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外女性参政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震 《社会》2003,(5):9-12
人类在20世纪的重大成果之一,是女性参政已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性潮流。这一东西共见、  相似文献   

2.
黄奔月  潘丽 《创新》2011,5(4):102-104,136
女性政治参与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民主政治组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无论是从妇女参政的历史走向还是从社会与妇女参政的互为发展来看,推进中国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实效性,有利于促进女性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郭砾 《学术交流》2001,(6):121-124
妇女参政是实现男女两性地位平等的主要标志.从知政、议政、参政、执政四个子系统中,按照中国妇女参政的基本状况和构建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选择了46个有代表性的指标,反映出我国妇女的参政水平及妇女参政各个侧面的实际情况,为更多女性走向决策层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参政是人类参与社会实践的高级活动。妇女参政是妇女解放更高层次上的内容,妇女参政的水平则是妇女解放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妇女随民族、阶级的解放而获得了政治上的解放、经济上的独立和诸多权力,其中也包括参政权,即参与国家政权管理,担任各级领导的资格和权力。遗憾的是,解放40多年来,我国妇女参政的水平还较低,应享有的社会地位和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不相适应。究其原因,有历史的,社会的,也有妇女自身的。本文试图探讨妇女参政的自身障碍,以期对妇女参政起点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部填补学术研究空白的力作—读张碧波主编的《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专题文化卷》陈永宏国家社科“七五”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继其《民族文化卷》之后,经十载惨淡经营于1995年12月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它将三北地区...  相似文献   

6.
巨大的双重文化影响,促使历史上的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不断地南下和西迁,也就不断地华夏化和世界化,当这两化在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整体中达到相当程度时,民族文化的自新化过程便随之开始了。从肃慎雄棠之谜的破解到郭璞佛教化的诠解、剖白,最终至满族佛多祭仪式与神话传说现状的溯源,北方民俗传播史中的个案分析揭示了北方民族文化演变的这条重要规律。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南亚国家女性高端参政现象凸显。这一现象有着深层次文化缘由,从本土文化中等级制度衍生的家族政治和女神崇拜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女性执掌最高政治权力,决策国家和政府事务,显示了女性在政治生活中源头参与的意义,同时,对推动妇女运动的发展和女性广泛参与政治生活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并不意味着这些国家的女性已普遍具有参政的强烈意识。  相似文献   

8.
王赳 《浙江学刊》2006,(5):209-214
20世纪初英国妇女参政运动中出现一个以激进的方式来争取妇女投票权的组织WSPU,它的著名口号是“要行动,不要言辞”。但实际上这个组织在实际行动中表明她们既要“行动”,也要“言辞”,即注重自身话语的表达与扩张,以期形成一种力量来引领公众的观念。本文以WSPU的报刊《给妇女投票权》为中心对此进行考察,以解读妇女在争取话语权方面所作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运用定量研究方法,对国内31个城市185位党外人士的参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后发现:从宏观层面来看,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开放程度和党派党员基数与党外人士的参政呈现正相关关系。就微观因素而言,性别、学历、任职经历对党外人士在国家机关中的任职以及参政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高校女教师参政意识提高的双重效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中国女性的进步与成功就是走出家门 ,步入社会。新世纪中国女性的发展方向理应是进入治国之门 ,与男性平等地管理国家、管理社会。而要足以代表女性群体 ,足以平衡、制衡男性群体的女性进入国家、社会的各级权力机构 ,首先女性群体要树立参政议政 ,实现自己权力权益的意识 ,能够发出自己独立的声音。高校女教师作为新中国知识女性中的一个庞大而重要的群体 ,理应在中国女性进入治国之门的路上起到宣传发动 ,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在新世纪之初 ,中国高校女教师整体参政意识差 ,政治权利意识淡薄 ,忽视提高政治素质已成为中国女性从政之路…  相似文献   

