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4.
<正>一、侗族大歌瑰宝面临泛化侵权危机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侗族人视唱歌为不可替代的精神需求,侗族歌唱历史源远流长。清代光绪年间《凝秀庵记》中,有一段记载:"前者唱於而随者唱喁,连袂而歌,於蔫喁如众乐,皆作八旨备,举合材中,无一非鸣者焉,彼天地间亦何尝有寂境耶。"旧《三江县志》里有这样的记载:"侗族人唱法尤有效……按组互和,而以喉音佳者唱反音,众声低则独高之,以抑扬其音,殊为动听。"侗乡人人会唱歌,事事可唱歌。 相似文献
5.
6.
我一直在非常努力地做,想尽量将手艺人记录在案,因为,他们真正感动着我,使我心甘情愿地花上许多的时间与精力去拍与写……也许,我的努力很苍白,也不太可能对手艺本身产生什么效应,但只有尽心尽力去做才能让我得到些许安慰。 相似文献
7.
清代沅水流域的木材贸易极为兴盛,商人采购的木材在湖南的托口、洪江、常德等地集散,进入长江后运销汉口、南京及江南地区,官府采办的皇木则经运河输往北京,沅水流域因木材贸易已逐渐融入了全国市场.沅水流域的木材贸易从雍正时期开始迅速增长,到乾隆中后期输出量保持平稳,在嘉庆时出现峰值,贸易额最多达80多万两.咸丰以后,由于当地发生动乱,森林资源遭到破坏,太平天国运动又阻碍了正常的贸易往来,沅水流域的木材贸易逐渐衰落. 相似文献
8.
捏面人三月,和煦的春风,吹散了密布在头顶几天了的阴云,春意随久违的艳阳,突然展现在人们面前,城市瞬间明亮。清冷的街热闹起来了,甜脆的笑声洒落满地。做面人蒋师傅,顾不得旅途疲劳,从小旅馆背了家什就往街上跑,他不能耽误了今天的好日子:星期六加上难得的大晴天。蒋师傅昨晚才从山东荷泽赶过来,他很早就听说,南方人爱花哨漂亮的东西,家里的同门兄弟都劝他到南方去闯闯。但直到今年过完春节,他才下定决心,挥泪别妻儿,扛上只有在赶庙会或逢年过节才用的捏面人的家什,登上南行的列车,独闯江湖。昨晚,蒋师傅没有睡好,夜深人静时,总想家,想家里… 相似文献
9.
剃头的历史我实在无从考证,只是下意识里觉得,人类的文明应该多少与剃头有点关系。剃头是老式的叫法,时代发生了变化,现在剃头的称谓也改叫“剪发”、“理发”甚至“美发”了,当然剃头匠也便雅称为理发师或美发师。我这人怀旧,总不愿称剃头为理发,每每惹得金发的小姐、红头的少爷,似研究古董般上下打量。从此,若剃头,再不敢进那装修豪华的美容厅,而去僻静的小巷寻剃头担子或简陋的理发店。记得小时候,剃头是请师傅到家里来剃的。剃头的师傅挑了担子过来,一头是木柜子,柜子是一把设计得科学合理的折叠椅,柜有抽屉,装了推剪、剪刀、篦子、梳子… 相似文献
10.
<正>从洪江古商城逆沅水上行24公里,到了另一古镇黔城,这是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被贬之地,现在还留下了王昌龄宴宾送客之地芙蓉楼。沅水在黔城以上改叫清水江。逆清水江上行30余公里,就到了托口,这里比邻贵州,是湖 相似文献
11.
<正> 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瑶族先民早在远古时代就登上了历史舞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瑶族人民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盘王大歌》(以下简称《大歌》)就是其中最瑰丽的史诗、最全面的百科全书。我们用虔诚的心解读《大歌》,仿佛在解读一个民族走过的艰辛历程,仿佛已经听到了在空朦世界萦绕千百年的吟唱…… 相似文献
12.
八月,晴朗的下午,无风。马路上飞驰而过的汽车,将炙热的空气卷进杨建华的毛笔庄。正在店门边赶制一支胎毛笔的杨师傅,下意识地向后靠了靠。他抬起左手,用衣袖擦了擦额头的汗珠,并顺势捏了捏有些酸痛的右肩膀。杨建华的毛笔庄,原本开在湖南省常德市老城区一条僻静的小巷里,专门为书画专业人士及业余爱好者,加工制作较高档的毛笔,光顾笔庄的都是些经朋友介绍的老熟人。常德旧城改造,拆掉了原来的门面,他才将店开到金钻广场后面的新一佳超市旁。这里的生意虽然比原来要好多了,但每月的开销也相应增加不少,租金、工商、税务、卫生费用等加起来,… 相似文献
13.
在中江县城一路询问,终于在老城区桥亭街找到了中江手工空心挂面传人陈光友。据说,他的曾祖父就是制作挂面的名师,家传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陈光友制作挂面的手艺炉火纯青。他做的挂面柔软、洁白、纯净,细如银丝,匀称光滑,开水一烫即熟,久煮不糊不腻。他一天能做60—80斤挂面,因为名声在外,上门的顾客络绎不绝,即使足不出户,他的挂面也很容易告罄。制作手工挂面是季节性的活,只能从每年农历8月做到次年5月,天气热起来时就得停工,遇上阴雨天气也得停工。陈光友说,一月能做20天,已算不错的了。虽然他做的挂面畅销,但因停工期长,一年也只能挣万… 相似文献
14.
15.
17.
绵竹年画艺人李芳福今年73岁,他一辈子都居住在四川绵竹拱星镇场镇近郊的旧宅里。他家旧宅外有一丛翠竹,竹外是一坝稻田,远处矗立着连绵的高山,这里已是川西坝子的边缘。宅院是祖上留下来的,有百余年历史了。房子的泥墙裂出了缝隙,木格隔墙的油漆早已剥落。然而,李芳福将院落收拾得洁净、舒适,并种上花草,垒起假山,在里面闲散自在地生活着。李芳福是经历过沧桑的人。六七岁时,父母去世了,他跟随哥嫂生活,一年四季穿草鞋短裤,冬天冻得鼻涕长流,嫂子却骂他不爱干净。姨妈见了心疼,一咬牙背上几斗谷子找了位黄姓绵竹年画画师,让李芳福拜师学艺… 相似文献
18.
剃头的历史我实在无从考证,只是下意识里觉得,人类的文明应该多少与剃头有点关系。
剃头是老式的叫法,时代发生了变化,现在剃头的称谓也改叫“剪发”、“理发”甚至“美发”了,当然剃头匠也便雅称为理发师或美发师。我这人怀旧,总不愿称剃头为理发,每每惹得金发的小姐、红头的少爷,似研究古董般上下打量。从此,若剃头,再不敢进那装修豪华的美容厅,而去僻静的小巷寻剃头担子或简陋的理发店。 相似文献
19.
20.
<正>在湖南省隆回县西北边陲,有一个平均海拔1300多米的高寒山区——虎型山瑶族乡。这里山高谷深,古树参天;奇峰异石,鬼斧神工;石瀑水潭,气势壮阔,终日云雾缭绕,恍如仙境。一支曾被中国民俗史料遗忘、古老而独特、现有6000余人的瑶族分支便居住在这里。因为这里的女人个个着装美艳绝伦,貌如山花,人们便把这个民族称为"花瑶"。他们独立于其他瑶族分支之外,封闭在虎型山的荒山野岭里,忠实地传承着先祖最为古朴纯真的生活,像一个遗世独立的旧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