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清代中期常熟戏曲家周昂在戏曲评论中,对戏曲理论的总结归纳既继承了前人的优秀成果,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将“本色”视为戏曲语言的最高追求,从戏曲语言的个性化、口语化两个方面阐述了戏曲语言的“本色”观,是对明清以来戏曲语言“本色”观的深化和拓展。  相似文献   

2.
《焦点访谈》作为中国电视过评性节目,其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的一种共性的东西,就是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追求语言的口语化,即他们大量使用的是口语化的语言。口语的句子结构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灵活性,它的灵活、自然、亲切又决定了它特殊的语言功能。述评性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时候,理所当然要选用口语化语言。  相似文献   

3.
论羌族情歌对美的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口语化的诗歌语言、本土化的表达方式、民族化的审美追求三个方面探讨了羌族情歌所具有的多样性、民族性、诗歌性、口语化等特征,通过分析羌族青年男女之间表情达意的情歌,展示了羌族人民自古喜爱用“歌”表达自己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民族特色。从歌词的结构表现、题材选择、语言表达、音韵构成等方面,论述了羌族情歌在表达对美的追求方面所具有的独特方式。对人们了解、认识、研究羌族情歌,扩大其传播、影响及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后朦胧"以来的诗歌口语化探索,其发展不是日趋走向成熟与优美,反而是江河日下,状况令人堪忧。从诗歌语言的本性角度,可以清楚地探察出"后朦胧"以来特别是"70年后"诗群和网络诗群的所谓"口语化诗歌"语言的弊端及其表现。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的兴起和国门的洞开,一种新奇的语言形式———网语以及夹杂着浓郁异域风情的外来词走进了中国人的生活视野,冲击着人们习以为常、相对稳定的汉语表达,于是“捍卫祖国语言纯洁”的口号被再度提起。我们应该怎样面对网语及外来词呢?我们又应该如何看待“语言的纯洁性”问题呢?王先霈先生主持的国家文字应用“十五”科研项目“网络环境下文学语言的生产、传播及其社会影响”对这些问题作了集中研究,这里选取的是该课题的阶段性成果,希望引起更多的人关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6.
“Skaz”是一个源于俄语skazat的术语,意为“神侃”,“Teenage Skaz”可译为“少年侃”。它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儿童叙事手法,以口语化的语言来叙述故事。故事的叙述者往往是小说的主人翁。文章以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历.芬恩历险记》和塞林格的《麦田守望者》为例,主要从第一人称叙事、句法结构、语言特征、艺术效果四个方面来分析“少年侃”的叙事特征,从而凸现“少年侃”叙事手法对美国小说的创作手法的革命性影响以及它对美国文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1932年成立的中国诗歌会,作为“左联”领导下的群众新诗歌团体,创办了以《新诗歌》为代表的一系列诗歌刊物,在20世纪30年代承担起了无产阶级诗歌创作和传播的重任。这一时期的左翼诗歌表现出鲜明的“大众化”创作倾向和时代特征,呼吁使用“大众化形式”来创作诗歌,追求诗歌语言的口语化和可朗诵性,以增强无产阶级诗歌在民众中的感染力和传播力。这一时期的左翼诗人从歌谣等“旧形式”中汲取诗歌资源,借此建设适应时代需求的“大众化”新形式。“大众合唱诗”作为“大众化形式”的建设代表,表现出较强的“戏剧化”特征,也体现出一定程度的文体互渗的现象。这一时期的左翼新诗不仅摆脱了之前理论殷实而作品贫乏的“国语诗歌”创作困境,而且真正实现了无产阶级诗歌甚至是新诗的大众化传播。   相似文献   

