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激活、整合好多元主体力量并形成合力是中国共产党实现对社会思潮强有力引领的关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引领社会思潮整体合力由六个子合力共同驱动生成。其中,主体合力是核心子合力,强调宣传思想战线引领社会思潮要在党的领导下实现多元主体协作。内容合力、时间合力、渠道合力、方法合力、制度合力这五个子合力围绕主体合力起作用。内容合力强调引领社会思潮的思想理论体系要应对零散式、碎片化问题,建立立体、多样的内容体系。时间合力强调引领社会思潮须把握社会思潮传播的"生命周期",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渠道合力强调引领社会思潮要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法合力是指要革除传统方法的旧弊,建立复合、科学的方法体系。制度合力是指不断创新引领社会思潮的制度体系并保证常态化运行。通过实现各子系统的内在贯通,促进引领社会思潮整体合力的提升。在深层次上凝聚思想意识、达成价值共识,进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2.
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机制,是指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功能,增强其对多种社会思潮的引导以更好地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主导地位的一系列体制和规则的安排,主要包括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我发展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覆盖融入机制、社会思潮的监控机制、多样化社会思潮解读辨析的舆论引导机制、消极甚至敌对思潮的防御机制、多样化社会思潮沟通交流的对话机制、多样化社会思潮存在发展的规约机制等,应该以“抓住社会思潮影响的重点人群、加强利益整合制导系统建设、建立社会思潮的动态掌握系统和反馈反应系统”等方面作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有效机制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3.
从分析新自由主义的基本要义入手,论述新自由主义对转型时期中国社会思潮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即以科学理性的态度积极应对新自由主义思潮,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努力提升引领社会思潮的能力,形成社会思想共识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构成,它们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引领社会思潮、指导社会实践、凝聚社会共识、塑造健康人格的功能特征。当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首先应对社会思潮有深入的研究和正确的认识,应通过阶级分析、历史经验借鉴、多学科并举、抓住重点等方法来研究社会思潮,同时注意研究社会思潮传播的原因与途径、对象与范围、预防与控制、主体与能力,找准引领视野下社会思潮研究的基本点与着力点。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引领社会思潮,应通过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宣传核心价值体系的有关内容;应联系生活实践,增强核心价值体系的渗透力;应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在宣传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推进理论创新。同时,应把取得的经验规范化、制度化,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党对引领工作的领导,以增强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引领力,从而提高其对社会思潮引领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现实路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深刻变革,我国出现了多元并存的社会思潮.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纷繁多样的社会思潮.在现实路向上,要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为各种思潮搭建一个平等对话平台的基础上,首先要巩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增强其对社会思潮的引领力;其次要加强对复杂多样的社会思潮的深入研究,把握对其引领的主动权;再次要积极拓展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渠道,找准引领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各种社会思潮激烈碰撞的思想文化背景下,必然要求而且首先应当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当代中国的主导价值观地位,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引领作用。有效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必须充分认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深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壮大主流意识形态;努力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能力;创新各种有效载体和形式,把引领工作融入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队伍建设,掌握对多样化社会思潮引领的主导权。  相似文献   

7.
社会思潮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样态,是影响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关键变量。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断提升党引领社会思潮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绝对安全,是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担负的重要战略任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引领社会思潮的主要着力点有:明确社会思潮引领工作的价值意义,加强党对社会思潮引领工作的领导权,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引领力,强化意识形态主阵地的建设和管理,构建党引领社会思潮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8.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思潮传播主体是社会思潮发生和传播过程中最关键、最积极的因素,它可以决定和控制社会思潮的传播内容、传播载体和传播过程。因此,通过有效方式对社会思潮传播主体进行指导和教育,可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思潮的引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新时期社会思潮具有必要性。多样化社会思潮之间的差异性提供了"引领"的逻辑起点;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身的先进性及科学性提供了"引领"的能力基础;新时期社会思潮消极作用的客观存在提供了"引领"的合理空间。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新时期社会思潮有以下措施:明确社会主义荣辱观对社会思潮的引领地位;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塑造社会思潮的主体基础;依靠社会主义荣辱观净化社会思潮的存在环境。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各种社会思潮激烈碰撞的思想文化背景下,必然要求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当代中国的主导价值观地位,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增强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引领作用。有效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必须充分认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必然性;深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壮大主流意识形态;努力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能力;创新各种有效载体和形式,把引领工作融入文化建设各个方面;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队伍建设,掌握引领主导权。  相似文献   

11.
社会达尔文主义是严复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之一。早年毛泽东在求学期间,基本上接受了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但接触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史观,认识到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客观规律即教育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基本原理后,他就用“唯物论”对社会达尔文主义进行了辩证地批判与改造,并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创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基础——人民教育哲学。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又赋予唯物史观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实践要求。特别是其三个核心命题即“三个代表”,分别运用和阐发了唯物史观的生产力理论、文化理论和人民历史主体理论,并以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唯物史观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和基本领导方法 ,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的具体运用。坚持这一根本路线和基本领导方法的核心内容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实现这一根本路线和基本领导方法在实践中的不断创新是当前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14.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基本内核",实现了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思想的超越,形成了实践性、科学性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主要对马克思的异化思想和黑格尔、费尔巴哈异化思想进行比较,说明了马克思异化思想对前者的超越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唯物史观的现实解释力和理论效力需给予当代阐释。唯物史观本身的价值正在于其面对现实社会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并对其进行富有历史感和时代感的理论思考。唯物史观的研究必须扩展理论探讨空间和凸显其问题意识,必须积极关注当代世界和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而在更为广阔的历史视域层面秉承其理论主旨、洞悉其理论逻辑,彰显其理论特质。帕森斯、萨特和吉登斯等现代西方社会理论家对马克思社会历史观的解读给予当下学界阐释历史唯物主义学说提供了一条可资借鉴的理论路径。  相似文献   

16.
党的思想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活的灵魂;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创新的先导;与时俱进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品质;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基本立场。  相似文献   

17.
生态主义从思想观念、伦理道德、政治法律、发展模式或道路、经济形态、生产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社会运动等各方面全面勃兴。这对现行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理论提出了挑战,也必然对其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扬弃现行地理环境概念,重新定义自然环境;扬弃现行地理环境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作用的理论,提出自然生态力范畴,并揭示它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被动的最终决定作用;把自然环境纳入社会基本结构;提出自然生态力与生产力的矛盾是社会最基本的矛盾,从而使社会基本矛盾由现行三方面两对矛盾的体系发展为四方面三对矛盾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18.
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和谐一致、人与人的和谐关系,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和谐社会的核心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马克思社会和谐思想坚持了其思想体系的一贯精神特质,即历史的、人道的、实践的唯物主义思想。这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宝贵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理论特色是强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整体性、以实践为中介的能动性、尊重自然的唯物主义和变革社会的辩证性。这一生态文明观对我们的启迪是: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系统把握世界的普遍联系;以能动的实践为动力;尊重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同时也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在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中要抓住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20.
与西方不同,俄罗斯的伦理学在产生之时就具有了明显的唯物主义倾向。唯物主义倾向对正统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产生作用重大。伦理学的唯物主义倾向与社会思潮的世俗化转向、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影响、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潮的作用密切相关;此外,唯心主义道德哲学理论体系的非彻底性也给伦理学唯物主义元素的生长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