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象征主义是现代文学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象征主义文学是个人主义精神高度发展的表现,它表达了向未知世界发展、延伸和探索的强烈的个人愿望.在柯兹和斯蒂芬的海边女孩两个人物形象上,康拉德和乔伊斯运用象征手法创造了两个高度个性化的象征意象,并把该意象在不同的意义上延伸向审美的极限.这样,通过象征寓意的延伸发展,表现了人性与自然性之间的关系,使作品具有了终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象征主义思潮在当代小说创作中的兴起,是当前文学创作领域中值得重视和研究的一种新的文学现象。象征,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或手法的运用,在中国古已有之,它是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诗词戏曲)的主要表现方法之一,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有无数运用象征手法的成功例证,更有象李贺、李商隐那样专以象征取胜的诗人。至于近代,许多著名的诗人、小说家,由于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深刻影响与借鉴外来的表现方法,  相似文献   

3.
鲁迅受西方象征主义作家的影响,吸取了为表现此时此地生活所需要的象征、暗示、隐喻、影射等手法,创造了一系列闪耀着象征主义光辉的杰作。  相似文献   

4.
陈希 《广东社会科学》2003,1(4):156-159
本文将中国新诗对象征主义“象征”论的接受历史进行了如实梳理和辩证剖析。象征主义的“象征”是一种本体论意义上的象征,中国新诗多从创作方法来理解象征意义,并以“兴”来阐发“象征”。中国新诗在接受象征主义过程中融合民族传统审美范式,立足自身发展,并进行了自己的诗学建构。  相似文献   

5.
《白鲸》是美国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代表作,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有象征意义的小说之一。本文将对小说中的象征主义进行探索性的分析。象征主义在小说中无所不在:裴考德号全体船员的最终灭亡,象征着人类在社会、自然及至宇宙的命运;这艘船的名字本身就象征着灭亡;而它的船长亚哈伯是人类本质中邪恶的一面的象征;这次航海本身象征着对人类生活最终真理的追求;白鲸既象征着那庞大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又象征着自然,而它的白色象征着纯洁和无辜。  相似文献   

6.
柴华 《北方论丛》2012,(3):29-33
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象征主义诗学体系建构过程中,周作人"象征即兴"的观点旨在为初期白话新诗寻找一条发展新路,梁宗岱对法国象征主义的"合理误读"则蕴涵了中国现代象征主义的基本质素和理论构架,而穆木天从尊奉象征主义到否定象征主义,把诗歌的社会价值等问题带入诗学建构领域。由此看出,中国的文化传统、社会现实、接受者的认知能力和期待视野都参与着理论传播图景的再建构。  相似文献   

7.
象征主义是鲁迅作品的一个明显的艺术倾向和风格,是鲁迅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的审美原则和一种基本的艺术表现手法;阿Q 是个象征型艺术形象,是写实主义与象征主义完美结合的典型。  相似文献   

8.
法国著名诗人波德莱尔无论在创作手法,还是美学原则上都和象征主义思潮有着直接的渊源。波德莱尔青年时代有意识的追求,以及体现在他创作中的反传统的真实和诗歌中所表现出的现代诗意,都使他成为象征主义运动的真实先行者。  相似文献   

9.
中国不同形态的现代诗歌在接受西方诗潮影响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西方象征主义意象艺术的影响。无论是20世纪20年代浪漫主义诗人,还是30年代现实主义诗人,对象征主义意象艺术皆作了有选择性的吸收。象征意象的最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形态方面。李金发第一个自觉地从形式本体层面上接近象征主义意象艺术的本质。30年代现代派诗人体现为意象的意境化以及对后期象征主义意象的生活化、智性化的成功借鉴。40年代的冯至与九叶派诗人建立起了一种意象象征的深层模式。中国现代诗歌形成的意象的象征化潮流,体现了中国诗歌现代性建构的必然要求,为中国诗歌的艺术传统与西方现代诗歌艺术形式的融合提供了最有效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0.
柯云路的“生命科学系列”有不同的读法。一是按字面读去,再就是读出它的寓意。如采用这后一种方法,书中的气功、气功师、气功态、特异功能等等,就成了象征。通过对象征的解读,我们读出了现代人的状况:他们的生态和心态。这样的书,令人想起了历史上的象征主义。一家征和文学从本来的意义讲,没有象征,就没有文学和其它各类艺术。黑格尔认为,“‘象征’无论就它的概念来说,还是它在历史上出现的次第来说,都是艺术的开始。,,①其次,象征是和语言(文字)并行、同样重要的一套表意系统。对视觉艺术(如绘画)来说,意义主要通过象…  相似文献   

