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及投入产出表的数据,讨论直接消耗系致的变动对各部门总产出的影响,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和随机前沿分析(SFA)2种方法对中国29个省份1990--2007年间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进行测算和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2种方法估计得到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时间趋势基本一致,其中,技术进步成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而技术效率变动则起到负贡献;SFA方法得到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明显高于DEA方法;SFA估计结果显示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相对平均、差距较小;而DEA估计结果则表现出鲜明的地区差异性,与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相契合。比较而言,由DEA方法得到的结论可能更加可靠,也更能满足对中国经济现实进行解释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利用经济增长理论即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建立了阜新1987-2001年15年间的经济增长模型,对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等生产要素对阜新经济增长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结合阜新的实际对所建模型中技术进步对阜新经济增长的负贡献作了成因阐述,并提出促进阜新地区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采用索洛增长模型和投入产出表两种分析方法,对我国1979--2009年数据和1997、2002、2007年三个投入产出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全要素生产率(TFP)对我国电信业产出的贡献总体上呈波动上升走势,目前超过40%;当前,电信业自身投入要素结构持续优化、软化,处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超越资本贡献的窗口期。同时,电信业作为信息要素的基本载体或国民经济的广义技术进步软要素之一,可以替代1/5的资本或劳动硬要素投入,约占了涵盖各行各业及各种技术进步要素在内的广义技术进步要素贡献的1/4。此外印证了电信业存在从中间使用型生产服务业向最终需求型基础产业逐渐演进的迹象、投资乘数较大等观点。  相似文献   

5.
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体系影响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利用2004—2012年我国31个省市的数据,通过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农业增长贡献具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且现阶段其对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影响是以直接影响为主。最后提出有效地整合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各类主体、各种资源和各个要素促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扩大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增长贡献的政策建议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改进的新古典技术进步模型基础上,构建衡量与资本和劳动融合在一起的体现式技术进步要素模型;并利用1985年-2007年的统计数据,分析了云南省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技术进步特征,同时对云南省经济增长质量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整体技术进步贡献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相对较低,尤其是技术创新的贡献较少;经济增长表现出明显的粗放型特征;物质资本深化速度的加快并没有带来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电子工业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的计算模型,并根据四川省1990年投入产出在提供的数据,对四川省电子工业的直接、间接经济效益进行了计算和分析。从计算结果来看,四川省电子工业的间接经济效益比直接经济效益多,这表明,四川省电子工业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贡献大于直接贡献。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省市都在积极引进国外技术,以期促进本地区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四川也不例外.利用四川省2000~2004年的相关数据分析技术引进对三次产业技术进步的贡献,结果表明技术引进对产业的影响是积极的,但不十分显著.技术引进和技术外溢的时滞效应、国内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效果不明显、引进技术质量低以及结构不合理等应是引起该结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利用湖南省1988-2008年棉花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采甩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对其生产效率变动进行分解分析,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Malmquist指数及效率变动原因以及改进生产效率的途径作进一步探讨。结果表明,生产技术对湖南棉花生产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而湖南棉花生产技术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各种病虫害和自然灾害,我们可以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加强对灾害的防控等手段来提高湖南省的棉花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0.
采用投入产出技术,根据已编制的1981年、1983年、1987年、1990年、1992年、1995年18个部门1990年可比价投入产出表和采用单缩法调整的1997和2000年18个部门1990年不变价投入产出表,从成本推动的角度测算了中国不同年份农产品价格上涨1%对其他部门价格的影响程度和对我国物价总水平的影响程度,并对其影响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物价总水平受农产品价格上涨影响的总体趋势是逐渐下降的。并根据这一规律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趋势进行短期预测,预测结果显示,农产品价格上涨1%,2005年将导致物价总水平上涨0.12%,到2010年这一影响将降至0.09%。  相似文献   

11.
