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失地农民的创业培训体系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妥善解决失地农民问题是事关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大事。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失地农民的生存保障,而对他们的发展机会则鲜有关注。借鉴国际经验,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构建了失地农民创业培训体系。通过为失地农民提供创业培训服务,能提升失地农民人力资本,从而推进公共政策从保障失地农民生存转向促进失地农民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创业成功有关研究回顾及访谈,以行为动机理论"刺激—需要—行为—结果"为基本研究框架,从个体、环境、组织战略三个维度筛选和识别出影响女性创业成功的六大因素,并提出了女性创业成功影响因素作用机制模型。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意识形态、法律及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刺激了中国女性参与创业活动。传统与时代相结合的东方文化特质对中国女性创业观念和行为的形成影响至深。创业者创业行为的产生是个体内在特性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中国女性创业活动的日趋活跃得益于先进的性别文化、法律保障、创业政策导向以及经济转型期特殊的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引入MOA理论分析框架构建大学生创业行为理论模型,剖析创业政策作用于创业行为的路径机制以及大学生创业意愿转化成创业行为的内在机理,运用福建省五所各个层次本科高校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创业政策对大学生创业意愿与行为的调节效应。本研究发现:创业自我效能感是大学生创业者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产生的重要前导变量;大学生创业意愿是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政策激励感知影响创业行为的一个重要途径;创业意愿并不必然产生创业行为,创业财税政策、金融政策、服务政策、教育政策、社会保障政策这五类创业政策在大学生创业意愿转化为创业行为的过程中都起到了加强的作用。提升大学生创业水平要从增强自我效能感和精准施策方面入手,充分释放政策红利,给予大学生创业者更多更切实际的帮扶。  相似文献   

5.
计划行为理论是在多属性态度理论、理性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重要的态度行为关系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可以用来解释大学生创业意向和创业行为,计划行为理论为高校创业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撑.创业教育的内容是创业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创业意向和创业行为.创业教育的重点是激发、强化创业意向,继而向创业行为转化.创业教育的形式是分层递进,建立并发挥优势.  相似文献   

6.
张森  梁丽 《河北学刊》2012,32(3):205-208
麻省理工学院(简称"MIT")自1861年创办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年。作为美国第一所创业型大学,MIT坚持以创业科学与创新教育为基础和目标,对美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MIT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呈现出以创业科学思想为基本理念、新型的"官—产—学"关系、完善的创新型人才教育生态环境等特点,并对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家族企业创业导向与企业成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学术界逐渐认识到,家族因素和创业问题相结合产生了独特的理论问题和研究视角.本文通过对家族创业文献的梳理评述,基于家族创业的家族嵌入观和创业家族模型等理论架构,试图建立在家族独特资源库、家族创业导向与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模型,以理解家族企业的创业成长行为.并对中国制度情境下的家族企业成长模式进行了理论分析.一个理论推断是,从机会导向向创业导向的战略转型是我国家族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8,(3):225-232
创业意向作为创业行为是否发生的关键变量,是个体因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根据计划行为理论,使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大学生村官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村官个体特征对其创业意向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创业环境是显著影响大学生村官创业意向的重要外部因素,创业自我效能是显著影响大学生村官创业意向的内在动因,创业认知特征是显著影响大学生村官创业意向的因素之一。需要从"勇于创业"社会文化氛围的营造、大学生村官创业素质的提高、大学生村官创业自我效能的提升、关注新业态发展等方面,激发大学生村官创业意向。  相似文献   

9.
工业社会大型企业内部创业者在组织内开展的创业活动更多的是被动行为,公司创业活动包括含创新、新事业开发、战略更新等,以促进大型企业克服组织惰性为主要研究议题.近年来随着向数字经济时代的转型,大型企业支持和推动的创业活动更加多样化,大型企业在推动创业的探索方面更加主动且效果显著.数字经济时代公司创业在形态和行为上发生了根本...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中国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期,产业转型升级速度加快,如何利用科技创新来促进创业就业是一项重要课题。通过对典型国家科技创新促进创业就业模式的对比,深入分析了美、德、韩、印、以等五国创新带动创业就业的模式特点。研究发现,政府干预过多、企业创立程序复杂、中小企业创新不足、创新创业教育缺失等是影响我国创新促进创业就业的主要因素,需要从体制机制上进行调整,以扩大科技创新的创业就业效应。  相似文献   

