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走向面对"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韩庆祥 《学术研究》2007,1(8):20-2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取得了进展,但总体上没有达到时代要求的水平,面向当代"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建立起来。这在主观上是由于我们的哲学研究没有找到自己的合理位置,对"哲学本质上是什么"、"哲学做什么"和"哲学怎样做"的问题没有解决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方向出现了某种迷失,缺乏一种为人立命、为时立言的神圣使命。要激活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必须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转换哲学研究范式,以哲学方式对"中国问题"做出符合时代水平的哲学阐明:准确捕捉当今"中国问题";再把"中国问题"提升到哲学层面进行研究,进而提升出哲学理念、思想与思维方式,并以思想的方式影响现实。从哲学角度看,当代中国应首要关注五大问题:领域分离、权力、公民社会、理性精神建设、政治解放。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中国语境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应从对现时代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解读入手,准确捕捉当代中国社会现实背后的深层"中国问题",然后运用"哲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提炼出符合时代精神的"核心理念",引领中国发展。这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围绕"中国问题"进行"理论创新"。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看,当代中国应首要关注五大问题:领域分离;权力与资本;公民社会;理性精神;政治解放。  相似文献   

3.
4.
21世纪的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的传统哲学受到了挑战,出现了许多新问题,这就催逼着人们进行思考和探索,努力重建中国哲学.而中国哲学的新建构,必须吸取中国传统哲学和外国哲学的精华,结合中国现代化之实际进行综合创新.  相似文献   

5.
张岱年在20世纪30年代完成的《中国哲学大纲》一书,是一部以"中国哲学问题史"的形式来阐发中国传统哲学的特色与精义的代表作,并鲜明地显现了他的学术性格:立足于中西哲学比较的视域来发现中国传统哲学的特色与精义,并进而于其中发现在中国思想世界引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生长点。他的这一工作主要围绕四个相关联的问题而展开:(一)中西哲学比较何以可能?(二)在中西哲学比较中如何呈现中国传统哲学的特色?(三)在中西哲学比较中如何昭显中国传统哲学的精义?(四)在中西哲学比较中如何揭示中国新哲学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6.
在新世纪 ,中国哲学面临许多问题。本文仅就其中的三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中国哲学 ;中国哲学的理论形态是什么 ;中国哲学的创新思路和主要原则是什么 ,以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阐述 ,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中国哲学的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作为哲学大国将很快成为现实。反思哲学家们对未来哲学的构想,探索中国哲学未来的思想方向,是我们重要的思想任务,是走向哲学大国的必要的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8.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它与"三个有利于"具有统一的理论基础;统一的实践基础;统一的价值观念.将"三个代表"和"三个有利于"结合起来学习,能深刻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自觉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交往实践理论,围绕全球交往的动力、实质与方式等问题,剖析当今世界的全球化进程,展望全球化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对全球化有个整体的把握,并结合当今世界现实,阐述了全球化这一问题的重大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开拓世界市场的同时,也在不断展开西方全球化的图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力图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可以任意主宰的世界,便把一切民族性的、地域性的东西都想划归并置于西方国际垄断资本的统治之下.这样,它们就不断地制造不平衡发展状况和"联合发展态势",并利用跨国公司这一栽体来推动西方全球化.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性复制,环境问题自然而然地随之产生且越演越烈,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在大肆破坏全球环境的历史过程中也在培养埋葬自己的另一种"全球化"--社会主义全球化.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雕塑发展,既要继承传统,审视和重释传统,又要破除"西方中心论"从东西方各民族的雕塑文化中汲取人性健康的养料,既不失去和世界接轨的机会,又坚持民族文化身份认同,是后殖民时代的我们在"全球化"和本土化艰难悖反中的当务之急.本文从四个方面展开议题:1.重审中国传统的雕塑精神:天人和谐的圆舞与柔韧不息的智慧.2.重审中国古代人物雕塑之憾:主体人之缺失.3.重看西方雕塑中注重人本体之光荣传统.4.近观东方雕塑(重点谈印度雕塑文化)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宁莉娜 《北方论丛》2005,(6):112-115
在中国近现代哲学变革的历史进程中,西方逻辑方法曾被引进、传播和借鉴,从归纳法、演绎法到逻辑分析法,经严复的启蒙尝试至金岳霖的有效运用,对中国近现代文化革新、哲学转型都产生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具体表现为:1.引进科学方法,改变直觉思维方式,为中国近现代哲学变革提供必要的方法论基础.2.自觉反思中国古代哲学范畴含义的模糊性、随意性,提出对传统哲学范畴界定的有效方法.3.将逻辑分析方法运用于中国哲学体系的研究和重建过程中,提升中国哲学的内涵,尽显中国哲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文化融合的加深,外国电影对中国电影业产生的冲击越来越大,国内关于电影作品中启蒙性和娱乐性倾向选择的讨论也越来越激烈。在外来电影文化刺激下,单纯的固守本土文化和一味认同西方文化的二元对立论已经不能完全概括中国电影的发展方向。中国电影开始在形式上学习借鉴西方电影的创作手法;在内容上不断进行文化自省,努力实现文化反弹;在产业建设上从政策和资本入手,进行产业改革。中国电影在全球化进程的探索中对电影的启蒙性与娱乐性选择做出的尝试,都是中国电影前进的脚印,亦是中国电影成熟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5.
物业税开征的三大难点及其破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期有关物业税开征议论遑遑。笔者认为,目前开征物业税,必须解决好三个重大基础问题也是核心难点问题。一是土地出让金的置换问题,二是物业开发、交易环节的税费转换问题,三是物业税征收中悬而未决的一些技术难题。何时开征物业税,基本条件是否成熟,物业税开征需要重大基础条件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国学"话语,内涵复杂,理解和谈论也十分多样化.就具体形态来看,百年国学可以划分为"国粹"、"国故"、"国本"三种,这其中既有时代背景所造成的显著差异,同时也呈现出了不同的思维方式、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在这诸多问题的背后,又包含着复杂的社会心理和隐微的集体记忆,同时也折射出历史进程与文化变迁之五光十色的样态.  相似文献   

