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何逊山水诗不同于晋宋山水诗以大道精神统摄山水与主体的联系,而以生命直感沟通二者,一变晋宋诗人借山水体道的情感模式而为于山水描写中抒发乡情。过客心态也是何逊山水诗心理意识的独特构成。何诗的意象多以“水”为主,这与晋宋山水诗更多“山”意象亦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2.
论朱熹山水诗的审美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的山水诗因时因地因景的不同,形成了五种主要类型。“征鸿浮萍型”尚情而乡思绵邈,“空际虚堂型”尚意而冲淡闲静,“苍崖碧涧型”尚境而清幽野逸,“骋望遐观型”尚气而宏放高远,“寻春觅源型”尚理而趣味渊深。类型的丰富多样显示了山水诗大家浑涵万有的气象。在这五种审美类型中,“苍崖碧涧型”与“骋望遐观型”属于典型的山水诗,前者饶有画意,多呈阴柔之美,后者纪游性强,富有阳刚之气,两者俱是山川形胜和文化人格催生的结果,展现出闽赣湖湘的山形水貌及其精神气韵;而“寻春觅源型”诗歌以终极的价值关怀和对生命哲学的诗意化思考超越了一般山水诗的表象之美,标志着宋诗审美内涵的丰富和理性层次的提升。就朱熹山水诗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水准而言,其成就与苏轼、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差可比肩。  相似文献   

3.
杜甫在创作山水诗时总是被其特有的创作心态所左右。强烈的创造主体意识使杜甫能自由驰骋于自然山水之间,但他积极的入世精神与时时处处的挫折致使其被笼罩在恒久的忧患意识之中。杜甫山水诗的艺术成就创造出了一个个元气淋漓的艺术境界,其整体特色是“高、大、深、奇、神”。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山水诗的发展历程蕴含有一条清晰的叙事性线索,尤其是入宋以后,山水诗的叙事性得以全面彰显。事件过程、自然情节、逻辑思理三大叙事表征在宋代都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作为宋诗“开山祖师”的梅尧臣,正是推动山水诗入宋以后取得叙事性前进的重要诗人,他的山水诗在诗题诗序、结构章法、时序时距、散文趋向等方面倶体现出了鲜明的叙事因子,是宋代山水诗叙事性发展之典型。   相似文献   

5.
一、中国山水诗的肇始山水诗与山水画都是自然美的艺术反映,它们的肇始、发展过程,正是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欣赏、自然的人化和人的对象化和文明演变的过程.中国的山水诗和山水画早在汉代已见端倪.例如四川汉画象砖中的一幅“庭园”金雀山帛画上部的“仙山琼阁”图,就是对自然风景的描绘.东汉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的《观沧海》通过山水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吞吐宇宙”的情怀.这是中国诗史上第一首最完整的山水诗.有人说谢灵运“堪称是中国山水诗的鼻祖”.鼻祖者,创始之谓也.我认为山水诗的鼻祖不是刘宋初的谢灵运,而是东汉末的曹孟德.事实证明,我国山水诗、山水画是源于汉代的.宋米友仁说:“开辟以来,汉与六朝,作山水者,不复见于世.”元黄公望在《张之政画山水跋》中说:“山水之作,仿自汉唐.”  相似文献   

6.
山水诗作为一个特定的概念 ,是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它是这一“人的自觉”时期人对自然审美情感觉醒和对文学自然规律认识的反映。魏晋时期是山水诗的酝酿阶段。“巧构形似之言”的山水描写受到了玄学思潮的阻遏 ,但是由于玄言诗人需要以自然山水作为“悟道”的触发媒介 ,使得山水描写得以蓄积力量。山水诗的形成在晋末 (刘 )宋初。谢灵运是第一个以大量自然山水描写奠定了山水诗形成基础的诗人 ,但是他的诗作还没有脱出“用形象说玄论道”的范畴。使山水诗完善并趋向成熟的有影响的诗人是谢月兆 ,他在题材范围及情景关系方面有所创新 ,使山水诗得以正常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诗的嬗变过程 ,反映了自然审美的发展和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之间的密切联系 ,也反映了文学沿着独立化进程趋向自身完善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柳宗元由于其独特的生活经历、思想情感、气质个性等原因形成了其独具个性特征的山水诗。他的山水诗,或描绘清幽静深的图境,或感怀物土、思念亲友,或表现外在意蕴的闲静淡远,都或多或少地饱含了其内心强烈的思想情感,这些情感时而孤寂忧伤,时而悲怆慨叹,时而郁结幽愤。柳宗元终生遭贬,虽好佛老,但其主导思想是儒家用世之学,因而其倘佯自然山水之作大都表现出沉郁感伤的艺术风格,流露出很强的忧伤悲愤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8.
李白的山水诗可以说是其山水情怀的外溢,是其内在生命的自然延伸。盛唐气象的时代精神,主体人格的独特灵魂,让李白的山水诗具有壮阔美、冲突美、崇高美特征。诗人在其山水诗中无论是生命激情的宣泄,还是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沉思,或是与自然山水的物我同一的扣谐,都是诗人自身的生命底蕴的强烈体现。  相似文献   

9.
长期不为论者所重的张说山水诗,是其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的心路历程的艺术凝聚和物化折射,表现出凄婉文学的美感特色和贬谪文学的情感特色。张说不仅开拓了山水诗的诗体形式,而且创造性地将贬谪文学的情感内涵和山水诗的抒情策略融为一体,以自然山水为载体宣泄内心忧愤,确立了“山水抒愤”范式。  相似文献   

