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沫茹 《江汉论坛》2005,(11):126-128
与国外商业银行破产的成熟立法相比较,我国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缺陷。现行处理银行危机的方式也表露出诸多弊端。因此,制订一部行之有效的《商业银行破产法》,以完备的存款保险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破产预防制度、域外效力制度等为核心的现代银行破产法律体系,能够有序释放和化解银行破产风险、有效维护银行业的整体信用,并且为银行业的合理竞争和效率提高提供稳定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2.
田学炜 《兰州学刊》2009,(12):147-148
与国外商业银行破产的成熟立法相比较,我国商业银行破产立法尚处于严重缺失状态。因此,加快商业银行破产立法,建立以完备的存款保险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破产重整制度、破产责任制度等为核心的现代银行破产法律体系,能够有序释放和化解银行破产风险、有效维护银行业的整体信用,并且为银行业的合理竞争和效率提高提供稳定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3.
我国商业银行破产原因的法律规定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敏 《江淮论坛》2006,(3):44-50
银行法律制度中,破产原因制度处于灵魂的地位。反思我国现行《商业银行法》所规定的破产原因,并没有这样的主导。本文通过银行公司特殊性、银行危机风险的特殊性、现代银行风险管理的要求以及银行破产行政主导等方面来评判现行银行破产原因的规定,以利于更好地重塑银行破产法的灵魂。  相似文献   

4.
苏洁澈 《江汉论坛》2012,(4):137-140
存款保险体系作为"金融安全网"和银行破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各国的存款保险机构在银行破产程序中的角色各不相同,美国的存款保险机构集监管机构、保险人、接管人、管理人等多种角色于一体,而欧洲国家的保险机构则仅仅作为破产银行的保险人,在银行破产程序中的作用并不大。欧美国家的经验对中国合理定位存款保险机构在银行破产中的角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存款保险制度一般是国家为了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和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通过法律形式建立的一种在银行因意外事故破产时进行债务清偿的制度。它是一把防范金融风险的双刃剑,本文从存款保险制度可以防止存款人对银行的“挤兑传染”、建立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构建银行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防止非国有银行体系“搭便车”行为、处理银行破产时明确各方责任方面阐述其利,而从道德风险、逆向选择、代理成本、经营成本、市场约束等方面阐述其弊。  相似文献   

6.
应及时建立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尹继君姚丽琴存款保险是保证存款人存款利益的保险,保险人负责赔偿存款人的存款由于银行等存款机构的倒闭、破产而遭到的损失。目前大多数工业化发达国家都已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尚无正式的存款保险制度。但这一制度的确...  相似文献   

7.
我国企业破产预防制度的多样化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企业破产原因多样化的现实,我国现行破产法中对于破产预防制度的单一化构建已经不能满足不断增多的企业破产案件对预防制度在模式选择和预防成效等方面的需求。加之我国企业破产法中关于破产和解与整顿制度的规定只有六个条文,并且由于其在制度构成的完整性和制度运作的可行性等方面均存在致命的缺陷,司法实践中无被援用的案例。新的破产法应对破产预防制度进行多样化设计,以便为企业破产的预防提供更大的选择余地。  相似文献   

8.
纵观全球,在银行破产问题上有两种立法例,一是普通法立法例,二是特别法立法例。前者以德国和英国为代表,他们的普通公司破产程序与银行破产程序都规定在普通破产法典中。后者以美国为代表。银行破产不适用普通破产法典的规定,而是用特别的银行破产法。通过对美国普通公司破产法和银行破产法的比较研究,可以了解普通公司破产与银行破产的不同,从而为我国制定银行破产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蒋国艳 《学术论坛》2012,35(10):195-199
破产重整制度是预防企业破产清算的最为有效的措施,是破产立法从清算型债务清理制度向再建型债务清理制度变革的重要标志,世界各国都极为重视。我国2007年6月1日起实施的新《破产法》规定的企业破产重整制度,使我国的企业破产法律制度得到了很大完善,但同时也存在适用范围过于宽泛、批准重整计划的条件不明确、一些重要原则或机制存在缺漏或缺陷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完善,以期我国的破产重整程序能真正实现诸方利益与共、诸方利益平衡的制度设计初衷。  相似文献   

