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睡谷的传说》是华盛顿·欧文的短篇小说之一。作者以优雅清新的文笔描写了一个发生在美国睡谷的荷兰后裔身边的故事。这篇短篇小说以美国式的幽默、优美细致的语言、生动的人物形象以及荒谬的故事情节吸引了无数读者,具有深刻的寓意,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成为美国文化传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先秦两汉文学的诗歌、史传文学、诸予散文等各体文学中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传说。其中史传文学和历史传说的关联最为密切,中国古代早期的历史是以传说的方式流传下来的,而中国古代早期的历史传说也有相当一部分保存在史传文学作品中。《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在系统描述从黄帝时期到西汉时期的历史时,将许多先秦历史传说纳入其中。司马迁运用将政治谱系和血缘谱系相结合、按照不同部族各自的文化属性进行抄录和改写、把传说作为史实加以处理的不同方法,对这些历史传说进行取舍、整合及编排,并在其中体现出他对天子至高无上的儒家大一统观念的认同、明显的抑炎帝而扬黄帝的倾向、强烈的族类意识以及君权神授观念。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伤逝》中涓生与子君的爱情婚姻悲剧的具体分析,指出文本存在着启蒙意识、封建意识、生存意识与忏悔意识等多种意识形态,并且各种观念之间相互驳诘与渗透,文本的多重主题因此体现出"对话性"的特点。《伤逝》显示了作者矛盾性思维的复杂性与未完成性,并且具有某种哲学品格。  相似文献   

4.
电影《断头谷》从情节安排、人物刻画、气氛营造以及主题表达等方面对小说《睡谷的传说》进行了成功的颠覆,影片因此在商业和艺术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颠覆的原因是二者所处时代不同以及二者属于不同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5.
《华盛顿广场》和《豪门春秋》分别是美国著名作家亨利·詹姆斯和伊迪丝·华顿的早期代表作.作品问世以来,学术界对这两部小说的研究大多着重于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自然主义等阐释.本文从新历史主义的视角,将19世纪转型期的纽约市作为文本而不是“背景”进行诠释:詹姆斯和华顿通过记述19世纪两大转型期纽约的阶级分布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巩固了当时历史语境下的主导权力话语;作家的个人意识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抵牾,体现了两位作家颠覆权力话语的创作倾向;但作家的反抗最终还是受到了主导权力话语的遏制.  相似文献   

6.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与中国当代美学知识生产之间有着密切的历史联系。《西方美学史》既体现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历史想象和价值诉求,又参与了中国当代美学学科知识的建构。在时代意图与学术理性、政治意识与个人感受之间,它试图寻找一种平衡力量,实现对西方美学史的马克思主义阐释。但在真知灼见和历史叙述的从容背后,也有难以言说的压抑和痛苦,有文本的矛盾和缝隙。  相似文献   

7.
文章考证了汉代费直之《易》为古文本的传说,认为郑玄、王弼等汉魏学者传自费直之《易》都明显烙有今古文相间的印记,不是纯粹的古文本《周易》。历史上虽然有很多学者致力于探索古文本的《周易》,但都因确认费直《周易》为古文本,而使真正的古文本《周易》始终滞留在有无之间。近年来随着帛书《周易》、阜阳汉简《周易》的出土,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周易》的面世,为今天复原出一部比较接近古文本的《周易》提供了可能,从而为研究早期《周易》文本的形成提供了详实的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8.
郑国的历史传说涉及明君贤臣、平民百姓和道家成员,其内容以郑国的历史为背景,反映了时代风尚、郑人秉性和道家理念,其中体现出智与愚的互补,以及道家对传统崇高形象的颠覆。这些历史传说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叙事、议论有较强的文学性,是先秦两汉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反映出早期历史传说生成、演变的某些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历史的反思和性别意识的觉醒等社会心理、性别意识的层面上,系统地剖析孟悦与戴锦华的《浮出历史地表——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研究》一书,作者赋予陈旧文本以新的哲学思考,动摇了以往对女权的历史意识、男权的价值标准等问题的认识。同时在历史的大背景上建立了女性文学的历史框架,界定了女性文学的历史观和现代观,体现了对父权制统治结构及其意识形态的解构力。  相似文献   

10.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历史唯物主义形成的标志性著作,其中蕴含着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科学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与历史的统一、资本主义早期生态危机及其解决途径等,这些都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1.
美国价值观之清教主义根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美国文化是源于欧洲大陆的清教文化,由清教徒移民新大陆时输入北美,并在北美大陆找到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异化为美国的白人文化.这种文化在美利坚民族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美国人主流价值观的渊源都可上溯到北美殖民时代一统天下的清教信仰.  相似文献   