10.
与前代相比,初、盛唐的山水诗呈现出鲜明的特点:一是不再局限于具体景物的精细描绘、刻画,而是注重表现山水的整体气象,在山水形象中含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宇宙意识,诗人对山水的认识、体验不仅加深,艺术手法也更为纯熟;二是自然景物和生活感受的结合,山水形象中含蕴着生活美和诗人的人格美;三是不粘滞于物象,注重表达对山水自然的领悟,由此创造出韵味无穷的诗境,山水不仅虚灵化也情致化了;四是风格多样。初、盛唐的山水诗虽然以雄浑、清雅为主,但又不拘一格。  相似文献   

11.
山水诗发展到宋代,思想、艺术更加成熟,风格、体裁也更加多样,基本上找到了归宿,完成了中国古代山水诗走向心灵的美学历程,其代表人物是南宋时期四大诗人之一的陆游。山水诗在陆游的手里,可以说获得了一次新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从刘宋时期的谢灵运自发钟情山水起,发展为唐代的王维自觉热爱山水,到宋代的陆游,则完全是自由亲近山水,与山水精神独往来。这种对山水的亲近、心与山水的融合,于自然山水之形中,发现了山水之灵,已完全达到了人的内在精神气质与外在山水之形的有机结合。刘宋时的谢灵运对人生持  相似文献   

12.
魏源一生喜游名山大川,他诗集中的山水诗,又占了很大部分,自称“十诗九山水”。他的山水诗继承了古代山水诗的传统,又有变化发展。他不仅真实地记录了“芒鞋踏九州”、“我行半天下”的经历,描绘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挚爱之情,而且常常从山水景色之中,反映自己的哲学思想或政治抱负,为山水诗开拓了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谢灵运的山水诗第一次将自然山水当作具有独立审美意义的对象加以关照,并通过精微的体察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来表现山水之美。由于当时从理论到实践都还未能对山水诗形成更高的艺术规范,因此谢灵运的山水诗也还未能创造出情景理完美结合的深邃意境。  相似文献   

14.
明末清初诗人钱廉益的山水诗创作明显分为两个阶段,且各有特点:创作于明末的山水诗属于审美观照型,重在表现自然山水的美质,以及自然与人的和谐;创作于清初的山水诗属于寓意寄托型,重在借山水表现作者的亡国之悲,人与自然的矛盾。钱氏这两种山水产模式以及其山水传的阳刚与阴柔两大类风格,开创了清代山水传的风气,具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山水诗与山水画自古以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文和美术教学中厘清二者关系,对于学生进一步了解诗与画有着重要意义。山水诗的出现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山水画脱胎于山水诗,而又在山水诗写作时代结束后,作为中国画科的重要一支愈发成熟芳香,因其不带功利性的对自然山水的描摹而流传至今。二者兼具自由性,艺术美高于自然美,并在情...  相似文献   

16.
近代宋诗派中坚人物何绍基的山水诗不仅代表了他诗作的最高水准,而且也是近代宋诗运动实绩的证明。何氏的山水思悟诗、归隐诗、学艺诗和游闲诗体现了他“雅正”的文化人格和“不俗”的诗学主张。何之山水诗人诗合一,思深情浓,艺法狡狯,各体兼备,风格多样,但总体游离于近代山水诗寄寓政治情怀的主流方向。  相似文献   

17.
山水诗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一个特色,一宗丰富的遗产。翻开古代诗人的集子大多可以看到有一定数量的山水诗,大诗人李白、杜甫、苏轼、陆游都留下脍炙人口的山水名篇,诗歌史上有过山水诗派。刘宋谢灵运;南齐谢胱;盛唐孟浩然、王维;南宋杨万里、范成大是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山水诗产生于魏晋。魏晋前诗赋中已有对山水的描写,但不作为独立的题材。曹操的《观沧海》是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曹魏时期,曹操父子,王粲等已有描写山水的诗篇。两晋描  相似文献   

18.
金天羽是“诗界革命”的殿军,“南社”的“无冕之王”。其天性好游,游览祖国山水十之八九,创作出才气踔厉、纵横恣肆的山水佳作。其山水诗诸体兼备,古体成就尤为突出;与魏源的山水诗前后呼应,在近代山水诗别创风貌。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乐山、乐水。“崧高维岳,骏极于天”(《诗经·崧高》);“河水洋洋,北流活活”(《诗经·硕人》)。江山多娇,山水自然奇观荡涤人的情怀,慰藉人的心灵,也激励人的心志。对山水自然生命意蕴的感悟,不但促使中国诗人写下了丰富繁茂和绚丽多采的山水杰作名篇,而且产生并形成了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山水诗审美思想体系,其中尤以有关山水诗的审美构思心理思想内容饶有特色。如果说山水诗是中国古代诗苑中的一枝芬芳馥郁的奇葩的话,那么山水诗的审美构思心理思想内容则是构成中国古代山水诗审美思想理论大厦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20.
沙鸥 5 0年代和新时期的山水诗评论及相关诗论 ,可以说都是围绕着山水诗如何“出意境”的技巧 (形象、情感、布局三方面 )发表意见的。 5 0年代“出意境”的理性认识正在形成的过程中 ,虽然与之有关的专用术语还未统一 ,偏重于“出意境”写作技巧点评的思路却是清楚的 ;新时期仍然重视技巧问题 ,并上升到诗美创造的理论高度去认识、阐释与发挥 ,体现出理论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山水诗意境本质的把握 ,是沙鸥理论思考的核心所在 ,主要包括“出意境”说所体现的独特意境观念 ,和山水诗画面语象创造技巧的美学内涵两个方面 ,其理论创新的努力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