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转型期失地农民问题的社会风险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地农民问题是一个结构性社会问题,关系到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在利益博弈、社会极化和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可能诱发各种各样的社会风险,而这些社会风险的发生是社会制度断裂、社会发展失调和社会管理缺位的结果.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利益保障机制、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和完善社会支持系统是其治理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有关创业倾向的研究一直受到创业学界的持续关注。以往的研究都是从单一视角解释与预测创业倾向及行为,且取得的研究结果未聚敛。文章从内因角度出发,基于创业动机及认知相结合的视角构建创业倾向理论路径模型,探求创业倾向的前因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于创业倾向的影响,揭示了创业倾向发生的内在机理。基于581份有效样本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路径模型整体适配度佳,创业动机和创业自我效能感在路径模型中起到中介作用;并且通过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检验,假设模型具有性别跨群组效度。  相似文献   

3.
论失地农民的创业培训体系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妥善解决失地农民问题是事关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大事。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失地农民的生存保障,而对他们的发展机会则鲜有关注。借鉴国际经验,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构建了失地农民创业培训体系。通过为失地农民提供创业培训服务,能提升失地农民人力资本,从而推进公共政策从保障失地农民生存转向促进失地农民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量的剩余农村劳动力,往往来自于经济增长欠快的地区.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创业经济的崛起.农民工返乡创业,成为创业活动的重要主体,无疑为创业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本文结合学者们的研究,分析总结了创业活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针对中国创业经济发展面临的两大挑战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钟汝能 《学术探索》2015,(4):152-156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教育系统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当前中国创新创业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教育效果尚未完全显现。本文提出了转型期中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阶段重新划分的建议,基于发展现状,从创业环境、教育理念、师资队伍和教育模式等角度剖析了制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优化环境、构建体系、转型模式和健全载体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创业成功有关研究回顾及访谈,以行为动机理论"刺激—需要—行为—结果"为基本研究框架,从个体、环境、组织战略三个维度筛选和识别出影响女性创业成功的六大因素,并提出了女性创业成功影响因素作用机制模型。  相似文献   

7.
蔡凯  金洪库 《理论界》2003,(4):94-95
长期以来,在普通高等教育中,教育主管部门和办学主体的院校比较重视的是应试教育,不太注重对学生的创业教育,由此造成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基础理论比较扎实,但是创新能力比较弱的问题。随着转型经济对人才规格和素质的要求,面对国内外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对高校传统的应试型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总结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的高等教育的经验和教训,应该选择一条创业教育之路,培养创业型人才,以适应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一、转变观念树立创业教育的全新教育理念建国以后,我国的高等教育,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培养了数以亿计的建设者…  相似文献   

8.
企业创业定义为:企业发起的攻击性创新和战略更新过程。现有的研究企业创业的模式各有侧重,它们都强调企业创业是一个多因素相互匹配的过程,但共有的缺陷是所考虑的因素不够全面,并且大部分模型都没有阐述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企业创业的。完全可以建立一个综合模型把企业创业的多维性表现出来,这一综合模型是包括转型期创业机会、创业环境、企业家特征、组织结构和创业过程管理的综合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9.
构建失地农民充分就业的长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进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相当一部分失地农民失地又失业,生存与发展面临困境。因此,建立促进失地农民就业的长效机制,帮助其从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尤为重要。为此,必须重视建设促进失地农民就业的支撑机制、培训机制、市场服务机制、配套机制和扶持机制。  相似文献   

