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多年来各国在反腐败执法合作上并不尽如人意,执法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都很不够。其原因在于各国的价值观念和法律制度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反腐执法合作的展开。基于此现实,应参照《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要求,以最高人民检察院为中心,以外交手段为依托,通过谈判协商以修正或补充相关条约内容,以谋求国际合作在个案上的突破。需要注意的是,我国传统刑事司法国际合作的方式比较单一,过于注重和依赖刑事警察机构力量。为更好地运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的国际合作机制,实现国际反腐机制的高效性,我国司法机关尤其是检察机关应走在追逃和追赃国际合作的第一线,检察机关应在主动引渡和境外追缴犯罪所得的国际合作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通过外交措施积极与被请求国的司法机关合作,克服在引渡或遣返犯罪嫌疑人等司法合作中遇到的法律困难和障碍,修改条约的有关内容,以实现国际反腐合作机制的更新。  相似文献   

2.
郭杰  刘国章 《南都学坛》2006,26(3):92-93
2005年10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公约》将以转化为国内法的形式在我国实施,《公约》在我国的适用将对国内反腐败立法、预防和惩治腐败犯罪、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腐败犯罪所得资金追回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公约》适用也将使我国面临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3.
资产外逃作为腐败犯罪重要的伴生现象,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球蔓延开来,对资产流出国和流入国都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明确规定了资产追回机制,从事前预防和监测资产转移、事后追回和资产返还的角度提出了全面的解决方案。但是鉴于公约是妥协的产物,这一机制在实践中依然面临着诸多障碍。作为腐败资产的重要流出国,我国应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促进腐败资产的有效追回。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国际社会在控制腐败方面的一个全球性和全面性的国际公约,是联合国历史上第一部全面指导国际反腐败工作的法律文件。除序言外,包括总则、预防措施、定罪与执法、国际合作等基本内容。它具有广泛性与全面性、整体性与平衡性等特点,对国际法具有重大发展,同时对我国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腐败问题成了全球性问题。《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出台无疑对世界各国联合起来同腐败作斗争打了一支强心剂。对我国严惩贪污腐败犯罪、引渡外逃贪官及收回大量流失国外的国有资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保障。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我们要达到这些目的,我国法律要同世界接轨,就不得不反思《公约》中的有关引渡的问题与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的矛盾及不相容之处。  相似文献   

6.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国际社会在控制腐败方面的一个全球性和全面性的国际公约,是联合国历史上第一部全面指导国际反腐败工作的法律文件。除序言外,包括总则、预防措施、定罪与执法、国际合作等基本内容。它具有广泛性与全面性、整体性与平衡性等特点,对国际法具有重大发展,同时对我国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缔约国建立和完善反腐败犯罪立法的重要依据和参考.公约的基本刑事思想及对缔约国的要求主要是以预防为主,更加高效有力地打击腐败犯罪.2009年3月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七)>以及2010年8月递交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刑法修正案(八)草案>是我国履行公约的积极成果.目前,我国的刑事立法距公约的要求仍有差距,主要是缺乏反腐败犯罪的专门立法以及在反腐败犯罪的定罪体系、法定刑、特别程序等方面存在不足,这也是我国进一步改革反腐败犯罪立法的发展方向和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在中国刑事立法中的转化模式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已对中国正式生效.<公约>在中国的具体适用,宜采取间接适用的模式.基于闻接适用的要求,中国立法机关有必要确定<公约>在国内立法转化时的模式选择问题.由调整对象的综合性所决定,<公约>采取了一揽子的立法模式.<公约>在中国国内法的转化存在诸法合体整体转化、诸法分立分割转化与部分合体折衷转化三种模式.为实现中国反腐败刑事立法的国际化,提高反腐败刑事立法的规制效益,有必要在对这三种转化模式进行优弊分析的基础上,确立最为适当的转化模式.  相似文献   

9.
反贪污贿赂犯罪的刑事政策,是国家为预防、控制和惩治贪污贿赂犯罪所采取的策略和措施.刑事政策的不同选择,对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具有不同的导向,并直接影响着预防和惩罚贪污贿赂犯罪的效果.<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现阶段国际反腐领域最重要的国际法文件,它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反腐理念和机制,改变了人们对传统贪污贿赂犯罪控制模式的认知,其意义不仅为完善我国反贪污贿赂犯罪的立法提供参考,更为我国反贪污贿赂犯罪刑事政策的调整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0.
腐败现象已成为许多国家共同关注的一种国际公害。2003年,联合国大会审议通过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2005年10月,我国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以全票通过决定,批准加入《公约》。它是第一部指导国际反腐败的法律文件,被称为“21世纪国际合作的里程碑”。其主要特点:规范内容全面;符合各国法制;体现整体思想;反映协商精神。《公约》的基本理念是注重预防。它将有力推动我国反腐败的实践:奠定封堵贪官外逃的国际法基础,完善反腐败刑事法制,为我国取得反腐败斗争更大成果提供较好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1.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当今世界关于治理腐败方面最为完整、全面而又具有广泛性、创新性的国际法律文书。其创新性的理念与策略及制度设计对我国治理商业贿赂有极强的借鉴意义。我国治理商业贿赂立法应借鉴《公约》打防并举,以防为主的理念,将治理行动与行政法治建设结合,并在完善刑事立法,加强民事、行政立法及增强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综合性建设。  相似文献   

12.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联合国历史上第一部指导国际反腐败斗争的法律文件,它对证人制度进行了规定。而在这方面,我国刑事立法的规定有欠缺。为了加强对证人的保护力度及完善我国刑事诉讼法,有必要参照《公约》对我国刑事诉讼法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3.
王东阳 《南都学坛》2008,28(5):94-98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规定的私营部门贿赂犯罪在我国刑法典中就是指公司、企业工作人员受贿罪,向公司、企业工作人员行贿罪。两者对私营部门贿赂犯罪的规定在犯罪主体、贿赂物的范围、主观要件、客观行为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别。我国刑法应采取扩大私营部门惩治贿赂犯罪的主体范围,扩大惩治贿赂的范围,改变现行刑法典以"利益"为核心构建的贿赂犯罪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等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影响力交易罪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规定的一项腐败领域中的新罪名。它具有交易主体的广泛性、交易行为的多样性、交易的双向性与惩罚的双向性、交易的隐蔽性等特征。影响力交易罪是行为犯,存在未遂状态。法人也可以构成影响力交易罪。强烈建议在刑法中规定影响力交易罪。  相似文献   

15.
资产追回与返还机制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最重要的机制之一;但是要在我国现行法律下顺利追回外逃腐败资产还存在诸多障碍。从公益诉讼的角度探讨如何在我国建立外逃腐败资产追回机制及应该注意的问题,以期在公约的效力范围内最大程度追回外逃腐败资产。  相似文献   

16.
在简单介绍《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关于非经刑事定罪而没收犯罪财产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对民事没收和缺席审判在未经刑事定罪情况下实现对财产没收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缺席审判更适合中国国情的结论,并对缺席审判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规定的风险转移模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围绕<公约>的条文及其立法背景,从基本概念入手,对三大风险转移模式,即涉及运输的风险转移模式、路货的风险转移模式、不涉及运输货物及目的地交货的风险转移模式的具体适用进行了阐释,对<公约>规定的风险转移时间、转移条件、转移地点等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以期维护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各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中国的生效,对我国的海洋地理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表现为:在地理教育内容上应对国家领土主权的概念重新定位,改革现行地理教材;使国防安全教育有了更准确的空间范围指向;将影响我国海洋法制进程;对海洋资源可利用的范围有了新的界定;使受教育群体多样化;对地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地理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