11.
1991年11月28日,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办公室受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委托,举行了“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上)鉴定会。鉴定委员会由省内哲学、史学、文学、文化学方面的八位专家组成,院党委书记范洪才、副院长刘景林同志出席了鉴定会。“中国北方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2.
葛彬 《探求》2002,(6):73-76
香港澳门妇女参政是在中西方政治、文化相结合、相碰撞的特殊历史背景下进行的,体现了独具港澳特色的妇女参政机制。本文分别对两地回归前和回归后妇女参政的基本情况作了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特点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女性形象与文化叙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当代女性在一个不为注意的倾刻已经“分裂”成了两个部分,当一部分的女性在社会生产的重组中处于劣势、被判“出局”之时,一部分的“女性”却奇迹般地崛起:从大众传播中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到种种关于“女人味”的解说,“女性”无所不在。然而,女性在当代社会的这一“崛起”,并非代表了她们主体地位和自我意识的增强,相反,却可能只是呈示了一种“泡沫”式的缤纷和虚假的“女性主体”。事实上,自80年代末以来,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及其有关的种种话语,不仅已在不知不觉中被纳入了商业主义的运作机制,而且成了当下中国社会转型和现实矛盾的某种特殊的叙事手段与表意方式。当代女性因此而面临了再度的“失落”———失落于一个商品化的抑或“空洞能指”与“文化虚构”的境遇之中———的危险  相似文献   

14.
师艳荣 《社科纵横》2012,(3):103-104
战后,日本妇女获得了参政权,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已成为日本政界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之一。然而,在日本独特的社会文化传统、政治及经济环境制约下,日本妇女参政面临着诸多壁垒,存在着很多问题。日本要提高妇女参政水平,有必要从制度层面和生活层面为妇女参政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解读E型女性     
“E型”女性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者布莉克在《E型女性》一书中提出,随即在西方现代职业女性中产生巨大反响。“E型”即“beEverythingtoEyerybody”,指那些希望内外兼顾,面面俱到,扮演好每一个角色的现代女性,她既包括因为生活危机、经济压力等原因而全力追求成就的女性,也包括只为了成就本身而追求成就的女性。E型女性是现代社会的中坚力量,她们雄心勃勃,试图在贤妻良母与女强人之间求取平衡,因而承受了无比的压力。任何年龄,任何地位的女性,只要是同时想扮演好多种角色,在各方面力求成功,就可能遭受E型压力的侵袭。随着…  相似文献   

16.
舒红霞 《唐都学刊》2004,20(3):80-83
酒与酒文化构筑了女性文学的意象,再现了古代女性的艺术审美方式,更为重要的是呈现了中国古代女性存在的思想文化环境,以及女性个体意识觉悟的程度,发掘与拓展了古代女性的文学艺术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7.
张斌 《社科纵横》2008,23(10):72-73
公民均衡参与政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努力方向,是公民法律平等体现和我国政治均衡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强参与型政治文化建设,加强公民均衡参政的制度特别是机制建设,构建公民利益均衡表达的政治格局,已成为我国实行公民有序参政,实现政治现代化发展以至社会和谐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梅敏君 《浙江学刊》2012,(5):132-135
调查农村先富群体参政的政治认知现状,人口统计学的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性别、文化程度、政治面貌和是否担任村干部都跟其政治认知无显著相关,而年龄跟政治认知有显著相关。用实验的方法对农村先富群体参政的政治认知进行干预研究,结果发现政治心理干预对农村先富群体参政的政治认知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曹植笔下女性形象的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香草美人”与“闺怨思妇”是中国古代文人诗歌中以女性为描写对象的两个基本主题。然而这两者却有着本质的差异。“香草美人”自屈原之后大都重在写“美人”,大致又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女性为追求对象,男子思慕渴求而不得美人一顾。这里的“美人”代表着某种理想或力量,如《离骚》中的求神女、宓妃、简狄、有虞之二姚。这种“求女”并非追求“爱情”,所以不能将其纳入“爱情诗”之中。另一种则是以美人为道德情操的体现者,多用于自比。如《离骚》中的“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啄谓余以善淫”,此为自比于美人。在《离骚》中,不论美人是…  相似文献   

20.
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女性形象李春兰现代文学巨匠巴金在30年代以《灭亡》登上文坛,又以“激流三部曲”(简称“激流”)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激流”像璀璨的明珠在文坛放射出永久的光芒。它对于广大革命青年,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小说中塑造的女性形象,更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