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于小学生作文的问题,教师们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教师难教,学生难写。的确,就一堂作文课而言,往往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却无动于衷,无从下笔。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逐渐摸索出一套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
  一、激趣生动力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在作文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变学生“怕作文”为“盼作文”,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生活,去品味其情趣,然后表达自己的思想,逐步养成爱动笔的习惯。例如,我在教《长城》一课时,运用多媒体,声情并茂地讲解。学生通过看图、学文,为长城的雄伟壮丽、气势磅礴所叹服:真雄伟呀!要是能亲自去一趟,到那儿去玩玩,该多好!我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提出了一个问题:“要是你去了长城,你会玩儿吗?怎样玩儿?玩的问题一提出,课堂上可开锅了,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有的说:“我要拿起我的画笔画一幅雄奇的画。”有的说:“我要在高大雄伟的城墙上引吭高歌,歌唱祖国的伟大。”还有的说:“我要和我的好朋友合影留念,让长城见证我们的友谊。”……同学们七嘴八舌,跃跃欲试。我把话锋一转,问:“你们能不能把刚才说的话写出来呢?”此时,学生情绪高涨,异口同声地答道:“能!”我在黑板上写出了《假如我去长城》的作文题。同学们只用了一节课的时间,一篇篇生动活泼,充满童趣童真的作文,便跃然纸上,就是一些平时作文水平比较差的同学,文章也大有起色。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鼓励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其中表达能力是较为重要的一环,而很多学生都是被动地修改作文。传统的作文教学向来是“学生作文教师改”,学生的学习活动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看见作文就感觉“难受”,学生基本上是“奉命作文”,作完交给教师就了事。仅仅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去写作文,看见作文学生缺乏积极性,忽视自己在学习上的主体性。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把批改这一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整个作文活动中,树立批改意识,培养写作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修改中找到习作的乐趣,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  相似文献   

3.
在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几十年的工作中,作文教学一直是我感到头疼的问题。虽然采取了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但效果都不大。在日常教学观察中我也发现,不少学生对作文较缺乏兴趣,没有表达欲望,语言干涩,内容虚假,没有真情实感。交上来的作文要么干巴空洞,言之无物;要么东拉西扯,白话连篇;要么是《作文选》、《新编作文训练》的翻版,尽是套路套话,没有一点生气和活力。甚至还有部分学生连句子都不能写通顺,习作内容条理不清,东拉西扯。目前进入高段,习作要求再次提高,我希望习作能力差的学生能在习作中达到语句通顺、言之有物,好的学生能在此基础上力争做到立意深刻。作为语文教师,也没有过多的时间对学生写作能力进行专门的辅导。怎么办?得到别人启示:把课堂小练笔挤进课堂,这何不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课堂小练笔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随机地学写一些小片断、小段落。它具有篇幅小、形式活、出手快、效果好等特点。课堂小练笔安排得合理,落实得有效,不仅能让语文课变得更加灵动和亮丽,更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叶圣陶先生说过一句话:“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文章不胜枚举。作者在创作时,对于文章的谴词造句、布局谋篇等都细细推敲,反复斟酌。文本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主要载体,而且是习作训练的直接资源。我觉得语文老师应立足课堂,利用好手头的教材,带领学生揣摩作者谋篇布局的文思,体会各种各样表情达意的方式,为学生写作抓“典型”、挖“泉眼”、触“心动”、促“手动”,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喜读乐写,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钱桂莲 《经营管理者》2009,(15):300-300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语言发展的重要阶段,新课标指出:“小学低年级学生要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而低年级学生的写话常常是建立在说话的基础上,即先产生口头语言,再由口头语言转变成书面语言。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写话能力,必须与说话训练相结合,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语感,下面是我在培养学生说话写话能力方面的一点个人心得。一、激发兴趣,提高说写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探求、获取知识,产生奇思异想不竭的原动力,激发儿童写话的兴趣,离不开以下几点:1.丰富生活,感受生活。生活是知识的大课堂。因此,鼓励学生去多观察,多体  相似文献   

5.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寻幽探胜。所以,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会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学生学好语文课的入门向导。在语文教学中,依托乡土"状元文化"资源,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主动的"我要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谭玉 《科学咨询》2007,(6):38-38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低年级写话提出了:“学生对写话感兴趣……”因为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化智力的钥匙。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推动他们主动去学习。因此,在写话地训练中,我们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利用好“兴趣”这位老师,激发学生写话的内动力,调动学生写话的积极性。但如何激趣写话昵?我浅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7.
作文评价要遵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不同学段学生习作的目标要求与内容,要让孩子的习作充分体现“童真、童心、童言”,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鼓励表达真情实感,不能人为拔高习作要求。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采取一定的方法,以达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作文教学效果的目的。比如善于发现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并用肯定的态度去欣赏这些闪光点,让学生体验到作文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关于如何写好一篇作文,我们会教育学生:要学会观察生活,要增加阅读积累,要收集好词佳句……但是却忽略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有求知欲,才能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会主动去观察,去阅读,去积累。学习如此,作文亦如此。所以,要想让学生写出一篇好文章,应该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古人也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作为教师应及早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纷繁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呢?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打开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让学生喜欢阅读,从中感受阅读的乐趣,以此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0.
我们县教研室上学期到城里一所小学开展教学集体视导活动,我检查了该校四年级某班语文作业的批改情况.我从该班的习作本中抽出一组逐一翻阅,发现多数习作批改仔细,有习作批阅的圈点勾画等符号,有眉批、旁批、尾批等批语.但有一个习作本批阅情况很特殊,这个本子上总共写有四篇习作,每篇习作既没有老师的圈点勾画,也没有眉批旁批,只分别在文末写有一句批语,其内容大多为“乱七八糟”、 “东拉西扯”之类的话.见我翻阅这个本子,老师面色尴尬,然后给我解释说: “这个学生是这学期才从XX小学转来的.开学初,政府下文把XX小学撤了,该校的学生全部转入我们学校,分到相应年级各班.这些学生基础差得很,家长文化水平低,根本不能辅导自己娃儿的学习.你看这个学生,连句子都写不通顺,更谈不上条理清楚,东拉西扯的,卷面又差,错别字也多,简直不晓得他在写啥子,每次改到他的作文就生气!”  相似文献   