12.
美国文化的《圣经》语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历史起源于17世纪初的欧洲清教移民,从欧洲移植到新大陆的清教思想使北美殖民地从一开始就具备了尊崇《圣经》的文化语境,此后,这一传统便独特地存在于美国文化之中。在宗教文化异质多元的美国,作为美国社会主流宗教信仰——犹太-基督教的圣典,《圣经》一直是美国民众推崇的圣物,是社会中最普及、最实用的书籍,其影响贯穿了美国发展的全部历史,渗透到美国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圣经》是美国人精神信仰的支柱,道德伦理的源泉,国家意识的滥觞,政治文明的依托。  相似文献   

13.
实用主义产生于19世纪的美国,是美国文化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美国人性格的一部分。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在促成实用主义出现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真正导致实用主义出现在美国的基础是美国独特的历史文化氛围,尤其是美国殖民地时期的清教主义。清教主义注重实践的神学思想和注重事功的伦理思想深深地影响了美国人实用价值观的形成,成了实用主义价值观的宗教渊源。正是这些清教徒把务实、实干、勤俭奋斗、富于创新进取的实用精神种植在这块土地上,为强调行动、注重效果、提倡开拓进取的实用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并成为关国特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论《红字》中异质文化的独特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字》是美国文艺复兴时期霍桑的一部代表作,语言含蓄优美,寓意错综复杂,文化内涵丰富多彩,其间既有体现时代精神的反清教主义思想,又有传统宗教文化蕴含的清教主义思想,《红字》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融合两种异质文化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模式,表达了作者改造现实的一种理想,显示了美国文化强大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15.
试论约克纳帕塔法神话王国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 2 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 ,福克纳着力塑造了一批受清教主义影响的南方女性。她们生活极不幸福 ,人性受压抑、扭曲 ,是清教主义制造的女性贞洁神话牺牲品。福氏通过小说大胆地向女性贞洁神话挑战 ,向传统的道德挑战 ,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6.
清教主义起源于英国,在北美殖民地得以实践与发展.其因信称义、天职思想、山颠之城等核心理念,虽然构成宗教行为规范要素,却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消解禁锢人们思想与行为的主流教会传统的作用,促进了社会世俗化进程,在早期的美国,推动了个性解放,促成建立现代劳动、职业和财富观,以宗教的理想勾勒出国家未来追求的目标.它们奠定了今日美国主流文化(WASP)价值观念的基础,铸就了美国民族特性.  相似文献   

17.
美国浪漫主义代表作家纳桑尼尔.霍桑的短篇小说《年轻的古德曼·布朗》以精炼、充满隐喻和象征的语言引发了学界对小说本身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思想内涵的多维度、多视角的深层解读,小说对清教父权社会、原始自然生态、父权价值体系中女性角色嬗变有着细致入微的描写,这与生态女性主义有关父权社会与自然生态和女性意识的关系理论契合,彰显了小说特有的生态女性关怀,即生态自然超灵异象启示下清教徒对父权文化的疏离和反思,以及女性传统角色突变引发的清教父权意识消解。  相似文献   

18.
安妮·布雷兹特里特不但开创了美国文学史上女性诗人创作优秀诗歌的传统,而且与爱德华.泰勒一同分享着北美前一个半世纪诗歌创作最高成就的荣誉。然而,作为一名清教徒和一位女诗人,在17世纪北美浓重的清教主义宗教与社会文化背景下,她的诗歌创作被认为是一种"文化叛逆"。本文聚焦诗歌文本来重新考察北美殖民地时期的清教思想,窥见女性的困惑与焦虑,关注女诗人的生命诉求,揭示这位所谓"文化叛逆者"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新历史主义的视角探讨了尤金.奥尼尔《奇异的插曲》中主人公尼娜一生追求精神解脱的失败历程:从背叛清教信仰到依附于物质上帝最后回到庸俗化的清教怀抱,集中体现了美国二三十年代精神文化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揭示了人类心灵在现代社会的尴尬处境。  相似文献   

20.
奥尔科特女士的《小妇人》描写了一个清教徒之家的平实有爱的生活,塑造了一个个真实可感的普通美国清教徒,在写作中使用了很多来自《圣经》的原型结构。文章通过对清教美国诞生过程的梳理和对《小妇人》文本的分析,探讨书中表现浓厚的清教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