动摇的理由。高等农业院校要发展,必须建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学科和课程体系,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当好党和政府的参谋,为农村的生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放在首要的位置。闽台农业合作是福建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与福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一致,相互促进。在论证闽台农业合作是福建新农村建设优势所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闽台农业合作对福建新农村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后提出了深化闽台农业合作,推动福建新农村建设的对策选择,旨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有利契机下实现福建新农村建设和闽台农业合作的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5.
和谐与发展是贯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过程的基本要求和保证。如何利用资源分配的区域性特征,确定合理的农业布局,建立各具特色的农业发展模式和与此相关的新农村模式,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这里科学的发展观就是因地制宜。总之,农业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只有把区域特色、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促进农业发展结合起来,才能构筑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模式。例举海峡西岸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以闽台农业合作为助力的农业产业带建设,来说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具有区域特色的发展模式才是新农村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6.
恩施州经济社会发展相当落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正视落后的客观基础,着力抓好主导产业建设、农村城镇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农民培养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等方面的工作,走出一条有恩施州特色的新农村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7.
被誉为华夏朝鲜族第一村的沈阳市东陵区满融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务实有效;突出朝鲜族文化特色,建立新农村建设开放性的思维;突出区域经济特色,激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活力;坚持农村生态环境的科学发展,高标准规划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同时,新农村建设面临社会保障问题突出,经济发展快速,但产业结构不合理,生态、生活和生产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等问题。因此,提出多种政策齐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采取优惠的税收政策,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发扬民族文化特色,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创造生产生活新环境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培养新型农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必然要求。为此,必须积极研究农村职业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途径和对策,以确保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党在农村实现了四大阶梯式创新:土地制度改革、村民自治制度创立、农村税费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总结30年来农村改革创新的经验,充分肯定了这些创新成果,并立足于当前农村实际,创造性地实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的升华,从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事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培育和完善黑龙江省农村行业组织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及规模化生产等方面阐述了培育和完善行业组织的意义。通过扶持双城市五家镇农民奶业协会,并以双城市五家镇农民奶业协会为例剖析行业组织建设和发展,探讨了农村行业组织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新阶段新农民培育问题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这对农民的发展有了新的要求,建设新农村,必须培育新农民,要培育农民,必须进一步发展农村教育。以此为思路,对新农村、新农民、农村教育的关系进行了阐述,为顺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确认识徐州农村教育目前的现状,找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制定加快发展农村教育的有效对策,是新农村与新徐州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要通过一系列对策,让农村每个孩子都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让每个农民都成为“有知识、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民,真正把建设和谐教育作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坚定不移地走出一条科学发展、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13.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研究及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公布和发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破解“三农”问题治本之策,已经成为一个令全社会高度关注的主流话语.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如何以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农村文化建设落后、文化产业不发达成为制约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从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现状入手,从新农村建设的角度,论述了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一步分析了文化产业对于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并提出以农村文化产业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进程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关建设和谐社会的全局。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概念入手,探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政策取向,实证分析了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特别加以关注的诸如农民增收途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农村工业化与农村城镇化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期能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实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浅谈现阶段发展农村信息服务业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农业信息化。认为发展农村信息服务业不仅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手段和条件,而且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并根据目前我国农村信息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农民对信息的需求,提出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信息服务业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留守妇女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被归纳为二十字方针,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无疑是最重要的主体。然而,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且由于受到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体制、自身经济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大部分进城务工的农民把子女、配偶和老人留在了农村,形成留守人口。其中,留守妇女大多正处于劳动力年龄的黄金阶段,她们留守在家从事农业生产、抚养子女和照顾老人,这意味着她们在很多地区的农村已经成为经济和政治及其他领域建设的主力军。因此,在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地区的农村,留守妇女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博弈使原有的农村法文化出现了明显的失范现象,并直接导致了一系列农村社会问题的生发.农村法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文化承载力、文化发展力和文化张力为理论基础,对农村法文化进行重构将在新农村建设中凸显出重要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当前,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着政府管理职能发挥不足等问题,因此,应当进一步优化政府的管理职能,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化虽然被称作“软实力”,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效能却很“硬”,承担着全面提高农民素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使命。由于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体制不顺、机制不活、供给不足等原因造成了农村文化匮乏滞后,从根本上制约着农民的致富、农村的进步和农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用新文化培育新农民。新农村呼唤新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