内生增长理论的新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着重考察了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西方内生增长理论的新发展 ,对三类新的基于垄断竞争假设的内生增长模型———产品品种增加型内生增长模型、产品质量升级型内生增长模型、专业化加深型内生增长模型———逐一加以评述 ,据此得出对内生增长理论的总体评价。内生增长理论关于技术进步实现机制的研究、技术进步对一国经济增长起决定作用的说明 ,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政策借鉴价值。但是 ,内生增长理论在其框架结构、生产函数构造、分析方法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严重缺陷 ,因此 ,内生增长理论仍然只是对经济增长事实的一种“寓言”式说明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90~2011年陕西省相关数据,采用非参数的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陕西省耕地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情况,并对其构成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全省耕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但增长幅度逐期递减;从增长结构来看,耕地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的增长,而非技术效率的增长;从增长差异角度来看,地区差异较为显著,而且各个地区的增长结构也不完全相同。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运用DEA方法测算出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2000—2012年的农业生态效率,并运用Malmquist指数方法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2年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生态效率均值仅为0.928,只有6个省份的投入产出达到最优水平,其余省份的生产资源投入存在一定程度的效率损失。从2000和2012年的对比分析来看,辽宁、内蒙古、江苏、湖北、湖南和四川的农业生态效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河南、河北、山东和安徽则都处于非DEA有效状态。从动态分析结果来看,虽然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生态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和综合技术效率损失并存,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是影响农业生态效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分别利用2002和2007年投入产出表数据,采用SDA技术对影响能源消费结构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2002—2007这5年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主要来源于消费需求、投资和出口的增长,而技术进步、需求结构的变化由于叠加效率导致其对能源总量消费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技术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C-D生产函数为基础,构建了农业全要素生产函数,并利用1978—2007年甘肃省农业投入产出的时间序列资料,分析了诸要素对甘肃农业增长的影响程度;通过对索洛余值法的扩展应用就不同发展阶段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定量测算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是甘肃农业增长的核心动力;以生物技术进步为主、因地制宜地推进农业机械技术的使用,是农业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向;发展基于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优化农业结构是农业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0—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综合运用DEA Malmquist指数法、面板工具变量法和面板门槛模型分析节水灌溉设施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节水灌溉设施通过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改进两条路径提升粮食全要素生产率,且技术进步效应大于技术效率改进效应;从区域与作物异质性来看,粮食主产区节水灌溉设施的增效效应大于非主产区,节水灌溉设施对小麦、玉米和水稻全要素生产率均有显著提升作用;节水灌溉设施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其正向影响随农村人力资本、人均种粮规模、人均GDP的提高而呈阶梯型上升。因此,因地制宜发展节水灌溉设施,与外部经济环境发展相协同,政策扶持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完善节水灌溉设施产权和管护机制,是实现节水灌溉设施高效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并且在经济增长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它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对就业带来了双重影响。本文结合1980年-2006年辽宁数据,运用索洛模型测算了历年的全要素生产率,用以度量广义技术进步,并从实证角度分析了技术进步对辽宁省就业总量及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技术进步对辽宁省的就业总量增长表现为就业挤出效应,但技术进步还能通过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就业结构的调整与变化。可通过发展适用技术、发展教育事业、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以及鼓励科技创新等手段,抑制技术进步对就业增长的挤出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2005-2009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服务业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对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原因、空间差异与变动趋势进行了考察,并将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服务业整体仍表现为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全要素生产率呈现负增长,但增长速度有所放缓;服务业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明显,东部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其中西北和东北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且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对中国及各区域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1998—2002年和2005—2014年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及各细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变动情况,完成对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间TFP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呈粗放型增长,TFP总体表现为负增长,但增速逐渐减缓.TFP的两个主要构成要素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在2002年之前和2005年之后对TFP的影响存在差异,1998—2002年,技术效率对TFP起显著推动作用,技术进步的负向作用明显;2005—2014年,技术效率牵制了TFP的增长,技术进步对TFP的正向作用微弱.同时,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的TFP和技术效率均表现出较大的行业异质性,技术进步的行业异质性最小;人力资本、创新投入和对外开放度对细分行业TFP异质性具有显著的负向促进作用,而政府规模的正向影响显著,工业化程度和信息化水平与TFP异质性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传递和获取的间接经济效益所代表的含义,研究了国民经济各部门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和推动作用,提出了一个分类指标,将国民经济各部门分为不同的作用类型。根据1987~1997年的四川省投入产出表提供的数据,在数量上分析了四川省各部门十年来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和推动作用的变化。研究发现:各部门的作用类型并非永远是固定的,将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生类型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