10.
构建中国特色的创业文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创业文化倡建企业家精神,鼓励承担风险,容忍失败,鼓励人才流动和自主创业。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构建中国特色的创业文化反映了我国管理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在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失地农民的数量不断增加,但大多失地农民的正当利益并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失地农民的利益受损,主要表现在征地补偿费低、失地后生活无保障、失地又失业、有病无所医现象普遍等方面.本文针对失地农民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失地又失业的原因,提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失地农民的利益保障体制,即建立"经济补偿、社会保障、就业服务"三位一体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后新冠肺炎疫情时代,创业失败率伴随创业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持续增强而居高不下。如何揭开创业成功的“黑箱”,从而提高创业质量,既是创业领域的实践诉求,也是理论界关注的焦点。文章以新创企业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探讨创业学习对创业成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创业学习正向影响创业成功;创业机会识别与开发在创业学习对创业成功的作用机制中具有中介作用;创业者资源禀赋正向调节创业机会识别与开发和创业成功间的关系;创业机会识别与开发在创业学习与创业成功间的被调节中介作用显著。文章对创业成功的相关研究进行补充,也为新创企业开展经营活动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论失地农民利益保障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失地农民的数量不断增加,但大多失地农民的正当利益并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失地农民的利益受损,主要表现在征地补偿费低、失地后生活无保障、失地又失业、有病无所医现象普遍等方面。本文针对失地农民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失地又失业的原因,提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失地农民的利益保障体制,即建立“经济补偿、社会保障、就业服务”三位一体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给出现代城市创业涵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条件下 创业者在南京创业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建议活跃南京创业氛围采取以政府为主导、搞好南京创业总体规划、辅 以转变政府职能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给出现代城市创业涵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条件下创业者在南京创业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建议活跃南京创业氛围采取以政府为主导、搞好南京创业总体规划、辅以转变政府职能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论创业型经济的发展与创业型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创业型社会是指能够充分孕育创新与创业活动,产生大量创业家与新创事业的社会,也是能够激发组织和个人的创新与创业精神,进而支持创业型经济发展的社会。构建创业型社会就是要在全社会范围内使所有组织机构和个人能以更高的效率进行事业开创、持续创新,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并提高国家竞争优势。构建创业型社会的主体是具有创业精神的组织和个人,关键在于营造一种创业家友好型的社会环境,其中政府的职责就是综合运用各种创业导向的政策工具,培育出这样一种鼓励、支持人们创新与创业的环境,以使更多的组织和个人能够获取必要的创业资源,同时拥有更多的创业机会、更强烈的创业意愿和更卓越的创业技能。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文化创意的创业主体、源泉和创业环境的基础上,分析文化创意转化为创业行为的几大因素,包括创业意愿、创业潜能和创业机遇。最后探讨文化创意创业行为的保障措施,包括评估机制、激励机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建立和相关法律体系的完善,创新机制良性循环的基础和政府政策的支持与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金融危机背景下突出反映的一个社会现象,该现象出现的必然原因和它对农村建设可以发挥的作用都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通过SWOT分析发现,浙江省农民工返乡创业既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但是在没有外界力量的支持下,农民工返乡创业要想获得成功有很大的困难.调查研究表明,构建一个由金融支持体系、创业辅导体系、创业机会集成体系、创业服务体系构成的,较为完善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支持体系,对于提高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成功率能起到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9.
转型期城市农民工的犯罪与社会控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农民工是转型期中国城市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经济、社会和管理等方面的原因,他们成了当前城市社会各种犯罪活动的重要一支。本文首先从农民工进城后过高致富期望的破灭、社会转型造成的“规范真空”、文化的差距与不公的待遇和弱化的管理系统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农民工犯罪的形成机制,进而提出了对城市农民工犯罪问题应通过发展经济,并从社会组织、制度和价值评判体系等三个方面进行社会控制来解决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罗利丽 《理论界》2006,(4):68-70
本文通过对经济转型期我国消费者行为的分析,指出经济转型期我国消费者行为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异,成为制约我国消费需求增长的重要因素。其变异的具体表现为:消费倾向迅速下降,最终消费率偏低;居民消费急剧分化,消费结构出现断层;短视消费明显,消费平滑性有限;消费行为表现出过度敏感性,消费需求波动大。因此,已有的消费理论难以对其作出合理的解释,消费问题的研究应从经济转型这一特定前提出发,寻找其内在规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