17.
"国学"三题     
传承既久的生、道、觉三个观念,分别是国学的根荄、国学的纲维和国学的机缄。(1)可溯源至殷人帝崇拜和周人生生之谓易之说的生命崇拜意识,为中国学术文化培壅了阴、阳化生的致思根荄。(2)道是典型的中国式的运思范畴;先秦儒家倡言学以致其道,其实学而致道之旨趣在抽象的意味上也同样为先秦以至晚清诸家之学所恪守。(3)学之为言,觉也;重生和崇道的人文趋向,决定了孔子、老子以降的中国学术——近现代中国人称之为国学——的非以逻辑思辨为能事的觉或觉悟的品格。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论述了全球化的内涵、效应、价值意蕴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深层文化冲撞问题。认为全球化的内涵首先是自然理性形态的全球化,如哲学、技术等领域,而不仅仅是经济的全球化。全球化的双重效应促使人类形成共同利益以及共同价值,但仍然难以避免不同文化间的碰撞。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产电影票房的高歌猛进,中国电影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重产业轻文化、重技术轻艺术的价值取向正在侵蚀着中国电影的文化生态。在消费主义的影响下,中国电影深陷票房与口碑、全球与地方、技术与艺术的逻辑悖论之中。如何转变观念,走出票房的狂欢,以电影作为文化的审美理想,来制衡消费理性和商品逻辑导引的拜金主义、娱乐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回归文化伦理的人文大道,成了中国电影不容回避的时代课题。当前电影的全球化表征着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产业与文化、全球与本土、技术与艺术应该构成新的互文关系。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语境中的东方美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德胜 《文史哲》2001,(1):21-23
这是一个新的讨论话题 ,但也是具有一定历史承续性的问题 ,实际上 ,整个 2 0世纪的东方文化、包括东方的美学和艺术发展历程 ,一直都经历着与外域文化的关系变动过程。所以说 ,作为一种世界性运动的“全球化” ,并非只是针对了 2 1世纪的东方民族及其文化实践 ;在热情憧憬和不断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 ,东方各国始终面对着全球化的命运。所不同的只是在 2 0世纪的行程中 ,全球化之于东方国家的直接意义常常被限于“西方化”和“现代化”的主观要求之上 ,其中缺少某种异质文化间的互动性功能。与此同时 ,正由于在2 0世纪东西方关系史上 ,全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