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鄂伦春族的情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伦春族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通古斯——满语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十七世纪以后,满文传入,鄂伦春族中的少数民族头领学会了满文,但他们用满文是为了记载族谱。而大量的民间文学,却是挂在广大猎人的口头上,一代一代流传了下来。解放后,鄂伦春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和文艺政策的指引下,用汉文出版了多种民间文学作品,其中民歌集于1981年正式出版。(见《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民歌》) 鄂伦春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具有独特民族形式的口头文学。  相似文献   

2.
鄂伦春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过去人口不多,分布的却很广,特别是分布在山林地带,长期过着射猎生活,社会内部,一直没有明显的阶级分化。解放以来,鄂伦春人在党和人民政府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各方面飞跃发展,大跃进以后,更大大的改变了从前的面貌。1951年,  相似文献   

3.
一、立体造型艺术所谓立体造型“指用民间特有的物质材料,以及形、体、面、色等造型手段,在三度空间(具有高、阔、进深的立体)中创造的视觉、触觉可感的立体形象。”①1.木制品。鄂伦春族虽然居住在兴安岭的大森林中,各种优质木材到处都是,但是.他们用木材制作的用品并不多,称得上用木材制作的工艺美术品,就更是凤毛鳞角了。鄂伦春人制作木制品的材料,主要是松木和桦木。在鄂伦春族中,使用木制的弓箭,一直延续到18世纪中叶。早期的弓箭制造得可能较为粗糙,正象《契丹国志》记载的“弓以皮为弦,箭削烨为竿”的那种。后来使用…  相似文献   

4.
居住在大小兴安岭地区的鄂伦春族,是我国人口较少而同样有着悠久历史的兄弟民族之一。关于鄂伦春族的历史起源和演进过程,由于史料的匮乏,至今在学术上还不是已经很清楚的。这里只就此作一初略的考证,谈一点看法。 对于“鄂伦春”一词,目前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使用驯鹿的人”;另一种是“山岭上的人”,持这种说法的人占多数。笔者认为,后一种解说系讹传附会,前一种解说方符合历史实际。在阿尔泰语系的许多北方民族中,称关在笼子里招唤同类的树雀为“鄂伦春”(实音“斡日勒”),用桦皮哨吹成仔鹿之叫声以诱引母鹿,或用母鹿之声诱引雄鹿者,均称  相似文献   

5.
鄂伦春族文学简论赵复兴鄂伦春族在长期生产斗争和社会实践中,在创造丰富的物质文化的同时,也创造了灿烂的精神文化。在鄂伦春族中,流传着大量的民间文学作品。在民间文学方面,有神话、传说、故事、史诗、叙事诗、重话、笑话、寓言、谚语和谜语等。鄂伦春族这些文学遗...  相似文献   

6.
世居深山老林的鄂伦春族人民,笃信过具有自然属性和万物有灵论观念的萨满教,向未信奉过上帝、佛主之说。 分析目前有关调查资料,曾经盛行于鄂伦春族社会的宗教形式,主要有三种,即图腾崇拜、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已被神格化的上述三种崇拜,不仅构成鄂伦春人的传统性宗教信仰的主要成分,而且对他们起过精神依托的支柱作用。  相似文献   

7.
鄂伦春族是世居黑龙江流域和兴安岭里的游猎民族。它在久远的发展过程中,同各民族一起,开发了北方这一地区,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并积极参加了反抗沙皇俄国和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斗争,保卫了祖国边疆,对缔造我们多民族的伟大祖国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散居大小兴安岭的鄂伦春人,早已形成为他们共同所遵循的各种风俗习惯。鄂伦春人的传统性生活习俗和守则性禁例,不仅是他们特定经济形态和社会形态的产物,而且是阐明他们民族个性和民族素质的标帜之一。任何一族之民的风习礼仪,虽然是属于民俗学范畴之内的课题,但它对于详细研究一个民族来讲,确系不可忽略的一项内容。  相似文献   

9.
一、驮运工具早期,鄂伦春族和其他民族一样,没有任何交通工具,他们猎获的猎物和搬迁时所需携带的东西,主要是靠背背、肩扛和手提。直到定居以前,他们所剥的桦树皮、采集的野菜和野果,都是背回来;搭盖“斜仁柱”所需树杆都是扛回来;到河边打水都是提回来。鄂伦春族在使用马以前,主要是使用驯鹿。驯鹿是一种古老的驮运工具。关于鄂伦春族使用驯鹿,多种文献上都有记载。如《龙沙纪略》载:“鄂伦春无马多鹿,乘载与马无异,庐帐所在皆有之。”《黑龙江外记》载:“四不像亦鹿类,鄂伦春役之如牛马,有事哨之则来,科以盐则去,部人赖…  相似文献   

