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3,(11):137-142
近年来,我国频发的反对垃圾焚烧厂、PX工厂建设引起的邻避冲突类环境群体性事件,印证了风险社会理论的一些重要论断。从社会学角度观察,民众的风险认知受到了风险认知规律的影响,垃圾焚烧厂和PX工厂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中均遭遇了社会学中"风险的社会放大"、"污名化"的过程,而群体性事件本身也吻合了"乌合之众"的群体行为特征,民众借助群体性事件表达得更多的是政治意愿,而非法律上的权利诉求。政府应树立风险管理思维,注重风险决策中的信息公开、信息交流与信息传播,妥善解决利益冲突,树立政府权威,并促进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法治化解决。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非典型性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社会危害性越来越大,严重危及社会稳定,已成为党和政府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此,应当认真分析当前非典型性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并提出预防和减少非典型性群体性事件的有效对策,以保护公民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群体性冲突事件发生的集中性、组织化的特点,已成为新的关注点.大量研究表明,利益补偿机制与表达机制的制度性缺陷以及相对剥夺感的社会认知和社会焦虑逐渐构成群体性冲突的外部和内部形成机制.科塞认为,安全阀机制可以使社会不满情绪得到发泄,从而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团结.针对快速转型期日益复杂的群体性社会冲突,我们迫切需要建立适合中国现阶段群体性冲突调节的“社会安全阀”机制,即为防止意外社会事件发生而建立的某种可以确保社会安全的装置或有意实施的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4.
当前,影响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最主要因素是频发的群体性事件,这也已经成为风险社会的主要特征.群体性事件呈现井喷式发展,使得网络言论力量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也使网络舆情更加复杂化.如何有效监测基于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对促进社会安定团结、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网络舆情的功能及其与群体性事件的关系,指出监测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必要性,并构建基于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的监测机制.  相似文献   

5.
新型群体性事件具有触发事件的偶然性、参与主体人员构成的复杂性、事态发展的非线性、冲突的暴烈性和影响的危害性等特征。在群体性事件中,政府的行为和角色之间的行为互动是治理社会风险的重点。有效的治理机制是构建政府、市场、公民社会三位一体的整体性治理架构。同时,群体性事件的治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包括社会风险、公共危机和触发事件的治理。  相似文献   

6.
土地冲突的风险解读:利益、危机与秩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明  刘祖云 《学术论坛》2012,(11):106-111
近年来,我国各地土地冲突事件频发,给社会稳定和安全带来诸多挑战,而学术界多以群体性事件和集体行动理论来解读土地冲突。本文利用社会风险理论的相关内容对土地冲突进行了新的分析和解读,通过理论分析和质性研究可以发现土地冲突中主体结构的断裂分化带来了利益整合的风险,土地冲突中主体行动的烈度升级带来了危机控制的风险,土地冲突中信息传播的气场营造带来了秩序形塑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当前行政执法过程中矛盾纷纭,冲突频发,引发大量的群体性事件。行政执法中管理主体与管理对象的对抗与摩擦,公权与私权交叉汇合之际的高损耗、超负荷碰撞,形成和谐社会中的最不和谐音。如何防范执法风险、化解冲突,成为国家、政府、行政人员面临的共同课题。在对当前行政执法风险冲突及其缘由分析的基础上,以行政自制理论为切入点,分析和阐释执法风险防控的理念和基础,应从执法者行政品德与伦理道德观的塑立、内部行政规则的建立、行政程序制度和风险评估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加强对行政执法风险的防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在各地时有发生,且行为、方式趋向激烈,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危害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事业,已成为新时期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当前,加强对群体性事件产生的一般规律的研究,从根本上减少遏制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对维护社会的安定,促进...  相似文献   

9.
现实社会存在广泛的个人风险不平等。在中国,个人风险不平等以及风险分配不公正导致的社会风险冲突已影响到社会整体的安全和发展。风险分配公正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应有之义,为此必须建立健全促进风险分配公正的法律制度,强化政府对风险分配的调节,发挥各种主体的积极作用。另外,只有培育低风险、应对风险能力强的庞大中产阶层,才能真正实现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0.
2008年的贵州"瓮安事件"、云南的"孟连事件"等表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群体性突发事件问题,越来越成为当代中国能否顺利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转型社会中的利益矛盾和冲突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困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运行的大问题.很显然,认识和把握现代化进程中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规律和种类,对减轻转型社会过程中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对执政党的执政安全和社会良性发展的冲击和震荡是非常有必要和紧迫的.为此,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特别关注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研究,成为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种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