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分析比较西方哲学和马克思哲学的世界观基础上 ,从哲学的基本观点出发 ,提出一个虚拟世界的概念模型 ,进而认为对于物质世界的真实性 ,单靠实践来进行验证是不够充分的。  相似文献   

2.
进入20世纪后,由于现代性所暴露出的弊端,形而上学便开始遭遇困难,以至于出现了“拒斥形而上学”运动。在这种情形之下,海德格尔虽然也批判传统形而上学,但他主张区分“存在”与“存在者”,并由“存在者”提升至“存在”,从而重建形而上学。很显然,海德格尔的建构是一种“追问根源”的理路。历史地看,这种理路在中国哲学已有悠久传统,而且现代中国哲学家也有不俗的理论建构。总之,面对现代性问题所引发的“哲学困难”,“追问根源”是完善哲学的有效途径。其实,不仅是面对现代性问题,面对任何“哲学困难”时,“追问根源”均是完善哲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产生的邬焜信息哲学是当今全球化信息时代精神的精华。信息哲学创始人——中国信息哲学家邬焜教授将信息作为哲学的最基本范畴之一引入哲学,在世界上第一个建立了系统的信息哲学的理论体系。从2009年开始,霍有光教授对邬焜所创立的信息哲学理论进行了质疑,内容涉及信息本体论、信息认识论、信息进化论、信息生产论、信息价值论等信息哲学主要理论,邬焜也予以答复和回应,陆续进行了相应的反批评。站在学术的角度上,二者的论争体现了宽广的学术胸襟和智慧,倡导了一种自由讨论和相互批评的学术氛围,有助于更好地促进信息哲学这门新兴哲学学科的发展和进步,更有助于人们认识邬焜信息哲学是哲学发展中的根本性变革,是人类信息时代发展和哲学发展的必然产物。从其理论特征上看,是科学性、时代性和普适性的高度统一,是信息时代的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4.
在"后形而上学"时代,哲学将如何自存?如果承认哲学仍有存在的必要,那么,它的基本问题与任务将是什么?这是当代哲学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作者以对"形而上学是人的自然趋向"这一著名命题的分析为切入点,阐发了以"形而上学批判"作为哲学的基本主题,哲学在存在方式、主要内容和思想功能等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这表明,"形而上学终结"之后,哲学仍将生机勃勃地存在并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哲学放弃了"唯我独尊"的"女王"的荣耀,却成为了推动人的思想创造和生活幸福的一种朴素而真实的力量。这是哲学所达到的十分重要的新的思想自觉。  相似文献   

5.
科学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已有20多年的时间,科学哲学的教材也几经再版和新编,它们也确实推动了国内科学哲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但是,却有越来越多的科学哲学研究者把研究的精力转离了科学哲学.何以出现这样的境况?中国科学哲学发展前景何在?  相似文献   

6.
科学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已有20多年的时间,科学哲学的教材也几经再版和新编,它们也确实推动了国内科学哲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但是,却有越来越多的科学哲学研究者把研究的精力转离了科学哲学。何以出现这样的境况?中国科学哲学发展前景何在?  相似文献   

7.
现代西方经济学总体上以唯心论和形而上学作为其哲学和方法论基础,但它重在研究经济运行层次的问题,因而在不少时候能够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实践都证明,坚持唯物论、辩证法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世界的使命在于实现其自身本质规定性,它只能通过一个过程才能完成使命。在这同一过程中,根据其本质内容的实现程度而表现为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旧世界和新世界。思维是这一过程的中介环节。世界观是思维把握世界本质的最高理论形式。由于世界本质在其特定历史阶段中有其特殊表现形式,所以才形成特定的世界观。没有超出自己时代的世界观。特定世界观作为理论思维的批判对象,是特定时代的理论思维前提,从它与现实前提的矛盾中发现旧世界的否定性力量,以确立新世界观。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是马克思哲学方法论的普遍思维原则。  相似文献   

9.
人们一直对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存在误解.事实上,世界观与方法论有本质差异,并不是毫无差别的等同关系,归根结底,是方法论决定着世界观.同样,所谓的世界观的运用不是理论的直接应用,而是用它所蕴含的哲学基本思维方式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且始终受哲学根本思维方式规定和制约.推而论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既包含"世界观化"维度,也包含"方法论化"维度,而且方法论化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质,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就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对中国实践经验理论化和系统化.  相似文献   

10.
哲学相对论     
娄永清 《学术论坛》2007,21(4):27-31
哲学相对论就本质而言是一种独特的矛盾论,矛盾是这一课题研究的起点、轴心、坐标系和实际对象。它通过研究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种事物和各个类型的矛盾、矛盾关系和矛盾运动,“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披露隐藏在其间的秘密,展示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命题不仅在知识学中有效,而且也在与人类心智有关的其他领域起作用.这里讨论的民族心智和文化差异,便与康德的这一命题相关,另一方面也与威廉·洪堡关于各种具体语言以及在它们之后隐蔽地发挥作用的共同语言结构的设想有关.其设想后来在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中得到发展.这个问题揭示出各种文化与世界观体系的差异性,这里则首先归结为:在作为民族心智和文化差异的各种不同世界观的背后,是否可能存在着一个先天的、为人类社会所共有的普遍世界观体系,它体现出人之为人的最基本要素或共性?  相似文献   