10.
11.
中共直南地方党组织的创建是直南地区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此种必然结果的直接原因为该区域社会的政治混乱性、经济凋敝性及文化超前性等因素的影响及作用,根本原因为帝国主义与直南各社会阶级、封建主义与直南人民群众这两对近代直南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共直南地方党组织创建的独特路径表现为该区域具有革命思想策源阵地——大名第七师范学校及革命斗争策源地——磁县,以及七师党员师生和磁县党组织务实稳重的创造性的革命工作。根据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对立统一的原理,帝国主义与直南各社会阶级、封建主义与直南人民群众这两对近代直南社会的主要矛盾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直南党组织产生的必然性表现出了上述矛盾的普遍性,直南党组织产生的特殊方式表现出了上述矛盾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2.
笔者于1991年9月至10月,曾到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和黑龙江省呼玛县、塔河县鄂伦春族地区,考察鄂伦春族古老的桦树皮文化。看了他们精美古朴的桦树皮制品和妇女制作桦树皮制品的工艺过程。同时,发现他们制作的桦树皮制品的造型以及制品上的图案纹样和色彩调配不但典雅大方,而且具有原始风格。从这些工艺制品中不仅可以看到鄂枪春族独特的狩猎文化,也可以追寻到我国传统文化的轨迹。从而可以肯定的说,鄂伦春族桦树皮工艺制品,是我国古老文化的载体,因此,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一、桦树皮制品的悠久历史 原始人利用树皮,是从蒙昧时期开始的。如“用树皮纤维制成的绳索,……建造覆以树  相似文献   

13.
鄂伦春族萨满教特点刍议郭淑云在我国信仰萨满教的北方诸民族中,鄂伦春族萨满教最具特色。与北方其他民族相比,鄂伦春族在经济生活和社会组织方面,都有着独特的地方,经历了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在经济生活方面,当其他民族已由原始狩猎生产相继转为游牧业、农业生产以...  相似文献   

14.
解放以前,鄂伦春族在大小兴安岭里从事渔猎经济,同外界接触很少,虽然已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地域公社发展阶段,但是由于知识未开,因此原始社会早期延续下来的原始宗教,即萨满教还较完整的存在着,其中包括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鬼神崇拜等。 一、自然崇拜 恩格斯指出:“最初的宗教表现是反映自然现象,季节等等庆祝活动。一个部落或民族生活于其中的特定自然条件和自然产物,都被搬进了它的宗教里。”这就是自然崇拜。鄂  相似文献   

15.
鄂伦春族世居大、小兴安岭地区,以狩猎著称于世,茂密的森林养育了一代代鄂伦春人强悍勇猛的个性,也养育了一代代鄂伦春人善良淳朴的民风。据第六次人口普查,鄂伦春人只有8659人,比第五次人口普查(8196人)仅仅增长了四五百人左右,属于人口较少民族之一,有本民族的语言,却无文字,然而这并不妨碍勤劳朴实的鄂伦春族人民创造了极为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学和传统艺术。鄂伦春族文化遗产极为丰富,学界对其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成果颇丰,而对近些年来新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则略显单薄。本文就对其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进行一番考述。  相似文献   

16.
分布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北部的兄弟民族鄂伦春族,在解放前长期从事单一的游猎生产,这是他们传统的生产方式。鄂伦春族的这种生产,虽然不同于农业或是牧业那样巩固和稳定,但多少世纪以来,相沿至今,已具有很悠久的历史。 十九世纪中叶,帝国主义势力入侵我国以后,我国各族人民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的交换逐渐有所发展,鄂伦春族的狩猎经济也不例外,自早期的重于自给性生产,逐渐地向重于商品性、的生产发展。但由于被帝国主义的压榨及奸商的超级剥削,再加上民族人口的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赵复兴著《鄂伦春族游猎文化》和助理研究员白兰著《鄂伦春族》已分别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和民族出版社出版.《鄂伦春族游猎文化》一书.从物质文化、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18.
鄂伦春族地区农业问题分析刘晓春鄂伦春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解放前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从事单一的游猎生产。在民国初期的时候,“弃猎归农”政策曾使部分鄂伦春族开始从事农业生产,但在历史上其经历仅仅是昙花一现。解放以后,对于鄂伦春族的经济发展,国家照...  相似文献   

19.
鄂伦春族是我国北方狩猎民族之一,世代生活繁衍于黑龙江中、上游,大小兴安岭之间。鄂伦春族有语言无文字,早年教育是通过言传身教进行,直至民国初年,鄂伦春才兴起学校教育,并发展极为迅速,仅有4000余人口的鄂伦春族竟建起8所初、高等小学,数百名儿童受到学校教育,使这个时期成为鄂伦春族教育发展史上第一个黄金时期。1911年,清王朝土崩瓦解,但革命的成果被北洋军阀所篡夺。在东北边疆,政府面临着外患日益加深的局面。1911年沙俄扶植外象反动势力在库伦建立大蒙古国,1912年又策动蒙古王公福股组建呼伦贝尔自治政府,同时沙依本…  相似文献   

20.
鄂伦春族在母系社会和石器时代是什么经济状况,目前因缺考古实物和文字记载,尚难定论。我们只是根据明清二代史料,近代中外学者的史著,建国以来有关鄂伦春族的调查资料,以及我们与鄂伦春族同胞相处二三十年中的所见所闻,对于鄂伦春族解放前的狩猎经济方面的诸问题,作一重点论述;同时兼谈鄂伦春族能够长期保持单一狩猎生产而未过渡到农牧业生产,以及未能进入阶级社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