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三○年(四十四岁) 一月 月初 红四军前委召开军事会议,决定朱德率红四军一、三、四纵队,毛泽东率红军二纵队,先后回师赣南。 二十四日 红四军四个纵队在宁都东韶胜利会合,在这里召开了前委会议,决定暂时分兵。  相似文献   

2.
倪良端 《中华魂》2020,(2):58-62
罗瑞卿(1906-1978),四川南充市人。1924年参加学生运动,加入共青团。1927年春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1928年在上海由团员转为中共党员。1929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闽西游击大队长,红四军59团参谋长,红军纵队、师、军政委,红一军团保卫局局长,参加长征任中央红军先遣团参谋长,陕甘支队第三纵队政治部主任,红一方面军保卫局局长,红军大学教育长、副校长。抗日战争时期,任抗大教育长、副校长,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北平军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参谋长,晋察冀军区副政委兼第二兵团政委。新中国建立后,任政治委员会副主任,公安部部长,公安军司令员兼政委,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秘书长,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兼国防工办主任。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和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一届中央委员。  相似文献   

3.
百科瞭望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胜利后,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起义部队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贺龙任代理总指挥,叶挺任代理前敌总指挥,刘伯承任参谋团参谋长,郭沫若任政治部主任。起义部队2万余人统一编为第十一军、第二十军、第九军。第十一军,叶挺兼军长,聂荣臻任党代表,下辖第十师、第二十四师、第二十五师;第二十军,贺龙兼军长,廖乾吾任党代表,下辖第一、二、三师;第九军,朱德任副军长,朱克靖任党代表,下辖军官教育团。这3个军是我军最早建立的军。(君石)人民军队最早建立的军一张标明“中国工农红军消费合作社”发行…  相似文献   

4.
中央"二月来信"是红四军下井冈山之后,中央对红四军今后斗争发展方向的一封指示信,信中通过对红四军面临的革命形势和党的主观力量的估量,对红四军作出"分兵"的指示。但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红四军前委与中央在革命形势的判断和红四军斗争方式的选择上都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因而来信的精神并没有得到红四军前委的积极响应和贯彻实行。仔细对来信进行解析就会发现,虽然中央来信绝非毫无根据,但红四军前委的这种回应也同样有其正当的理由。  相似文献   

5.
罗荣桓同志生于一九○二年。在大革命时期,他做学生工作,并在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他在湖北省南部通城组织农民参加了毛泽东同志所领导的秋收起义,秋收起义后,就跟随毛泽东同志上了井冈山,他经历了三湾改编,参加过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古田会议,并参加工农革命军第一军政治工作。一九三○年任红军第四军政治委员。一九三一年任第一军团政治部主任,以后调任第八军团政治部主任。一九三五年他跟随毛泽东同志长征到陕北。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抗日,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他任第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一九三八年任该师政治委  相似文献   

6.
冯晓蔚 《中华魂》2015,(3):40-44
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1914年10月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一生中两授军衔,1955年授中将衔,1988年授上将衔。历任红军营长、团参谋长,新四军第六支队、第四师参谋长,华中野战军第九纵司令员兼政委,第一兵团和第三野战军参谋长,解放后,任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部长、军事科学院院长、解放军总参谋部参谋长,国防大学政委,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战争  相似文献   

7.
程国庆 《中华魂》2016,(4):44-46
贺晋年(1910~2003),陕西省子长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西北军做兵运工作,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参谋长、总指挥,红军团长、师长、军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三旅旅长、三边警备司令部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合江军区、纵队司令员,第十五兵团第二副司令员兼第四十八军军长、江西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东北军区副司令  相似文献   

8.
叶永烈 《百姓生活》2011,(11):58-58
1928年,在井冈山担任红四军前委书记的毛泽东有了秘书。 由于毛泽东自己做过秘书,所以他要求秘书除了收发文件、起草文件之外,还必须具备强烈的档案意识。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别开生面”的朱毛红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誉满神洲全球。但你可知晓——当年红四军的主要领导人之间曾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军路线的过程中,出现了认识上的原则分歧,发生了一场长达两年的关于建军原则的争论,为中央指定的前委书记毛泽东在红四军党的七大上落选,以及古田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这些问题的来龙去脉及其影响,便是本文所要论证的中心内容,并试图澄清这桩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公案。  相似文献   

10.
深藏山村79年后,红四军在平远县留下的五处红军革命旧址,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终被发现。这五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至今仍相对保存完好,它们分别是红四军纵队司令部旧址泰山肖公祠、纵队政委旧址华宝馆、军需处旧址善友草堂、后勤处旧址张家试馆及谢屋红军标语。  相似文献   

11.
严修余 《老友》2013,(5):9-9
毛泽东:"下马看花"1930年5月,毛泽东率领红四军来到寻乌,红军部队分别在安远、寻乌和平远做发动群众工作,毛泽东自己则在寻乌县城作了20多天的社会调查,即著名的寻乌调查。大约是红军到达寻乌城的第三天,毛泽东在马蹄河畔召开了一次宣传员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支部书记、宣传干部、宣传员30多人。毛泽东第一句话就问:"同志们,你们来寻乌作过  相似文献   