11.
张杰 《理论界》2007,(6):214-216
白银时代的俄罗斯文学流派主要有三支:象征主义、阿克梅派和未来主义。在这三大文学流派中,象征主义以其完整的创作思想体系、深刻的哲学思想内涵、创新的文学创作手法、一大批成就卓著的作家而雄居各派之首。象征主义的发展大体经历三个阶段,本文将对这三个发展阶段分别进行较为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正> 一、世界文学中的象征主义从世界文学角度来看,象征主义可以说是一个国际性的文学思潮和流派.这一点,它甚至比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更具有自觉性,因为追随这个旗号的文学家不仅分布在世界各国,而且大多是在一种互相交流和影响的文学环境中自觉响应的,他们对象征主义的产生和意义都有某种程度的认知,在对文学的看法上也有某种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象征主义文学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出现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它的主要载体是诗歌艺术。它最早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的法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已超越法国疆界,波及英、德、俄、西班牙、葡萄牙、尼加拉瓜、乌拉圭、美国和中国,成为国际性文学派别。人们通常把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的这一流派称之为前期象征主义,本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象征主义称之为后期象征主义。俄罗斯象征主义文学形成于19世纪90年代,消亡于十月革命后。在时间上和前后期象征主义上承下启,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诗歌中的象征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象征主义文学是我国新文学中影响最大也是介绍最早的一个派别。“忧郁的情思”里包含着“生活的热忱”,是中西象征主义文学所共同具有的突出特点。两者的不同在于:西方的象征主义者的“忧郁”和“热忱”,来自于对社会的整体否定,以及个人极端发展的强力意志精神,在“人与世界”这一永恒性命题中思考人的意义和价值;而中国的象征主义者却总是关注与“个性生命”密切相关的具体社会问题,个人精神所呈现出的“具体性”和“现实性”特点,使他们对人自身价值的理解没有达到西方象征主义者的高度,另一方面他们却表现出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就其诗歌意境来说,中国的象征主义不具有西方象征主义那种哲学意义上的完整性。在诗歌的写作过程中,中西象征主义虽然都追求诗的纯美理想,重视想象、比喻、暗示和音乐性等,但在中国的象征主义诗歌中,抒情与感觉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佘丹清 《兰州学刊》2006,(11):82-83,115
梁宗岱与梵乐希因为共同的文学理想构成异国之交。在对梵乐希的接受与传播中,梁宗岱成为我国象征主义诗歌纯诗理论整体观论第一人,又可以说是最后一个象征主义诗论家①。他为诗学领域展示了一个多层次、系统化、立体化的纯诗论体系,这由象征主义诗论以及梵乐希象征主义纯诗论与中国古典象征主义理论有机化合而来。所以他的诗论理论来源一是中国古典诗歌传统,另一个则是国外的象征主义诗论,特别是梵希乐的纯诗理论。但是,梁宗岱却不是一个完整的象征主义诗歌创造者,这是因为他的聪明自恃而又疏于持续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鲁迅对现代主义是很敏感的,当象征主义作为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前卫先锋进入中国时,鲁迅便从中得到深刻的启示。他不仅翻译了大量的外国象征主义作品,而且将象征主义运用于小说创作,并使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偕相行,彼此交吻。从而创造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中国现代小说。  相似文献   

17.
“玫瑰”是叶芝诗歌中频频出现的一个意象。更为重要的是,“玫瑰”见证了叶芝象征主义的发展。本文从感性与理性象征、想象力运用、韵律表现三个方面分析叶芝两首不同诗歌中玫瑰意象的转变和丰富,从而近距离剖析和理解叶芝象征主义的发展历程。本文所选诗歌《隐秘的玫瑰》和《玫瑰树》分别写于1897年和1917年,两首诗歌相隔20年,代表着叶芝两个不同时期的诗歌风格和特色。对这两首诗歌中“玫瑰”意象的分析和比较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叶芝象征主义的发展及其特狂。  相似文献   

18.
《小伙子古德曼·布朗》,被公认是纳撒尼尔·霍桑一部极具艺术价值的经典之作。本文试图从作家及其作品简介入手,着重分析作品中人物和粉丝带的象征意义,有助于读者更加全面,准确地解读《小伙子古德曼·布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对《小伙子古德曼·布朗》中运用的象征手法的研究,对于我们全面地认识霍桑的象征主义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茅盾的小说创作中,除了作为主体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之外,还博采众家之长,择取一切有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为揭示主题,塑造人物服务,其中最为显著的是象征主义。过去,人们对茅盾散文创作中的象征手法给予了注意和肯定,而对小说创作中的象征手法却很少涉及。  相似文献   

20.
茅盾对象征主义译介始于1919年,1920年最为集中,1923年收笔,并于1925年开始否定象征主义。他的译介着眼于新文学建设的需要和思想启蒙运动,所选的对象都带有相对的进步性,还关注到负面影响。但他未能区分象征主义在艺术哲学观和创作美学上的不同所指,这是导致他全然否定象征主义的关键所在。他的译介还缺乏对象征主义艺术特征的概括,对一些现象的理解、概念的使用也有不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