10.
丁建军 《北方论丛》2005,(6):139-141
法律理念与法律制度是"神"与"形"的关系,探讨破产法律理念在破产法律制度构建中的作用,从理念角度分析制度选择的合理性,作为一种曲径通幽的思维尝试,志在寻求从理念到制度的一个新方法、一条新途径,在对我国现行破产法律在理念中存在的多个误区予以了澄清后,从民法一般理念入手,引中出现代破产法律理念并进行了分析,以期加强对破产法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银行监管在监管体制、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处置问题银行、外资银行监管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对此,应促使监管模式向统一的功能性监管模式方向发展;加快银行现场检查法律法规的建设:通过立法建立健全科学的银行非现场监管体系;从最后贷款人制度、存款保险制度、制定银行并购法律、问题银行接管以及银行破产等方面完善处置问题银行的法律对策;逐步建立外资银行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以为我国外资银行的监管提供科学、完整、权威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导致美国地方政府破产事实发生的经济因素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类;地方政府破产所产生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既有正面意义,也有负面冲击,但总体而言,地方政府破产是一项有效预防和化解地方财政危机的成功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3.
吴敏 《学术界》2006,4(2):178-182
科学的理论来源于实践。伟大的理论总是产生在非凡的时代。纵观中外银行业发展的历史,使我们感受到把银行破产法理论置于社会全景之下以寻其理论根源,更能准确把握银行破产法理论以及由此产生破产法律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更能准确理解该理论本身及其合理性来源。本文从银行危机的演化、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困境、银行业监管和银行业的法制环境几个方面来论述我国银行破产法理论诞生的背景及渊源。  相似文献   

14.
创建我国自然人破产制度的若干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长期经济发展实践等方面考虑,我国创建自然人破产制度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我国自然人破产制度在创建过程中应借鉴先进立法国家的相关立法,考虑确立许可免责制度、人格破产制度与复权制度等。  相似文献   

15.
巴于茜 《江汉论坛》2024,(2):120-126
个人破产失权制度与复权制度是现代国家个人破产立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破产失权制度是现代破产法中为数不多的破产惩戒主义余音,发挥着调节债权债务双方利益冲突及警戒、威慑债务人的政策性作用。破产复权制度的正当性依据为人权至上的理念,是为保障破产人的生存权、发展权等基本权利而存在的权利救济机制。我国个人破产失权制度与复权制度应当在参考国外立法和考虑本土传统文化观念及现实国情的基础上,选择裁判形成主义的破产失权模式和混合主义的破产复权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与破产免责制度相适应和衔接的具体规则。  相似文献   

16.
个人破产制度是一种维护市场秩序的社会手段,折射出一个国家的法律、历史、政治、文化环境并随之发展。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呼唤适合我国国情的个人破产制度。这一制度的构建应选择先采取商自然人主义的个人立法,从制度设计的层面上引进宽恕的法文化,再逐步调适推动传统文化的变革,进而建立起适合我的个人破产法律制度的渐进之路。  相似文献   

17.
个人破产不仅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改革开放、完善破产制度的必然选择。我国破产法应赋予个人破产能力,并根据我国国情,遵循破产规律,确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个人破产制度。  相似文献   

18.
破产债权人会议是破产程序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机构,破产法对其组成、职权范围、议事原则等方面作了相当大篇幅的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破产债权人会议制度仍然存在自相矛盾及难以操作的地方,对于表决机制的规定亦不够具体、明确,亟需完善。本文将通过分析破产程序中的债权人会议表决机制存在的问题,寻找出固有的制度瑕疵,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从表决程序、表决方式、表决结果统计方法等几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完善破产债权人会议制度。  相似文献   

19.
将生态环境理念融入破产法,对破产制度作绿色化改造,从法理上契合了破产法时代发展要求,也有利于破产法与所属法体系的价值融贯。保护生态环境、平衡多元破产利益是破产制度绿色化的两项基本功能。破产法应循内在制度改造的方式路径,构建包括生态环境强制识别、管理人生态环境义务、重整的生态环境限制规则在内的支撑绿色化功能的一般规则,以支持生态环境保护的功能;构建破产债权确认、破产债权顺位安排、未确定生态环境债权保障规则,以支持多元破产利益平衡的功能。由此,通过破产法的制度改造,使绿色化功能发挥与规则支持实现逻辑自洽。  相似文献   

20.
个人破产制度是化解执行难的有效手段,是实现债权人公平受偿的重要制度。构建个人破产制度,有助于完善我国破产法律体系,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推动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我国构建个人破产制度面临传统文化束缚、司法资源配置紧张、个人信用体系不健全、有的债务人"无产可破"等实际困难。直面现实问题,借鉴域外法治经验,我国构建个人破产制度应采取单独立法的模式,循序渐进地建立破产免责、财产豁免、失权与复权等制度,完善个人财产登记、社会保障、文化宣传等方面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