11.
黄翔 《科学咨询》2007,(18):44-44
有的学生说数学枯燥无味有的学生说数学奥妙无穷。为什么学生对数学的态度反差如此之大?究其原因-兴趣!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索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是推动学生认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新课标指出:“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学生对数学感不感兴趣,那就看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能否给学生成功的体验。教师应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备课上,备教材、备学生。备学生的基础、认知能力、接受水平,备学生的情感与态度,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使每个学生在课上成为靓点,只有这样才能在恰当的时机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12.
教学中老师们常常有这样的感觉,班上学生个个都聪明机灵,为什么教学效果却不尽入人意?有时候我常常想如果我能多花时间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激发学习的内在动机,远比教给学生一些知识要事半功倍。
  文学大师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它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数学是一门魅力与枯燥同时存在的学科,如何使我们的学生消除数学枯燥、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13.
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就必须调动他们的作文兴趣之火。兴趣之火越旺,作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越大,作文能力的提高就越有可能。卢梭说过:“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我们古人也说过:“教人未见意趣,亦不乐学。”为了使作文教学得到学生的“喜欢”、“乐学”也就是产生兴趣,笔者在作文教学中采取以下方式……一,感情引导,激发兴趣  相似文献   

14.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它需要心灵的自由参与,思想的大胆碰撞,智慧的平等交流,情感的积极投注。而语文水平的高低,重要标志是写作能力的高低,但是,长期的语文教学中,不难发现,许多孩子不喜欢写作文,不喜欢上作文课,甚至不喜欢上语文课。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情况呢?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缺乏兴趣,自信心不强,学生对写作呈被动状态,不是我要写的真情流露,而是要我写的被逼无奈。于是,一到作文课,几家欢喜,几家忧。落实到写的时候,有的孩子更是无从下笔,即使写了也是为了完成任务。长期下去,就是一个恶循环。因而作文水平不高。怎样才能让孩子积极主动地表达真情实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的积极状态昵?有句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15.
提起习作,学生害怕,教师头痛。教师指导的有板有眼,从选题一直到结尾,语言车载船装,但学生作文依然假话连篇,干巴巴的,让人沮丧。怎样才能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呢?下面我就唤起学生习作的兴趣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教师要想尽办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7.
许清俊 《科学咨询》2008,(22):36-36
提起习作,学生害怕,教师头痛.教师指导的有板有眼,从选题-直到结尾,语言车载船装,但学生作文依然假话连篇,干巴巴的,让人沮丧.怎样才能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呢?下面我就唤起学生习作的兴趣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8.
有一份调查报告这样显示:100%的学生喜欢音乐,而80%的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从这一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在音乐课上领略不到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阻碍了他们学习音乐的热情,从而导致了他们厌学.这一现状也警示我们,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的音乐教学也必须跟上形势,不仅要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而且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方法,使学生萌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变以往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并多方面的创造条件,让学生们在玩中学、乐中学、动中学、学中乐,从而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饶晚霞 《科学咨询》2007,(18):36-36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瓶颈,而讲评是整个习作教学链条中的重要一环。讲评可使每次习作的要求更落实。它在指导作用上比批改更深入,更全面,更具有思想性和科学性,因而使批改的效果更扩大。它不仅要解决“怎样写好文章的问题”,还要把学生在习作实践中的进步或成果或存在的问题集中地反映出来,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讲评课对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写作能力,进一步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具有很大的作用。透视当今的习作教学,受新课程改革的洗礼,老师们普遍都看重习作前的指导和习作后的评改,习作后的讲评则往往形同虚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课时紧张。现行的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许多教师反映教学时间都比较紧,对学生的要求高。  相似文献   

20.
夸美纽斯曾经说过:要使方法能够激起未知的愿望,它第一就必须来得自然。因为凡是自然的事情都无需强迫。要使学生的作文走向成功之路,从我多年的辅导学生习作中,我觉得应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一旦上来,就会成为写作的动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运用教材,懂得“写法”之趣苏霍姆林斯基说:“求知兴趣的首要源泉,包含在教师对课堂讲解的材料,对被分析的事实所采取的处理方法中。”他们就会进一步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1、读写结合法教材中的开头和结尾,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形式,如《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