11.
初创企业由于其自身的脆弱性,它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创业环境.而良好的创业环境不可能自发形成.只有政府通过制度上的创新才能营造出适合初创企业发展的创业环境.制度作为一种约束人们行为的规定,不但可以为建立起良好的创业环境提供保证,还能不断的监督并健全创业环境.本文以制度与创业环境的关系为切入点,在借鉴西方国家创业环境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审视南京创业环境的现状,对创业制度的创新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城市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路。但是 ,以牺牲农民利益发展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思路和做法 ,令人担忧。失地农民问题实际暴露的是中国土地制度问题。缺乏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是造成失地农民问题的制度原因。要解决好失地农民问题关键是尊重和保护农民对土地的财产权。建立保障农民利益和经营自主权的土地制度以及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 ,同时 ,鼓励失地农民自主创业 ,增强就业与再就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刘咏梅 《天府新论》2012,(5):158-161
创业素质是创业型人才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创业素质的培养不仅是个体为适应未来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且是为国家创造更多的创业型人才,促进国家经济持续繁荣和发展的需要。从创业素质的构成来看,创业素质的培养涉及到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提升、意识的培育、品质的养成四个环节。同时,应将创业素质培养视为一个系统的社会性工程,循序渐进,由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量的剩余农村劳动力,往往来自于经济增长欠快的地区.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创业经济的崛起.农民工返乡创业,成为创业活动的重要主体,无疑为创业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本文结合学者们的研究,分析总结了创业活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针对中国创业经济发展面临的两大挑战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经济发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福特制大规模生产危机,是当代资本主义一次新的生产方式创新和制度变革.与福特制大规模生产不同,新经济的驱动力不再是规模和范围经济,而是以持续创新和柔性生产为特征的速度经济.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结网和互动中创业或创新活动的涌现,是新经济实现持续创新和柔性生产的基本力量.从自由主义或调节主义的角度界定新经济及其制度结构的思路,只是从表面上看问题.围绕着创业或创新活动的涌现及其新技术的商业化,新经济的制度结构始终关注的是创业或创新环境的构建,因而又被称为创业资本主义.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和加速工业化进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制造基地.如何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新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为我们提供了重要借鉴.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未来中国经济制度变革的方向不再是简单的放松管制和投资环境的优化,而是构建新的创业或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文化创意的创业主体、源泉和创业环境的基础上,分析文化创意转化为创业行为的几大因素,包括创业意愿、创业潜能和创业机遇。最后探讨文化创意创业行为的保障措施,包括评估机制、激励机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建立和相关法律体系的完善,创新机制良性循环的基础和政府政策的支持与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17.
高校创业教育的两难选择及展望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创业活动和企业家精神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至关重要,高校有责任培养大学生的企业家精神.中国高校在创业教育领域经过十余年的努力,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成果并不令人满意.在创业教育观念层面上,有功利主义倾向,对创业教育内涵理解不深;在创业教育操作层面上,课程和师资体系不完善,教学改革推进迟缓;在创业理论研究层面上,有模仿化倾向,原创性内容缺乏;在创业教育效果层面上,有形式化倾向,学生评价不高.因此高校创业教育应该在拓展课程深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营造创业教育氛围、健全资金保障机制等方面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正在进行着从革命文化向创业文化的转型。作为创建和发展中的中国主流文化, 创业文化以“中国大工人阶级”为主体,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理论基础和核心, 以现代集体主义为基本规范。这种主流文化也是一种和平型的文化, 它要求在国内鼓励个性化发展, 在国际上奉行独立自主、以和为上、以邻为善的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19.
浅谈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正处在重要发展转型期的中国来说,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势在必行。而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无疑是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其中实践能力作为创业者的必备素质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基础能力,创新能力作为创新创业的精髓内涵则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所在,只有二者相辅相成方能实现培育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国家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20.
生存型创业和机会型创业在内涵、特征和基本功能等方面有一定差异。前者在解决就业、营造创业氛围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后者在促进经济增长、提升产业竞争力、增加税收等方面的优势更为明显。不同类型创业的关键因素都是创业者、机会、资源和环境等。创业政策正是通过对这些要素的分配、组合和优化,促进创业活动的顺利开展,以提升国家或地区的整体创业水平。在我国,机会型创业是发展创业型经济的主导力量,但生存型创业也起着重要作用。生存型创业政策的功能主要是改变就业观念、激发创业动机、降低创业风险、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并适当给予帮助和扶持,侧重于鼓励、扶持和帮助等功能。机会型创业政策主要从创业机会、创业资源、企业成长能力以及风险补偿体系等方面入手,主要体现对创业活动的完善、提升、服务和保障等功能。我国创业政策需考虑两种创业并存的现实,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