8.
符号、信息传播与语言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符号、语言、信息、传播和语言规划等各方面的关联入手,对各种关联的交叉接合之处进行横向分析,并逐层深入地纵向深化,最后认为语言传播是语言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广播电视和区域传播在语言传播中都要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老舍作为一位“语言艺术大师”在探寻文学作品语言的口语化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从词汇和句式的选用两个方面对老舍的未完成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的口语特色进行分析 ,可以看到作品真实记录了北京口语 ,保留了大量口语的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别介绍了巴赫金以“言谈”为核心的语言哲学与以“对话”为核心的文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认为巴赫金的文化理论在入手处 ,在核心内容上 ,在方法论上都与他的语言哲学观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本文认为巴氏文化理论在语言哲学时期已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网络语言:语言史上的一场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语言是一种新兴的语言模式,是目前受人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通过考查网络语言的含义、产生的背景以及显著的特征,提出网络语言是语言史上的一场革命,并进而从理论的角度、语言史的角度和现实的角度加以论证.网络语言是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它的出现和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必将对日常语言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探讨多媒体在教学课件编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媒体以其丰富的表现手段将在未来教学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而多媒体教学课件编制的主创人员尤如影视中“导演”。只有用多媒体独特的语言形式进行课程编写 ,才能充分发挥出多媒体那种寓教于乐的特性。  相似文献   

13.
影视内容生产与新媒体组合引起了文化产业的泛媒介革命,带来文化产业转型的文化创新,对以广播影视为创新引擎的泛媒介革命与广播影视文化产业的创新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传统影视由审美创造的修辞工具转向内容生产的文化产业创新工具,网络文化的新媒体带来了科技革命、资源动员、知识生产、艺术创造、创意修辞和符号再现,对知识经济的内容生产、新媒体的文化变革、文化产业的转型创新以及泛版权经济的创新发展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论文通过分析贝克特的两部主要广播剧《凡跌倒的》和《余烬》,探讨贝克特如何利用广播媒介来继续他对表达形式实验的探索。两部作品经历了一个从以声音景观来模拟外部现实到逐渐深入到角色内心,探寻角色的心灵景观的过程,体现了贝克特由外到内,由具体到抽象,由表象世界到意志世界的不断深入的艺术挖掘过程。  相似文献   

15.
代表人民利益,反映人民的呼声,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是广播电视宣传的根本任务。作为广播电视人,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增强新闻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使新闻宣传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在走出传统、成为话语主持、体现审美启蒙、遭遇威胁四个方面凸显了自身的基本性质、特点,极具重要性。人的文学是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的现代性标志,并将在新的世纪里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维索尔伦根据使用语言就是进行语言选择的观点提出了顺应论,根据这一语用综观论,对CCTV和BBC电视新闻播报过程中在语言选择层面和语境选择层面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二者在顺应观众心理世界和交际渠道上存在顺应程度的不同,从而引起观看效果的差异。在此基础上,为提高新闻的观看效果,对新闻制作人和新闻作家提出了在语言和语境选择层面的建议:顺应观众对安全感的需求、顺应观众信息处理机制的要求、顺应电视播报渠道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从古今《千家诗》选本对南宋诗人高翥《清明日对酒》一诗的不同态度出发 ,重新诠释了该诗的具体内容。主要是结合宋代的社会实际状况 ,将诗人描绘的社会现象放到历史的具体环境中加以考察。同时也抉发了蕴藏在诗句中的诗人对社会现实尤其是理学观念的反思和批判 ,并对该诗的思想价值做了新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语言世界观多元论——八论语言的体验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语言世界观主要研究语言与思维(即认知)、与现实世界和社会世界之间的关系,论述语言在世界观形成中所起的作用.当前,在这一问题上主要有四种基本观点:(1)反映现实论;(2)认知假说论;(3)语言决定论;(4)语言思维二元论.前三种观点具有明显的单向论述的倾向,且这四种观点都没能将社会文化因素考虑进来.为此我们提出了语言世界观多元论,认为现实、认知、语言和文化这四要素之间存在着一个"多元相互作用"的关系,在此框架中提出:现实决定认知,认知决定语言的决定关系;语言影响认知,认知影响现实的影响关系.笔者近年来基于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理论重点论述了语言体验性,一方面为语言世界观多元论作了理论铺垫,另一方面语言世界观多元论也为语言体验性提供了证实.  相似文献   

20.
人们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的社会主义历史自觉能动性的学说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一个重大的基本思想。文章试从贯穿于唯物史观中的“现实性的个人”和“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意志合力”和“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主体的历史自觉能动性等重要命题出发 ,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并联系现实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