12.
1929年初,为打破湘赣两省军阀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会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红四军前委采取了"围魏救赵"策略,这一策略实施的原因是由当时根据地内严重的经济困难和空前严峻的军事形势所决定的。但是由于敌我力量的悬殊、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及红四军自身的失误,"围魏救赵"策略并未完全发挥效果。  相似文献   

13.
建国前夕,新解放区需要大批干部,华国锋随军南下,1949年2月,任湖南省湘阴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兼县武装大队政委;1952年,调任毛泽东家乡湘潭县县委书记;1954年,任中共湘潭地委书记。这一年华国锋33岁,年轻有为。毛泽东第一次注意到华国锋的名字,是在他任湘潭地委书记一年后的1955年夏天。  相似文献   

14.
1930年8月,红军第一军团总政委毛泽东派卢肇西赴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周恩来同意建立苏区衔接的交通线、中央交通局,建立长江、北方、南方三条主要交通线,香港设华南总站,大埔设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和"扩红"运动的展开,红军队伍迅速扩大,从作战和管理等方面论,统一服装的必要性日益明显.1929年3月,闽西重镇长汀城和周围的农村解放后,考虑到红四军自创建以来,"军装"各式各样,相当破旧,急需更换.前委决定利用没收反动豪绅的财产和长汀良好的缝纫、印染条件,赶制4000套军装.长汀秘密工会协助红四军后勤供给部购置布匹.当时商店没有灰布,后勤供给部就与染布坊联系,把布匹染成灰色,然后将裁缝工人和一家裁缝厂组织起来,成立了红军临时被服厂.军服款式仿照苏联红军的军装(中山装式,下有两个口袋)和列宁戴过的八角帽式样进行缝制,然后在军衣的领子上缝上两块红布领章、八角帽前缝上五角星.  相似文献   

16.
王志刚 《中华魂》2014,(23):43-47
1929年9月27日,上海《申报》第四版登载国民党将领张贞发白福建的电报:“毛泽东在龙岩病故。”随后,莫斯科的共产国际在《国际新闻通讯》上发了一则1000多字的讣告。这一捕风捉影的消息是有原由的。1929年6月22日,在红四军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前委书记毛泽东落选。  相似文献   

17.
历史决不是从萧瑟的黄昏绝岩上降下来的月亮它是浩瀚的海洋平安到达海港的人是幸福的在他们的后边留下了海洋和风暴淹没着自己的亲人和同志至今还能听到奔腾的惊涛骇浪悠远的回声——引自近作李中权将军、红军长征时的师政委,从陕北到敌后,时年28岁,任冀东军区政治部主任、冀热辽军区政治部主任,同李运昌司令员带领着冀东人民与日伪军苦战。后任四野九纵政委,同詹才芳司令员带领冀东子弟兵参加辽沈战役,乘胜走马攻取了天津,并  相似文献   

18.
斯邵 《可乐》2008,(5):67-67
1955年,李聚奎任国家石油工业部部长。1958年,他回到部队,担任总后勤部政委。重回部队的李聚奎面临军衔问题。李聚奎任红一师师长时,谭政是政治部主任、政委,陈赓后来接替李聚奎任师长。这两人都在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如今,李聚奎没有计较,主动接受上将军衔。  相似文献   

19.
正提起"抗战第一大捷",人们往往想到林彪指挥的八路军"平型关大捷"。不过,国内专家学者经多年考证认为:1932年3月由共产党员李延禄(后任东北抗联四军军长)直接指挥的镜泊湖连环战,才是全国真正的"抗战第一大捷"。——编者20匹马往返运手榴弹"九一八"事变后,驻吉林省的东北军王德林营长率全营500余官兵起义抗日,中共派王德林旧友李延禄去帮助他,并担任由王德林任总司令的国民救国军参谋长。李延禄在军中建立了由中共  相似文献   

20.
<正> (一) 一九三七年毛泽东同志在总结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经验时指出:“孙中山先生曾经下决心改革政治制度和军事制度,因而奠定了一九二四年到一九二七年的革命的基础。”“那时的军队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这种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没有的,靠了这种制度使军队一新其面目。”(《毛泽东选集》第二卷342页、351页) 在孙中山的赞许下,黄埔军校一建校就按照苏联红军的制度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第一任政治部主任是戴季陶,他上任不久即离开广州到上海去了。后由邵元冲接任。邵元冲是一个封建思想很浓的封建官僚,也很少开展活动,使得政治部成为一个死气沉沉毫无作用的机构。孙中山对黄埔军校政治工作的这种状况很不满意,他要共产党人来当政治部主任,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回国不久的周恩来即担任了黄埔军校政治部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