12.
杨学功 《河北学刊》2004,24(2):27-27
[主持人语]如果仿效文学界流行的一个说法,我们也可以说,哲学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然而,曾几何时,哲学研究中出现了某种“远离”生活的“学院派”倾向;与此同时,20世纪为众多西方学者所阐扬的“生活世界”理论,却未能在学理的意义上得到深入的研究。有感于此,们几位青年学人经过反复酝酿和讨论,策划组织了这期专题讨论,试图把对当前哲学研究现状的评论和马克思文本的重新解读以及当代西方学术资源的开掘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专长,从互不相同而又彼此相关的角度,共同切入“哲学与生活世界”这一主题。 有人说,哲学本来就是“贵族化”的学问,不必也不能“迎合”生活世界的旨趣,而应尽量与生活保持间距。但是,在这个“平民化”的时代,假如哲学只是生活中的“奢侈品”,它还会受到欢迎吗?李文阁博士显然对当前哲学研究的状况极为“不满”。在他看来,面对“SARS”之类的问题,中国哲学界的集体失语表明:哲学研究远离了生活。之所以如此,并不是因为哲学家们缺乏现实意识和价值关怀,而是由于现实意识的政治化、功利化、非哲学化、方法论化和整体化所致。他提出了“生活哲学”的概念,力图对哲学与生活的关系作出一种哲学化的回答。 邹诗鹏教授似乎对问题抱着“留有余地”的态度。他肯定了“生活世界转向”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中国哲学之宇宙观的主流 ,以“直谈本体”为特征 ,设立“武断的玄学” ,固持“无本的独断” ,强调以知识论迁就本体论 ;惟东荪先生一木独支 ,先于诸大家提出“架构论”宇宙观 ,力主以本体论迁就知识论  相似文献   

14.
何谓哲学既是一个难以回答的元哲学问题,又是一个哲学研究者不得不回答的问题.许多哲学家和学者从自己的立场出发给出了不同的哲学定义,但大部分定义并没有准确刻画出哲学的本质特征.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哲学研究的对象发生了较大变化,但研究方法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只不过推理过程更加复杂,论证结构更加细腻.随着学科门类的日益细化和科学方法的广泛运用,哲学已经成为一门具有科学性和特殊性的学科.哲学学科的科学性表现为它的研究对象可以千差万别,但研究方法必须科学规范,语言表达必须清楚明晰.哲学学科的特殊性表现为它的研究对象是开放性的,一切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成为哲学研究的对象.哲学作为一门科学,虽然不同于自然科学,但将与自然科学建立更为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存在领域的划分”是哲学的最高范式。“存在=物质+精神”是传统哲学的立论之基。由于信息哲学重新划分了存在领域:“存在=物质+信息”,所以,信息哲学实现了人类哲学的第一次根本转向,由此也确立了信息哲学的元哲学或最高哲学的性质。中国信息哲学从20世纪80年代初创立以来,已经走过了40多年的历程,形成了自己独特而系统的理论,主要表现为9个方面。一是信息本体论:一种关于物质和信息双重存在的全新存在论学说;二是信息演化论:一种关于物质形态和信息形态双重演化的理论;三是信息认识论:一种关于人的认识发生的多维中介建构与虚拟的学说;四是人的全面本质论:一种关于人的本质的多维综合生成和创造性建构的学说;五是信息价值论:一种能够兼容物质价值和信息价值的全新价值学说;六是社会信息论:一种关于社会性质和社会进化方式的新理论;七是信息生产论:对人类实践和生产活动本质的新认识;八是信息思维论:一种关于科学与哲学思维方式变革的理论;九是统一信息科学论:一种关于“科学的信息科学化”的当代科学发展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张秀华 《齐鲁学刊》2005,(2):125-128
既有的工程观可归结为六条进路或导向:技术哲学导向、专业工程导向、一般工程学导向、工程思维方式 导向、工程哲学导向和社会工程导向。这些研究的哲学范式主要囿于知识论,对工程的生存本性和特质未能予以应 有重视。为此,还应立足于生存论来解读工程,使工程成为属人和为人生存的工程,进而揭示工程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东西方古典美学核心观念的两种不同美学形态,"和谐"与"中和"美论之间既存在相通之处,也有着明显的差异.相通之处体现着人类初民共同关心的问题;不同之处则见出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各自独具的特征.这些特征在东西方各自的文化发展历程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延续和深化,从中可以看出二者世界观和思维方式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18.
范晓丽 《齐鲁学刊》2007,1(4):124-126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批判黑格尔哲学的第一部著作,它是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折,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提出了理论的彻底性即实践能力的思想。马克思的哲学(理性)是一种关注人的现存实践行动的理论,有着深切的生存指向。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具有深刻的批判纬度:首先它是一种政治经济学批判,其次,它以有生命的人的个体性存在为前提和基础,是对人本身的批判和反思;再次,它是一种历史批判和对整个现存生活世界的批判。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哲学进步到现代西方哲学是一个伪命题。不能为了编造这种命题而扭曲和混淆别人的观点;对现代西方哲学不能简单否定,但只有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才揭示了现代哲发展的正确方向。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只谈一般唯物主义观点而否定实践观的核心作用,不是维护、而是贬低马克思哲学。  相似文献   

20.
哲学是关于智慧的学说,其永恒主题是人、世界和超越存在。但是,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生活的哲学,其主题是随着时代的精神境况而不断演变的。本文从时代精神境况人手,着重考察了西方哲学史上各个时期哲学主题的演变,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21世纪哲学的“世界”主题和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